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儿科爆满就一个原因 -- 生产队的小鸭子

共:💬57 🌺308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儿科爆满就一个原因

    这个是一个自媒体链接,讲得非常有道理。总结一下,

    孩子还愿意玩手机、ipad就不该去医院。正是家长的无原则挤兑医疗资源,甚至出现写作业输液区(还能写作业输个毛的液?),才搞得交叉传染,造成了负反馈,超出以往的儿科爆满。除此之外,就是正常的秋冬流行病+还三年过度保护的免疫债。

    法轮功、民运等吃美国饭的,看到现在中美友好,自己狗粮要断顿,不惜一切造谣,企图各个姿势抹黑中美关系,大家不要上当!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讨论】小孩生病去医院,医院排队这事还要看自媒体...

      生病吃药,生病的人太多,医院排队, 再叠加医生并不是那么多。人越来越多。 就这么简单。

      1. 去本地各大医院看看就知道到底人多不多了。难不成这事也是看网上资料?

      2.小孩生病发烧去医院天经地义。难道在家硬抗? 坛子人的年纪都不小了吧,小时候条件不好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点硬抗的"后遗症"吧...

      3.现在这个阶段还在抨击中国人的素养,太没必要,也没有积极意义了吧。 中国人没素养能干到现在这个样子?

    • 家园 一个自媒体而已

      自媒体本身素质就良莠不齐,很难说他的观点有代表性。

      孩子还愿意玩手机、ipad就不该去医院。正是家长的无原则挤兑医疗资源,

      这个不是新现象,疫情前也是这样的。不能做为这次儿科爆满的理由。

      就是正常的秋冬流行病+还三年过度保护的免疫债。

      “免疫债”这个概念医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也不能做为这次儿科爆满的理由。

      早期接触病毒对人体没有什么保护作用,得病就是得病,得病还能得出高级感来,也是一种病;这应该本来就是心理专业领域的疾病。

      卫生假说,主要是针对与人类共生的那些细菌,而不是病毒,也不是所有细菌。

      以及免疫系统并不仅仅是针对病毒细菌,还针对各种外来物体,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细菌、病毒的世界,所以免疫系统不需要你刻意锻炼,它时时刻刻都在被锻炼着。

      我们成年之后要做的是尽量让身体整体素质衰退慢点。

      反复感染就是会让人变得更脆弱,别掩耳盗铃了

      如何看待被新冠压制近三年后各类呼吸道病毒反弹,美国儿科患者激增,中国会出现类似情况吗?该如何预防?

      .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和相关住院病例的增加,不是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发布的口罩令和居家令造成的“免疫债务”。

      所谓的免疫债务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有缺陷的猜想。全美护士联合会(NNU)主席、注册护士黛博拉·伯格(Deborah Burger)说:“由于完全放弃了帮助公众免受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侵害的公共卫生措施,RSV和其他呼吸道病毒今年明显更加严重。”“缺乏公共卫生保护以及新冠感染、重复感染和长新冠后遗症的影响可能导致RSV对幼儿和婴儿产生重大影响。宣扬‘免疫债务’的思想不仅不科学,而且对公众健康有害。

      ”一些文章称,自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由于居家令,儿童没有接触到RSV病毒,这是不准确的。2021年,许多儿童已经接触和感染了RSV。事实上,2021年美国RSV的阳性率比现在高。此外,RSV感染只提供部分免疫,人在一生中仍然容易重复感染。

      如何看待美国护士联合会称新冠破坏免疫力达8个月,导致儿童确诊住院激增?

    • 家园 免疫债?胡说吧 -- 有补充

      免疫债?胡说吧。

      真要有所谓「免疫债」,共和国建国後还搞啥爱国卫生运动啊,还消灭啥血吸虫啊,大家多被血吸虫咬咬,多培养培养“免疫力”不好吗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要训练免疫系统那也是拿病毒的尸体 -- 补充帖

      要训练免疫系统那也是拿病毒的尸体(灭活疫苗)去训练,哪有拿活生生的病毒去训练的。而且还有少数过敏人群等可能不适合打疫苗。再说,针对甲病毒产生的特异性免疫,面对乙病毒的时候可能也没有用。

      • 家园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去年网上传过一个说法,叫“得8次人就没了”;还有就是新冠是“小艾滋”的观点也有所传播,并且比前一种说法更靠谱,受到了一些文献的支持。

        所以按理来说,大家其实应该对“新冠削弱免疫系统”这件事并不陌生。

        此外,宣传免疫债的和宣传新冠都是无症状的,应该是同一拨人,但去年底已经证明了,新冠根本不是他们宣传的90%无症状。

        -

        上面说的这一切,意味着应该有不少比例的人,偏向认同新冠消耗/削弱了免疫系统。然而,现实中,这么说的人很少,反而最近突然有一些人来宣传免疫债。

        我也不知从这个现象里应该总结出什么,但的确是挺有趣的现象。

        • 家园 侧面说明,某些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平日习惯胡说了

          相关性研究美国退伍军人做过

          据路透社10日报道,具体来说,相较于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多次感染的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多,住院风险增加三倍多。此外,这些感染者患上肺部、心脏、血液、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心理健康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也增加。

          “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会增加急性病情及长期新冠的风险。”该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Ziyad Al-Aly博士对路透社说,不论是否接种疫苗、接种几针,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项研究发现来自于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在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6日期间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涉及443588名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40947名感染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患者以及530万名未感染者。大多数研究对象是男性。

          研究负责人Al-Aly博士还表示:“即使一个人以前感染过并接种了疫苗——这意味着他们从以前的感染和疫苗中获得了双重免疫力——他们在再次感染后仍然易受到不良后果影响。”

          与仅感染一次的患者相比,该研究中感染过两次以上的病人患肺部问题的可能性高出三倍多,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0%。

          研究人员发现,再次感染后第一个月的风险最高,六个月之后,风险依然明显。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11_11_666234.shtml

          至于原因,Apocalypse-锐说新冠不直接攻击cd4+ t细胞,但是cd4+ t细胞有一个小的亚群表达ACE2受体,新冠同样也可以攻击。此外,艾滋病很烦人但是很好控制,长期活蹦乱跳带病生存,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不会直接致死,或者带来海量的医疗挤兑,而且最关键的是,艾滋病目前不会变异。

          大流行开始至今已经三年多了,智人对新冠的认识也在逐渐更新,但还是远远不够,所以科学界对新冠的看法还是挺割裂的,比如Daniel altmann老师不是很信t细胞跟Long covid的关联。普通人也是如此,有人强调新冠还在流行,而更多的人却觉得新冠不复存在了。

          如果有人一直强调,自己非常professional,分享的内容非常high level,那么这种人多半要提防,现在的科学界还没有在新冠方面十足“professional”的专家,即使有人家也是在忙于研究新冠,而不是活跃在舆论场中,大牛再厉害时间也是有限的。大家都是二道情报贩子,刻意标榜自己牛逼那不是很可疑么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在某位博主底下评论新冠就像小艾滋,攻击cd4+ t细胞,结果有一位博士抛出教科书的内容驳斥我的说法,“看了几篇文献就大放阙词”,确实如此,当时还没集中精力去看关于新冠的文章,看的文献也不多,随便发言确实不妥。

          后来更多的文献证明,他是对的,而我也是对的,新冠不是小艾滋,不直接攻击cd4+ t细胞,但是cd4+ t细胞有一个小的亚群表达ACE2受体,新冠同样也可以攻击,这算平局了。

          回到现在,窃以为新冠不应该叫小艾滋,艾滋病很烦人但是很好控制,长期活蹦乱跳带病生存,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不会直接致死,或者带来海量的医疗挤兑,而且最关键的是,艾滋病目前不会变异。和新冠比起来,艾滋病确实“mild”多了。

          了解更多新冠的知识,明白人类对新冠不甚了解,同时也清楚新冠不像某些东西“mild”的描述,新冠依然非常危险,这就是我阅读和搬运文献的首要原因。

          不过某些狡猾的东西,也在利用类似的立场,给大众宣扬错误的知识,可耻且可恶,这个时候就需要拿出证据来批判一番。错误的叙述会影响人们的抉择。想想看,去年年底要是听从一些囤货的意见(包括过分自信的我),会不会有更多人能够活下来呢?

          https://weibo.com/2907863005/NtVlQv6vm

          至于主流媒体和一部分自媒体的胡说八道——核心原因恐怕是因为在承平时期胡说八道可能几十年都不会遇到惩罚。

          我最近看到一段视频,在里面,电视记者和政客自信地说,冠状病毒不会比流感更严重。 让我震惊的不仅仅是他们如此误导,还有他们的大胆。 他们怎么敢放心地说出这样的话呢?

          我意识到,答案是:他们认为自己不会被抓到。 他们没有意识到做出错误预测有任何危险。 这些人不断地做出错误的预测并逃脱惩罚,因为他们预测的事情,要么有足够混沌的结果,因此他们可以撇清自己,要么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很少有人记得他们所说的内容。

          流行病则不同。 它会迅速而明确地证伪人们的预测。

          但流行病非常罕见,以至于这些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可能性。 相反,他们只是继续使用他们平常的方式——自信地谈论他们不理解的事情。只是疫情把他们的底裤扒了。

          因此,像这样的事件是一种独特而有力的察人之法。 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而现在,潮水刚好退去了。这件事他们都没遇到过。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结果。让我们记住我们所看到的,因为这是我们可能拥有的最准确的可信度测试。但愿如此。

          http://paulgraham.com/cred.html

          但是这个对瘟疫和战争不适用。

          至于中国主流媒体……

          刚刚微博上有人爆料,澎湃新闻的胡甄卿小哥哥在外网建群鼓吹吴越独立。

          还有去年出名的吕梓源小姐姐:

          12月7号生日的那一天,不戴口罩出去浪,还在一个天主教堂拍照留念,要体验圣诞气氛。而在这之前,这位年轻的记者还是要求放开,要自由的先锋人物。结果,强烈要求放开的是她,放开之后占据老人孩子急需的医疗资源的也是她。

          内容

          上面说的这一切,意味着应该有不少比例的人,偏向认同新冠消耗/削弱了免疫系统。然而,现实中,这么说的人很少

          很多美国人投票给川普,但他们不说。很多日本人不买福岛农产品,但他们也不说。

        • 家园 SO WHAT

          这属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范畴,又能怎样?

          飘雨不终朝,雨总要停,生活总要走上正轨。

          同样有意思的话题是,(1)有河友说不如发钱快点发钱,我问如果今年发钱明年不发了,怎么解释?他们说,一直发为什么要停发到永远。(2)常态化防控,好像也有河友的意思是防控到永远。。。

          我猜吧,他们说的永远并不是真的永远,而只是自己的永远,一个“五保户”的永远,如果他有孩子,孩子要上学就业结婚生子,他就肯定不会这么想了——永远防控永远发钱,那还上学干嘛?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他没有住在中国,大陆永远防控跟他本人没关系,就像我们用戏谑的态度讨论阿根廷一样。

          二选一,应该没有例外了吧?例外的举个手?

        • 家园 这不是现象,这是事实,周围很多多次得的就是很担心

          因为往年很多人得感冒确实存在,但是从来没有这么重。这种新冠带来的疼痛感让人觉得很伤心痛苦。

          总的来说,新冠削弱免疫力,不是梦想,就是常识。

          新冠得8次人没了可能是夸张,但是把你的而身体削弱到一定的虚弱程度,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是真不有趣。

          • 家园 不要咬文嚼字查成分

            新冠的危害我从去年说到今年,这帖子摆明了是为了说宣传和现实的脱节,暗示一下宣传的人又在整新活了,只是不知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这么做;以及人们在得病之后就不太愿意承认病很严重。

            你跑过来咬文嚼字查一下成分,搞得好像别人不够“苦大仇深”一样,让人一定要花时间把话都说透,这种“向队友开炮”的行为,用我党的话来说,就是“破坏统一战线”,对你和你支持的观点有什么好处?

    • 见前补充 4942139
    • 家园 儿科爆满的多重因素分析

      针对您的观点,关于儿科爆满仅因家长无原则挤兑医疗资源的说法,我持有不同意见。儿科爆满的原因复杂多样,并不能单一归咎于家长行为。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医学和社会因素:

      1. 病情判断不应以是否能玩手机为标准:儿童能玩手机或ipad并不代表其病情轻微。许多重病症状,在初期可能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就医。特别是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忽视初期症状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统计学上可能医院愿意让患者尽量不出门,但是对于家长,孩子很多时候只有一个。

      2. 流行病季节对儿科影响:秋冬季节是流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高发期,自然会增加儿科就诊人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家长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加剧,这也是儿科就诊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

      3. 免疫债的影响:免疫债是指由于长期减少接触病原体而导致免疫系统应对力下降的情况。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过去三年孩子们减少了与外界接触,可能导致他们对常见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患病几率。因此你提到的这个因素是存在的。

      4.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儿科医疗资源紧张也是导致爆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地区,由于儿科医生数量不足、医疗设施有限,即使是轻微疾病也可能因为缺乏及时治疗而恶化,造成上级医院的资源紧张。

      5. 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医院环境中,尤其是在儿科,交叉感染的风险确实存在。然而,这并非仅仅由家长带病轻的孩子就医造成。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分时就诊、增强空间通风等,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讳传染而忌医。

      总的来说,儿科爆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医学角度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家长的行为或特定的社会现象,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5完全不可能实现。

        北京最好的儿童医院平时的接诊量都做不到所谓的分时分区,现在就更不可能,人均资源太少了。英语让人无语,九部委联合发文的那次,让人看透了他

        • 家园 别回了,别帮着训练AI

          此人还有生产队的小鸭子啥的都是ai,或者说本体ai人工辅助,和他对线只能提升反华文化攻击的能力。

          通宝推:newbird,
        • 家园 基层医院力量太薄弱

          说到底还是资源问题。浙江部分地区的基层医院搞得好,就是给钱多,医学专业人员愿意下基层工作。如果大部分人先到基层医院首诊,就能更容易实现5。这个李克强负责的国务院是鼓励的,但是各地财力不同,所以只有个别财政丰沛的地区能做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