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在写经济发展比较前,看利益说话:一些想写又不想写的话 -- 葡萄

共:💬88 🌺1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在写经济发展比较前,看利益说话:一些想写又不想写的话

    【原创】在写经济发展比较前,看利益说话:一些想写又不想写的话

    注意:文中所列经济数据及其分析除1949年中印经济数字比较摘自《龙与象-中印发展比较》外其于都摘自《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统计数据》一文,特此感谢作者

    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还要自己生产干什么?

    -----宋子文

    河水里最近河里关于国产不国产的讨论的热闹,有的话回复了也说不到自己想说的点子上,写个文应个景,也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说个明白,不过争论的一些问题让我想写又不想写,所以简单的说几句先。

    我想对于利益大家都不陌生,一样东西又便宜又好又漂亮,我想基本没有什么人在意他是姓国还是姓洋.但是如果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那么就不会有一种叫反倾销的名词困扰全世界的进出口商人了.这个还是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与做判断的利益分析,但是有的事情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写这个文字的时候正听个国防大学的朋友分析德国大选里面有段话你们看看:那我先说一下德国的政党 ,目前德国的第一大党,就是执政党,根据04年的统计,党员为78万 ,为德国历史最悠久,政治势力最大的党 .它目前的执政联盟,叫绿党,简称GRUENE动员人们不要买小汽车,而鼓励骑自行车 .但这个党是最不成熟的我来举一例子,70年代的时候,为了环保,他们主张,让小汽车退出历史 动员人们不要买小汽车,而鼓励骑自行车. 另外,他们和SPD的联盟条件之一就是,关闭德国境内所有的核电站 ,当时核电站所发的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30% .现在德国核电站正在逐步关闭前年阻止西门子向中国出售核电站的就是这个政党,现在最后悔的也是他们,这个就是把朋友他们称为最不成熟政党的原因.

    那么请你们把自己的角色转换下,假设你处于这个执政同盟的一个政党的角度,怎么权衡政党利益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呢.我想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件商品选择的那么简单了.国家是利益群体的综合,利益群体是更细分至利益个体的总合.个体的利益选择并不象选择一样商品那么简单而明确.

    我们简单的从中国入手.现在对中国老百姓整体来说首先要紧的是什么?是家里多一件价廉物美的商品么,是爱国的情怀么还是国仇家恨,很明显这些问题对中国老百姓中大多数来说这些都不是当务之急.那是什么呢,是工作:如果套老话说,手里的饭碗,田里的地.中国的就业形式我不需要多介绍了,但是我们这里把就业作为一层利益来作为个人利益考量的一个基础吧.

    既然就业放到了一个高度,德国某报社这样评论改革: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那么这里我借用朋友正在评论来比较,1979与我们的今天.

    这里要提下2弹一星与运10无论描述与评价,你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完成时间这个事实.同样经济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环境中静态问题,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前是否还记得空中楼阁这个成语.当1949年的时候,摆在中华民族与新生共和国面前最迫切的是什么?几代人为之无怨无悔的奋斗是为了什么,?1979年的时候为改革开放做的著名假设前提是什么,不如此谁也无法看明白那个时代.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我们不妨看看历史,1820年的时候中国还占世界GDP的33%,随后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震动了两个国家,一个是鸦片战争的战败国中国,一个就是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而几乎同时开始的两个民族的图强救亡运动,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几十年后.日本的发展需要让日本终于亮出了他的军刀,两个民族的图强救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得到检验.从此两个国家百年间走了不同的路.

    转眼到了民国的黄金十年,但是日本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一次军事冒险,绥靖的国民政府的退缩与忍让终于在1937.7.7日那一天吞下了抗日战争的苦果.也许你不能相信,1911年中国还占据着世界GDP的10%(日本5%)而到了1949年我们中国GDP只占世界份额的0.7%了.是的,如果一个民族不能真正自己保护自己的话,这个民族的历史已经为他自己刻下了沉重的回忆;

    同样对于在血与火的中诞生的共和国来说,我们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命题依旧残酷而现实的放在我们面前.我不清楚你对1949年中国的家底知道多少,那么我来简单的盘点一下,共和国的开始吧.这个国家在1949年钢铁产量40.7万吨,其中钢15.7万吨铁25万吨,粮食 2263.6亿斤棉花8.9亿斤 油料51.6亿斤,原煤3200万吨,发电43亿千瓦时,人均GDP70美圆,铁路2.1万公里,公路12.67万公里,汽车0,人均寿命35岁,识字率26%..........

    这个不久之后我们打了一场叫抗美援朝的战争,至此中国国土再无大规模战争爆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在能真正开始建设我们的家园.然而现实依旧是现实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整几代人的高积累,整整30年来我们共和国铸就了什么呢.我还是拿数字来说明吧.

    1949年中印经济数字比较:

    中国 印度 (单位:万吨)

    原煤 3200 3200

    原油 12 25

    发电 43亿千瓦时 46亿千瓦时

    钢 15.7 137

    生铁 25 164

    水泥 66 186

    平板玻璃 83.7 ——————————

    纯碱 8.8 1.8

    纱 32.7 61.5

    糖 20 118

    油料 297.2 498

    粮食 11318 5501

    汽车 0 1.6

    铁路 2.1万公里 5.3万公里

    产业工人 120万 600万

    人均GDP 70美圆 150美圆

    在校小学生 5110 万人 1915 万人

    在校初中生 223 万人 312 万人

    在校高中生 26 万人 122 万人

    在校大学生 19.1 万人 36 人万

    识字率 26% 46%

    表1、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

    ----------------------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在工业总产值中

    ------------------------

    -------

    轻工业 重工业

    ------------------------------------------------------------------------------------------------

    -----------

    1949 56.3 67.4 40.8 46.6 30.3

    1952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57 167.8 124.8 228.6 183.2 310.7

    1965 268.3 137.1 452.6 344.5 650.6

    1976 626.6 207.1 1232.2 764.4 2102.2

    1979 845.2 249.4 1734.4 1061.0 2991.6

    ------------------------------------------------------------------------------------------------

    ----------------------

    表2、全国人口、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人数(年底数,单位:万人)

    ------------------------------------------------------------------------------------------------

    ----------------------

    年份 总人口 职工人数 城镇个体劳动者

    -----------------------------------------------------

    合计 全民所有制 城镇城镇集体所有制

    ---------------------------------------------------

    ------------------------------------------------------------

    1952 57482 1603 1580 23 883

    1957 6465 3101 2451 650 104

    1965 72538 4965 3738 1227 171

    1976 93717 8673 6860 1813 19

    1979 97542 9967 7693 2274 32

    ------------------------------------------------------------------------------------------------

    ----------------------

    表3、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亿斤)

    ------------------------------------------------------------------------------------------------

    ----------------------

    年 份 粮 食 棉 花 油 料

    ------------------------------------------------------------------------------------------------

    ----------------------

    1949 2263.6 8.9 51.3

    1957 3900.9 32.8 83.9

    1965 3890.5 42.0 72.5

    1976 5726.1 41.1 80.2

    1979 6642.3 44.1 128.7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项目 1949年 1957年 1965年 1976年 1979年

    ------------------------------------------------------------------------------------------------

    ----------------------

    原煤(亿吨) 0.32 1.31 2.32 4.83 6.35

    原油(万吨) 12 146 1131 8761 10595

    发电量(亿度) 43 193 676 2031 2820

    钢 (万吨) 15.8 535 1223 2046 3448

    水泥(万吨) 66 686 1634 4670 7390

    木材(万立方米) 567 2787 3978 4573 5439

    化纤(万吨) 0.02 5.01 14.61 32.63

    纱(万吨) 32.7 84.4 130.0 196.0 263.5

    布(亿米) 18.9 50.5 62.8 88.4 121.5

    硫酸(万吨) 4.0 63.2 234.0 450.8 699.8

    纯碱(万吨) 8.8 50.6 88.2 111.7 148.6

    烧碱(万吨) 1.5 19.8 55.6 121.5 182.6

    农用化肥(万吨) 0.6 15.1 172.6 524.4 1065.4

    表格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亿元,统计范围为全民所有制单位)

    ------------------------------------------------------------------------------------------------

    ---------------------- 基 本 建 设 投 资 更新改造措施投资

    ------------------------------------------------------------------------------------------------

    ----------------------

    年 份 总 计 合 计 其中国家投资

    ------------------------------------------------------------------------------------------------

    ----------------------

    1950 11.34 11.34 10.41

    1957 151.23 143.32 131.48 7.91

    1965 216.90 179.61 163.09 37.29

    1976 523.94 376.44 310.93 147.50

    1979 699.36 523.48 418.57 187.01

    表6、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

    ----------------------

    年 份 总 计 高等学校 中 等 学 校 小 学

    ------------------------------------------------------------------------------------------------

    ----------------------

    中等专业校 普通中学 合计

    ------------------------------------------------------------------------------------------------

    ----------------------

    1949 2577.6 11.7 22.9 103.9 126.8 2439.1

    1957 7180.5 44.1 77.8 628.1 708.1 6428.3

    1965 13120.1 67.4 54.7 933.8 1431.8 11620.9

    1976 20967.5 56.5 69.0 5836.5 5905.5 15005.5

    1979 20789.8 102.0 119.9 5905.0 6024.9 14662.9

    ------------------------------------------------------------------------------------------------

    ----------------------

    注:1、各级学校不包括成人教育。2、中等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

    表7、全民所有制单位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

    ------------------------------------------------------------------------------------------------

    ---------------------

    项 目 单 位 1952年 1979年

    ------------------------------------------------------------------------------------------------

    ----------------------

    一、科技人员总计 万 人 42.5 470.5

    工程技术人员 万 人 16.4 166.7

    农业技术人员 万 人 1.5 32.4

    卫生技术人员 万 人 12.6 139.6

    科学研究人员 万 人 0.8 31.7

    教学人员 万 人 11.2 100.1

    二、全国平均每万人口

    中科技人员数 人 7.4 48.5

    工程技术人员 人 2.9 17.2

    农业技术人员 人 0.3 3.3

    卫生技术人员 人 2.2 14.4

    科学研究人员 人 0.1 3.3

    教学人员 人 1.9 10.3

    表8、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

    ------------------------------------------------------------------------------------------------

    ----------------------

    年 份 居民消费水平(元) 指数(以1952年为100)

    全国居民 农民 非农业居民 全国居民 农民 非农业居民

    ------------------------------------------------------------------------------------------------

    ----------------------

    1952 76 62 148 100 100 100

    1957 102 79 205 122.9 117.1 126.3

    1965 125 100 237 132.4 124.8 136.8

    1976 161 125 340 166.9 151.4 195.7

    1979 197 152 406 188.8 168.4

    表9、建国后五十年工农业交通主要发展指标与速度

    ------------------------------------------------------------------------------------------------

    ----------------------

    指 标 1952年 1979年 2001年 年平均增长率(%)

    1953-1979 1980-2001

    ------------------------------------------------------------------------------------------------

    ----------------------

    年底总人口(万人 ) 57482 97092 127627

    原煤(亿吨) 0.66 6.35 11.1 8.7 2.6

    原油(万吨) 44 10615 16500 22.5 2.0

    发电量(亿度) 73 2819.5 14780 14.5 7.8

    钢 (万吨) 135 3448 15266 12.8 7.0

    水泥(万吨) 286 7390 64000 12.8 10.3

    布(亿米) 38.3 121.5 291 4.4 4.0

    粮食(万吨) 16392.0 32115 45262 2.5 1.6

    棉花(万吨) 130.4 220.7 532.0 2.0 4.1

    油料(万吨) 419.3 643.5 2872 1.6 7.0

    铁路营运里 2.29 4.86 5.76 前26年2.9 后19年 0.9

    程(万公里) (1978) (1997)

    公路里程 12.67 89.02 122.64 前26年7.8 后19年1.7

    (万公里) (1978) (1997)

    表10、按总产量计算的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

    ----------------------

    人口 万人 57485 17755 36108 0.31 0.63

    粮食 万吨 16392 15670 5200 0.96 0.32

    肉类 万吨 338.5 1045 50.9 3.1 0.15

    布 亿米 38.3 87 42.12 2.27 1.10

    原煤 万吨 6600 46000 3600 6.97 0.55

    石油 万吨 44 30950 30 703 0.68

    发电量 亿度 73 4631 (1951)58.6 63.4 0.80

    钢 万吨 135 8452 160 62.6 1.19

    水泥 万吨 286 4239 270 14.82 0.94

    ------------------------------------------------------------------------------------------------

    --------------------

    表11、按人均产量计算的1952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

    ----------------------

    平均寿命 岁 (1949)35 68.6 41 1.96 1.17

    粮食 公斤 285 882 144 3.1 0.51

    肉类 公斤 5.9 58.9 1.5 10 0.25

    布 米 6.7 49 11.7 7.36 1.75

    原煤 公斤 114.8 2593 99.8 22.6 0.87

    石油 公斤 0.8 1743 0.8 2264 1.08

    发电量 度 12.7 2608 16.2 205 1.28

    钢 公斤 2.4 476 4.4 203 1.89

    水泥 公斤 5 239 7.5 48 1.50

    ------------------------------------------------------------------------------------------------

    ----------------------

    表12、按总产量计算的1979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

    ----------------------

    人口 万人 97092 22506 63448

    粮食 万吨 32115 28070 10459 0.29 0.65

    肉类 万吨 1062.4 1697 62 1.60 0.06

    布 亿米 121.5 32.3 75.3 0.27 0.62

    原煤 万吨 63500 70850 10670 1.12 0.17

    石油 万吨 10615 42082 1284 3.96 0.12

    发电量 亿度 2819.5 23188 1128 8.22 0.40

    钢 万吨 3448 12370 1000 3.59 0.29

    水泥 万吨 7390 7665 1826 1.04 0.25

    ------------------------------------------------------------------------------------------------

    ----------------------

    表13、按人均产量计算的1979年中国、美国、印度的经济差距

    ------------------------------------------------------------------------------------------------

    ----------------------

    项目 单位 中国 美国 印度 比例:以中国为1

    美国为 印度为

    ------------------------------------------------------------------------------------------------

    ----------------------

    平均寿命 岁 70 76 54

    粮食 公斤 331 1247 165 3.8 0.5

    肉类 公斤 11 75 1 6.8 0.1

    布 米 13 14 12 1.1 0.9

    原煤 公斤 654 3150 168 4.8 0.3

    石油 公斤 109 1870 20 17.0 0.2

    发电量 度 29 1030 18 35.5 0.6

    钢 公斤 36 550 16 15.3 0.4

    水泥 公斤 76 341 29 4.5 0.4

    ------------------------------------------------------------------------------------------------

    ----------------------

    注:此表人均寿命栏因缺1979年资料,暂列1989年数据

    表14、1952-1979年间中、美、印三国经济增长幅度

    ------------------------------------------------------------------------------------------------

    ---------------------

    项目 总产量增长倍数 人均产量增长倍数

    中国 美国 印度 中国 美国 印度

    ------------------------------------------------------------------------------------------------

    ----------------------

    粮食 0.96 0.79 1.01 0.16 0.41 0.15

    肉类 2.14 0.62 0.22 0.86 0.27 -0.33

    布 2.17 -0.63 0.79 0.94 -0.71 0.03

    原煤 8.62 0.54 1.96 4.70 0.21 0.60

    石油 240.3 0.36 41.8 135.25 0.07 24.0

    发电量 37.60 4.0 18.27 21.83 2.95 9.99

    钢 24.5 0.5 5.25 14.0 0.16 2.64

    水泥 24.7 0.81 5.8 14.2 0.43 2.87

    ------------------------------------------------------------------------------------------------

    ----------------------

    1、从表1可以看到,1979年与1952年相比,二十七年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7.45倍,其中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49倍,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4倍。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到,1979年与1949年相比,主要工农业产品数量增长倍数分别为:粮食1.9,棉花4.0,油料1.5,原煤18.8,原油884,发电量64.6,钢217,水泥111,木材8.6,化学纤维1632(此项与1957年相比,此前为0),棉纱7.1,硫酸174.0,纯碱15.8,烧碱120.7,农用化肥1774.7;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与1950年相比增加了45.2倍。由此可以看到,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原材料的产量,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取得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

    即使与1957年相比,到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的增长倍数分别为4.04、6.59、1.0;三种主要农产品的增长倍数分别为粮食0.7、棉花0.34、油料0.53;十三种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倍数分别为:原煤3.8、原油71.6、发电量13.6、钢5.4、水泥9.8、木材1.0、化纤1631.5、纱2.1、布1.4、硫酸10.1、纯碱1.9、烧碱8,2、农用化肥69.6。也就是说,在被邓小平结论为“从1957年”起发展受到“阻碍”而“缓慢”“停滞”的二十年中,经济建设发展最主要的项目的产量的增长,基本上是数倍、十数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2、从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增长倍数中,农业是最小的,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占世界的22%,而耕地只有14.38亿亩,占世界的7%,相当于美国的51%、印度的58%,按人均算只有美国的11%、印度的43.5%。对于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和产量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中世纪的中国来说,不要说总产、单产翻几番,就是普遍增长一成就绝非易事。而我国要发展农业,就只能走自力更生的路子。在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年间,粮食总产量在耕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还增加了近两倍,这是一个奇迹,是数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斗了整整三十年的结果。毛泽东时代,全党大办农业,全国支援农业,到1979年,从人拉肩扛手抬开始建成水库84000座,堤坝沟河17万公里,其中江堤1万公里,打机井210万眼,再加上大规模修梯田、平整土地,使全国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低标准的三亿亩增加到七亿亩;建国前的易涝农田3.6亿亩有2.7亿亩得到初步治理;农用大中小拖拉机233.8万台;农用排灌动力达到7122.1万马力;农业用电282.7亿度;农用化肥生产量1065万吨;各种化学农药生产量54万吨;再加上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优化,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广,使得我国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极大的增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弱不禁风"、灾害频仍的苦难局面。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的改变,仅靠个人承包、分田单干就能增产增收,岂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

    农业发展的周期长,投资大。但农业一旦有了长足的进步,就会给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料等。从表2可以看到,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职工队伍增加了8300多万,这一方面说明了工业交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由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为其他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巨大作用。同样,改革开放后,我国每年有数亿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其他行业提供了大量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廉价的劳动力,这也是改革开放前农业就已经取得成就的结果之一。

    3、煤炭生产的飞速发展是基础原材料行业另一个有巨大战略意义的成就。1979年,我国煤炭产量就达到6.35亿吨,相当于1952年的8.6倍、1949年的20倍。九十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世界第一的12亿多吨,增加的6亿吨是改革开放后提出"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主要是由小煤矿生产的。小煤矿由于缺乏地质勘探、机械、动力、运输、技术方面的能力,其生产也主要是依托大煤矿实现的,因此,小煤矿的发展也是建国后煤炭生产蓄积的潜力的释放。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有了煤炭,才能发电、炼钢,才能烧制水泥、陶瓷、玻璃、石灰、砖块等建筑材料,有了煤炭才能制造化肥,才能做饭取暖,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因此,煤炭产量增加的意义与其他各项指标是不同的。必须充分认识煤炭工业发展的意义。对石油、钢铁、电力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4、表6与表7反映的是教育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发展变化。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层次、门类、专业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1979年对比于1949年,各类在校生总数为8.1倍,其中高等学校8.7倍、中等学校47.5倍、小学6.0倍。全国由解放前90%的文盲状态,成人识字率已达到81%。各类专业科技人员总数达到470.5万,相

    当于1952年的11.1倍;有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才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配套的科学技术体系,成为拥有一定科学技术攻坚能力的国家。这些方面的成就,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全面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例如:在农业科技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良种化,基本上更新了一代农作物新品种,领先世界的籼型杂交水稻在四亿多亩农田中推广。在工业科技方面,独立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大的17.5万千瓦低水头发电机组,3000万吨露天采矿成套设备、200吨级电渣重熔炉、五十万伏输变电设备、30万吨合成氨、24万吨尿素成套设备。在国防科技方面,自1964年起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核潜艇,1970年起发射成功人造卫星并于1975年掌握实现成功返回技术,1980年成功试飞"运十"大型喷气式客机。在交通车辆、舰船制造及电子、通讯、计算机等科技方面也发展迅速,有的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在医药卫生和生物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最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人工合成;等等。总之,这些成就说明,正是教育文化的发展才使新中国在建立后的三十年中,从一个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门类齐全配套、具有一定攻坚能力、其中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当时,国内外公认,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仅落后10至20年。也就是说,新中国仅用了三十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100到300来年的科技发展道路。

    5、从表8看,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1979年比于1952年为2.6倍,其中农民、非农业居民分别为2.5倍、2.7倍。如果仅从数字上看,与其他方面相比,增长幅度不太高,但在实际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职工还是农民的生活福利条件,从物质到精神生活的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979年全国职工总人数达到9967万,相当于1952年的6.2倍。在旧社会,普通劳动人民子弟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在解放后,各类高、中、低等学校基本上是免费的,学生主体都是出身于劳动人民。职工住房都是分配的,医疗也是免费的。从六十年代起,全国县、公社、大队普遍建立三级医疗网,对农民实行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由于全国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发展,在旧中国千百年严重祸害人民的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受到控制或消灭。三十年中,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的体育运动也有了飞速发展,以乒乓球为代表的各项运动项目在国际竞赛中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扬眉吐气的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1840年清朝时,我国人口就已达到4.1亿,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生存条件极为恶劣,1949年建国时才达到5.4亿,而三十年后的1979年总人口即达9.6亿,人均寿命也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1979年的近70岁,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6、为了与同时期世界上的发展变化相比较,表10、表11、表12、表13列举了与美国和印度的比较结果。

    按八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总产量对比,在1952年,美国只有粮食比中国低一点,其余七种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27倍至703倍,平均111倍;到了1979年,美国已有两种产品(粮食、布)低于中国,其余六种分别相当于中国的1.04倍至8.22倍,平均仅为2.5倍;28年间平均倍数下降了97.7%。与印度相比,1952年印度有两项产品(钢铁、布)总产量超过中国,其余都低于中国,平均为中国的0.7倍,到了1979年,八项产品总产量全部低于中国,平均为中国的0.32倍,平均倍数下降了54.3%。

    按八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人均产量对比,在1952年,美国全部超过中国为3.1至2264倍,平均345倍,而1979年就仅为中国的1.1至35.5倍,平均11倍,平均倍数下降了96.8%;而印度,在1952年时,有五种产品的人均产量超过中国,而到了1979年,八项产品全部低于中国,与中国相比的平均倍数由1.14倍下降到0.43倍,下降了62.3%。

    按八种工农业主要产品1952年至1979年28年间总产量增长的平均倍数,中国为42.6,美国为0.9,印度为

    9.4;人均产量增长的平均倍数,中国为24,美国为0.5,印度为5。

    还有比活生生的事实更有说服力的吗?中国在建国后三十年间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美国和印度相比,不仅是很快,而且是飞快、极快的了!

    在这里,还有必要把美国与印度发展的客观条件说明一下:耕地面积,中国是美国的51%,是印度的58%;按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美国是中国的9倍,印度是中国的2.3倍;森林覆盖率,美国是28.3%,印度是20.3%,中国是13%;人口,中国是美国的4.5倍,是印度的1.3倍。有人综合计算,美国的人均占有资源量是中国的20倍。

    了解了这样一些情况,就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建国后三十年发展的不平凡的意义。再简单的说改革前三十年对改革意味着什么样的基础,这些都是无法抹杀的事实.无论怎么评价那段历史,一段在30年里把文盲从26%提升到80%,把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60岁并基本实现基础医疗保障的时代都必须让我们重新审视.就象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一段叫改革的路程一样,我们是时候盘点了。

    在1979年,我们刚经过一个非常的时代,有非常的痛苦,也有非常的成就.在我看来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与国际国内环境背景.那个时代的极至无意是错了,错在把恐惧扩张到了顶点.无疑我们刚从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走出来,惊魂未定难免,当恐惧的总合来临,那么共和国开始的初衷此刻已经不再重要了.索性这个恐惧没有让所有中国人丧失了理智,所以1979年的时候在对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评估后,大门开了.那在当时需要非凡的魄力和勇气与精致完美的技巧才能做到.

    但是老话说的好利大弊也大,一个辉煌时代的的转轨所面临沉重的压力是我们很难想象的.这些压力最先的冲击就是来自返城知青带来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问题.由此也拉开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体制改革的序幕.可以说建国30年,我们基本保证了的是如何生存问题,而改革探索与摸索的是如何发展问题.我们资金不够,设备与技术满足不了人民一下子迸发的社会生产生活需求,我们还没有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及其社会配套体系.那么开放,合资与市场换技术就成了当时不多的选择中最佳组合.简单的说那些符合了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帮助我们在国际市场积累了经验,积累的大量必须的宝贵外汇,直到今天.

    今天的中国一是世界经济第七大国,对内资本输入第一大国,对外资本输出第六大国.今年中国企业此起彼伏的海外收购一浪高过一浪,我们需要让农民从土地的束缚解放出来,我们需要更多更好更廉价的商品\住房\教育与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但是我们面临着是什么问题呢?大家能看见的是,政治介入了合理的商业收购,看见的蜂拥而起的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看到的是对我们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去年,安大线的余波未了日本新立法把对中国的技术转让从3年限制单列成为5年限制;在疑神疑鬼的联想收购风波未了后,中海油的收购终于在噪声里噶然而止;刚才与朋友在德国的讨论中朋友说如果不是石油,欧洲人才不会在趾高气扬的纺织品贸易协定后向我低下骄傲的头的.

    鼓吹贸易自由的美国难道不懂得在物美价廉的商品与更昂贵商品面前做选择么?以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为立国宗旨的日本之于中国就不怕过了这个村子没有这个店了么?如果没有高企的石油欧洲人是否傲慢依旧?我想,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为什么不学习西方在利益上是如何做判断与选择的,那是他们的富强之路.

    记得几年前见到俄罗斯100的柯达胶卷,问留学生这个怎么在莫斯科要卖7美圆,而我们上海才12元人民币啊.因为中国还有乐凯,朋友回答的很简单.哦,是半死不活的乐凯啊我想.

    作为后发的民族要完成赶超,有成品的有次品的,还有半成品的.我们的近邻的龙与小龙算是成品与半成品了吧,在赶超的路上,他们选择的路叫进口替代.在高扬的民族品牌的旗帜下,在激进的民族产业政策中,他们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就在他们即将攀登到顶点的时候.违背市场规律之婚姻的恶果在危机中产生了连锁反应,他们中最出众的日本就那样失去了10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过去的各种崛起之路呢?是如英美一样以漫长的时间来换取期待呢,还是如日韩般锻造连环马铁浮图,或者干脆彻底的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暴力机关上,以暴力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比如仅仅从经济上讲日本与德国就获取了类似的成功,这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做么?

    现在网络上无论说文革也好,说改革开放也好,都有一种流行病,非此既彼.改革中有过的严重错误,就和文革中有其对国家有进步意义中发明一样,都不能改变我们对两个时代的基本认识.这些都是已经在历史中定格了.

    那么我们审视历史的时候我想,那段历史或者正在发生与曾经发生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已知的事实,我们记录着并观察着.用最简单的对和错固然明了,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国家来说不能解决问题.有网络友和我争论到最后把现在一切问题都归结于要不要开放的问题,就象GDP曾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一样.正因为有前人的成就才让后继者发扬光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是一个时代曾经彻底贯彻.

    造不如租,租不如买的观点中,如果我们当时没有2弹一星你是不是还有自信看待文革后已经有了多少弹,多少星?是的这些成就不是文革的成就,但是为什么错误如文革还实现这样的成就.运十下马了,我们今天对波音与空客的关注是否可为我前面的话做个注脚.但是对两个时代争论的人们都忘记了,无论毛派还是邓派,都同样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着。但是这个争论也引起我们自己的分化与对立,很明显了,有人在有意混淆概念。为什么要把原本简单明了的事实弄的如此,这个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我看来;历史是一个不断延续发展的过程,就如我们的今天是站在昨天巨人肩膀上一样.美国人在2000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进行反思,而把一种经济流派当作排他性权威的同时,其主张已经本身与其标榜的无必然关联了.

    无论政策也好,理论也好,本身无所谓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如果在0下50度的天气硬要去品尝坚冰,那么舌头沾在了冰上就不是别人的问题了. 在今天文革与改革的争论后面,实际是不同发展观的问题,是我们还需要不需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业的问题.但是这些却被有意无意替换成文革与改革谁是谁非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与现象绝对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与实践中的规律在内.任何用简单的模式去套这些,都不过为问题多包了层木乃伊的外衣.所幸这个争论从不久前已经拉开帷幕了,呵呵谁是谁非让实践来检验吧.

    话说到这里,能简单讲的都说完了,但是中国之所以有中国特色就在于他的复杂性,你可以用一个行业去类比另一个行业么,或许可以或许不可以。但是我想在结束前说的是,中国问题想用一个简洁而明了的公式或者模式来解决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那样我们在看见利益的同时,不能看见利益背面的利益。运十下马前夕,世界飞机制造公司纷至沓来洽谈合作门庭若市,但是随着运十的下面转眼的承诺变成了过眼云烟。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在俄罗斯的柯达,想起了中国的乐凯,我想有的什么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结束语:

    昨天的我心情曾经很烦闷,但是24小时后朋友不期而遇的到访,还有突如而来的惊喜,还有其他,终究我还是完成了这篇文字,曾经我在意的曾经我苦闷的似乎都在此刻消散了。有人说,眼里有阳光你就会有阳光,是吧此刻我品位着。

    如果有梦,从你我双手开始,如果有泪,用你我双手擦去,如果有汗 ,用你我双手挥洒出金色的中国世纪,是的梦就在你我的双手里。

    元宝推荐: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是不要这么苦闷吧

      可以发这么完整的一个帖子,没有字数限制,多幸福啊。人生的幸福无过于此,现在就没有了。

    • 家园 无论毛派还是邓派,都同样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着,好
    • 家园 关于中印比较

      日本有黄金平衡国际收支。中国没有黄金,但中国有黑金--煤和石油。

      中印比较,如果不考虑资源的因素,似乎不公平。目前所有对中印的比较,好像都只强调了印度的有利条件,而忽视了中国的有利条件。

      中国的有利条件就是,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大庆油田,煤炭资源不足,在当时面临经济封锁的条件下,中国是否还有可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大庆油田等的发现,使得中国石油自给,且能出口换汇。每年几十亿美金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会要命的。如果中国在当初没有石油,也象印度那样,每年也要拿出几十亿美金进口石油,情况会怎样?

      中国的铁矿品位低,但量并不缺。在封闭的条件下,铁矿品位低也算不上不利条件,只不过炼一吨钢多耗点煤,而中国的煤很丰富。反观印度,它的铁矿资源虽品位高,(量的多少不清楚)但它缺少煤炭。它的石油煤炭都需要进口,同中国比,一进一出差别就大了。

      同中国比,印度的有利条件可能就是它的耕地了。但现代农业也是高耗能农业,是工业化农业。中国的海南岛也有一年三熟的耕地,但历史上一年种三次、两次,或者一次的总产量其实差别不大,所以一年种三次的并不多。什么原因?土地的肥力跟不上。高产的时候,水、肥就成了限制性条件,好的作物品种、一年三熟,在水、肥条件不满足的条件下不起作用。“改革开放”中的分田到户对中国的粮食生产起的其实是坏作用,只不过是因为分田到户的同时,中国大量进口化肥,同时国内化肥厂也大量投产,化肥的作用除了抵消分田到户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外,还能够增产。

      印度虽然有很好的耕地,但受制于它的工业发展水平,虽有好的作物品种,但水、肥条件不理想,农业发展也要受限。

      • 家园 中印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就前三十年而言,以中印相比说明中国搞得好和以中日相比说明中国搞得差,前者忽视了精神基础,后者忽视了物质基础.

      • 家园 印度的煤炭还是很多的

        埋藏的也很浅, 其实比中国的资源要好一些。

        很多是露天矿, 开采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煤矿死亡数字要低于中国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产量上不去, 是因为印度人只有能力开采露天矿。

        印度人的井工技术很差, 开个矿井要请英国人来建。所以印度人宁可开采露天矿。印度煤炭可不是穷国, 我觉得其实比中国还好一点, 我们的煤都是用命换来的。

        中国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全盘套用的苏联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师。印度人没有这个,他们教育是英国模式。所以不象中国那样那么多工科工程师培养出来。中国能干这个世界车间的活和我们有大批机电工程师是分不开的。中国能大量的修公路,铁路和各种基础设施,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土木工程师。印度人修高速还要找外国公司来包工。他们自己没那么多人才。所以我们这老印老问我中国的高速是那个国家给修的。告诉他是中国人修的,他还不相信。

        印度的耕地需要水肥不错, 中国这方面就要感谢前几十年修了那么多水利工程了。印度年年把水利放第一位,但也没修出个名堂来。

        • 家园 世界只有两大成煤带,75%的煤在苏联中国美国,印度不值一提

          世界只有两个大型成煤带,一个是美国阿尔巴契亚山以东,一个是欧亚草原,延伸到中国北部,西边到德国

          70%的煤在苏联中国和美国。印度煤炭不多,而且质量很不好,灰分多,印度的焦炭靠国外,就是因为

          这个原因。以国别计,煤炭分布比例比石油还要偏。

          http://energy.csu.edu.cn/onews.asp?id=103

          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其中以亚洲(主要是中国和苏联)、北美洲最为丰富,在全球地质储量中分别占58%和30%,欧洲占8%;而南半球则数量极少。以国家论,储量最多的是苏联,约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五分之二,其次是美国,约占四分之一强,以下为中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印度、波兰、南非和民主德国。

          中国煤炭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http://www.in-en.com/coal/html/coal-1033103330130095.html

          由于各国对煤炭资源的评价原则、方法和选用参数不尽相同,因而,整理报道出来的资源量和储量缺乏全球可比性。但据不同国际组织和一些专家、学者对煤炭资源的多次评价所取得的共识,公认世界煤炭资源量和储量主要由原苏联、美国和中国三个煤炭资源大国所构成。

          据报道,原苏联煤炭资源总量为6.8万亿t(垂深1 800m,1968年评定),美国煤炭资源总量为3.6万亿t(垂深1 822m,1974年评定),中国1981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结果,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t(北方垂深2 000m,南方垂深1 500m)。为了便于对比起见,将中国垂深1 501~2 000m区间的预测资源量12 610亿t对折减半(即6 305亿t),拟为垂深1 501~1 800m深度的资源量,则中国垂深在1 800m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约为4.4万亿t,次于原苏联,多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另据“世界能源会议”《1989年能源资源调查》,实测煤炭储量美国为4 305亿t,原苏联为2 870亿t。中国详查以上储量大致相当“实测储量”。1988年,中国详查和精查储量合计为3 820亿t,次于美国,多于原苏联,居世界第2位。

          按探明可采储量看,独联体为2 410亿t,美国为2 406亿t,中国精查储量大体相当于探明可采储量,1996年为2 299亿t,相比较中国在独联体和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从以上概略对比看出,中国煤炭资源总量和储量都不小,称得上是煤炭资源大国。但是,相对于众多的人口和一次能源主要依赖煤炭的现实,中国又是耗煤量大,而人均占有量很小的国家。因此,珍惜保护、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唤起全社会都来关注。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和储量

          http://www.china5e.com/news/meitan/200706/200706220106.html

            (1) 煤炭资源总量据煤炭工业部1981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汇总统计结果,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0 592亿t。其中,预测煤炭资源量为44 927亿t(北方至垂深2 000m,南方至垂深1 500m),煤炭储量为5 665亿t。

            预测煤炭资源量按可信度分:其中,预测可靠级资源为14 131亿t,预测可能级资源为19 851亿t,预测推断级资源为10 945亿t。按埋藏深度分:其中,600m以浅为12 044亿t;601~1 000m为8 996亿t,1 001~1 500m为11 276亿t,1 501~2 000m为12 610亿t。

            (2) 煤炭储量

            随着逐年开展地质勘探工作,煤炭累计探明储量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数字。据原地质矿产部统计资料,截止1996年底,全国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10 273亿t,其中,精查储量2 510亿t,详查储量1 815亿t,普查与找煤储量5 948亿t。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减去生产矿井已经采出和损失的储量并计算了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储量变化之后,所余下的称为煤炭保有储量。这是分析研究煤炭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的主要依据,是最常用的重要数据。煤炭保有储量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划给生产矿井和正在建设矿井的储量,通常称为已占用储量;另一部分是还没有规划使用的储量,称为尚未利用储量。截止1996年末,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 025亿t,其中,已占用储量为2 556亿t,尚未利用储量为7 469亿t。在尚未利用储量中,有精查储量893亿t,详查储量1 438亿t,普查与找煤储量5 138亿t。

        • 家园 如此说来

          中国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全盘套用的苏联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师。

          中国能干这个世界车间的活和我们有大批机电工程师是分不开的。

          中国能大量的修公路,铁路和各种基础设施,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土木工程师。

          中国这方面就要感谢前几十年修了那么多水利工程了。

          当毛泽东时代的人口红利、教育红利以及水利红利等等,分光吃光以后,又会如何?

      • 家园 你连印度有多少煤都不知道。。。

        怎么能得出有用的结论呢?

      • 家园 2006年3月国家地理杂志关于煤炭的文章中的一些数据,希望对你的研究有帮助

        2006年3月国家地理杂志关于煤炭的文章中的一些数据,希望对你的研究有帮助

        谁拥有煤

        美国 27%

        俄国 17%

        中国 13%

        印度 10%

        澳洲 9%

        南非 5%

        其他国家 19%

        谁现在使用煤

        全球粗算每年消耗50亿吨,自从1990年以来,西欧减少了36%的煤炭使用量,代之以天然气

        单位百万吨

        中国:1531

        欧洲:1117

        美国:1094

        印度:431

        俄国:251

        其他国家:1016

        谁明天使用

        中国的煤炭需求到2025年将要翻一番来满足工厂和消费的需要,中国也会将煤转变为车用液体燃料,世界范围内,煤的消费将要增长56%

        单位百万吨

        中国:3242

        美国:1505

        欧洲:853

        印度:736

        俄国:288

        其他国家:1602

      • 家园 比较印度的正在写,争取尽快发,地址也在河里是在经济管理区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煤炭生产国,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是焦碳,为什么印度本身不生产是因为缺少煤炭么不是那是因为焦碳的生产很污染.说到矿的品质我简单说一下,中国矿品多在33%占总量的98%,印度的铁矿主要是在75%.而且中国几乎所有的矿物原料都有一种伴生物:硫磺.炼同吨位的钢铁能耗我们不比较,冶炼过程产生的污染的后果我们都看的见.那就是酸雨.伴随而来的就是大面积的土质 水质 空气质量和植被的减少,那后果不能用经济发展多少来衡量了.土质 水质 空气质量和植被的破坏带来的水灾旱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连锁反应也不是短期经济效益所可以补偿的.

        印度的耕地优势是在有限废除柴达明制度后才释放出来的之前,印度甚至每年进口粮食,直到国家财政不能负担为止.印度的粮食生产使用的化肥少,并获得了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的成功.印度耕地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我们耕地的潜力有过度开发的嫌疑,在传统粮食产地屡屡有土地沙漠化的报道,对此我们不能漠视.

        如果你多了解下共和国的经济史在中国和印度各自建国的1949年时候印度的石油产量是25万吨,而中国是12万吨,中国大庆油田直到建国10年左右才发现,中间由于和苏联的决裂导致了中国同时面临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封锁.在一个特殊的困难时间里我们的汽车都顶过一个难看而充满刺鼻气味的口袋里面装的是天然气.

        在印度和中国建国之初,印度快200年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的洗礼,有比中国好的多的工业体系.有人赞叹尼赫鲁接受的是个装满银质餐具的餐盘,因为被后来的西方学者推崇的民主政府 娴熟的官僚体制,与世界发达国家通行法律制度 会计制度和统计制度,当然还有英语.相比中国同时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封锁,印度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技术援助源源不断.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到来之前,世界原油价格在6-12美圆/桶水平.也就是因为石油作为能源比煤炭高效洁净所以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用.而在亚洲日本与四小龙就是借着廉价燃油的风帆开始经济远航的.印度不仅举例世界两大原油产地近(中东和东南亚),而且起步之时候内因外因都具备了良好的客观因素.早在1928年前,国联就把印度列为世界8大工业国的行列.为什么时至今日会被中国赶超?为什么印度没有比中国做的更好.希望不要成为不解的谜.

      • 家园 先天的能源资源极其重要

        英、美、德这三个先兴起的工业化强国,国内都有充裕的能源资源,而且和能源消费市场很接近。

        如果没有这个先天条件,工业化起步要困难得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