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看了一个黄奇帆的讲话 -- 思想

共:💬280 🌺93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你这基本上是事实

                        不实事求是,那讨论就变成了瞎吵,没了意义。我给他讲事实,他认为是段子,他拿一些改革开放后的文章来证明事实,纯粹是胡闹。

                        • 家园 一个1975年的老光棍说的也算事实,他连结婚的机会都没有

                          他还谈民国富裕,有意思吗?

                          他说地主给的多,然后骂新中国,今天很多孩子不懂,我家还不懂?

                          如果是长工,农忙没话说,没问题,给的可以,农闲也给得多?

                          如果是短工,不雇佣的粮食够你吃一年?农忙吃饱喝足,还给你农闲的粮食作为报酬?你这叫事实么?

                          如果他说这事,咋也是民国的壮劳力,既然是壮劳力,那么还能1975年还是老光棍?

                          如果有过女人,那叫鳏夫不必强调老光棍吧?

                          不就是因为他穷才打得光棍么?这些矛盾你能解释清楚么?

                          你村的机器,各种设施你还在之前的帖子列出来了,大家说你村真实,牛叉,结果这个老光棍一出来,不啥都没了么!?

                          就这你还说事实,你的逻辑呢?

                          • 家园 这就是你情绪化,不愿意实事求是

                            如果你这种思维方式不改,即使有文革再来,你也是被打死的料。

                            我说的老光棍的事,是真事,1975年的麦收时间,我十岁,记的很清楚,你不但不承认这是事实,而且还一定要胡搅。

                            他旧社会是个长工,这样的成分,即使当时,即使你是公社书记,你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到现在你还能给他扣帽子,如果你生在当年,肯定比芙蓉镇里那个天天爱运动爱扣帽子的疯子更疯!

                            你看不懂文字还是理解不了,我说了他是长工,你不懂啥是长工吗?还搅?

                            48年18岁,75年是45岁,不是壮年吗?你要搅,也得搅得有点道理,不能瞎搅!

                            旧社会18岁也到了结婚的年龄,没有结婚,你可以说旧社会万恶。但是新社会来了,他一直棒劳力,为啥没有致富,为啥没有娶上老婆,这能怪新社会吗?

                            村里那么多人,有电动机,有柴油机,有马有牛还有骡子和驴,难道就不需要人干活了?你简直是不理喻了!就像现在有了各种机器人,是不是人生孩子也交给机器人了,不然我说有机器人就是逻辑不通?可笑之极。

                    • 家园 非常高兴看到中原农村的变化过程

                      随便说几点感想。一,你们村真大,居然有5000人口,我们那里的村往往只有一两千人。二,你们地不少,5000人口,一万亩地,人均是两亩,我们那里半亩多一点。三,你们的大机械比较多,我们那里只有手扶拖拉机。我想原因是你们地多,还是种小麦玉米的旱地。

                      其实承包后,农民拥有了离开农业的自由,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后有些路走通了,有些路没走通。中国这么大,完全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山西大寨的模式不适用于中原的平原农业,东北的黑土地大农业,江南水乡,浙南,福建和广东沿海的少地地区一点都不稀奇。

                      • 家园 北方土地平坦村大不奇怪,你们一两千反而费解

                        按照普通人的劳动量,每天走一定距离后还有力气干活,干完有力气走回家。导致村落的大小是有限的。北方土地平坦,走路方便,村子聚集五千人不普遍但也并不算太稀罕。

                        但是福建一带多山,而且土质不算好,能养活一两千人粮食产出的土地必然分布比较远,翻山越岭走很远干活,听起来不大现实。莫非有商业活动,一部分人口赚钱吃买来的粮?

                        (记得看过你写移民的帖子,以为你是福建人,记错勿怪。)

                        通宝推:卡路里,
                    • 家园 写的很真实

                      不黑不吹,很真实,里面很多细节,没有亲历,是写不出来的。

                      这个有点老西西河的味道了!

                    • 家园 口述历史,整理成单独的一个主题吧

                      看了胡辣汤的文章,感觉很好,就是太零散。

                      个人建议,不如单独起一个主题比较好。之前的比较好的回应文章,都整理放在一起。

                    • 家园 老胡啊,你这篇长文说了不少,但是我还是很疑惑,我一段一段回复

                      我觉得你的思路或者思想,很奇怪,有关学习模范、榜样,你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谁都不服,就是不爱学习,所以你做了这样的结论?

                      当然,我也不是让我学谁就学谁的主,否则我也不会是这个德行。我是要思考的,我这个人不聪明,但是看得多,经历得多,我观察,得出结论,也比较执拗。

                      但是我认为这个世界确实有榜样,有的学不了,我同意,但是有的是可以学习的,这大概是我和你的不同。

                      我个人认为,南街村是可以学习的,因为,类似的村子也不少,比如周家庄等,当然,周家庄是雷金河老同志的成果,很难说,谁学习谁。

                      我认为南方的上旺村确实是南方学习的典型,同时华西村也是学习大寨的典型,这些我暂时不展开了。

                      所以,你这个首先,我是不认可的,当然了,学习这个很难是个事实,极其艰难的难。

                      这我是承认的。

                      为什么全国那么多的城市没有学成大庆?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农村没有学成大寨?为什么后来不学了?要实事求是,不要人云亦云!

                      你这句话,很有意思,其实文革结束前是学习了,也有成果的,只是因为粉碎,导致了这个中断,都被批判了,不学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在这里学习就还有这个政治因素。我以前举过例子,这个南街村,也是如此,所以,王宏斌撂了挑子,离开了,去了临颍干活去了。新的领导开始承包一系列,结果当然扑街了,玉树人民请王宏斌回来王宏斌说,取消那两个蠢货的承包,我就回来。

                      这个事情,当时在段书记的观察下,王宏斌没好意思直接说,但是意思我听是这个意思。

                      第二块,为什么周边村没敢学习南街村,1984年,是全国分田到户的最后一年,其他村子能学习南街村反对大包干吗,这点领导人之间的区别,你真不懂吗?

                      昨天我一再问你这个事,你第一,说南街村不可细说,如果不是你家亲属,过于秘密,还有啥不能说的,那些年南街村的所谓龌龊,又贪污、又乱搞的副书记的事情到处乱飞,我不知道你还有啥秘密?

                      第二,你又说你没去过南街村,又说没学习南街村,我都不知道你想说啥。

                      现在我没搞清楚的是,你到底是高中学习的下什么杨村,还是大学毕业。总之,你的表达很混乱,后面说。

                      所以很明显,没人学习南街村的道路,很明显,政治压力,至于后来小岗村到南街村考察,根本就是虚晃一枪,其实是挑刺去了,结果,狗屁都没有找到,不得不说要恢复集体所有制,这等于屁话。

                      这就是我理解的小岗村的学习,我基本认为小岗村瞧不起南街村。

                      其实小岗村和南街村确实是很好的比较对象,都是穷村、穷地方,靠近县城,然后南街村努力,自己加油在当地就比较富裕,我个人认为,南街村在王宏斌的领导下,在粉碎前就比较不错了,各种资料也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说王宏斌不可能支持分田到户的理由,然后分田了,他走了,结果一塌糊涂了。

                      你昨天说的学习时间,恰好是恢复期间,不可能立刻就好了啊,所以你学习什么呢,我基本认为你是记错了时间,产生了混乱。

                      如果你觉得我分析得有问题,你可以解释和澄清。

                      南街村成名是在后来,就是王宏斌搞老干部路线呗,其实他一直都不是官方宣传的对象,否则小岗村的颜面往哪里放?新闻联播的大领导也只会访问小岗村,而不是南街村。

                      王宏斌在今天这个时代,是搞了上层路线(包括80年代回村后),但是这没啥丢人的吧?

                      可以肯定,当时南街村正在对抗中央路线,我不太明白当时你们周围要求学习南街村学习的啥?

                      只学习搞工厂吗,那么下什么杨村,你们又在学习啥?他们后来还保村里的福利吗?

                      临颍是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得县城,就这样的县能供养东北西街村吗?2000年后我去的南街村,建设发展水平明显有差别,不知道你这个差不多哪里来的。

                      南街村的问题是比较庸俗,随大流的建设模式,和华西村差不多,但是,建设水平明显比县城高一个档次,你觉得我说的有问题吗?

                      临颍太穷了,不知道是谁帮助谁,你说临颍帮助西街村,呵呵,我感到你又糊涂了。

                      我估计你说的是其他类似下坡杨村这样的典型,其实,根本不一样,下坡杨村是郑州郊村,虽然说,当年借力肯定不如今天棚改,但是也不是临颍这种河南穷县能比的。

                      说改革春风,其实就是毛时代能不能抓到第一次机会,搞工厂副业!!!刘建勋是个不错的毛派领导,虽然没能抵抗住邓小平。但是,他还在河南的时候似乎还是不错的。王宏斌得到了他的支持了吗,我没看到。

                      从你提的几个名单,都是说搞了工业的,至于改开后沉沦,这是你我都知道的原因。

                      我记得,南街村是学大寨的临颍漯河典型,呵呵呵,我估计这是你记忆混乱的一个原因。

                      南街村是真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典范 - 乌有...

                      2011年11月6日 当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一句话,全国涌现出了很多的大寨村,当今的大领导一旦号召“农村学南街”,也必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南街村,也会有更多的王宏斌。我相...

                      乌有之乡

                      关注农村的公与私——我对南街村、小岗村、华西村之行有所...

                      2013年5月1日 凡是怀着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看了南街村就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学雷锋,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坚持集体,真正的幸福文明”所受到启发和感动。南街人“依靠外圆...

                      红色文化网

                      南街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2023年4月2日 这里,需要提出一个问题:南街村为什么没有在1981年,1971年出名呢?也就是提前10年 ,20年。答案很简单:不可能。不仅南街村不可能,全国任何一个村都不可能。原因也很简单:1971年...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

                      你局《关于审批〈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保护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请示》(邵文旅广体呈〔2022〕25号),以及所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农业学大...

                      湖南省文物局

                      温铁军:南街村模式、制度有效性与新农村建设 - 红色文化网

                      2013年5月2日 而同一时期,中国的农业学大寨并没有取得全面成功,原因是我们人口太多,日本当时8000万,韩国当时3000万;中国台湾不到2000万;并且时间短,当时中国走的是“先治坡,...

                      红色文化网

                      【图书】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 党的基本路线照征途—... - 百度学术

                      珑延 - 农业出版社 - 1976

                      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 党的基本路线照征途——巴彦县学大寨赶昔阳的经验农业出版社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 党的基本路线照征途——巴彦县学大寨赶昔阳的经验珑延

                      百度学术

                      南街村的道路不是金光大道(卧槽!!!)

                      2023年4月14日 改革开放前,大家都吃大锅饭,都是吃不饱穿不暖,大差不差,没有哪里冒出明星村,亿元村。无非就是大寨出点名,全国都在学大寨。改革开放后,出来几个明星村:大邱庄,华西村,南街...

                      哈哈,这就是主流思想,笑死我了。

                      但是,这两个学习不是一个意思,你又恰好当时年轻,遇见了集体所有制崩塌时期,可以看到下坡杨村的崩溃和集体制没有啥关系。我断定那些企业后来不属于下坡杨村了。

                      你似乎在当地还有亲戚,可以说说么?其实从现在来看,杨保林的发迹路线也不太难,他和杨俊杰必然有暧昧关系。

                      否则一个小年轻在下坡杨村,1975年说包厂就包厂了?而且用了外来的技术员。据说还是右派技术员,这是什么操作?呵呵呵。

                      为什么我(你应该少了个不吧?)怎么推崇南街村,因为跟这个村同时诞生了很多同样的村,只是南街村作为漯河内陆小特区在那个时间段被保的典型。很多原来比南街经济成果更好的村,因为没有了后续的支持,大都销声匿迹。

                      你说南街村被保,依据是啥?王宏斌没有离职吗?这个事能赖王宏斌么?这事我知道啊,雷金河顶住了,史来贺也顶住了,不要高官厚禄了呗。

                      吴仁宝也是如此啊,当年他们为保住那点集体土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你是真不懂吗,这就是我说的政治压力啊,怎么到了你这里成了国家的保护了呢?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很明显,王宏斌在两派之间的争论中获得了一定的活着的支持,呵呵呵,那只是不让他们死罢了,而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或者说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道路,就是对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有信心的意思,坚持下来了,这叫啥支持?

                      你说的是错误的!!!

                      他们一个个都是这样的恶,雷金河还和上级领导签订了生死状,不行就改制,当然不会不行,因为周家庄已经在了金光大道上,只要坚持就是胜利,那是周家庄公社一万多红手印,比狗屁小岗村18个造假血手印强太多了。还他们小岗村冒着危险,要不要脸。

                      可以看到你说的回郭镇发展很好,结果领导顶不住了,交出了权力,所以后来自然就泯然众人了,这是南街村他们硬顶的错误吗?

                      我不太理解你想表达什么。

                      南街村作为漯河内陆小特区在那个时间段

                      请问你这个想表达什么,有什么依据吗,有什么不能说的?南街村这个事情和吴仁宝坚持世袭一样啊,不就是为了自己坚持自己的制度,不进入国家主流官僚体系吗?

                      不就是他们的硬抗导致了国家的第一书记入村制吗,不就是王宏斌怕一个小年轻的村书记瞎狗屁搞,卖了南街村吗。

                      这有啥不可说的。

                      国家允许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村书记瞎乱搞,但是却不支持南街村等搞社会主义,这事谁不知道。今天各地的家族村啥狗屁德行,你心里没数吗?

                      史来贺的讲话对于你的观点有啥意义吗?史来贺被撸了你知道吗?

                      下坡杨村的确可算那时的学习对象,我估计在造假,明显是一个临时的东西,也不合逻辑,我很难相信刘建勋在干这事。但是下坡杨村后来完犊子了,也是很明显的,这个杨俊杰也不是个好东西。

                      但是,这能证明你的啥观点,下坡杨村造假等于南街村造假或者是不可复制的意思吗?

                      话说这不是下坡杨村放弃了集体所有制吗?

                      南街村在1984年就是面临了工厂建设的问题,土地整理在粉碎前,王宏斌带领群众基本完成了。这点也是比东街村等三个村他们优越的地方了。否则不会只有南街村面对工厂问题,这南街村还经历了分地分厂的挫折呢!怎么就叫其他几个村为何不学南街村,他们学个啥?他们敢不分地吗?

                      你吧,说了一些细节,但是也还是虚。

                      1986年前漯河只是县级市属于许昌地区管理,当年许昌有不少县的村,比临颖南街都强,只是后来漯河单独设市以后需要这个典型。

                      你确认是这个时间点吗?依据是啥,领导人是谁,后来去哪里了?被打倒了没?

                      正如你所说,为何不选东街村等等等呢?呵呵呵。

                      或者你以为有了这个就是发展的依据了吗?

                      84年我去留庄参观学习,那是学习怎么办乡镇企业,在落后的县市发展工业经济。目标明确不?不是你说的有关土地的事。因为83年河南基本上已经全部分田了,83年是最后期限,也就是说最晚是83年年底前。也就是说其他地方已经分了好几年了,分田单干的结果,干部们已经清楚了,这个事实是分田后的产量,并没有有些歪曲宣传的那样,分田之前吃不饱饭,一分田马上打的粮食吃不完,卖粮就能发大财。干部们那个时间还是很着急的,粮食产量即使有增加,但是离富裕起来靠种粮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大办乡镇企业。你可以想象一下,84年的7月份,干部们已经开始着手要派年轻干部下县工作,主要就是要发展乡镇企业,而不是你说的什么宣传包产到户分田什么的。你赞扬的南街村也是做方便面起家的,论经济效益的话,比很多村办企业都差,只是内陆小特区漯需要这个典型。

                      确实没看懂你想表达啥,我感觉是南街村成了典型,收到了保护,所以发展起来了,后面的意思,是不是如果东街村或者你们村如果有了这种保护,也能发展得和南街村一样,你是这个意思吗?南街村作这个典型面临多大的压力,你真是心里没数吗?

                      这是保护的意思吗?

                      你当时算下乡干部?你当时的认识确实没跟上国家官方需要么?呵呵呵。

                      我感觉你在指责南街村造假典型。

                      你想象一下就能知道,这是个多顽固落后的村。

                      从解放到文革到现在村的集市从来没有停过一天,从我记事,村里的街上就有供销社、有公社里设在集市上常年营业的食堂,里面卖火烧、白面蒸馍,有时间还卖面包,炸的油条。不过这些都需要粮票才能买到。

                      社员们可以把自己家里的鸡鸭鱼蛋羊猪去集上卖,家具什么的基本上随着时代的变化从板箱、柜子,到大立柜、组合柜等,木床、架子车车架,那两个轮子叫底盘,需要在公社里的供销社才能买到,77年开始,已经可以在集市里买到从漯河、平顶山等市里弄来的二手自行车。村里有东方红拖拉机两台,手扶拖拉机十二台,电动机每个生产队三四个,那种40马力的胶轮拖拉机两台,28马力一台。有自己的酱油厂,还有一家妇科诊所,治疗不孕症确实有一套,那个时间也属于村里,收入大部分是村里的,总共是5000多人口,一万亩地左右。

                      当时分田到户,我已经上大学不在家了,过年回来听大人说,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分,结果一个大队三个小村,因为这个事,最终成了三个大队,最后是寨里面那个村先响应政策分了田。

                      我们那个村是最后分的,被戴上了落后村的帽子,直到前几年才被摘帽。(我认为这是好事吧)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历任村干部除了我哥和另外一个大队书记他们两个在任的时间,比较积极通电办厂之外,其他的村干部,就是落后村的帽子戴着,不急不焦的,人家骑马咱骑驴,后面跟着担挑的,不做那最后一名就行。

                      说实话,也就是名声不咋好听,实际上从来都不比周围的哪个村差,虽说看着村干部不咋作为,但是也不胡乱折腾,几十年下来,虽说爹不疼娘不爱的,也是正常的速度发展,至少没有被时代落下。

                      周边村各种折腾的多了去,我大姨那个村,在我姨父的带领下搞起了皮革加工生意,生产的皮子都出口到美国了,可是十年下来挣了很多钱,那典型可不是当年南街的方便面能比的,结果呢?现在你在哪都不可能查到。

                      我觉得你们这个村子确实很好,这好像没证明你的说法吧?你们村子在改开后的堕落和你说的“被保护”有啥关联吗?

                      你们村不折腾比南街村今天厉害吗?

                      这个时候我是蒙的,不知道你要说啥,你要的那个被保护到底是个啥啊?

                      双汇的事情似乎和咱们的讨论没多大关系吧?不在于机会,你都没选,还说啥,当时确实机会多,但是这些都不是正常道路。没啥意思。

                      就算你留在地委,可能也和今天不同了吧,还是说你确实留地委了?呵呵呵。

                      我们村尽管落后,离漯河市最远,这个最远也就是25公里,83年柏油路已经修到村头,但是我们村因为落后,死活不出一分钱,村里的路没有铺柏油,看着别的村里路都铺了柏油,村干部只能是让每家出一点钱,从漯河电厂拉点煤渣,把村里的路都铺一下,我回老家听我哥说村干部们不上进,不思进取,落后村渣滓村铺的渣滓路。不过也就是两三年,也跟其他村一样铺了柏油路。路铺好了,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最没技术的也能去漯河的工厂里打个工,后来因为双汇的崛起,需要大量的工人,村里的年轻人当年基本上都是没本事就让你去双汇杀猪去。

                      你们村在毛时代,粉碎前后已经很牛逼了,虽然说距离漯河远,但是也没有影响啥,正如你所感慨,你哥哥也有成为王宏斌的机会,但是很可惜,你哥没有抓住,因为他当时屈服于了国家的大政方针。

                      我感觉,你哥后来也进入了国家公务员体系,也没啥好抱怨的。

                      至于1983年,你村没有接上路,这肯定不是南街村的问题啊。按你所说,你们村那么多企业,不该缺这点钱,那么就是你哥没能力么?还是你们村积极参加了各种分田,包括机器工厂设备?以至于随着公社解体,没了这笔资金呢?还是你哥还想让上级出这笔费用?

                      要比落后,我村就是这样,第一批渣滓道就没赶上。我老娘的村子,一直落后就是这个熊样。我小时候就在那里成长的,嘿嘿。

                      我们那个村子就解放初土改时还好一些,虽然我太姥爷挨揍,挨分地了,但是老爷子基本还觉得公平,其实我们就是上中农成份。也有坏人,否则我太姥爷不会挨揍,但是也有好人,所以我们家成份不需要遭受更多的压力。

                      但是我家属于胆小的,谨小慎微的,以至于80年代年龄小的几个舅舅因为自己的成份才找对象,除了之前找的。这是一种传统文化心理吧。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逻辑,大概意思是贫农不愿意理咱吧。

                      我村也有点工业,但是比你们村差远了,你村还是牛皮的。

                      你们村没有成长完全是领导的问题。一旦私有了,就完犊子了。我就是这么看的。

                      因为i,我村也一个样。我村还没有拖拉机呢。

                      我估计当年和回郭镇齐名的河北东风公社也和回郭镇一样沉沦了,虽然王国藩被收拾了,但是穷棒子公社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估计比你村还要强,因为穷棒子公社是山区村子。

                      王国藩合作社

                      穷棒子社,也称穷棒子合作社,王国藩合作社;1952年,在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西铺村,在带头人王国藩的带动下,一个由二十三户贫雇农和三条驴腿组成的农业合作社。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有关王国藩合作社的按语和论述。按语说:“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正文来自:遵化党史网)

                      王老爷子被改开打倒了。

                      2023年8月14日,说起当年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经历,杜合军(中)和“穷二代”们觉得必须把“穷棒子”精神传承下去。

                      2018年,杜合军上任后,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新建了幼儿园,不断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广泛探索致富良策。

                      “我是在合军的指点下种植栗蘑的,现在一年四茬,收入挺可观。”61岁的王德富同样是23户贫农的后代,现在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十几岁开始凭借木工手艺讨生活。随着国家政策走进山村,山场土地分到农民手中,王德富和兄弟承包了600多棵果树,白天外出劳作,晚上做米面加工生意,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了10多万元的积蓄。后来,他经营过农用车,开过砖厂,现在更将老厂房改造成冷库,经营板栗加工、油品加工和栗蘑种植等产业。“我们西铺人骨子里有种拼劲,以前的苦日子好像就在昨天,我们绝不能再过回以前的日子。”王德富说。

                      山上栗树成荫,栗蘑长势正旺,作坊里晶亮清澈的核桃油、苦杏仁油、香油散发着阵阵香气。“没想到这么个小山包底下有忒多好东西!”来西铺村的游客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西铺村的优质农产品远近闻名,杜合军作为法人,成立了唐山市圣水裕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秉承“穷棒子社”互帮互助的理念,帮助村民开辟销售渠道,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对于未来,杜合军有着自己的打算。西铺村的栗蘑销售红火,他谋划从村里拿出一部分土地,组织村民开展栗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依山而建的西铺村,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他准备扩大山上的水面,引入旅游项目,打造旅游景点,带动农家院经济。“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杜合军踌躇满志地说。

                      1952年“穷棒子社”诞生,西铺人靠自己的双手,终结了“糠菜半年粮,祖居破草房,全家一条被,三载着一装”的苦日子。如今,西铺村的“穷二代”们继承了前辈的“穷棒子”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合作社”已现雏形。“我们有党的好政策,有父辈的精神激励,有用不完的干劲,西铺村致富实现了父辈们的愿望。”杜合军说。

                      田玉存:榜样传递了力量

                      “记者是苦差事,采访是一门大学问。”这是本报老记者田玉存的切身体会。他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唐山的许多乡村有他的足迹。

                      1987年田玉存到西铺采访。当时“大包干”政策推行,西铺作为以“合作社”闻名全国的老典型有何境遇,会怎么干?“我必须去现场看看!”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下乡一探究竟。

                      “当深入了解后,很多地方出乎了我们的意料。”田玉存和同事扎进村里,7天里走访了王国藩家、村书记家、村史馆、村办企业等地,看到了纺织厂、电线厂、贸易公司等企业,在田间炕头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挖掘了很多故事。“想不到,西铺早就开始施行了‘大包干’;想不到,西铺1983年就有了个体户;想不到,村办企业就有六七个。西铺当时又一次走在了唐山地区改革前列。”田玉存很惊喜。

                      “大包干”的实施,让西铺“活”了起来。采访中,他们看到西铺人的那种坦然,利用村里设施办起了企业;他们看到有了土地自主权的农民,在农田里热火朝天地劳作;他们看到年迈的王国藩和村干部们为村办企业奔走,发展集体经济……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西铺没有躺在之前的“功劳簿”上讨生活,而是从种地打粮这种单一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收,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田玉存说,搞“穷棒子社”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搞“大包干”也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西铺一直在变,但“穷棒子”精神没有变,干部团结群众的作风没有变。从王国藩到后来的几任书记,都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王国藩告诉他们:“累也得跑!也要干!西铺绝不能落后!”

                      “西铺的精神,让我很有感触。30多年里,我一直关注农村,采访从不敢懈怠。”田玉存说。

                      (魏伟 郑芃芃 李艳辉 李亦兵 葛昌秋 照片摄影 葛昌秋)

                      这又是一篇不要脸的文章。还要合作精神,还要吹分散单干。这就是我昨天骂的你的那套思路。

                      你说的虽然混乱,有一些细节,但是肯定不够,你看看我的问题吧,是否混乱,如果方便,还是希望你回答一下,尤其是你村的成长,以我多年的农村体验,我感觉你村真不错了,结果没啥成果,和毛主席没关系,也不是南街村抢占了你们的名额,我是这么看的。

                      最后,送你一篇周家庄的一万多红手印的报道。你来说说和南街村搞关系的差别,和你们村的差别。

                      是的,雷金河利用自己是抗战模范的身份和领导达成了一个军令状!!这意味着什么,你懂不?

                      https://www.meipian.cn/29flhoyd

                      周家庄万民摁下红手印的故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10/07/9020620_1091854953.shtml

                      曾经,人们在周家庄按下了3055枚鲜红的“红手印”,誓保人民公社的成果,这成了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610500851850805&wfr=spider&for=pc

                      我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书记带千枚“红手印”力争,今人均收入破万

                      1982年。

                      那时,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分产到户的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制度迎来了最后的结局。

                      但是,雷金河再一次“任性”了起来。

                      他认为周家庄公社可以给社员带来幸福,不属于需要取缔的那一种。

                      于是,雷金河召集了全公社的社员,让他们投票表决要不要“分家”。

                      情理之中,大多数人都不同意,他们在“不分家”的协议上按上了红手印。

                      3000多个红手印密密麻麻地列在纸上,向上级单位昭示着周家庄社员们继续搞集体经济的决心。

                      带着这份红手印,雷金河找上级陈情,要求再给周家庄公社一年的时间。

                      他们要在这一年里证明周家庄模式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如果不行,周家庄公社将被撤销。

                      看着一摞鲜红的红手印,省委书记李尔重沉默良久。

                      他问雷金河:“你能保证全社农业生产量年年增加吗?能保证社员年收入持续增长吗?”

                      闻言,雷金河肯定地回答:“能!”

                      就这样,他再一次为周家庄争取到了机会。

                      在雷金河的带领下,周家庄公社继续坚持发展集体经济。

                      35年前,周家庄万名农民摁下红手印誓走集体化道路

                      在安徽小岗村,有个十八人摁下红手印偷偷单干的故事;

                        然而,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也有摁下红手印的故事,那是周家庄万名农民誓保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坚决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摁下的红手印。

                        只是这个红手印故事被人为刻意掩藏。

                      1982年,在全国政策性、强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压力之下,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实事求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排除种种干扰义无返顾地选择继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共同富裕道路。周家庄人民公社6个生产队的万名社员用勇敢和智慧抵制住了解散人民公社的风潮,勇敢摁下红手印明志,保住了人民公社经济集体体制。

                        当时,担任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雷金河怎么也想不通,新中国开创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有什么错?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错?况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人民公社已经具备了十分雄厚的物质基础,十分适合社会化的大生产,如果分田单干必然是对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当时,许许多多的公社顶不住压力纷纷解散,周家庄人民公社面临生死考验。当时,河北省调整县级领导班子给县委书记的一大任务就是把周家庄公社解散,把土地分掉。

                      “大家都知道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除了一两户之外,其他的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 如今年逾古稀的刘建中亲自参加了当年征求群众意见的讨论会,至今记忆尤新。人民公社带头人、“老坚决”雷金河,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开始了他的顽强的力争。先是拖,拖不过。雷金河心急如焚四处奔波向上反映情况。

                      为了表示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决心,周家庄农民采取了十分特别的办法明志,以示保卫人民公社的坚定决心。在传达讨论上级解散人民公社的会议后,社员们都不愿意分。于是,每家派代表在保留人民公社的“生死状”上签上名字,摁上了鲜红的手印。

                        除此之外,雷金河还向当时的河北省省委书记李尔重同志写下保证书:“不分包到户,社员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就这样,在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地抗争之下,周家庄的人民公社经济体制才最终“换汤不换药”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但省里提出的条件是必须把公社的名称改成乡。

                      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就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所有乡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住宅等10多项福利或补贴,而且福利范围和水平在不断扩展和提高。

                      当初从公社出走搞单干的几户人家又纷纷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7-06-29/44887.html

                      周家庄是真手印,小岗村是事后补的假手印,万里就是在造假。

                      • 家园 太情绪化了 -- 有补充

                        通篇都是情绪化的东西。比如你说临颖是穷的不再穷的县城,这明显就是胡说八道了,即使改革开放前,临颖在河南的县城里也算是不错的,跟你说的穷的不能再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你看文章是这样的情绪化,那没办法给你讨论。

                        另外,我说去下坡杨,那是跟去留庄不是一天,第一天比留庄,第二天下坡杨,但是第二天我没有去。你要是不愿意仔细看,那就不回你了。你可以继续情绪化下去。

                        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当年分田到户虽说最后有点强制,但从来没有说不搞集体经济,从来都存在你说的南街村顶着压力的事。当时已经分田好几年了,一大部分干部已经发现靠种田不能致富,已经提前开始带着年轻干部参观学习乡镇企业办的比较好的村,这里面没有南街村。我们一个市,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组织市里的村去南街学习参观什么的。我说南街村是因当时漯河市是全国内陆小特区,也想搞改革开放的典型,南街村就是这样诞生的。我从来没有说过南街村造假,而且我认为南街村这样做法在当时的河南100多个县里多不胜数,只是南街村被当成典型,就这样。为什么不愿意跟你说那么细,因为很多事实你不知道,我也不想跟你说,资本主义也不都是万恶,你说的社会主义也不全是一团和气。

                        我哥当年做过大队会计,后来是因为计划生育的事,我妈天天去抓孕妇,即使不去抓,但是去到人家里把麦子、粮食、值钱的衣物都收到大队里,跟旧社会的狗腿子一样,是坏人。然后他就跟大队书记一块辞职了,大队书记领办一个木器加工厂,几年后破产。我哥年轻,被要求兼任团支书,但是他也下定决心自己单干,开了电机、无线电修理部,后来去漯河小纸厂打工,再后来去了私人办的技校里当电工老师。如果他当时愿意听组织的安排,他们那一批老高中毕业生先是去乡里当文秘,最终全部招了县组织部。家教不一样,文化修养也不相同,不但我哥,还有我,从来没有你的这种思维:如果机会好,抓得住,就能成为某某一样的人,一样的成就。1983年别说是大队里的农机,就是连田里路边的树都分到每家了,再修路就需要大家出钱共同承担,刚刚分到手的钱,哪个愿意再拿出来?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拿。不是我哥他们不想问上级要,想要谁搭理你,再说乡里也没有啥钱。直到十年后的1992年,乡里干部的工资还得各种提留来发呢。

                        我们村解放前是啥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1975年夏天分了小麦的生产队大会上,一个老光棍愤愤不平地说:旧社会我给地主线扛长工,管吃管住,一年分给我麦子都比现在多。队长上去把他拉下来让他不要说了。这个事很说明问题,社会主义搞了二三十年,同样的劳动,还不如旧社会的收获,这就是事实。当然,你尽可以情绪化地一厢情愿。不管这样的事多么少,但是存在,而且是事实,不容反驳。农民又不是傻子,当然是有想法的,不然中央也不会搞分田到户。至于分田到户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对我们村来当时的条件说,绝对不是什么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往往就是需要坚持三五年就会有改观,但是就是这个时间点上最容易冲动变化。说你情绪化,是因为我们村当时也是大部分人情绪化,认为既然大家一起干,连最棒的劳动力都感觉不满意,分了干试试看,当时不仅是南街村,也有不少的村都合在一起了,但是后来又分开了。如今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又没有准确的资料,连管中窥豹都达不到万分之一。我给你点一个原因,因为79年正式改革开放,为了人心,当时把原来财政上的钱花完了,然后就发国库券,继续花,到了83年,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财政上都没有了钱,于是农村直接分田单干,田都给你了,你打不出粮食,挣不到钱,就不是集体的事了。城镇里开始了奖金和计件工资,思路是一样的,有能力你挣更多的钱,没能力你挣的少,那也是你自己笨蛋。社会主义的干法快三十年了,老百姓需要换口味,即使吃一口后发觉不对味,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现在回头再论过去的事,以现在的思维和条件去说那个时间的事,既不现实也不理智。但是你要说否定当年干大集体时的付出,连我当年那么小,都出了不少的力,要说那个时间不是真心干社会主义,那肯定是昧着良心说话。实际上是大家为了干社会主义苦了累了,流血流汗,大家都是真心的,收获的怎么样,大家是真的那么干了一场。二三十年总结一下,认为付出跟收获有点让人不是那么满意,就试试另外的路子呗,这就是事实,没有你说的那些个这这那那的。另外,你也不总是感觉或者是认为河南当年很穷,现在河南也很穷。你可以查一下,建国以后河南的GDP一直都是第五名和第七名之间徘徊。总量摆在那,各个县就不会太差,所以你说的很多话都是情绪化的无中生有。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左边邻居是个五类分子,这老小子解放前贩大烟、私盐,解放后他儿子在厦门上大学,他在家里扒灰跟媳妇生个孩子,后来他儿子回来跟老婆离婚,家里就是他的那个儿子和他儿子的一儿一女。右边是四类分子,他解放前在汉口做过警察连长,解放前夕跑回了老家,他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一个儿子,二老婆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前后两个院子,解放后,他被划为四类分子,但是他有妹妹留在汉口。后来他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去武钢干临时工,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好,一直跟我家关系算是不错,他三个儿子都跟我父亲学习做了木工,后来也算是靠着会木工有了不错的收入,对我家一直还不错吧,只是偶尔听大人说不能走的太近。我家后面是大队副书记的家。有一年这四类分子看见副书记把生产队晒的麦子往家里扛了一口袋,就以此要挟大队以后开会不要点他的名,因为我们大队只要一接上级开批斗会,基本上就是批斗他一个。他要挟的结果是被副书记强烈报复,从那一年开始,每次不但批斗他,公社里批斗也少不了他,每次地主和坏分子们游街基本上他都坐在解放牌大卡里,为此他实在不能忍受,他从车上一头栽下去,刚好车转弯,他突栽到麦地里,不然不死也残。那个时间这可是不愿意接受教育顽固对抗人民自绝于人民的行为,在后来的批斗中更厉害,但也防着他自杀,直到79年最后一批摘帽。最后我解释一下,我们村,也就是我们大队,跟其他相邻的两个大队,虽说都是一个姓,但是对文革那段时间的做法差别极大,在我的记忆里有排队对着主席台喊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喊着喊着就成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最后的人呜啦的啥都听不清了,因为吃饭前端着碗排着队去喊一遍,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做饭,做好了,再去排队喊一遍,时间长,就成了形式。我还问我哥后面的人咋那么不认真?我哥说干了半天活都快使(累)死了,等着回家吃饭呢。再就是一年最少要吃上一次忆苦饭,一开始用野菜做的汤真是又苦又难喝。吃两次,以后再做,就是象征性用地菜代替了野菜,从保管室里弄出来香油黄豆芝麻再加上粉条、豆腐,做一大锅汤,那个大锅直径大概都有1.5米以上,反正在我的记忆里忆苦饭特别好吃,当然了,每一次大人都交待不能出去乱说。因为我们大队的书记还有其他干部都是村西头的多,村里的几个大地主也是村西头的,他们都是一大族的,所以每一次搞批斗会,都是找一些坏分子批一批。基本上极端的事没有。

                        最后,当年老百姓跟着共产党走是一种选择,三十年后,老百姓又选择了跟着共产党搞改革开放,也是选择。这种选择是顺应了当时绝大多数人愿景。每一种选择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亿万人的共同愿望自然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一次大的趋势滚滚而过,注定会有一些被历史车轮无情碾压的无辜者。也有一些被潮流推上了浪尖上的弄潮儿,他们都是时代前进的代表,只不都正反两个方面,而我们普通老百姓就是被潮流挟裹的每一个水分子罢了。

                        通宝推:史料推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计划生育政策当年开始的时间不被理解 -- 补充帖

                        我哥是大队干部,每个大队干部都得带着人去每家每户做工作,做不通的就拉人家的麦子,把人家里的值钱的家具、衣物都拉到大队里。这样的事经常干,我父母都特别反对,尤其是我妈直接说:这跟旧社会伪保长和狗腿子有啥不一样?有知识有文化有手艺为啥干这种事?为这事经常跟我哥吵架,最后我哥自己也烦了,就和村支书一块辞职不干了。

                        通宝推:北纬42度,缆绳,
                        • 家园 我实在不能理解你的思路,临颍我不是没去过,那是2000年之后 -- 有补充

                          我说了临颍穷就叫情绪化了?我不太理解你的逻辑啊。

                          你这也是还没回应我的关于东街村西街村北街村的质疑,我是不能理解你的思路,怎么就叫情绪化了呢?

                          就临颍那个经济水平,建设水平,你说不穷,是不是也得靠点谱啊?

                          我说去下坡杨,那是跟去留庄不是一天,第一天比(应该是去吧)留庄,第二天下坡杨,但是第二天我没有去。你要是不愿意仔细看,那就不回你了。

                          你可以继续情绪化下去。

                          你自己写的不清楚,埋怨我有意思吗,这和情绪化有啥关系?有个自己的看法就叫情绪化了?我实在不能理解你的思路和情绪点。

                          你第二天没去,我自然以为你没去啊,否则你说第二天啥意思呢?

                          既然你去了,就说你理解的下坡杨村就好了,老说我情绪化干嘛?简直莫名其妙。

                          当年分田到户虽说最后有点强制,但从来没有说不搞集体经济,从来都(不,这里应该是你丢了字吧)存在你说的南街村顶着压力的事。

                          你看看华西村,周家庄、南街村,怎么就不是强制了呢?我的个去,你这个从来不是强制从何说起,史来贺是不是降级了,只当村书记了?你这还不叫强制叫啥?

                          你们村小队被你自称为落后的核心意义在哪里呢?

                          不就是因为政治压力吗?你这个从离开不存在的说法依据在哪里?

                          当时已经分田好几年了,一大部分干部已经发现靠种田不能致富,已经提前开始带着年轻干部参观学习乡镇企业办的比较好的村,这里面没有南街村。我们一个市,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组织市里的村去南街学习参观什么的。我说南街村是因当时漯河市是全国内陆小特区,也想搞改革开放的典型,南街村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一直知道你再说南街村很普遍,我也承认在粉碎前或者说公社解体前,南街村很普遍。我只是说他也算当地的学大寨典型村,我说的是学大寨建设典型,而不是从经济上评价,这也是你的核心看法,南街村经济直到你这段话时期,并不经济典型。

                          但是,你这个南街村不突出和漯河典型,我个人认为你是自相矛盾。

                          因为80年代漯河评典型不可能突出南街村学大寨,只能是经济水平。

                          另外,我前面问的是你说这个漯河典型到底是哪年的事情。因为我一直局的你说的时间对不上。

                          在这里南街村是经过了一段瞎折腾时期的,就是分田+企业外包的几年时间,我感觉,从常理上来说,1985年很难说南街村就能恢复经济活力,那两个人的承包不知道是肥了自己还是厂子经营也差劲了。这是我的疑问,因为我确实看到有一些资料也说他俩经营不善。

                          和气不和气的,还能打架么?如果是南街村为此取得了典型获得了支持,就现在的南街村来说,我觉得是成功的,这先不说。

                          就是说你话里话外总是认为南街村不够格,你可以说说硬指标,软指标,你这个虚虚实实的说法,如何让人信服呢?你可以说南街村采取了阴谋手段,哪怕上不了台面的,具体你不必说,但是,在哪个步骤,大概什么意思,你总可以说吧?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那个地方,有几个企业是事实,但是经济真不怎么样,这还是我去的2008年!!!

                          为什么不愿意跟你说那么细,因为很多事实你不知道,我也不想跟你说,资本主义也不都是万恶,你说的社会主义也不全是一团和气。

                          我的意思是你说的那时可能还行,但是2008年真不怎么样。你的这话根本就是白说,南街村经济不错,周边村经济不咋地,呵呵,这就是事实。

                          1983年别说是大队里的农机,就是连田里路边的树都分到每家了,再修路就需要大家出钱共同承担,刚刚分到手的钱,哪个愿意再拿出来?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拿。不是我哥他们不想问上级要,想要谁搭理你,再说乡里也没有啥钱。直到十年后的1992年,乡里干部的工资还得各种提留来发呢。

                          第一,南街村有这种困难么?

                          第二,这个问题你埋怨谁?

                          这不是证明了我的分析和结论么?和我们村一个德行啊。过了两千年,随着经济好转,我村的赤脚医生也发了就是我说的那位老好人医生。但是集体出钱,他肯定不乐意啊。我肯定理解啊。因为他为人确实不错,本职工作基本问题不大,就是医术差点。大家认可啊。

                          我只知道1975年夏天分了小麦的生产队大会上,一个老光棍愤愤不平地说:旧社会我给地主线扛长工,管吃管住,一年分给我麦子都比现在多。队长上去把他拉下来让他不要说了。

                          这个事很说明问题,社会主义搞了二三十年,同样的劳动,还不如旧社会的收获,这就是事实。

                          跟一厢情愿毛关系,跟情绪化毛关系,你这个更像老段子,他吹牛逼,旧社会有这个待遇。

                          我家又不是没雇过工人,忙的时候给吃饱,闲了给他一分钱吗?这不是开玩笑吗,你到了现在又扯这个,给人感觉你要复辟地主似的。

                          不放高利贷的啊?大家谁心里没数啊。

                          家里的用具、化肥农药,你家解放前有的吗?卧槽,那你家牛逼了。

                          我家从50年代照相,衣服的布料的变化是可数的,不知道你哪里来的生活没变化,这叫常识,算啥情绪化表达啊,你这也是够意思了。

                          我妈一解放高龄上的学,你们村女人在解放前就能上学了吗?你们村解放前就有农机了吗?你这个没变化也说得出口?

                          河南是农业大省,其他我不想多说,说了你也不服。刘建勋带领河南人走的还行,但是显然也不是前列。

                          批斗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村经济不行,但是批斗基本没啥了,都在文革前期批斗完毕了,70年代中后期没有了。我想说,你说的批斗你认为是普遍现象的意思吗?

                          至于你最后一段,不知道怎么推出来的,你的回答还是虚。你不实在,我感觉你在忽悠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南街村的实力真心带不动临颍县,我觉得这应该是常识 -- 补充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OTE3OTk2Nw==&mid=2247491529&idx=1&sn=39057e1d9595d4ecc6479d28ffd7689b&chksm=cfee8599f8990c8f92dbc6ffe690df04cd7d949372a1c30fce3003f10079a8f606c056a19937&scene=27

                          县域经济运行分析:临颍篇

                          研究院课题组

                          • 家园 要讲道理,不要胡搅蛮缠

                            要用事实来证明问题,不能用文章来证明。

                            我给你举个例子,杨靖宇是驻马店确山县古城乡的,以前也就是他家的老房子那挂一块牌子杨靖宇故居,就是如此简单。后来是东北的朋友来驻马店,指定要去看看杨靖宇老家,看完之后心里很不滋味,要求重修杨靖宇纪念馆,最后还真弄成了,规模扩大很多,也很气派,而且江核心亲自题了名字。即使是这样,后来又有东北来的朋友认为那个纪念馆也不足以纪念杨靖宇的事迹,又重新建了一纪念馆,前年才开放。我给你说了这么多,你不但不理解,而且以自己的心态来猜测别人,这很不正确。也不是好的习惯。河南这地方历来是政权最后大决战的地方,所以不是形势明朗,老百姓真是不站队,当然了也出现了很多人物,即使前几年,驻马店走出去的陈全国,先是治住藏独,后被重用到了新疆,几年下来,疆独也被搞定,虽说河南人不怎么善言词,但是很厚重,关键时刻值得依靠,从不掉链子。

                            再回你几个字吧,你啥都不知道,生活在文章中,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生活在自己的情绪中。1984年的冬天我去过驻马店新蔡县的一个最好的乡,一个同学刚好在那是抓工业的副乡长,他说哪有工业?全乡最厉害的人,懂工业的人,而且会制图,他要给小四轮拖拉机装一个驾驶室。我就等着那个厉害的人来,当天下着小雪。11点40左右,一个带着火车帽子,穿着一个旧军大衣,然后腰里扎了一根布带子代替皮带,这个旧军大衣里面没有任何衣服,他拿出来一张示意图,我当时没敢说他的图不标准,也不能指导生产,鼓励他回去把图纸尽量画的更详细一些,这样组织生产时会少很多麻烦。过了年见到另外一个洛阳农机学院毕业的同学,他也在那下乡,我跟他说这个驾驶室你得搞定,至少 小四轮装上这个,刮风下雨农民不那么受罪了。后来那同学回到了县农机厂做了厂长,他还真是把那个驾驶室给搞成了,县农机厂好像也卖了不少。给你举这个例子,用证明临颖县当时跟新蔡县比,可以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但是在你眼里,临颖成了穷到不能再穷的县。不讲事实,仅仅看着文字来说事,或者是你本身对别人的文字不愿意去理解本意,只是从里面找到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来说事。另外说事,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说说的,去说说事的人,这是很坏的习惯。

                            又开始找别人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说南街村只是特殊时期被当典型,从来没有说过县政府指望南街带到整个县的经济发展,你总是按照自己预设的想法,然后找别人的不同,然后以自己的观点为正确,给别人扣一顶帽子完事。

                            跟你说这些费劲无比!

                            史来贺原来除了村里书记还有别的职务,在全国大形势都是分田单干的大环境下,其他的职务免掉,享受副处级待遇,回到村做总支书记。在眼里成了被免职什么压力都来了。毕竟当时是主旋律跟他正做的事有不同,如果按照你说的思维,不但不免职,还应该提拔对吧,或者是至少保持原来的职务,这在组织制度和正常的干部使用上,都是可能性不大的。你说出这些话来,只能说明既对事实不了解,对组织的运作也一窍不通,尽是自说自话,自己按照自己的思维说事。下面你继续情绪化吧,不回你了,实在是费劲。

                            通宝推:北纬42度,
                            • 家园 这算啥胡搅蛮缠,08年我从上海去的临颖,说临颖穷有任何毛病么

                              我发现你真有趣,你这两个例子和临颖穷不穷有毛关系。

                              就在之前我还去了深圳。

                              那文章是河南人的政策研究文章,卧槽,不如你这瞪眼一说。是,新蔡也穷,就能说明临颖不穷了?

                              几个帖子下来,你还是没说南街村怎么了,我真是感到无语。

                              史来贺那个副处待遇,你就觉得不是政治压力了,我真是无语,你的思路有问题吧,免了一个人是意外,坚持集体村的都是免职了,这也叫意外?吴仁宝就剩一个华西村书记,这也是意外么?

                              现在想来,吴仁宝反对者一直有,才能理解江阴县委书记的免职,所以我还举了雷金河的例子,闲着没事签订军令状么?

                              我不明白你的思路在哪里?你也不反驳我的举例和证明,就瞪眼说我说错了,然后你还不说你的思路和论据,你还说我胡搅蛮缠,你这是哪个学校或者单位的逻辑?

                              杨靖宇的例子和讨论内容毛关系?

                              说明南街村名不符实么?那么你们村那么厉害,为何不争取?为何争取不过南街村?

                              南街村做了毛让你耿耿于怀,没有南街村的机遇你们村就该完蛋。

                              到今天为止临颖或者漯河哪个村子既集体经济良好,同时村里福利还好?你有例子吗?

                              下坡杨村么?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上一次你停止了讨论,这一次又是,确实无趣。

                              • 家园 你咋不说你从美国回到临颖了?

                                扯淡的话说了也没有用,好好学习提高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一定要虚心学习,不要胡搅。已经给你解释过了,在大形势下,你可以不跟,你可以坚持自己熟悉而且正确的东西,也许你也能出成绩,就像是大河汹涌奔腾而过,你大可以在一个小河湾里悠闲地垂钓,但不能把你当典型宣传,更不能把你这样重用提拔,但你不能说自己受到打击,如果你不服气,可以出了那风平浪静的小海湾到大浪里去试试,最多不过是增加一个淹死鬼。非主流在大环境里也可以活的很滋润,但就是非主流,既然不是主流,没有把你截断推了就已经是宽大了,事后还唧唧歪歪的,这是什么思维?

                        • 见前补充 49863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