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典片子中的大漏洞 -- 达萨

共:💬53 🌺1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是因为四野占了地利

              山高皇帝远在东北,而三野就在南京边上,国民党的兵力肯定比东比壮。而且东北靠着苏联和朝鲜,周旋余地比三野的四面受敌強多了。东北被日本人经营成了当时中国工业化最强的地区,发展空间也远大三野的空间。

              所以四野强是应该的,三野要是有四野的条件,绝不会比四野差。

              • 家园 各家的条件各有利弊

                四野所谓好的条件也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军进入东北之初,面临黄克诚所说的七无局面: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经费、无政权、无粮食、无医药、无衣服鞋袜。黄克诚说,不解决上述问题,东北我军将重蹈西路军覆辙。四平保卫战失利,因为没有根据地,伤兵无人抬,沿途还要面临土匪袭击。南满部队一保临江时、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有的旅团级干部萎在牲口棚草堆里取暖、几乎冻晕过去。萧劲光看见后发愁说:旅团干部都这样,普通干部战士得冻成什么样?当时东北将士们是多么羡慕关内战场的条件啊!

                再说东北所谓的好工业基础,其实我军接收的时候工厂已经基本被日军破坏或被苏军拆卸一空。鞍山当时不在土鳖手里,但鞍钢当时的条件很能说明问题:日本人故意把熔化的铁水不出炉,直接凝固在高炉里了。土工要想利用东北工业让工厂开工,就得自己发动工人捐献私藏家中的器材,并从破烂垃圾堆里淘材料和工具,一点点恢复生产。

                四野炮兵强大,可当初也是缺人无炮,从朱瑞领着炮校师生在结冰的河里捞被关东军拆散掩埋的大炮零件开始的。电视剧《大决战》在重现这段史实时,为增加戏剧性编了个剧情让韩先楚部下把穿便衣的朱瑞给绑了;其实当年韩先楚一直在南满,朱瑞和炮校找炮在北满,两家根本不可能碰到一起去。

                总之,以四野为主力的东北军区部队在东北三年,克服恶劣条件,圆满完成了剿匪、土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歼灭以最精锐驻印军为核心的几十万国民党军主力的任务,从十一万人发展到百万大军,无疑无愧于是继承我军最优秀的双一部队传统的部队。他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关内各战场的配合帮助,而他们的作战,也有力地配合帮助了关内其它战场的胜利。

                • 家园 一个因素是派了大批干部去东北
                  • 家园 可是需要从头再来,也是困难,东北人当时不认国民党

                    也不认共产党。

                    我党是利用张学良的威望进驻的,也不够,老百姓被日本人治理坏了。

                    有时候一些东北人还恨老毛子,等等等。

                    所以管理基础实在不好,如果不是土改,很难办。

                    干部进驻当然行之有效,恩威并举,但是,需要时间。我共最需要的则是时间。

                    解放战争拖不得,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差点就错过这个黄金时期。如果美军过早干涉,就像抗美援朝,那么我们将付出更多的代价进行解放战争,这是危险的。

                • 家园 四野相对条件要好不少的吧

                  在东北,四野固然是什么都没有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但同样国民党也是一切都没有需要从头开始,可以说国共都在同一起跑线,而且东北背靠苏联朝鲜,没有腹背受敌的担扰,远离国民党统治核心,国民党也不会把最大的力量加于此,对于国民党来说能争就争,不能争就放弃而且此前不就放给日本人过。而内地虽有根据地,但国民党也有强大的基础,尤其象三野靠近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那是肯定不能放弃的地区,施加最大的力量是必然的事。可以说内地的战事强度和难度是高于东北的。

                  • 家园 一直没有强调的一点

                    当年东北的战略就是牵牛尾,打牛头。把敌人比做一头牛。南满抓尾巴,北满打牛头。当时杜聿明的策略是先南后北。把威胁大,但又单薄的南满彻底收拾了。全力打击北满。

                    当时对南满根据地的打击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把联军主力打过松花江之后。 杜聿明也知道兵力用到极致了,想去渡江剿灭林彪是没戏了,但是收拾南满还是能做到的。集中兵力占领了十几个县城。就差一步就要把南满直接分割包围了。但是陈云被派到南满坐镇。作为有背景的大佬,陈云派莫文骅去朝鲜打通了苏联和朝鲜的关系,直接把给养运输过来。有了给养,立刻就不一样了,直接就打成了“一保临江”了,不仅萧劲光一个纵队就可以硬刚原来还打不过的郑洞国,韩先楚都可以外线作战,横扫150多公里的辽西了。

                    可以说解决不了南满其实国民党就没有全胜的可能,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占住鱼骨,守住锦州山海关一线的联络。

                    • 家园 杜聿明的指挥有问题,就是大号的李仙洲

                      不知道当时中长线让不让国民党运兵?杜聿明在北满的指挥有问题,既然北满取守势,结果兵力布置得太分散。杜聿明如果把71军和新一军集中起来,既能保障进攻南满部队的后方,又能抽空打击北满的林彪。

                      韩先楚到辽西,正好是大军围剿的好时候,国民党有铁路有公路车运,有精锐部队,先打韩先楚,71军守长春,新一军追韩先楚,把韩先楚从铁岭打到热辽边区。光掉队就能让韩先楚损失万八千的,再回头打林彪。然后新一军和71军换防休整,韩先楚从热辽出来,但是实力减弱没法补充,让71军再追韩先楚,循环几次,韩先楚就要瘸腿,冻伤都受不了。

                      杜聿明最关键是一次一次不吸取教训,不能亡羊补牢,被人同样的办法连续搞了3次(三下江南)。71军和新一军是国民党当时最好的部队了,仗打成这个样子只能说指挥有问题了。杜聿明撤出徐州的时候,不是让军队先撤,而是让军队围成圈,保着后方这些人走,就是大号的李仙洲。他没想明白,如果国民党军队能打败当面的共军,那么后方这些人没有大军保护,也能安然撤退,如果国民党军队打败不了共军,后方的这些人也跑不了。

                      还不如先让军队先打一仗,打败了共军,趁隙让后方的这些人跑掉。

                      • 家园 我猜杜聿明还是有能力的

                        就是李仙洲也是有能力的。最近看了不少网上做的抗日战争的一些结合地形的视频。真心发现能在解放战争中留名的国民党军官还都是过去几十年里比较能打的,绝大多数还是在抗日战争中打出过名声的。 像杜聿明的昆仑关战役,也可以称的上智勇双全的名将。而李仙洲当年以军长之身,忻口战役胸部中弹,也是一勇将。可惜大家只记住了“就是5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

                        没办法,他们面对的对手,当时以露峥嵘,未来则更加出彩。就说韩先楚,之后又强渡海南岛,战胜国民党最后的名将薛岳。再之后又是志愿军副司令。参与指挥1,2,3,4次战役。第二次大破韩军两个师团,围歼美军于三里所。第三次率军攻占汉城。 人称旋风司令。只能说林彪这种可以进武庙的帅才,识人用人也是一流的。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唉,那是民国,虽然有抗战胜利,但是中长路是苏联的

                        不可能给反共反苏的国民党的。

                        所以杜聿明确实不好通过铁路运兵。

                        我党也无法通过中长路运兵,我们用的是汽车。

                        绕过中长路,是可以的。苏联不好倾向太多。

                        这就是西西河某些先生喜欢的民国,为什么这么说啊,因为,他们憎恨新中国啊!!

                        日军将阻止北平发生战事,以防止骚乱波及东北。如果张作霖和平的从北平撤离,保证士兵纪律,且不被北伐军追击,日方将允许奉军进入东北。但如果南北双方在北平作战,奉军退往山海关或日方感兴趣的地区,那日方将阻止奉军与北伐军进入东北。

                        其实,杜聿明当时操作也可以,主动进攻也是还可以的,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军队主要来自滇缅,共军是泥腿子和土匪,他以为自己优势啊。

                        没几个人认识到共军的真正实力。

                        日常也是可以坐火车的,在战争期间,苏联肯定给国军上点眼药也是必然。开始还是苏美调停啊。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朝鲜的联系早就通了,南满其实一直和北满也有联系

                      只不过不如和朝鲜直接联系多。

                      在最开始苏联就同意了金日成的要求把朝鲜武器给我军的请求。

                      金日成积极配合积极运输。

                      结果在前期失败中都被炸了或者溃军拿走了。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所以说四野日子比别人好过。
                  • 家园 陕北和山东国民党也没啥基础,我军还经营多年呢

                    东北所谓敌我双方都没有基础,但不要忘了那首东北百姓歌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最初东北民心是向着国民党的。我军撤出沈阳,紧跟着国军进入,殿后的我军部队眼瞅着百姓挥旗摇花的从家里涌到街上欢迎国军进城。在关内各解放区不会遇到这情况吧?

                    国民党对东北并不是能争则争,不能争则放弃。国民党的战略很大程度上是要服从米国人战略的。米国不能允许东北成为所谓苏联势力范围,用第七舰队帮助运输,还许诺给装备,国民党就把最精锐的驻印军都派到东北了,投入的美械部队也多。蒋介石在即将全面丢失东北之际对杜聿明骂道:都怪我当初听了你和马歇尔的鬼话,把精锐都投到东北去了,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咱们讨论问题的重点是各部队战斗力排序问题,前面说了,各解放区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条件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我认为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东北是独具优势的:东北的统帅是有多年办军事教育经验、并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彪帅。他在秀水子河等战役亲临第一线,仔细观察敌人火力情况与我军进攻存在的问题,回来就总结,理论上形成了如下战术原则:

                    一点两面。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攻击点上,同时至少两面包围敌人,以确保能够打垮敌人并力求全歼。这种战术强调在主要方向上集中兵力,并利用包围和突破后的力量来全歼敌人。

                    三三制。将步兵班分为3至4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由3至4人组成,包括老战士、新战士和解放战士。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提高班级的战斗效率和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

                    四组一队。以连为单位,分为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和支援组,这些小组组合成一支突击队。这种组织方式强调了部队在战斗中的分工和协作。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针对不同的战场情况(防御、退而不退、退却),采取不同的战术。例如,对于构筑了阵地的敌人,应避免冒然进攻;对于退而不退的敌人,应采取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的策略;对于退却的敌人,则应敢于猛追。

                    四快一慢。在攻击准备、前进、扩张战果和追击退却敌人的过程中要快,而在发起总攻的时机上要慢。这种战术原则强调了在战斗中迅速行动和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三猛战术。包括猛打、猛冲、猛追,强调运动战的重要性,要求部队在战斗中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快速的运动能力。

                    这些战术原则是彪帅在长期、尤其是在东北期间的军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总结出了上述原则,并反复给下面的干部讲解。使东北部队熟练掌握之。

                    刘伯承和粟裕也善于思考,但他们对战略考虑的多,对战术总结相对少。刘伯承甚至也有办军事教育的经历,但涉及军事教育的故事逸闻,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关于他翻译苏联操典,曾把混成旅翻译成杂种旅,把伙夫定义为炊事员、马弁护兵定义为警卫员、司令官改称司令员等等,战术原则等少有提及。

                  • 家园 国党可算有政治基础,国统,正统,这个还是厉害

                    我军一不顺,立刻就溃散了。

                    这点特别可惜,当然有曾克林等政治教育失策的问题,也有我方操作失策的原因。

                    但是武器装备损失极其遗憾。这就是我军不足的地方,彭真忘记自己的失误导致的。

                    另外国党在东北的军队是最强的,基本是滇缅强军,数量也不算少。

                    军政也是强手,陈诚陈明仁后来是卫立煌杜聿明。

                    环境是个好环境,北面背后是苏联,暗中支持。东面是朝鲜,西面是蒙古和内蒙古,都算有利。

                    就看咱们怎么争取人民的支持。这个工作难度自然是大的。

                    然后是利用这些条件快速剿匪,土改等,建立一个样板国家,东北民主联合政府。

                    肯定不是容易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