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李商隐管窥1——直挥笔为文 -- 桥上

共:💬7 🌺9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商隐管窥1——直挥笔为文

    李商隐现在主要以诗人闻名,我想我们大概人人都接触过他的诗,而他写文章也非常厉害,在当时更有名,是顶级文章大家。不过他做官不太行,唐书中对他的介绍就很简单,我们只能从他诗文中一窥他的身世。

    李商隐文中有“昔我先君姑臧公以让弟受封”,姑臧公应指李承,乃西凉李宝长子,与李唐皇族俱出351—417年之李暠,李唐祖上出其次子李歆,李宝出其六子李翻。因此李商隐家族几百年前与李唐皇族是一家,所谓“阴阴仙李枝”。

    李商隐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九岁前一直随父在几处幕府,“淛水(浙江——钱塘江)东西,半纪漂泊”。李商隐曾回忆父亲去世、随母返荥阳安葬父亲后他家的情景:

    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旬,佣书贩舂。日就月将,渐立门构,清白之训,幸无辱焉。

    这是说,作为家中老大,当时十岁的李商隐就得开始担起养家责任,要替人抄书及加工谷物卖出,可他仍坚持了“清白之训”,使他看问题能更深入。

    同时,李商隐有位堂叔父,收了“商隐与仲弟羲叟、再从弟宣岳等”为学生,“亲授经典,教为文章”,为李商隐打下古文底子,也让他和弟弟都成了进士。

    李商隐这十二房叔父是个处士,早年做过小官,父亲去世后,他回乡守孝,从此“晦迹隐德”,不再出世。好几个身居高位的师友荐他做官,他都推辞了。一次他出行路过徐州,当地军阀王智兴刚驱逐前任节度使,迫使朝廷追认自己为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又附庸风雅,打算请处士叔入幕。处士叔告诉这人“从公非难,但事人匪易”,随即“长揖不拜,拂衣而归”。

    以后处士叔“益通五经,咸著别疏,遗略章句,总会指归。韬光不耀,既成莫出,粗以训诸子弟,不令传於族姻,故时人莫得而知也。注撰之暇,联为赋论歌诗,合数百首,莫不鼓吹经实,根本化源,味醇道正,词古义奥。自弱冠至於梦奠,未尝一为今体诗。小学通石鼓篆,与锺、蔡八分,正楷散隶,咸造其妙。然与人书疏往复,未尝下笔,悉皆口占,惟曾为郊社君造福,於墅南书佛经一通,勒於贞石。後摹写稍盛,且非本意,遂以鹿车一乘,载至於香谷佛寺之中,藏诸古篆众经之内。”

    在这位叔父影响下,李商隐最初更重视古文写作,说是“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所以在《容州经略使元结(次山)文集後序》中,他竭力推崇这位古文运动先驱的文章:

    次山之作,其绵远长大,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变化移易之。太虚无状,大贲无色,寒暑攸出,鬼神有职。南斗北斗,东龙西虎,方向物色,欻何从生。哑钟复鸣,黄雉变雄,山相朝捧,水信潮汐。若大壓然,不觉其兴;若大醉然,不觉其醒。其疾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高歌酣颜,入饮於朝。断章摘句,如娠始生。狼子豽孙,竞於跳走,翦馀斩残,程露血脉。其详缓柔润,压抑趋儒,如以一国买人一笑,如以万世换人一朝。重屋深宫,但见其脊,牵繂长河,不知其载。死而更生,夜而更明,衣裳钟石,雅在宫藏。……而论者徒曰次山不师孔氏为非。呜呼!孔氏於道德仁义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相随於涂中耳。次山之书曰:“三皇用真而耻圣,五帝用圣而耻明,三王用明而耻察。”嗟嗟此书,可以无乎?孔氏固圣矣,次山安在其必师之邪。

    下面是元结作的《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以后柳宗元的一系列文章,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好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元结还作有《九疑山图记》:

    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表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上面第一段,大家应该也有些熟悉。之前郦道元则云“皤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元结在韩柳之前,却未能跻身大家,或与他非议孔子有关,而韩愈却是以孔氏传人自居的:“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从上面李商隐为元结辩护看,他是有些叛逆的,所以才写出下面这篇《纪事·齐鲁二生·刘乂》:

    右一人字乂,不知其所来,在魏与焦濛、闾冰、田滂善。任气重义,大躯,有声力。尝出入市井,杀牛及犬豕,罗网鸟雀。亦或时饮酒杀人,变姓名遁去。会赦得出。後流入齐、鲁,始读书,能为歌诗。然恃其故时所为,辄不能俯仰贵人。穿屐破衣,从寻常人乞丐酒食为活。闻韩愈善接天下士,步行归之。既至,赋《冰柱》《雪车》二诗,一旦居卢仝、孟郊之上。樊宗师以文自任,见乂拜之。後以争语不能下诸公,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复归齐、鲁。乂之行固不在圣贤中庸之列,然其能面道人短长,不畏卒祸,及得其服义,则又弥缝劝谏,有若骨肉,此其过人无限。

    李商隐还写过:

    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违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始仆小时,得刘氏(刘迅)《六说》读之,尝得其语云:“是非系于褒贬,不系于赏罚;礼乐系于有道,不系于有司。”密记之。盖尝于《春秋》法度,圣人纲纪,久羡怀藏,不敢薄贱。联缀比次,手书口咏,非惟求以为己而已,亦祈以为后来随行者之所师禀。

    因此,李商隐又和刘蕡成为好友。要知道,刘蕡甘露之变前(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曾在应试策论中大力抨击宦官,所谓“万马齐喑叫一声”。对比与刘蕡同场的杜牧,及第后“两枝仙桂一时芳”,只顾高兴了。

    下面是刘蕡那篇《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中的两段:

    褐衣小臣蕡,沐浴斋戒,伏于彤庭之下,谨顿首上言皇帝陛下。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但怀愤抑郁,思有时而一发耳。

    臣前所言博延群彦,愿陛下必纳其言;造庭待问,则小臣岂敢爱死者。臣闻晁错为汉画削诸侯之策,非不知其祸之将至也。忠臣之心,壮夫之节,苟利社稷,死无悔焉。今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戮,盖所以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岂忍姑息时忌,窃陛下一命之宠哉!昔龙逢死而启殷,比干死而启周,韩非死而启汉,陈蕃死而启魏。今臣之来也,有司或不敢荐臣之言,陛下又无以察臣之心,退必受戮于权臣之手,臣幸得从四子游于地下,固臣之愿也。

    比较苏东坡《晁错论》的观点: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刘蕡早死,李商隐为此写了好几首悼念的诗,下面是其中几句:

    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另外,李商隐针对当时社会状况曾写道: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指有人来求娶),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细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狂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令狐绹)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此观点已比后来的曹雪芹更深入了,拿到近代也不过时,而这与李商隐经历不无关系,他年轻时和邻女柳枝有过暧昧,结局却是悲剧,见其《柳枝五首序》: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傍,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与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香山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下面是【柳枝五首】以及《燕台》诗中一些句子: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春】: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夏】: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秋】:月浪冲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冬】: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李商隐重要古文作品还有《李贺小传》: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駏驉(jù xū,驴骡之类),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下面是近年出土《王翊元与夫人李氏合祔墓志铭》拓本局部,王翊元是李商隐岳父的弟弟,墓志铭由李商隐作文并书写,图片出自私人文化时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撰书的墓志实物《王翊元与夫人李氏合祔墓志铭》》搜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楚庄王,奔波儿,唐家山,为什么不可以,脑袋,史文恭,ccceee,三笑,黄序,方平,epimetheus,gb2312,偶卖糕的,踢细胞,审度,亚细亚的孤儿,onlookor,普鲁托,
    • 家园 李商隐管窥4——琴书终一世

      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

      生儿古有孙征虏,嫁女今无王右军。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

      这是李商隐《漫成五章》第一和第三首,还有另一首《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他这是后悔了,后悔只学会写文章,终究没太大成绩,“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李商隐当初也曾“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但其实他只学到了令狐楚写文章的本事,要实现抱负,还得有“穰苴(ráng jū)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一类政治军事能力,这他是明显欠缺的。可即使李商隐认识到如上短板,因出身所限,也很难补齐。下面是两个对比:

      对比杜牧,杜牧出身宰相家,还专门去接触边将,了解各割据藩镇的虚实;再对比高适,高适也出身世家,就可以壮游燕蓟;到李商隐,却只能依附藩镇,还需多次备考,进士考了多次,之后入职考试又有多次。虽然李商隐少时替人抄书,而读书不如抄书,可能对学问有益,但恐怕也限制了他的眼界。那些世家子弟的条件,是李商隐及其家族无法企及的。

      不过,李商隐写咏史诗,却能另辟蹊径,有独特视角,其中不乏警句,如: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玉玺不归缘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以及: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就当时时局写的一些诗也很精彩,如:

      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上面这首以及下面摘录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让我想起了三吏三别: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

      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

      ……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

      再就是李商隐为李德裕被贬谪专门写了首诗,也反映他一贯推崇李卫公(德裕)的立场: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李商隐关涉时政的诗还有首《韩碑》,韩碑指韩愈为平定蔡州一战写的纪功碑,因产生争议,碑文竟被磨去另写重刻,而李商隐却在此诗中竭力为韩愈辩护: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此事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立韩碑及被重刻在同年或次年,李商隐作诗则在多年后,可他为此事仍如此激进,也是李商隐不能为上所用之一因吧,亦可见陷于党争之说未必准确。如果说李商隐被排斥,怕主要因他立场过于鲜明,倒未必是哪一党,甚至他也没有属于哪一党的自觉。

      这一来,李商隐就更难有所作为了,下面这首《蝉》正是他自身写照: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自父亲去世后,李商隐早已“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但漂泊在外,他还是常想起故园荥阳:

      遥想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漂泊中李商隐也常在诗中写出他与各地旧人好友交往的情景以及对他们的怀念:

      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诸生空会葬,旧掾已华簪。

      共入留宾驿,俱分市骏金。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

      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樵归说逢虎,棋罢正留僧。

      空馀双玉剑,无复一壶冰。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

      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

      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

      黎辟滩声五月寒,南风无处附平安。

      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前头“琴书终一世”是李商隐自身写照,类似的还有“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也表明他还擅长音乐。对比李白的“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琴书对书剑,亦可见二李风格差异之一斑,李商隐没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放,有些“几多红粉低鬟恨,一部清商驻拍留”(李郢)的流连,不过玉琴也正与他夫人的锦瑟相和吧。

      说到琴书与书剑,倒也有几分相似,都不是解决政治军事问题真正需要的关键才能,所以这二李只好徘徊在宦海边缘,李商隐一生大体就是辗转各个幕府为人写公文度过的。

      虽然“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虽然“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但在幕府中李商隐还是有可能逐渐掌握必要的政治军事才能、成为一方大佬的。而他的不得志在我看来主要是命不太好,几次被偶然事件打断升迁之路,又天不假年,四十六岁就去世,只能让后人惋惜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了。

      作为诗人,李商隐或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他的诗,既有“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馀庙中客”的豪迈,也有“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奇幻,还有“有个仙人拍我肩”的直白,但他将寻常话语引入诗中有时也会有特别效果,好比: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还有另一些佳句,大多有点眼熟: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上帝钧天会众灵,昔人因梦到青冥。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这舞马是大唐盛世的标志,也可说是由盛转衰的象征。下面是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壶,图片出自翟德芳《“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金声玉振,宝光炫目|访古》经济观察报,图片作者杜广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有: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后几句有另外二李(李白、李贺)的味道了。

      还有: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终究没有自己的晚晴,他也曾入山学道,虽未必会如李贺帝召为记、亦未必像李白入江捉月,可也说不准他真是化身离去的,他说过: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 家园 李商隐管窥3——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另两位对李商隐一生影响很大的人是一对父女。父亲是王茂元,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去世,比令狐楚晚五年,应比令狐楚小,比李商隐也大几十岁。

      王茂元估计生于780年前后,“幼有勇略,从父征伐知名”,他父亲是长安周边的鄜坊节度使王栖曜。后来王茂元在东都留守吕元膺手下任防御判官,“淄青留邸卒谋乱,元膺率兵围之,士无敢先者,茂元取一人斩之,众乃进,贼遂出奔”。

      再以后,王茂元被派往广州,任刺史,又升任岭南节度使。在那里他“招怀蛮落,颇立政能”,有了“習吏事”的名声。“南中多异货,茂元积聚家财钜万计”,被他用来交结权贵,得以回长安附近担任泾原节度使。赶上甘露之变,宦官指挥左右神策军大杀朝官,王茂元当机立断,把明面上的家财都拿出来犒赏两军,于是离开长安,转任洛阳东南面的陈许节度使。

      王茂元生了十多个儿子、七个女儿,这七个女儿嫁的全是成功人士。

      李商隐有篇《祭张书记文》,其中写道:

      维会昌元年(841年),岁次辛酉,四月辛丑朔,二十日庚申,陇西公、荥阳郑某、陇西李某、安定张某(牛僧孺淮南副使张鹭?)、昌黎韩某(韩瞻,进士)、樊南李某(李商隐,进士),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朔方书记张五审礼之灵。

      被祭的张书记和致祭的六位都是王茂元女婿,所以祭文下面又写道:

      某等早承馀眷,晚获联姻。或感极外家,延自出之念;或恩深犹子,多引进之仁。或敬属丈人之行,或情兼内妹之亲。有美吾姨,灵庆攸属。

      李商隐还为人代写过一篇黄箓斋文:《为相国陇西公黄箓斋文》,文中提到“臣忝系仙枝”,可见这位相国陇西公是李唐同族。有人考证此人是李石,元和十三年(818年)中进士,比李商隐早十九年,甘露之变后成为宰相。代写黄箓斋文这种相对比较私人的事,一般只能是熟人,这李石应就是上面六位女婿里打头的那位陇西公。

      王茂元仪表堂堂,“美髭终类晋司空”,他七个女儿像是七仙女,李商隐有首著名的诗《霜月》,或者写的就是这些仙女日常相处的情景: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早先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中进士后回济源省亲,当时左金吾卫将军李执方刚任管辖此地的河阳节度使,很赏识李商隐的才能,让他代笔写了些公文,还让他为自家舅子王茂元代写公文,两人都很满意。

      下年,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令狐楚忽然去世,李商隐只得顺势进入王茂元幕府。当时他同年进士韩瞻被榜下捉婿,先娶了王茂元第六女,李商隐很羡慕: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

      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那以后,李商隐很快有缘见到那位王茂元第七女王晏媄,非常喜欢,为她写了很多诗。其中《无题二首》中的一首,应就是初见王晏媄后写的: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还有两首《无题》,应也是那时写的: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于是没让仙女“背面秋千下”,就在同一年,“十四藏六亲”那年,李商隐娶了王晏媄。

      随后李商隐去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几乎中了,又被中书长者抹去。这对他是很大打击,“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只好仍回王茂元幕府: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此事背后原因可能是有流言指他投靠宦官,而非在牛李党争中背叛令狐楚“家恩”,盖李商隐岳父王茂元贿赂神策军本就有投靠宦官之嫌,王茂元大女婿李石甘露之变后得任宰相似亦有此嫌。

      不过这在当时是说不出口的,所以李商隐才会专门宣扬自己是被令狐绹强硬保送才中了进士,也才会辩称“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至于被榜下捉婿,他曾反复炫耀,且王茂元属武官,说不上是李党,之后他倒曾大力褒扬李德裕,也没妨碍令狐绹对他援引。

      再下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终于考过了,先在秘书省任校书郎,于是有下面的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以及: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随后,李商隐又被调往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县)任县尉,他很不适应,于是有: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高适做县尉时也有: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杜甫也有: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他们大概都无法适应官场,也就都不太可能出将入相。

      又下年,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李商隐到底辞掉了弘农县尉,用几个月把家搬到长安,他还是希望在朝廷任职。本年令狐绹守孝完毕,重任左补阙,而李德裕则当上了宰相。为生计,李商隐一度为华州刺史周墀写公文。

      两年后(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已经担任王茂元掌书记的李商隐参加书判拔萃考试,通过后终于重回秘书省任正字。但没几天母亲去世,他只得回家守孝,也就非常遗憾未能参与唐武宗、李德裕的中兴: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守孝两年多,李商隐迁葬了多位亲人。

      其间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王茂元忽然去世,李商隐只好把家从长安搬到今河南北部的永乐县。

      到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守孝完毕,重回长安,仍任秘书省正字。

      随后,一度入桂州郑亚幕中,可郑亚很快被贬,李商隐在归途辗转求职未成,只好再回长安,重新考试,得任京畿的盩厔县尉,但未到职即被上司京兆尹郑涓调去用为自己的参军。

      不久他被卢弘正聘入徐州幕府,于是有诗: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李商隐在徐州干得很开心,“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可好景不长,到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妻子王晏媄去世,他非常悲痛,陆续写了很多怀念与悼伤的诗: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清月依微香露轻,曲房小院多逢迎。春丛定见饶栖鸟,饮罢莫持红烛行。

      玉管葭灰细细吹,流莺上下燕参差。日西千绕池边树,忆把枯条撼雪时。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也有关于李商隐与其他一些女子有染的传言,但谁知道呢,至少妻子王晏媄去世后他曾推辞了幕主赠送给他的歌妓: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对比杜牧“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狂放,李商隐对女性是有点平视甚至仰视的味道的。

      李商隐妻子去世后,留下一儿一女,儿子叫衮师:“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当时,“男小於嵇康之男,女幼於蔡邕之女”,于是他写道:

      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眷言息允,不暇提携。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於伯喈之女。

      还有: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下面是L摄影李商隐诗意“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何求,等明天,小泽珍珠,南寒,回车,唐家山,
    • 家园 李商隐管窥2——将军樽旁,一人衣白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由得再窥。

      李商隐这诗,提到了与他身世关系极大的父子二人。这里山翁就是比喻的那位父亲令狐楚。山翁指山涛山巨源,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晋书》上说他:“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而李商隐也是受惠于令狐楚的栽培。

      其实上面诗中提白菊就已点明说的是令狐家,白菊是他们家标识: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诗中有:“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其后“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韩偓,则曾和那位儿子令狐绹一起为他们家白菊唱和。多年后,另一位晚唐诗人徐铉还对令狐楚曾孙提起: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令狐楚)白菊诗。

      令狐楚生于永泰二年(766年),开成二年(837年)去世,刘禹锡说他是“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李商隐十七岁时(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游学洛阳,先因古文为白居易赏识,甚至说下一世要做他儿子;随即李商隐被六十三岁的令狐楚看中,带回家中,“岁给资装”,“令与诸子游”,于是“将军樽旁,一人衣白”。令狐楚是在为儿子准备人才(前后不止一人),所以他们比李商隐大不少。令狐楚还资助李商隐赴长安考进士,并亲手教他写今文(骈文,四六文)。

      令狐楚是今文大家,“才思俊丽”,“于笺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而且他文章特点鲜明,“(唐)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

      到八年后(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临终前一日,令狐楚把李商隐叫去说:“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他是让李商隐帮他写遗表。随即,令狐楚先口述了遗表的核心段落:

      臣永惟际会,受国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赠;有弟有子,并列班行。全腰领以从先人,委体魄而事先帝,此不自达,诚为甚愚。但以永去泉扃,长辞云陛,更陈尸谏,犹进瞽言。虽号叫而不能,岂诚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镜清,是修教化之初,当复理平之始。然自前年夏秋已来,贬谴者至多,诛戮者不少,望普加鸿造,稍霁皇威。殁者昭洗以云雷,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谷嘉熟,兆人安康。纳臣将尽之苦言,慰臣永蛰之幽魄。

      李商隐把这一段基本全部整合到正式遗表中,并加上了令狐楚去世当晚“大星陨地,雅当正室,洞照一庭”的传言。

      令狐楚又是诗人,有好句如: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事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令狐楚且与刘禹锡、白居易有很多唱和,如:

      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

      五凤楼西花一园,低枝小树尽芳繁。洛阳才子何曾爱,下马贪趋广运门。

      刘禹锡还专出了与令狐楚的唱和诗集《彭阳唱和集》。

      得令狐楚传授,李商隐是非常感激的,所谓“自蒙夜半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佩刀指吕虔看好王祥,认为“有公辅之量”,就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他,以后王祥后代“弈世多贤才,兴于江左”。至于“夜半传衣”,则是唐初佛教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给六祖惠能的典故,李商隐是说令狐楚把作四六文的衣钵传给了自己。而范文澜先生曾言:

      四六文如果作为一种不切实用,但形式美丽不妨当作艺术品予以保存的话,李商隐的四六文是唯一值得保存的。其余四六文作者固然还有不少名家,按古文运动的标准,都可以归入陈言务去的一类,全部废弃并不可惜。

      虽然,我觉得,老先生也许一时没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过,令狐楚的能力不仅在于会写文章、会做诗,还在于他有胆略、敢决断、知进退:

      令狐楚“家世儒素”,“兒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791年,二十六岁)登第”。他刚当上进士时,有人聘他入幕府,已奏闻了朝廷,他只好前往,但在那里他“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

      当他在太原做节度使幕僚时,节度使忽然去世,一群骄兵悍将把他抓去,围着他让他写遗表,他在“白刃之中,搦(nuò)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

      后来令狐楚自己在汴州做节度使,另一节度使要把一支藩镇军队从怀州调往沧州,那些士兵不愿去,发生哗变,令狐楚“初赴任,闻之,乃疾驱赴怀州,溃卒亦至,楚单骑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为前驱,卒不敢乱”。

      其他令狐楚以“长于抚理”著称,能“绥抚有方,军民胥悦”,则是经验积累了。

      以上这些,都不是能简单学到的,即使令狐楚自己次子令狐绹,虽在他影响下出将入相,可还是“性懦缓”,没有他的胆略决断。

      令狐楚来不及提拔李商隐就去世了,以后李商隐能仰仗的只有开头诗里的“郎君”,就是那位令狐楚儿子令狐绹(子直)。

      令狐绹比李商隐大十岁左右,李商隐在刚刚成年时进入令狐家,令狐绹有点像是李商隐的长兄,和他关系相当亲密,下面摘录李商隐《别令狐拾遗书》,从中可见二人交流之坦诚深入: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慼,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

      首阳之二子,岂蕲盟津之八百,吾又何悔焉!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父耳。商隐再拜。

      李商隐还有多首与令狐绹唱和的诗篇,如:

      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望郎临古郡,佳句洒丹青。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官书推小吏,侍史从清郎。并马更吟去,寻思有底忙。

      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山驿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晖。右银台路雪三尺,凤诏裁成当直归。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甚至,令狐楚生前李商隐中进士,也是令狐绹直接大力推动的结果:

      时独令狐补阙(令狐绹)最相厚,岁岁为写出旧文纳贡院。既得引试,会故人夏口(高锴)主举人,时素中令狐贤明,一日见之于朝,揖曰:“八郎(令狐绹)之交谁最善?”直进曰“李商隐”者,三道而退,亦不为荐托之辞,故夏口与及第。

      后来令狐绹也曾几次援引李商隐,至于本篇开头诗里说的“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由得再窥”,诗作于大中二年(848年),此年令狐绹“召拜考功郎中,寻知制诰”,“召入充翰林学士”,开始进入政治中枢,李商隐则已入他人幕府,又因李德裕产生分歧,二人自然无法像原来那么亲近了。

      当初令狐楚死后,令狐绹马上要守孝,没了职位,顾不上安排李商隐。可李商隐母亲年老,“家穷,弟妹细累”,需要赶紧找到差事。于是阴差阳错,李商隐走上了辗转多个幕府,以他擅长的骈文写作为生的道路。

      李商隐一生写过各种骈文,“吉凶书及……笺启铭表”等,其中大部分是为别人写的,主要是幕主,但也替熟人代笔,包括他座主等多位高官、幕主儿子、同事,及弟弟、连襟、各种亲戚。

      下面是《为濮阳公(王茂元)檄刘稹文》摘录,这是李商隐代写公文中较重要的一篇:

      失忠於国,失孝於家,望此用人,由兹保族,是亦坐薪言泰,巢幕云安。智士之所寒心,谋夫之所齚舌。……

      代宪四祖,文明继兴,当时燕、赵、中山,淮阳、齐、鲁,连结者几姓,旅拒者几侯?咸逆天用人,背惠忘德。据指掌之地,谓可逃刑;倚亲戚之私,谓能取信。一旦地空家破,首裂支分,暗者不能为谋,明者固以先去,悔而莫及,末如之何。……

      今足下背季父引进之恩,失大朝文诰之令,则是实先太傅之浮议,彰昭义军之有谋。为人侄,则致叔父於不忠,为人孙,则败乃祖於无後,亦何以对燕赵之士,见齐鲁之人耶?

      以上文字,有理有据,但毕竟是为劝降,不会太激烈,而李商隐同时有诗句“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当与“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不相上下。

      讨伐刘稹出征前,他还代李璟写了《为李怀州祭太行山神文》:

      今忠武全师,河桥锐卒,指贼庭而将扫,望寇垒以争先。神其辅以阴兵,资之勇气,使旌旗电耀,桴鼓雷奔,一麾开天井之关,再举复金微之地。

      李商隐写的各种祭神文中又有好句如:

      神能倏忽应时,逡巡布润。云旗直集,不资秦地之决渠;雨阵斜飞,更甚成都之救火。

      惟神据雉堞以为雄,导沟池而作润。果成飘注,以救惔焚;敢慸斯牲,用报嘉种。神其永通灵感,长懋元功。导楚子之馀波,霈晋国之膏雨。

      李商隐还替人写了不少黄箓斋文——向道教神仙祈告的文书,文中首先会列出祈告对象,如:虚无元始自然天尊,太上大道者君,太上老君,金阙後圣李君,十方灵真,三界官属,三十六部尊经,元中大法师,天地水三官,北斗尊神,本命星尊神,洞天林谷一切栖隐诸灵仙等。

      后来的善男信女,也都有这一套,西游记中也屡见呼叫类似的各路神仙。

      另外,李商隐在代笔文章中给李德裕极高评价,也反映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三寇殄灭,万方率同。将荡海腾区,夷山拓宇。高待泥金之礼,雄专瘗玉之辞。烟阁传形,革车就国。尽人臣之极分,焕今古之高名。

      蹑足以谋,屈指而定,谢安之围棋尚劫,曹参之饮酒正酣。适有军书,果闻戎捷。……盖大昴中邱,有风雨翕张之气;藂台高邑,有山河隐轸之灵。……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系尔来者,景山仰之。

      下面再摘录李商隐代写文章中一些佳句:

      清秋一鹗,碧海孤峰。

      然或顾逢伯乐,但伏盐车;听属锺期,不调绿绮。皋壤摇落,老大伤悲。

      潼水千波,巴山万嶂,接漏天之雾雨,隔嶓冢之烟霜。皓月圆时,树有何依之鹊;悲风起处,岩无不断之猿。

      李商隐非代笔文章中更有佳句如:

      白露初凝,朱门渐远。

      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

      某爰自弱龄,侧闻古义。留连薄宦,感念离群。东至泰山,空吟梁父;南游郢泽,徒和阳春。

      今春华以煦,时服初成,竹洞松冈,兰塘蕙苑,聚星卜会,望月舒吟。羊偘接宾,共其醒醉;谢安诸子,例有风流。

      李商隐又曾提到:

      时同寮有京兆韦观文、河南房鲁、乐安孙朴、京兆韦峤、天水赵璜、长乐冯颛、彭城刘允章。是数辈者,皆能文字。每著一篇,则取本去。是岁,葬牛太尉(牛僧孺),天下设祭者百数。他日尹言:“吾太尉之薨,有杜司勋之志,与子之奠文,二事为不朽。”

      但那篇“为不朽”的奠文已佚,就在此摘录李商隐另三篇奠祭之文:

      《奠相国令狐公(令狐楚)文》:

      愚调京下,公病梁山。绝崖飞梁,山行一千。草奏天子,镌辞墓门。临绝丁宁,托尔而存。

      《重祭外舅司徒公(王茂元)文》:

      呜呼!往在泾川,始受殊遇。绸缪之迹,岂无他人?樽空花朝,灯尽夜室。忘名器於贵贱,去形迹於尊卑。语皇王致理之文,考圣哲行藏之旨。每有论次,必蒙褒称。

      《祭小侄女寄寄文》:

      自尔没後,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何之。……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下图中为荥阳李商隐公园,园中有李商隐墓,寄寄当亦“来往于此”。图片出自《李商隐公园》携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好一段少年风流,每个人心目中都承载一个情窦初开时的邻家小妹 -- 有补充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傍,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与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香山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韩愈儒佛之争中有智有勇,历史地位本可以更高一些。毕竟儒佛融合需要斗争为前提。悍不畏死,需要大勇,深谙经典诗文,是为大智,历史评价当于朱熹之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几句。 -- 补充帖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见前补充 4988665
    • 家园 看到李商隐我总是想到辛弃疾

      李商隐的诗华丽,辛弃疾的词奔放,无论军写的什么,两者诗/词都总是若隐若现的苦涩味。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和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读下来竟有一模一样的萧瑟。

      天凉好个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