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百姓,百姓/我接触的社会矛盾冲突二三事 -- 华虎

共:💬40 🌺4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先统一一下计算口径

              原命题是12P里有7、8个户口,但是貌似我们已经要走题到12P里有几户(人家)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误,但“几户”这个数量给我心理上的感觉是比“几个户口”要多的。

              其次,12P里真的没法子同时住7、8个人吗?我觉得这很武断。我外公家就住过8个人,同时。时间持续两个月,也就是每年学校暑假我父母带我去上海看老人。我家一家三口睡在直不起腰的阁楼上,外公外婆带大舅的女儿睡在床上,两个舅舅打地铺。最热的夏天都能这么住两个月,我因此觉得长住也就不过如此。

              说到底我反对的是“‘12平米的一个亭子间居然能有七八个户口挂在那里’是嚣张”这个看法。

              对于[quote]cchere.net http://www.talkcc.org/article/860704

              不过话说回来,你要想7、8户赶在动迁以前迁进去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做的,都是些路子粗的地痞类,跟公安局关系特别好的。普通老百姓想玩这套,门都没有。[quote]我是无条件同意的。

              • 家园 一般说几个户口就是几个户口本。

                  等同于有几户人家。如果几个人一般说有几个人或全一点户口上有几个人,这种话我们在国内的都能理解。

                  现在规划局制定规划决定哪一片土地拆迁,这片土地上的户口就被冻结,是地方政府的规定,这由政府部门通知公安局而不是由商人通知。迁入当然不犯法,但借拆迁迁入空户口而套取比其他拆迁户多的多的拆迁费,是不是对其他拆迁户的不公平?

                  早期按户拆迁的费用实际上要比按面积高,那时大部分人居住面积很小,记得八十年代初南京人均七平方米,而拆迁补偿是人均7.5,按每户至少一小套(大约一小套有二十平方左右),所以实际补偿要高于人均7.5。(都是居住面积,只算卧室、客厅。不算过道、厨房、厕所等)而且那时拆的大多是老旧平房,所以那时人还是欢迎拆迁的。刚开始按面积货币化拆迁时也还基本上平衡,多数人都可以住到与原来一样大或者更大些的房子。问时出在后来房价上涨而拆迁标准不多年不变,南京在拆迁标准改变成按现时市场价评估前夕时拆迁价基本相当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二,这才变的矛盾突出。

                  现在是按市场价评估,理论上是可以在当地(指在同一个房价区)可以买到与原来相当的二手房,但也还有问题,去年还是前年(我现在对时间的概念很弱智)南京富贵山拆迁费评估价是每平方六千多,评估时当地基本是这个房价甚至还稍低些,评估报告出台后当地马上涨到六千以上。

                  不过好在评估价不是法定的最后拆迁价,还有最后拆迁价要与被拆迁户协商,总之拆迁条件要比前几年(不是前十几年)好得多,这要归功于前些年那些“暴力抗法的英烈”。

                • 家园 看来的确是各地说法不同

                  上海这里几个户口应该是说户口本上几个人。

                  按照一个户口=一个户口本来算的话,我庶几可以理解ls某位认为12P里有七八个户口(本)是那啥了。

                  不过我一直以为一个住址里只有一个户口本的:(

                  • 家园 空挂户是行普遍的。

                      是指户口在某个地址,而人不在这儿住。

                      现在的空挂户多数是为小孩上学问题,所以现在南京小学新生报名不光要户口本,还要房产证。

    • 家园 呵呵,不知道这样暴力抗法的占草民人数比例几许?
    • 家园 文笔好,形象生动.
    • 家园 好像不应该提倡
    • 家园 【建议】Transfer to 龙门客栈, and 加精!!! Good articl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