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 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五章 淮海战役开始 -- 镐梓

共:💬2 🌺13新 💬1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 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五章 淮海战役开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兵者,诡道也“

    ——孙子,《孙子兵法》

    任何作战计划都必须寻求实现出人意料。

    ——FM 100-5, 作战, 1986年5月

    这两件事——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即是以战争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和主动

    ——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孙子兵法》的第四章中,孙子讨论了相对力量以及攻防的功能: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在淮海战役前夕,双方都在按照这些孙子的观念行事。共产党已经建立了不可战胜的阵地——他们在山东、河北和河南的安全后方基地——现在正试图利用国民党的任何弱点。他们正在抓住机会进行重击。胜利是通过进攻行动取得的。国民党保卫徐州-蚌埠地区的计划是企图制造不可战胜的态势。通过集中兵力,他们希望创造一种共产党出现脆弱性的局面。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们打算发动攻击,最终再次建立对中原的控制。

    通宝推:唐家山,不远攸高,
    • 家园 【整理】第五章(1)国民党开始重新部署

      11 月 6 日,国民党部队开始向前一天商定的计划中指定的新地点移动。徐州以西,部队转移进行得很顺利,除了通讯中断,使第 181 师在张公店(注:在商丘)处于暴露位置。这个师曾是刘汝明第四绥靖区中较好的师之一,当 11 月 3 日第四绥靖区奉命经铁路向蚌埠移动时,该师已脱离他的指挥并隶属于第二兵团的74军。74军于 11 月 5 日指派第 181 师向东移至徐州以西 120 公里的一个小镇张公店执行后卫任务。。该师于 11 月 6 日留在那里,而其他第二兵团部队继续向东移动。下午晚些时候,作为陈毅和邓小平 11 月 5 日攻击第四绥靖区的计划的一部分,从南部接近该地区的中野第 1 纵队发现了它的存在。看到第 181 师容易受到包围,第1纵队主动下令在 11 月 7 日黎明前对该师的外围防御进行攻击,以阻滞该师。白天,华野第 3 纵队第 8 师和冀鲁豫军区的师赶到现场,将该师完全包围。当晚的协同进攻未能渗透到张公店,但 11 月 8 日 1100 点的进攻突破了国民党的防御。经过一天的挨家挨户战斗,第 181 师的最后一批部队于当晚投降。

      除了损失第 181 师外,第二兵团还能够不受干扰地向徐州移动。在陈毅和邓小平的指挥下,中野和华野纵队追击撤退的国民党军队,试图阻止他们,但国民党仍然领先一步。然而,这次追击确实在短时间内使共产党军队更接近徐州。11 月 7 日晚些时候,最后的第二兵团部队撤出砀山,夜间,华野第 3纵队第 9 师的部队进入该城。11 月 8 日,华野两广纵队、华野第 3纵队第 9 师和中野第 4 纵队并排向东向距徐州仅 50 公里的黄口镇(注:在今宿州萧县)前进。

      徐州以东,第七兵团的情况与第二兵团截然不同。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对这一重新部署的命令感到高兴。自 10 月下旬以来,他一直在主张撤退到大运河西岸。然而,他知道空间和时间都对他不利。正如他在 11 月 5 日晚上乘坐专列从徐州返回新安镇第七兵团司令部时对他的第25军军长所说的那样,“很遗憾,我的计划同意得太晚了。我担心我们可能无法完成撤退。“

      黄百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他必须将大约 100,000 名士兵及其装备和补给品迅速运送80 公里的距离,而他唯一需要跨越大运河的桥梁是运河镇陇海铁路上 175 米长的钢桥。在 11 月 5 日晚上离开徐州之前,他试图通过要求从徐州派遣一个工兵团到运河镇建造第二座临时桥来改善这种情况。然而,到了晚上,他的问题变得更糟了。要求第九绥靖区司令部及其第44军从海州海路撤离的命令被取消,部队奉命由陆路向西移至新安镇,第44军将隶属于第七兵团。这意味着第七兵团将不得不等待44军,并且大约 20,000 名士兵和他们的装备将不得不在运河镇渡过大运河。

      到达新安镇后,黄百韬指示他的参谋和军长于 11 月 6 日清晨与他会面,以制定撤退计划。大运河以西约 15 公里、徐州以东约 50 公里的陇海铁路上的一个小村庄碾庄周围的一片区域被指定为军队集结区,每个军都被分配到该镇周围一个区域来占领和防御。各军在途中的任务以及他们穿越大运河的顺序已经制定出来。为了尽快开始行动,大家一致认为只给一天的准备时间,第一批部队将在 11 月 7 日 0500 之前上路。

      根据计划,64军将从高流地区直接转移到运河镇,穿越大运河。渡过运河后,沿运河西侧运河镇附近建立防御阵地,并派遣部队沿运河西岸南下,协助 63军在窑湾渡过运河。军的主体是在碾庄圩以东、东北和以北的村庄立足。

      第25军将派出一支部队到牛山,以掩护第44军的撤退。在44军经过阿湖后,25军将跟随它向西前往炮车。到达炮车后,第25军将占据防御阵地,并与 100军协调穿越运河镇大运河。越过运河后,第25军将进入碾庄西北的村庄。

      第44军将尽快从海州移动到新安镇,然后跟随第七兵团总部及其附属部队前往大运河。过了运河后,它要进入碾庄以南 1 英里的碾庄圩火车站周围地区,并进入铁路以南的村庄。

      63军将坚守在新安镇的阵地,直到第七兵团总部及其部队离开该市。然后向西南移动,在窑湾渡过大运河。渡过运河后,该军向西北方向向碾庄圩移动,并在44军集结区以南的村庄占据阵地。在向西移动时,63军将掩护兵团的左翼和左后方。

      100军将通过向西穿过陇海铁路以北的地区,在军队的右翼提供安全保障。到达炮车后,它将建立防御屏障,抵御来自北方的攻击,并等待 25军。一旦25军到达并安排跨越大运河,100军就要进入碾庄圩以西的村庄。

      第七兵团司令部及其附属部队将跟随64军渡过大运河,在碾庄圩占领阵地。所有不能用卡车或个人运载的食品和弹药,都要用火车直接运到徐州。

      对于新安镇地区周围的四个军来说,11 月 6 日是疯狂准备的一天。对于第九绥靖区和44军来说,情况接近完全混乱。放弃海州向西移至徐州的官方命令直到 11 月 6 日凌晨午夜后不久才到达第九绥靖区总部,但到天亮时,撤离已经在进行中。数千名从山东和苏北涌入海州的平民难民现在试图与第44军一起逃到徐州。大批人和装满个人物品的手推车堵塞了道路,使行动变得缓慢而困难。尽管如此,到 11 月 6 日 1100 时,第44军的最后一支部队已离开海州,当晚该军在阿湖附近停下来休息。第44军的主力部队于 11 月 7 日深夜穿过新安镇,到黄昏时分已到达瓦窑。两天之内,它已经完成了 90 多公里,但它距离大运河仍然有 25 公里。

      对于第九绥靖区指挥官李延年和他的参谋来说,前往新安镇的旅程要快得多。他们乘坐吉普车,于 11 月 6 日1800左右抵达第七兵团总部。黄百韬刚刚收到关于军事形势的紧急简报,他把李带到地图旁,向他展示发生了什么。黄确信华野随时准备打击他的军队,他对自己面临的选择感到苦恼。他知道他不能停在新安镇战斗,因为他肯定会被切断,且没有解救的希望。然而,他也看到,在强大的敌人压迫他的右翼的情况下向西移动是一个极其不利的局面。黄怀疑自己能否在遇敌之前到达徐州,他觉得等待44军造成的延误增加了他军队的危险。此外,黄还很不高兴,因为本应从徐州来运河镇修建第二座桥的工兵团还没有到。他知道,一旦他的大部队开始移动,这座铁路桥很快就会成为主要的瓶颈。

      11 月 7 日,第七兵团的撤退进展相当顺利。0330 时,64军开始撤出高流,到 1600 时,该军的先遣部队在运河镇渡过大运河。当晚,当军的其余部分完成渡河时,西侧的部队开始建立防御阵地。此外,一个营被派往南方,以确保63军在窑湾的渡口点。64军在白天稳步前进,虽然主力只移动到瓦窑,但一些部队向西移动到炮车,军总部越过大运河,在赵墩宿营。在军队的右翼和右后方, 100军团和25军在没有与华野有重大接触的情况下执行了他们的掩护任务。唯一遇到严重问题的军是63军。

      63军的麻烦始于 11 月 6 日。黄百韬和他的军长在上午的会议上同意由63军为第七兵团提供左翼安全,并在窑湾渡过大运河后,军长陈章命令他的152师派出一个步兵团和两个工兵连到窑湾,建造一座浮桥供兵团使用。 当这些部队当晚抵达窑湾并开始收集建造桥梁的材料时,他们只能找到四艘船作为桥梁的浮动桥墩。那天晚上,该团试图使用这些船只将一个营运送到运河对面,但当当地的共产党非正规军开始从西岸开火时,努力失败了。

      当陈章得知建立渡河点的尝试失败时,他愤怒地命令 152师师长在 11 月 7 日中午之前将他的师转移到窑湾,寻找材料制作浮桥,强渡运河,并在西岸建立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当增援部队到达时,第华野 11纵队部队已经从宿迁向北移动,并建立了许多覆盖运河的紧密相连的射击阵地。鉴于可用的船只数量很少,152师无能为力。到 11 月 7 日晚上,63军团穿越运河的唯一真正机会是,如果开始沿着运河西岸移动的64军部队能够到达这里并提供帮助。

      11 月 8 日对第七兵团来说不是个好日子。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第七兵团司令部及其附属部队越过大运河,到达碾庄圩地区。64军部队也越过运河,继续向西,并开始在碾庄圩以南建立防御阵地。然而,在白天,解放军对抗国民党重新部署的运动开始产生效果。由于第25军团和 100军仍在运河东岸,对第七兵团的严重威胁正在其南部、东部和北部发展。

      在南部,11 月 8 日对 63军的威胁显着增加。它通往西部的路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决地被封锁。11 月 7 日夜间,64军团沿大运河西岸向南派遣的营遭到华野第 11纵队的重创。在损失了两个连后,它向运河镇渡口撤退。到早晨,华野11纵队部队已经推进到足够接近陇海铁路的地方,开始从赵墩以南的村庄向铁路发起骚扰。64军使用两个团成功地将这些轻装解放军部队推到了铁路以南 5 公里处,但没有第二次尝试派遣部队南下到窑湾帮助63军渡过运河。11 月 8 日夜间,华野第 9 纵队在堰头袭击并占领了在新安镇停留到当天下午的63军部分。在撤出新安镇之前,受尽可能多地抢救物资供他的军使用的欲望驱使,63军指挥官在完成他指定的掩护任务后,与一个步兵团、军侦察营和隶属于他总部的其他部队一起留在新安镇。当他的部队在堰头遭到袭击时, 他和他的大部分士兵逃脱了,前往窑湾。不幸的是,对于63军来说,这支后卫部队运送的大米、毯子、弹药和其他补给品都被毁了。更糟糕的是,一支强大的华野部队抵达窑湾以东地区意味着该军面临被包围的迫在眉睫的危险。

      11 月 8 日,运河镇以东,华野的追击也越来越接近第七兵团的主力。夜幕降临时,第25军和第100军仍在运河以东,因为正如黄百韬所担心的那样,运河镇大桥已经成为瓶颈。第二座桥还没有建造,单轨铁路桥被一大群搅在一起的士兵、卡车、吉普车和运载大炮的马车堵塞,他们都试图尽快通过。成千上万的平民难民挤向这条通往西部的唯一逃生路线,这加剧了混乱。在桥的两侧,几艘小船正在运送士兵穿越 50 米宽的水带,但它们的容量有限。大约 2100 时,从东北方向传来的枪声增加了每个人的紧迫感。华野第 4 纵队的先头部队正在攻击100军和第25军部队建立的防线。这支解放军部队缺乏突破国民党防御的力量,但它的到来清楚地警告了留给这两个军跨越运河的时间有限。

      第七兵团南部和东部发展中的威胁非常严重,但在 11 月 8 日,由于第三绥靖区内的大规模叛逃,西北地区出现了更大的威胁。叛逃始于 11 月 8 日凌晨,到当天结束时,第三绥靖区大约 80% 的官兵已经投降。这次叛逃在国民党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为解放军创造了巨大的机会。此时,韩庄和台儿庄之间的解放军沿大运河的阵地与陇海铁路之间仅相距 30 公里。即使第七兵团的大部分已经越过了大运河,但如果华野的第 10、第 7 和第 13 纵队能够足够快地推进,他们仍然有可能在面前切入并孤立它。

      第三绥靖区部队的叛逃也使山东军队更容易对徐州构成威胁。11 月 8 日上午,刘峙最关心的是进攻徐州的可能性,他命令第十三兵团放弃徐州以东的阵地进城。同时,他命令第二兵团和第七兵团从西面和东面靠近徐州。11 月 9 日,刘在这些命令之后,指示第十六兵团以最快的速度从蒙城向宿县移动,为他在徐州和南方之间的交通线提供安全保障。

      刘峙在 11 月 8 日至 9 日命令的运动意味着国民党试图实施 11 月 5 日重新部署计划的结束。一种新的不稳定形势已经发展,需要新的作战概念和计划。刘峙的仓促行动确保了徐州的安全,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向渗透的解放军开放了徐州以东地区,并导致了其他问题。

      通宝推: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