西西河

主题:闲聊 我对大学老师的一点忠告 -- 子玉

共:💬46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闲聊 我对大学老师的一点忠告

    新华声

    2005-11-18

    ---------------------------------------------------------------------

    闲聊,说道大学的教授们,可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在找茬。我要在这里给大学老师们一个忠告。

    首先你看我不称呼他们教授,而是老师。别看教授这个称呼很高级似的,但是近年来这个词和诸如“同志”,“小姐”,等等,都已经被污名化了。教授,听起来至少没有原先那么令人肃然起敬了。

    老师,这个词,至少现在还是一个正面的词汇。为人师表,这么一说,就是一种敬意。

    当然,现在也有人在鼓吹老师不要活的那么累。就是说,不要去追求为人师表的境界。就是该干啥干啥,没有那么多道德的规范要约束自己。“老师也是人嘛!”

    当然,如果哪位教授不打算为人师表了,那笔者的忠告,就成为警告。

    根据笔者亲身的体验,现在学校的教授跟研究生之间,有这么一种做法:

    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找工作比较困难了,于是学生希望能够在学习期间去公司实习。有些(椐我直接听到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教授就规定,学生不得自己在外边找地方,必须由教授安排。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教授安排后,学生的收入,就由教授再分配。所谓再分配,就是教授从中扣除一部分,留存在所谓“课题经费”中,受教授支配。

    一个学生,在公司实习,每月1000元上下的收入,教授还要分去大头。有的是公司跟学生签的雇佣合同,但是教授干预下工资要先打进教授指定的帐户。教授从中取出小部分给学生。

    闲聊,很多人骂别人腐败是振振有辞,自己呢?要知道,这么干,可能是违反劳动法地!什么时候,出来个把学生告教授的新闻,呵呵,有的瞧!

    • 家园 靠, 出这种事情, 只能说那个老师不地道.

      不应该,也不能说是带有普遍性质.

      偶认识的老师, 有的还要给学生多发点补贴(象楼下提的自己掏钱给学生发文章的也有),还真没碰见这么穷凶极恶的主.

      就象前一段炒的禽兽教授一样, 不否认有这样BT的渣子, 但也不能根据这个就对全体教授和老师来正告啊, 好象一带异性学生就是图谋不轨一样.

      最后, 还是要支持LZ揭发败类的不道德行为. 这样的败类, 消灭一个算一个.

    • 家园 【借题发挥】有点混乱的国内高级劳动力价格体系

      楼主的文章说到底,就是老师拿了学生的钱,不才姑且把这看作一个经济问题,并引申谈谈。其实不才这个题目有点唬人,不过一时还没想到简洁且贴切的,各位朋友不要见怪。不才仅仅想用医生和大学教师作个例子——而且还是著名医院的医生和名牌大学的教师,行业高端的影响力往往很大——说说这个高级劳动力的价格问题。

      一般来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工程师这类高级劳动力的价格已经逐步趋于合理,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工程师所创造的价值容易度量,其报酬也就相对容易确定。与此相反,医生和大学教师就不太好办了。先说说医生。医生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从理论上讲价值也是可以度量的,可目前实际上很难公允,如果按照市场供求决定价格,那么大多数老百姓就要看不起病了或不能完全看得起,因为富人将占有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为了解决这一关系社会公平政治稳定的问题,目前的医生收入实际上实行了双轨制。一方面大家看病的门诊费、手术的点名费(就是医生做一个手术的收入)相对低廉、固定,与市场供求脱节,大医院看病做手术常年排大队,但绝大多数的人都看得起,药费也能报销;另一方面,医院在能够“灵活”收费的情况下多收费,能拿回扣的情况下多拿,能“缺德”的地方多“缺”……

      据不才了解,一所全国闻名的大医院的医生完全正当的月收入不过数千元,而这些医生由于工作十分繁忙,一个月的活动范围也不超过医院方圆2、3公里,辛苦、闭塞、压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额外”收入恐怕没几个医生能坚持下去,或者素质高的人都不来当医生。但这个“额外”到底“外”到多少算合适可就没法说了,最近一所著名医院收了一位患者550万医药费还没救活患者已经被审查就是“外”得太多了。只要是“额外”,那就不正当,五十步和一百步只是数量的差距,总不能明确规定“贪污10000元以内合法”吧?

      于是医生这个圈就出现了这个怪现象,一点“额外”没有收入太少,外一点就是不对,那干脆多外一点算了,反正偷一块钱也是“偷”。著名医院是如此,下面的医院仿效起来也就不心虚了。当这种现象成为“合理”,那“救死扶伤”就要加两个字变成“见钱救死扶伤”,职业道德的缺失又会给那些医药行业的不法分子机会,这些不法分子又进一步诱使医生堕落,以致整个医疗行业一片混乱。可话说回来,医生也叫屈,凭什么一个高级工程师可以一年百八十万的挣,我就不行?没有一个好的价格体系,这些问题就无法解决。

      关键词(Tags): #高级劳动力#大学教师#医生
      • 家园 挖!这是谁回来啦?鲜花欢迎!

        再来一个HUG~

      • 家园 【借题发挥】有点混乱的国内高级劳动力价格体系(续)

        上一贴没说完,还要谈谈名牌大学的教师。这个比著名医院的医生还难定价,因为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所提供的“产品”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于是大学教师的工资也就相对稳定,教学方面按工作量(课时数)成比例确定工资,科研方面则按照科研项目经费成比例提成。如果一个中青年教师没有搞到科研项目经费,仅靠教学获得收入,那么这个收入在行业内部并不公允,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低。说它不公允,是因为这个收入的来源不是市场化的。但这不能市场化,否则穷人的孩子就上不起大学或者上不起好大学了。名牌大学要想在这方面提高教师收入就要指望国家多拨款或着从其他门路弄钱。可惜国家还不富裕,从其他门路弄钱又……

        但是如果名牌大学不能将教师收入提高到可以和其他行业高级劳动力相当的水平,那么在我们这个工作首先为了谋生的社会里,高级人才就不会愿意到大学里来了,可教育这百年大计又岂能没有人才?于是就要想办法从科研等其他方面增加教师的收入。要搞到科研项目,就要有一只过硬的科研队伍,老板抓学生干活也就很正常了。谁的学生多就容易拿到更多的项目,出更多的成果,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和项目,形成链式反应,最终在教师内部造成贫富分化。有几个愿意成为“贫困户”?有了学生赶紧剥削。不过据不才了解,很多老师虽然不愿意学生在外实习,但是不会从学生的实习收入中提成。具体说到拉项目,里面的学问也不少,从提高收入的角度讲,还是多搞些赚钱的,而不是层次高的,阳春白雪不能当饭吃。于是我们就发现现在的大学教师很多都不务正业。这个现象跟上一贴说的医生问题类似,一旦不务正业成了风气,能出淤泥而不染的就不多了。

        说到底,大学教师的收入也是双轨制,那属于有计划管理且稳定的部分比较少,达不到同等高级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只有靠另一些“灵活”的部分来补充,结果导致“不务正业”。就是这灵活的部分也有问题,因为很多教师(尤其是岁数不太大的)从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合理提成不多,还需要从经费中的其他部分中转移出一部分变成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因此科研经费不能专款专用的现象就比较普遍。

        确定医生和大学教师这些高级劳动力的合理收入目前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如果完全按规定给付,他们会抱怨太少,如果要浮动一下,浮动的程度又该是多大呢?

    • 家园 不同意楼主的某些说法

      关于学生打工的一条:我比较熟悉IT行业,现在很多研究生都有在外面公司打工的经历,甚至包括很多大四本科的学生。我6年前读研的时候,自己找了一家外企实习,每周工作20个小时,大概收入是近2000一个月,都属于个人所得,导师并没有提成。当然,那会是IT泡沫最大的时候,我不少同学出去写html代码,还能拿200-300元每天呢。

      另外,现在国内不少软件学院都组织大四学生到各个软件公司实习,他们的收入大概是60-100元/天。虽然是学校统一签的协议,但是收入还是到各个学生手里(可能学院有提成少部分)。研究生自己出去实习,或者由老师推荐出去公司实习,收入一般归自己所有。因为现在毕业找工作,如果实践经验不足,都比较容易碰壁,因此到研三的时候,导师也会鼓励学生出去实践。

      导师提成比较多的情况是:某些导师接了横向项目的单子,找自己的学生开发,自己拿大头,学生拿小头。这种情况收入比公司少,得看导师项目是否拿得多,是否大方,月收入200-1500不等。

      总体而言,国内高校教育的隐患在于过多的向钱看。横向项目做得多才有钱,才留得住学生呆在实验室,也才能让老师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水平的生活。靠固定工资收入,实在是太少了。就跟公务员的收入不透明的现象是类似的。

    • 家园 听来不像忠告倒像“正告”

      好像有点对嫌犯申法律威严的感觉可能因为本人学文科,老师不大有什么项目赚钱的缘故,同级的同学没听说有任何这类情况。教授年龄从30到70,没有下作到这份上的。也许是好名,也许是怕事,但相信他们大部分还是真的不会把钱看得那么重。可能每人都有一个价钱,不过别轻易给人定得太低

    • 家园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也说说大学导师——和子玉兄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也说说大学导师——和子玉兄《闲聊 我对大学老师的一点忠告》

      北有马响应总统兄号召也说说自己看到的,省得只剩下紫色风信子MM一个人怪孤单的。

      介绍一下北有马自己:国内读的研究生,文科,也曾在日本进研究室,跟日本导师一年,其间除了做导师指导的研究之外,也帮导师做点小事,导师不在的时候基本上是北有马带着小日本们做点事。现在北有马还在

      朋友们如果眼睛尖的话,可能马上发现了北有马把题目偷偷改了。子玉兄说的是“老师”,北有马把范围缩小了成“导师”。

      首先呢,大家知道,如果不是硕士导师(至少),那么比较少有子玉兄说的那种机会。普通的大学老师我看除了兼职,就是兼课赚钱了,估计这也是子玉兄一时笔误,不在这里纠缠。

      其次说说,就是导师的话,外面公司要来找,能够跟外面扯上关系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名,第二个是他能够为公司提供公司发展所必须的生产力。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文科导师就少了,如果有的无非是法律类经济类或者外语类几方面的导师了。经济方面就算导师出名了,需要从导师那儿一下要来几个研究生到公司工作的,有这种需求的相对比较少。不管是上海广东还是北京,牛的导师倒是自己忙着赚钱的多,不管弟子的多,若说要靠贩卖弟子劳动力赚钱的经济类的相对比较少吧。外语也是一样,相对可能比经济类的需求更多一点,但是反而比较少直接去找导师要人。原因无它,本科一般就够用,现在的老板也精明着呢。

      其他的文史类的,不是我说,导师想这么做还没机会呢。

      如果前面成立的话,那么所谓的“大学老师”也就去掉一半了。

      数数现在的热门行业,能够开出实习生1000元的,北有马孤陋寡闻,我知道的也就是跟it行业有关联的吧。

      北有马在国内时经历过三个大学,其中一个大学的理工科,经济类和计算机这类的也算比较好。也帮朋友把专做软件外包的公司,从注册起到正常运营为止折腾过一阵,这猫腻知道一些。

      有这么做的老师,也有把这样的机会推荐给贫困学生的。甚至也有学生发表文章老师掏版面费,而稿费还是给学生的。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带来各种变化,导致人们也有各种的思想。盯着钱的人多了,在教师中也不例外。毫无疑问教师最重要的是师德,但是教师也是俗人,所以也导致子玉兄,总统兄有这样的看法,不过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终究有失偏颇。

      应总统兄把看到的说出来了,比较零乱。说错的,不对,各位老兄多包涵,多指教。

      • 家园 多谢你提供你的情况!

        俺们并没有一棒子把人打死嘛,只不过是打晕了而已。

        风信子大姐,前几年出了一本书《桃李》,讲的是北大法学院的污糟事。姐姐看过没有?可做启蒙教材,方知我所言不虚也。

        • 家园 小说吗?

          其实咱两说的有一部分交集,就是我相信子玉所言必有出处,可能是有这种现象存在,但是但是。。。没有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就下结论说这是一种行业的普遍现象,是否失于轻率了呢?全中国这么多所大学,这种现象占了多大的比例呢?我这么问不是想说明,这种现象不存在或是不反对这种做法,我只是反对轻率结论,因一些,小部分,个别的败类,因此就说所有的老师都是这么无德。

          人言是可怕的,可能是一的事情经过无数人的转述,最后就变成十了。

          我只是觉得西西河是一个这么好的论坛,应该多些思辩的好帖子,少些这种小道的传播和放大。

          我个人对于李根兄弟对副版的热心支持很是感动,所以如果我的话对李根兄弟多有得罪,还请原谅则个。

          • 家园 得罪的话,哪里谈得上。我只是见不得人天真烂漫而已……

            见到相信什么事情很好很完美的就恨不得上去一顿言语放翻……恶习恶习……

            要是你跟我讲大学老师怎么怎么坏怎么怎么压榨学生怎么怎么学术腐败,俺反而会拿出见过的另外一些例子来表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你看,俺是不是很变态?

            《桃李》很值得一看。网上应该就有,嘿嘿。

      • 家园 花一个!谢谢你站在这里陪我:))

        为这事儿我专门儿给同学打了电话了解,我们学校带研究生的导师里未曾听过有一例被这样的投诉或是抱怨。别的学校如何我不知道,但我母校的老师中,多是比较重师德之人,学校收特招生赚些额外收入也是因为研究经费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钱确实不是入了谁的私人腰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