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子当年 -- 骨头龙

共:💬92 🌺757 🌵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现在都还误读辛弃疾,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中学课本里介绍,辛弃疾是抗金爱国者,豪放派词人。前者没错,而非要归为豪放派词人,我就有意见。

          读读“辛弃疾全集”就知道,他也有大量婉约词,并非都是“醉里挑灯看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种。

          显露豪宅的《南歌子》:凿个池儿,换个月儿来

          自恋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醉酒的写给老婆,约会的写给相好,青楼的直接写给妓女……有的干脆就大呼好色“自笑好山如好色,今日怀树更怀人”😄

          可见,稼轩的婉约词也是牛的一逼。没办法,家有豪宅,一妻六妾,人帅能打,女人都往怀里扑……又天赋文采,不赋诗舒怀岂不可惜。只是如此开销,我都怀疑是不是贪污了军饷😄,可是人家归正有功,南宋给的待遇是很不错的。

          ===

          具体到这首“老子当年”,前后阙巨大反差。

          我觉得这首词的本意是:老子当年寻欢作乐,而今现在病榻枯卧

          骨头龙把它引申一下是:老子当年金戈铁马,而今萎缩东南一角

          高义则把它引申为抱怨:老子当年金国吃香喝辣,而今现在宋国吞糠咽菜😄😄

          ……

          辛弃疾的词风是直抒胸臆,不藏头露脚,抗金北伐的报复还需要一首婉约词来引申吗?

          我认为骨高二人的引申不贴切,这就是辛弃疾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婉约词之一首,正视即可。

          通宝推:桥上,翼德,
        • 家园 相由心生

          我们无非是各自的解读,至于辛弃疾本人写词的时候到底怎么想,我们也只是各自揣测体会而已。

          『老子当年』,按主题帖的说法,辛弃疾第一次自发带部队抗金,是22岁(虚岁)的时候。以现在的年龄来看,22岁确实还能年轻,但是在古时15、6岁大概也就成人了。家里有足够经济基础(祖父金朝为官),年少轻狂,并不稀罕,也未毕就是“糜烂”,当时他的社会环境可能就是那样。

          所以是『老子当年』。如果『当年』没有金国大举南侵,那么『老子』多半还是过着坐游艇开爬梯的生活。但是金国南侵了,我放弃了好日子不过,去带兵抗金。危险辛苦不算,还被怀疑打压,努力成空,心中之郁闷,不是同道可能难以体会。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所以,以这段结尾,和前段对比,更鲜明的显示其『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之情怀。只可惜当年卫青、霍去病能够成功,而他辛弃疾却最终无能为力,这应该是他最大的遗憾了。

          通宝推:凤城,菜根谭,
          • 家园 的确,“老子当年”不可能写的是北方生活

            有些人把占领区的生活想的太美好了。

            比辛弃疾大十几岁的范成大,曾在辛弃疾南渡之后,出使过金国,并留下当时看到占领区情况的一些记载,叫《揽辔录》,其中关于北宋首都的情况是:

            旧京自城破后,创痍不复,炀王亮徙居燕山,始以为南都,独崇饰宫阙,比旧加壮丽,民间荒残自若,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市肆皆茍完而已。

            金国将北宋旧都设置为南都,尚如此破败,下面的济南府又怎么会有,“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那样的繁华场景。

            辛弃疾在北方时的生活状况,可参看他后来的记叙家世:

            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尝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

            说他爷爷下班后,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谋划起兵赶走金人,哪有什么“饱经惯、花期酒约”的潇洒。

            这种潇洒应该是南渡之后才有的。

            辛弃疾的南渡,在当时影响不小。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所以,很快被任命为江阴签判。

            签判不是小官闲差,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榜眼、探花待遇。

            其狀元官授承事郎,職除上郡簽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務郎,職注中郡或下郡簽判。

            江阴也不是穷乡僻野的小地方,而是大码头,王安石曾写诗赞曰: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寄之作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由于海外贸易繁荣,到南宋时还专门在江阴设置了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

            所以,辛弃疾在做江阴签判时的身份,条件,环境,才比较符合词中上段所写。

            但这种貌似的潇洒,并不符合辛弃疾的志向,他南渡是为了打回去的,不是为花天酒地的,所以,才有下半段的“空萧索”,“怀新恨”,“情怀恶”等等。

            另外,辛弃疾自称的“老子”,也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老年人的自称,老夫之意。

            通宝推:死扛着,铁手,何求,桥上,onlookor,
            • 家园 赞老兄铁口 -- 有补充

              不同意见才会导致更深入的认识。

              我去网上查了能免费的资料,确实没有足够证据明示或者暗示辛弃疾早年在金国的生活状况。但是你举范成大的旧都记载为例证明”占领区“的生活水平,其实说服力不强。京洛地区是金人两次入侵,尤其第二次开封城破后,所遭受劫掠破坏远非其他地区所能比较。金人伐宋的主要目标是河北,山西和陕西。1141年的宋金和议成立后,山东被割让,并未经受如河南那样的战火清洗。

              所以他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他在宋的生活或者金的生活,都有可能。

              @普鲁托 还是你目光锐利,想到辛弃疾的生活费用问题。

              如果是他的宋的生活,问题就来了。有历史学家提出过他的费用问题,如广东的罗忼烈先生曾有一篇文字《漫谈辛稼轩的经济生活》。这篇文字和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对此文的评论都不是免费的。谁能搞到,发在河里看看。

              豆瓣读书上有位朋友写得毕竟具体,

              【稼轩为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酷”,一个是“贪”。所谓“肆厥贪求,指公财为囊橐;敢于诛艾,视赤子如草芥”。理学大家朱、陆都是他的同时代人,陆九渊曾写信委婉劝他不要贪墨,而朱子则曾在官任上截获稼轩偷运牛皮的商船。朱子《与黄商伯书》云:“辛帅之客舟贩牛皮过此,挂江西安抚占牌(军队经商古已有之😜 - 燕人),以帘幕蒙蔽船窗甚密,而守卒仅三数辈。初不肯令搜检。既得此物,则持帅引来,云发赴浙东总所。见其不成行径,已令拘没入官。昨得辛书,却云军中收买。势不为己甚,当给还之,然亦殊不便也。”稼轩共遭四次弹劾,罪名都是出于贪酷二字。这个可以用他的家产来证明,稼轩官做的不大(签判真的不是什么大官,好比如今的市委秘书。),但从他的词以及洪迈替他写的《稼轩记》中可以证明他的产业委实不小。罗忼烈先生写过一篇小文《漫谈辛稼轩的经济生活》有比较详细的说明,罗先生说,宋词四大家里(东坡、清真、白石、稼轩),除白石外,他的官最小,但豪富远胜东坡清真,而且娶妾养妓,出手阔绰之极。小妾有名有姓的,至少有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六个。名字起的煞是有趣,钱钱田田的,透出一股土财主气。:)】

              如此阔气的话,那么上阕中所描述风流生活,确实不在话下。上阕与下阙的对比,所欲表达的情绪,怕是不易评论,不能如楼主和众多同学们所支持想象的那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这里有链接 -- 补充帖

              https://news.cctv.com/history/20091013/103032_3.shtml

              应该是全文之一页。

              可能我在海外,我打开此链接后几秒钟,页面回到央视主页。几次都是如此。

              谁能下载后上传到河里?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辛弃疾的经济问题》文见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7DLRVPS0523EUKT.html

                • 家园 这篇文字我看过了

                  写的不很好,引用资料有错误。不过意思到了。辛弃疾是伟大词人,爱国者,但是他的形象是立体多方面的。与我们中学课本上写的不同。

                  比如他被称颂的50人入5万金军中捉拿叛徒,被吹嘘的效果不可小觑。

                  本事件的主事人是同为耿京义军中的高级头领王世隆。50骑入5万金军中捉拿叛徒,这是很戏剧化的,可以拍电影的。

                  【其后张浚开督府,尝问孰能为我生致安国者,王世隆应募愿往。浚命以五百骑与之,世隆辞焉,止以所部二十骑往。时安国已受伪命知济州,世隆以一骑至济州,谒入。安国骇曰:“世隆已南归,胡为至此?”使其人出视之,曰:“貌瘠而赤须也。”果然。出见之,世隆拔刀劫之上马出郊议事,庭下莫敢动。且曰:“王师十万至矣。”及交所随骑,每四五里则置一二骑,尽二十骑而驱安国并马而南矣。】

                  这是当时南宋官史的记录。王世隆后来被告谋反被斩。但是官方并没有因此改写历史。这段记录与宋史高宗传有关段落可以互相印证的。

                  当代史家估计,辛弃疾大概起到策划的作用,至多与王一同进入城内,帮助王将张安国擒拿。后面的镜头就和港片中黑老大被挟持一样的。

                  金兵对于张安国可能也不在意。否则5万大军(可能是夸张的数字)无论如何也把50骑或者20骑踩死了。或者张安国在济州作知府,手下根本没有多少军人。所以绑架挟持完全成功。

            • 见前补充 5008867
          • 家园 若相由心生,纪委、公安一定要找长得丑的

            或俄罗斯,或乌克兰,曾有一个美女检察官成为网红,想来工作成绩一定不怎么样。

            佛印的『心中有屎』说,确实可以让坏人闭嘴,海清河晏。但是如何让罪犯而不是执法人员,先成为『心中有佛』积极分子,是个大课题。

          • 家园 西西河还得有不同声音

            楼主这篇开了我们眼界,似乎很多同学化身体会到了辛弃疾的怨气。

            楼下两位的独到观点点出历史事实,但与人们固有知识定势不同,招致很多人骂😄。潜望镜又有机会出了一次风头。

            铁手你这不也得到启发,猜想辛弃疾南归的原因了。这点是我们达到共同意见。虽然我不能同意你的整体解读,但是,咳咳。。。

            好的很。这是我喜欢不同声音存在的原因。人人喊赞未免单调无聊,而不能推动思考。我想西西河需要高义王申这样唱反调的。如果再言之有物,与我还是颇有教益的。

            通宝推:校长,
          • 家园 糜烂生活着是似要看当时历史条件

            作为高官或其子弟,那种生活是正常的,不能以今日论。

            还有类似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抆英雄泪。

      • 家园 于倚声家为变调

        四库全书评辛词为“于倚声家为变调”,确实精辟。

        就是说按照北宋初期的倚声家们看来,辛词都不合规矩,但是架不住人家好听啊,“屹然别立一宗”,确实是大国手风范。

        • 家园 主席曾说要压韵又说不必压韵

          好像是4几年跟谁说不必扣泥于韵,后来6几还是7几年大约是跟郭沫若先生说还是要讲压韵。

          诗词大家,大可改变或自创一词牌,多大个事。

          又,请教大家,词牌之所以成格式,是否跟便于乐户传唱?宋词元曲词牌之成形,盖因其时娱乐业渐兴?

          • 家园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词

            给香菱讲的,只要有号的立意,不必拘宜与押韵。

            • 家园 黛玉主要说的是平仄

              压韵只对个别位置的字提要求

              平仄可对一大堆位置的字设要求了

              这句一出解放了一大票人,老干部体大行其道

              马亲王小说里写:老神仙体,读之捧腹😄

              • 家园 最起码解放了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有《咏原子弹》

                你有原子弹, 我有原子弹, 大家都有弹, 协议不放弹。

                实在看不出来,陈毅元帅困在南方山里的时候,写“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到了60年代生存环境今非昔比,就只能写出“你有原子弹”。

                要是张宗昌还在世的话,张大帅好歹要跟陈老总唱和一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