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揭秘《渴望》当年事 -- 支持李梅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揭秘《渴望》当年事

    请刘沙谈《渴望》,虽然距离那部电视剧红得发紫的日子已过去了整整12年,但作为制片主任的他,讲起当年事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主创人员集体学《卞卡》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必然经过艰难的阵痛,《渴望》当然也不例外。刘沙说起当年筹拍这部中国第一部室内剧时,最先学习的对象就是当时在中国很火、刘沙又全程参与译制的巴西连续剧,“我们主创人员关在屋里看《卞卡》、看《女奴》,前后3个多月的时间,这几乎成了那段时间我们的功课。”

      除了编剧导演,演员的准备期也被要求看电视,学习巴西剧目的长处,“就是这样,我们开机相当一段时间里还不适应多机位同时拍摄的手法,跟不上这种情节密度大的节奏。”每人台词26万字以上

      在《渴望》之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是同期录音的,对演员的要求不能不高。张凯丽、李雪健、黄梅莹、郑乾龙、杨青,个个都是响当当的硬底子话剧演员,“台词量之多及生活本色化的要求都是前所未见的,好在多年舞台表演的基础成全了他们。”

      凯丽、李雪健和孙松这几个主要演员,台词量高达26万字以上,这对于他们之前的经验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演了这部戏,内向的人都变得能言善道了。”孙松片酬每集100元

      《渴望》是在1989年拍摄的,当时国内电视剧的制作费用普遍是十二三万元一集,而初“趟”室内剧先河的《渴望》每集只用2万元,这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因为是新形式的尝试,参与拍摄的演员在片酬和待遇方面没提任何要求。当时李雪健在圈里的名气不小,但接拍《渴望》每集只拿了二三百元的酬劳,像孙松在剧中的戏份儿那么重,每集只拿了100元钱。与现在稍微脸熟的小明星动辄一集几万元的价格相比,当年的那拨演员都算有点奉献精神了。”《渴望》带了个好头

      《渴望》之后,刘沙与当年的创作班底又一起拿出了《编辑部的故事》和《皇城根儿》等多部引发话题的优秀电视剧,“《渴望》给我们带来了勇于尝试的信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也为后来市井温情剧的遍地开花开了个好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据刘沙向记者透露,今年下半年,他将开拍一部20集的系列剧《老街坊拍案惊奇》,专门揭露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行骗把戏。而展示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爱情剧《准备好了吗》、讲述抗战初期一对骗子行骗经历、后把日本鬼子骗了的电视剧《骗女》及根据畅销书改编的电影《我认识的鬼子兵》,都将陆续进入筹备及投拍阶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