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刘邦有没有放弃治疗? -- gb2312

共:💬25 🌺21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刘邦有没有放弃治疗?

    据《史记》记载,刘邦临终之前的情形是这样的: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刘邦病重,吕后请了良医为刘邦治病,良医说:“病可治”。刘邦一听,就把这个良医骂了一顿,不让他治病,给他五十金,把他打发走了。

    读者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良医明明说:“病可治”。刘邦为什么不让他治,刘邦这不是放弃治疗了吗?

    如果我们看《汉书》,就会发现原因: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不医曰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汉书》这一段和《史记》只有细微差别,但是作者贴心的为读者加了一句解释:不医曰可治。

    也就是说:不论是“病可治”还是“疾可治”,这里面的“可治”,在当时都是治不好了,也就是“不医”的委婉的说法。

    “可治”大概类似现在的保守治疗,死马当活马医,可以治疗一下,但是治好的希望比较渺茫。

    所以,刘邦听了以后,会骂这个良医,然后还说老子受命于天,就是扁鹊这样的神医,也不能说我没救了。

    这个行为也符合刘邦一贯的行为模式。

    也有观点认为,刘邦不让医生治疗,是人之将死,其行也善。这是救了医生一命,否则医生说:“可治”,但是没治好,可能会受到惩罚。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面评论“不医曰可治”:则五字乃班固穿插申意,明医之畏谄至尊,不敢质言,又于世态洞悉曲传矣。

    个人感觉,医生的暗示大家都一清二楚,吕后听了就立刻问刘邦遗言: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也就是吕后觉得刘邦这回是真不行了,萧何看起来也快不行了,那之后谁可以当宰相?

    刘邦认为曹参,王陵,陈平,周勃这几人可以。

    这几个人后来也真的依次做了宰相。

    吕后这个人,有其残忍的一面,但她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把她放在“本纪”里面,而没有放在“后妃”里面。所以说,汉朝的史家也承认她是帝王。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我在网上找了三个《汉书》的在线阅读版本,都没有“不医曰可治”这几个字,后来在中华书局的实体版中,才找到这句话。

    读书还是要读可靠的版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回车,网海,大山猫,onlookor,唐家山,独立寒秋HK,北纬42度,广宽,历史的一半,张新泉,
    • 家园 有没有可能,当时的汉语,【医】和【治】含义是不一样的

      一个或许不一样,但是有一定可比性的例子,是当代对于自闭症,有一种说法:无法被(cure),但是可以被(manage)。即作为疾病,本身不可治愈,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得生活质量被改善。

      另一个例子是盲人,通过盲杖、盲文、导盲犬等,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是他们还是看不见。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治,对应manage。那么说【疾可manage】就成了【疾不可cure】的委婉说法。作为中国传统上地位比较低的医生,对权势者采取这种做法,来委婉表达一些坏消息,比直接说谎,讲反华,要更有利于信息传递,也更利于自身的生存。

    • 家园 这五个字大概率是衍文

      如果按这个理解,“不医曰可治”很可能是衍文。也就是后人在看书的过程中在书中加的笔记。也就是说未必是《汉书》的原文。楼下提到的链接中也提到

      宋祁谓旧本无“不医曰可治”五字。

      所以这段可能是宋朝以后加进来的。

    • 家园 “病,疾加也”。是“不医,疾可治”,就是说已没救了。

      良医说疾病才可以治疗,这种伤已到了不可治愈的地步。

    • 家园 以此看来,刘邦作为皇帝,确实有过人之处

      这个典故我以前不了解,所以一边看一边想,是不是刘邦听了医生的话,知道自己可以被治好,所以那样作为。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天命在此,大家看着我要完蛋的,我却活过来了。

      不过,看来之后他确实是死了。天命之说看上去是落空了,那为什么我还要说,“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在你的话题上延伸一些。

      当头的,聚拢人心不容易。特别是古代,没有那么方便的宣传工具。以刘邦的布衣出身,没有特别之处,别人未毕买账。所以,他活着的时候,有斩白蛇之后的赤帝子斩白帝子的传奇,人心的造成天命所属。否则,象陈胜、吴广这样光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特殊光环的,持续不了多久。刘邦肯定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会有神迹在身。

      那么到了病重不治,是牛人,就得考虑身后事,得考虑基业传承。

      “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前一段话,是说,我是天命所在,所以得天下。后一段话,是说,也是天命,所以我现在要死。言下之意,无论我是生死,都是天命,那么王朝,我的后代,也都是天命所在。可以想象,他应该对秦的覆灭有所思考。

      此后来看,汉一朝,王莽篡汉失败也好,汉末三国扶(挟)天子也好,刘家汉皇帝再怎么弱,还是具有很强的道义上的力量。也许和刘邦的这个天命所归的起头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刘邦确实不凡。

      通宝推:gb2312,
      • 家园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为一个大老粗皇帝,刘邦这三句可谓是流传千古。说句玩笑话,我有时默背这三句,会舌底生津。

        再加上下面这段话,帝王范十足。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通宝推:凤城,铁手,
      • 家园 【商榷】这位估计是哪里抄来的,还标记原创,铁手明鉴

        抄又不抄全。随便搜搜,这里有个15年的文章: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不讓醫生治病?

        • 家园 解释两句

          你发的文章我看了,比我这篇写得好。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只要认真读《史记》和《汉书》相关段落。

          对比两本书的异同,就能产生类似的想法。

          这篇比我写得好,主要是作者考虑了不同的句读的可能性。

          而我手里这本中华书局版《汉书》,直接就是按(不医曰可治)句读的。

          我这个文章最初发在微信号:总钻风有来有去

          到现在一共有87篇原创,欢迎指正。

          通宝推:广宽,
        • 家园 我去看了你提供的链接,窃以为不能算抄

          好比看电影写影评,电影只有一个,但是影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多半相同之处还多一些。

          在那个链接里,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收获,就是那段话该怎么句读。

          看楼主文时,对汉书里的

          曰:“疾可治。(不医曰可治)”

          这部分内容的解释确实感觉很突兀。『不医曰可治』读起来非常别扭,但也没多想,以为这样句读是定论。

          看了你贴的链接里的内容,其中提到句读问题,仔细考虑之后,我现在觉得换个句读方式会更合理,且文字更通顺。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不?“医曰:”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相比前文句读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不医曰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根据上下文,从文字书写的角度,可以看到,如果只是单句,都是『上曰』的形式,而如果有转则,则是『上...,曰』的句式。比如上面的『上问医,曰:』和紧接着的『上嫚骂之,曰:』,读起来都很通顺,而且文字精简优美。如果『疾可治不?』变为『疾可治否?』,那就更完美了。说不定原文就是『否』字,只不过传抄的时候把下面的口字误没了,也有可能。

          通宝推:陈王奋起,普鲁托,
          • 家园 这个时候是该汉皇上场?

            国内考公,有“法帝汉皇”之说。汉指汉语言专业。

            “不可医曰治”这话是“治”之本意?治,控制,压制。而后人医治不分,把“不可医曰治”当成一句隐䀲暗示说托词。——是这样吗?

          • 家园 不能用后人来解前人

            在面对史记时,班固和今人并无差别,都是面对前人的著作。所以,不能用班固的汉书来解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中既然没有“不医曰可治”这句话,那么讨论这句话的句读,就没有意义。班固增加的这句话,可当注释来理解,也就是钱钟书说的“穿插申意”,不能放到文章里去理解。

            另外,疾和病在先秦的语义是有区别的,疾相当于今天说的病,疾甚在当时才叫病。史记说的病,病甚,应该用的是病的本义,疾甚为病,病甚其实在说人已经病的不行了,这与汉书说的疾,疾甚也是有区别的。

          • 家园 不就是否

            古无轻唇音,所以杜甫读作du pu,否(不)就是po,佛陀、浮屠读作Bu da,现在的广州市番禺区读作pan yu正是地名中较易留存古音痕迹。

            • 家园 关于浮屠与佛

              最近看了季羡林先生的《浮屠与佛》这篇文章

              里面考证:浮屠与佛这两个词不是直接从 buddha 翻译过来的

              翻译路径是:

              印度--->大夏(大月支)-->中国

              buddha-->bodo,boddo,boudo-->浮屠

              印度--->中亚新疆小国-->中国

              buddha-->but-->佛

              • 家园 谢谢补充

                无论这些佛教名词如何流传进入中土,其翻译仍然体现了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判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