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青春岁月】 搪瓷碗 -- GraceUSA

共:💬84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青春岁月】 搪瓷碗

    今天,先生洗他早餐的杯筷,只用热水和洗碗布。我提醒:要用洗洁精。他回我:这样洗总比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洗得干净吧!

    一句话,带我回到八十年代。

    入学通知中提到学生要自备用餐碗筷。整理行李的时候我就装了两个造型别致又有花纹的搪瓷碗。到了学校才发现,打饭师傅的勺子比我的碗大。于是,在学校小卖部又买了两个,白色,广口,大了许多。这两个碗,伴我四年。

    几个食堂分散在学校不同的区域。我去那个离女生宿舍近的。

    食堂外有两个专门放碗的架子,一人多高,好几米长,碗架分成整齐的小格子,饭碗装在毛巾缝制的碗袋中,然后睡在小格子里。远远望去,五颜六色,是食堂一景。

    入学后的前两年,治安好,很少发生丢碗事件。后来,偶有调羹被偷;再后来,那个碗架几乎没人用了,因为放在那里就等于把碗送给他人!于是,书包里,除了书本字典,还多了饭碗!没成想,这样一来,就多了一个节目:第四节课,先生若是拖堂,男生们就会有意无意地把书包里的饭碗搞得叮叮作响。善解人意的会草草收兵,皆大欢喜;倔强较真儿的会把勺碗碰撞当成背景音乐,一如既往地写板书抄公式……摸透了先生们的秉性,男生们总能恰到好处地奏出开饭交响曲。

    想起大学同窗。有一位,他的形象和饭碗连在一起。他高、瘦;,走路轻、快;印象中,他总是小碎步飘进教室:右肩背着书包左手拎着碗袋。碗袋由彩色大花毛巾缝制而成,常年不洗,油渍和霉点混杂在花朵中,是特色。

    在食堂吃饭,自然就到食堂外的水槽洗碗。夏天还好;冬天,上海也有零下8度的时候,用冰冷的水洗油腻的碗,好难受!所以,很多男生只是冲冲水,了事。女生仔细一些,碗袋里有个白色细纱做成的洗碗布,尽管没有热水和洗洁精,但还是能把碗洗净、擦干……

    在打开龙头就有热水的今天,回想当年,会觉得那样的日子艰苦。事实上,那是个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的年代!年青的我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思想和健康的身体。青春的脚步,岂是一点点困难就能阻挡得了的!

    后记:

    1,不晓得现在国内的大学生是否还要自备餐具?不会都用一次性的吧?

    2, 很多年不见搪瓷碗了。去年圣诞的时候去中部看望公婆,没想到在他们的厨房看到一只搪瓷碗。二老吃食堂几十年,想必对搪瓷碗有感情,带了来?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 家园 我算是最后用搪瓷碗的了!

      大学四年用了两套!第一套是刚进校时领的。校方开价RMB30.80元!(有整有零,不知怎么核价的!)除了当吃饭的碗,还当喝水的碗。两个碗一样大,都比食堂的大勺子大一点。后来这俩碗有人来“认领”——他说是他的,自说自话就拿跑了。因为他是我校知名的“犟”(强+牛)人,看在我打不过他的分上,我就放他一马。只好再买俩碗,一大一小。歪打正着!因为碗大了,打饭的师傅有了视错觉,我的饭比以前多了!(当然是用大碗,否则就少了)

      转眼到了毕业时分,离校时我是我们寝室最后走的,走的时候,我把洗干净的碗和搪瓷茶缸放在桌子上!看了最后一眼,出去了!正巧一阵风吹过,门在我身后关上了!那时是上午9:30!

      关键词(Tags): #搪瓷碗
    • 家园 现在应该是不用了,用的是一个大方盘,上面分格放饭菜
    • 家园 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回忆

      我上大学的第一天是父亲送进校门的,当时接新生的校车就停在校新华书店门口,附近有很多卖日用品的地摊,商家都抢这股新生潮的生意。父亲就在地摊上给我买了一个搪瓷碗,碗的造型非常漂亮秀气,外面还画着淡淡的莲叶荷花,我很喜欢。

      我象大多数同学一样,用一个塑料丝网袋装碗,每天带着它上课堂,进食堂,有一次冷天,装碗的网袋绳又不知怎么的打了个死结,我的手指冻的发僵,要买饭时解不开,真急人哪!

      后来有一天上机械制图课,我们的制图课总是在制图教室里一上一整天,头两节课是老师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画图了,什么时候画完交了作业,什么时候才能走人。我那天整整画到了晚上7点多钟,交完图纸后,饿得浑身都没劲了,天又冷,手直哆唆,连个空碗都拎不住,下楼梯时,“咣噹”一声,碗就从手里掉下去了,摔得碗上那薄薄的搪瓷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飞溅。。。

    • 家园 我原来的同事D来加公干

      随身携带一搪瓷缸子做茶杯,上写XX知青突击队,1970等字样。D原跟我办公桌对着,一直用它,当时觉得特好笑,没想到,如今的D做为国内大油公司局级干部,年薪超过30万,依然如此恋旧。也许年龄关系,我也变得对那缸子爱不释手,但考虑人家肯定无比钟爱,没好意思开口。

    • 家园 碗架的变迁体现了人心不古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俄们那里先是碗柜,不带锁。故老相传,用了多少年都没丢过东西。

      慢慢地,从92、93年开始,碗柜开始有人上锁...

      再后来,所有人都上了锁

      再后来,上了锁也不管用。听说有人专门吃饭时间空手去食堂,踹开一个就拿出来用,用完就扔...

      再再后来,大家都背着饭盒上课

      再再再后来,食堂用了几十年的碗柜被挪走...

    • 家园 我上学的两个搪瓷碗

      从中学用到大学,洗碗一定用开水冲好几遍,而且一直没怎么掉瓷儿;

      出国念书不舍得也带上了,居然就解决了饥寒交迫的第一个晚上的吃饭问题呢

    • 家园 都还用自己的餐具吧

      我上学那会还是自带餐具的,不过也是好几年前了,都是在水房里面刷,济南的自来水冬天很暖和,所以不是很痛苦,但是依然洗不干净,看看毕业生的大搪瓷缸子,基本都是不见了当年的容颜,哈哈。

      • 家园 至少90年代末还在用自己的碗

        但是,后来的冬天就开始用塑料袋打饭菜,然后放在碗里吃,餐毕,将塑料袋扔了。碗嘛,自然是没人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