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啥没有三顾茅庐 -- 普鲁托

共:💬293 🌺3446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诗如其人

            司空之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附录:短歌行

            端起酒杯唱起来,青春逝去就不在

            就像早上的露水,它经不起太阳晒

            我的呼唤很豪迈,我的忧愁很无奈

            要想忘掉烦心事,惟有放纵把醉买

            绿绿是你的衣带,悠悠是我的情怀

            一声不吭为了啥,对你无言的关爱

            小鹿嗷嗷叫得乖,只吃野草不吃奶

            身边要是有了你,唱唱跳跳真愉快

            月亮团团挂天外,啥时才能把它摘

            摘不下来真悲哀,真悲哀啊真悲哀

            心肝我向你表白,紧紧搂着不离开

            说说过去的故事,谈谈今天的时代

            月亮明啊星光衰,一群乌鸦往南拐

            绕着大树直徘徊,就是不停好奇怪

            不怕太高是山脉,不怕太深是大海

            周公昔日喷饭菜,曹操今天纳贤才

            通宝推:chuchong,
          • 家园 【原创】官渡之战曹操就是搏命

            下面是我前几天对于“火烧乌巢”的一个回答:

            这个事可以分三个阶段: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

            袁绍运过一回粮,被徐晃,史焕烧了。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淳于琼等五员大将,带了一万人,距离袁绍大营只有四十里。

            而曹操只有五千人。淳于琼看见曹操兵少,先是出战,没打过。然后回营防守,也没守住。

            而袁绍派出的援军,至少有五千人,也可能有一万人。

            袁绍的部队人数,是曹操的三到四倍,还是前后夹击,依然大败,只有一个原因,曹操军:

            士卒皆殊死战

            曹操这次是去拼命的,因为曹操都玩命了,所以“士卒皆殊死战”。

            相比之下,袁绍的部队人数虽多,但是没有死战之心。

            俗话说得好:“一个月几百块,你玩什么命呀”。

            第三个阶段:

            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实际上,军粮被烧,不是袁绍军崩溃的原因,而张郃、高览投降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张郃、高览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投降?

            淳于琼被打败,粮草被烧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攻打曹操大营失败,袁绍绝不会认为是自己的策略有问题,而会归罪张郃、高览。

            袁绍的特点就是归罪他人,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比如官渡打败了,他就杀了田丰,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张郃、高览正是认为回去以后没活路,才毅然投降的。

            而此时此刻,袁绍才意识到:前线的重要将领,已经和自己离心离德了。

            惊慌失措之下,只好丢下部队逃跑。

            袁绍自从打败了公孙瓒之后,再也没有了亲自上阵的死战之心,同时和前线的将领离心离德,所以派谁去都一样,肯定是打不过“士卒皆殊死战”的曹操的。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官渡之战里的极限用兵 -- 有补充

              一、刘备叛曹徐州举兵,郭嘉定策赌袁绍行动迟缓,先刘后袁,派于禁守延津,操亲率主力东征,结果野战一举击败刘备,俘获关羽。期间袁绍只派了少量兵马南下策应,汗颜了,出邺城200里迎接皇叔;

              二、先锋颜良南下,渡河包围白马,荀攸定策,声西击东,假装在延津渡河,吸引袁绍主力分兵,张辽关羽轻骑突袭白马,结果颜良尚未布阵,就被关羽突入军中捅死了,遂解白马之围;

              三、白马解围后护送辎重百姓南撤,刘备文丑渡河追击,操命抛洒辎重于野,乘袁军抢夺财物,阵型大乱时突击之,结果斩了文丑;

              四、袁绍主力压上,在阳武击败曹操,被迫兵退中牟,在官渡分兵相持,此时已退无可退,一旦防线突破,袁绍一日可到许昌;

              五、操遇到徐他行刺,辛亏许褚机警,得以化险为夷;

              六、后方诸郡士族响应袁绍皆叛,辛亏李通用少量兵马守住了阳安郡,掩护了许县南线;

              七、袁绍派刘备去勾结汝南黄巾余孽刘辟,一度突进到距离许昌30里的地方,关羽离开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去那里和刘备汇合的。结果曹仁率领数千人的虎豹骑从官渡前线火速返回,一举击破两刘联军,稳定了后方;

              八、袁部将韩荀从鸡洛山出击,截断了许县至官渡的粮道,又是虎豹骑大破韩荀,恢复了补给线;

              后面就是曹操来劫粮道了,先是徐晃击破韩猛,烧其辎重,袁绍吸取教训,将粮存于乌巢,又被许攸出卖了,曹操就舍命一搏了

              点看全图

              通宝推:铁手,gb2312,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河北的四庭一柱 -- 补充帖

              指的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这个韩猛就是韩荀,鸡洛山劫曹军粮道,被曹仁击败,护送袁军粮草被徐晃击败,最后还死在了乌巢,三战皆北。还是张郃后来成为了大魏的庭柱

            • 见前补充 4953444
            • 家园 好文。关于“贼在背后,乃白”

              网上看到一个说法,认为“贼在背后,乃白”的意思是:敌人到了背后,你才来说。意思是,骂手下报告迟了。

              我认为那个理解是错误的,应该是:敌人到了背后,再来说。意思是,敌人援军还没到,就算会造成被前后夹攻的危险,眼下先抓紧击败前方,暂不管后方,等它到了背后,不能不应对的时候,再来说。

              你前帖虽然没有明确解释这句话,我看你的意思是和我的理解是一致的。

              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曹操左右知道袁绍援军快到,建议分兵去阻挡。曹操这时本来人数就少,再一分,恐怕前后都要失败。不如集中所有,攻击一点。

              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曹操大怒,说:敌人到了背后,再来说。

              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背后有危机,前面如果不能迅速消灭,那么少数被多数前后包围的可能性就很大。于是,坚定一心的情况下,士卒皆殊死战。

              不能不佩服曹操。这是只要有稍许犹豫或胆怯,那败局就基本定了。

              通宝推:80后30,gb2312,GWA,
              • 家园 关于“拼命”的体验

                该拼命之际,只要有稍许犹豫或胆怯,那败局就基本定了。

                河主谈到点子上了。

                有些时候和有些事情,并不是想不想“拼命”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拼命”的问题,许多人一生里都有可能会遇上的,我自己就有过三四次。

                实际上,事后复盘时,才明白“一念之差”和“一步之别”的生死之决,根本不是什么当机立断的问题,而是平时的思想准备和实践积蓄的总爆发而已。

                通宝推:todayin,铁手,strain2,80后30,
              • 家园 正解

                “贼在背后,乃白!”,这是《三国志·魏书》的描述,偏文言。

                《三国演义》偏白话:

                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

                罗贯中也是这个意思:先往前杀,等敌人到了背后再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