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票太原创】聪明的一休,出生秘史 (斑竹:发这里合适么?) -- 老票

共:💬27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夏兄所说对极!

        不仅是广东,江浙一带也如此。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所有的人,下至村姑,中有郭指导员胡司令叼参谋长,上至沙奶奶,无一例外。胡司令问曰:“阿庆呢?”而不曰“阿庆‘哥’呢”,可见,胡司令年龄大过阿庆。

        再如沙奶奶,(儿子是沙七龙,后投郭指导员当兵),人人皆称之奶奶,沙奶奶就是她的名字了。唯有郭指导员,一会儿称“沙奶奶”,一会儿称“沙妈妈”,其实都是她。

    • 家园 送花一朵给票嫂!
      • 家园 虎老师! 那是您弟妹! 别乱了长幼啊!

        我虽然是老票,可不能和您比,呵呵。

        不算晚辈就不错了,您千万别自谦!

        作揖了!

        • 家园 票兄啊,

          我在广东生活了十几年,学会了广东人的称呼习惯:

          二十岁上下的人,一律称其为GGJJ;三十到五十岁的,一律称叔叔阿姨;六十多的,一律称阿公阿婆。我对门的“阿太”,八十多岁了,所有的人,包括跟阿太同辈的人,都称其为“阿太”,无一例外。

          广东人的这种称呼方法,非常好。你问一下身边的广东人,就知道了。

          老票你也不想一想,俺若称其为“弟妹”,呵呵——还能送花吗?

          • 家园 虎老师说的是

            那就替票太谢过了啊,呵呵。

            以后尊称您为“虎老”!

            这要是按照英文的倒装习惯,那就只好...

            喊您老虎了,嘿嘿,玩笑,

            • 家园 票兄好!

              咱这疙瘩是文化版,就得文绉绉的,“愚、腐、酸”具全啊。

              中国古代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是很奇怪的,是拐了一个弯的。在孔子时期,“夫子无字门人者”,孔子称弟子,直呼其名,不称其“字”,字是用来称呼尊长的,也是同学之间互相谦虚的。

              以后呢,慢慢地变了,老师开始称弟子的“字”,以示自己的谦虚。甚至有的父亲如曹操,竟然对自己的儿子也称字,如“子垣,子建”等等,当然,阿瞒的做法被一些人嘲笑,认为其大老粗,没文化。

              再往后,老师称弟子为“贤弟”,水浒中就是如此也;为“贤契”,《说岳》中宗泽称岳飞九是“贤契”,“贤契”也是“贤弟”的意思。此时,弟子绝不可就坡下驴,喊老师为“兄”,如:李忠、王进,皆称九纹龙为“贤弟”,可是,何时见到九纹龙称李忠为“哥哥”?

              从元朝开始,更上一城楼,老师称呼弟子,曰“老先生”,自称“我学生”,而弟子称老师,直接曰“老师”,真奇怪也。那,怎么区分呢,外人能听出来吗?能!这就是阿庆嫂所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也就是用语气(说话时的口吻)来表明身份。

              在网上,交流要互相谦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家和和气气,开开心心。人须“慎独”,不可“独乐”。妄自尊大者,不是自找没趣吗!有些人跑到“文化”版来,大言不惭地要给别人当先生,岂不是贻笑大方吗!

              关键词(Tags): #称呼
              • 家园 是是是!闻虎老师一言之教,胜于千金之赐

                国庆去北京人艺又看了一次茶馆,详情后续,只是一点小感慨:

                百年前北京的劳苦大众,喝碗茶也互相谦让:“您得着,您得着!”古风依然。

                现在的北京百姓可没法子比,个个说话都和政治局的似的,听着都晕。

                • 家园 票兄从善如流,

                  风采令人景仰。

                  再,我过去读过郑振铎先生地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论称呼的,从名、字、号、地望、官号、谥号等等称呼起,越来越复杂。可惜找不到了。

                  当然,等混熟了之后,就怎么称呼都行了。而最亲切的,则莫过于绰号了。

    • 家园 老票马骑的不知怎么样了

      倒是搞来了一休哥的秘史,一休哥后来成年以后过的可真是幸福的生活呀,太荒诞了

    • 家园 一条板凳一朵花
    • 家园 先花再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