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家驹30年 -- 达菲

共:💬179 🌺175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一位大陆封杀的合适你

            李志

            他的歌在大陆全面封杀了,理由也很操蛋哈哈一位企鹅讯旗下的艺人毛某易在某节目侵权唱了他的歌,被李志告了,讲道理这种事就是赔钱嘛,但是南山必胜客旗下的艺人哪有那么怂的直接搜集李志的黑料言论你懂的,放在西西河啥也不算可毕竟是内涵我党,直接就无了。

            李志 外号李B

            胸前一个大中国地图。

            他的歌在墙外还可以听,不娘,有感情,称得上是歌手。

          • 家园 许巍还行啊

            我儿子14岁了,有天听他在用钢琴弹许巍的故乡,问他咋想起这个了?他说他跟我去踢球来回路上车里老放许巍的歌,听着听着觉得这首还不错,就自己找曲谱练了一下。

            我赶紧整了一些罗大佑的歌,和儿子单独在车里的时候放,希望那天也能熏陶出个乡愁四韵或者野百合也有春天来。

          • 家园 中文歌基本已经死了

            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港台入侵,大陆的中文歌基本已经死绝了。港还好一点,毕竟粤语发音比较靠后,声音容易唱的圆润,粤语和普通话可以说是两个体系。按理说能唱好普通话的人肯定能唱好粤语,但是你听听李健这种塑料粤语,基本语言模仿能力都无,就知道目前大陆主流歌手的水平了;真正对大陆伤害最大的就是台湾的歌曲,从周杰伦到林俊杰之类的,全部是在憋,在压缩。这种唱法不舒展,憋,听着人就难受,而目前这两个人在大陆从者众,新一辈的小年轻都在模仿这种唱法。而未来的歌手,只要学习的初期唱法一错,就没有什么未来了

            现在主流的大陆歌手,华晨宇是咽音高潮能唱,主歌咬字有极大问题,音准都控制不了;周深是弱唱女调,粗一听可以,听多了就烦;单依纯是属于那种随便一句开口唱出来就对的选手,但是她喜欢r&b,其它人没什么印象就不说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中文歌出路在小众歌手上面,就是上面没有什么爸爸罩,不是特别出名,但是有自己的粉丝的歌手上面。虽然我已经夕阳红了,这里面的小众歌手我比较推荐 银临,她的歌的优点是有一种精卫填海的决绝,你觉得她上不去,她就是给怼上去了,缺点是都是一个磨子倒出来的,有点像古风轻柔版二次元;方拾贰,这个人非常有意思,听得出模仿过王菲,但是把王菲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了,唱的极好,缺点就是无人喝彩,只有一张专辑,确实歌太少;然后我比较喜欢 刘柏辛,她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缺点就是跪了。你听什么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类歌词,就明白她内心骄傲,其实骨子里面充满了自卑; 再后来就是 什么张玮伽,孙露,童丽,之类的录音棚歌手,听起来厚重丰满,唱的也全部都是老歌,现场是从来没有的,但是听起来还是好听。你看我推荐的这几个都是女歌手,就知道现在新一辈的内地男歌手悲剧到什么地步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大陆的中文歌手太卷,新人只能熬,或者靠网络出头,真正唱的好的凤毛麟角(或者我夕阳红了接收面太窄没有听到)。我个人是觉得,内地的歌手的未来,是在网络歌手走进主流这方面。但是目前我听到的,要么就偏欧美,要么就偏台湾,真正有内地风格又很出彩的网络歌手,目前还没有听到过。

            通宝推:铁手,绿色蔬菜我的爱,心有戚戚,闻弦歌,
            • 家园 值得商榷

              首先,你的标题是:“中文歌基本已经死了”,正文却基本都在说唱法,所以严格讲你的标题应该是“中文唱法已经死了”。

              但是不是如此呢?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首先“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港台入侵,大陆的中文歌基本已经死绝了”,众所周知内地流行音乐是从八十年代起步的,李谷一《乡恋》基本是公认的第一首流行音乐,所以你说“80年代中文歌死绝了”这话我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怎么一个东西刚诞生了就死了呢?也许你说的是中文唱法吧。

              然后,你说:“粤语和普通话可以说是两个体系。按理说能唱好普通话的人肯定能唱好粤语。”又让我噎住了,既然是两个体系,那么能唱好普通话为什么一定能唱好粤语呢?众所周知粤语与普通话差别极大,无论是发音、声调、语法、常用语等等基本南辕北辙(真的是“南”辕“北”辙),甚至有人唱英文歌能唱的很地道而粤语却唱不好都是很常见的。

              所以,你说李健是塑料粤语所以不是好歌手太过偏颇。语言模仿能力并不是一个歌手必须的素质,我认为一个歌手能唱好一种语言就是好歌手。而且李健本身唱功非常不错,其弱声高音的水平基本在当前华语音乐独一档,而且极具个人特色,考虑到他本身是个理工男出身,这点尤为难得。

              接下来,周杰伦和林俊杰并不能算一种唱法,周杰伦是台湾的,林俊杰严格说是新加坡的,虽然发家是在台湾。周杰伦的唱法算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是在模糊传统的中文咬字的基础上融合了一点点黑人的唱腔,不算科学但很有特点,所以他现在倒嗓严重。

              林俊杰则是科学唱法的代表,师从的是美国声乐家Seth Riggs的Speech Level Singing。林俊杰其实对中文唱法发展贡献极大,至于所谓的“憋”的问题,是发声方法,也有曲风的影响。

              传统的华语歌曲,重旋律,轻节奏,而从上世纪末开始华语音乐也开始学习欧美方兴未艾的R&B和嘻哈风潮,其中王陶林重R&B,周杰伦重Hiphop。

              但因为中文的发音特点(单音节,声调固定),以及传统音乐的风格(五声调式,重旋律轻节奏),要唱R&B需要对传统唱法做出改变。其中最成功的恰恰是林俊杰。具体方法就是改造唱腔,你所说的“憋”其实是模压元音,也就是在保证音质、音域和咬字、换声灵活性的基础上,牺牲元音的纯正性和咬字的标准,形成特别的林氏唱腔。

              所以任何事情都难以两全,在融合华语唱法并驾驭多种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林俊杰其实是做的最好的,平衡性最高。其他人,比如陶喆总让人感觉是外国人套了个中国嗓子在唱,王力宏更甚,而周杰伦总被诟病咬字不清。林俊杰总体上还是让人感觉到他在唱中文歌,而且现场能力极为稳定,所以也有了行走的CD的说法。

              而大陆这方面,值得称道的按照大陆人口基数来说不多,但绝对数量不少。男歌手张杰和华晨宇都还不错,张杰也是咽音上高音,唱法非常科学统一。但没有搞定一些咬字习惯以及咽音痕迹过重,影响到了中声区的音色,所以总被人诟病“土”。

              女歌手里面,其实张靓颖和张碧晨都还不错,希琳娜依高和黄霄云也有很好的演唱能力。

              单依纯在目前华语女歌手基本独一档,是那种能在字里行间唱出细腻情感和新意的歌手,所以我认为如果真要发展一种新的华语唱法,很大的可能在单依纯身上。我第一次听到单依纯有当初听到苏运莹的感觉,张口结舌不能自已。但苏运莹个人特色太过强烈,很难成为别人的模仿对象。而虽然二张技术性已经非常好但主要是融合,创新性不如单依纯。邓紫棋技术和嗓音天赋太强,也不是好的模仿对象。

              其他你说的,惭愧,银临,方拾贰,张玮伽,孙露,童丽这些我一个没听过。不是我对网络歌手有什么偏见,而是网络歌手鱼龙混杂,大浪淘沙,实在听不过来,与其主动发掘不如等时间将其推到我面前来。像毛不易就是被主流从网络发掘出来的歌手。岔一句毛不易的唱法其实也很有个人特色,而且亲民,虽然他音域不行。

              所以你说了我还特地找了这几个来听了。银临我觉得唱得不错,但基本局限于古风,听不出驾驭其他风格的能力。方拾贰我倒不觉得很像王菲,也许是听的少。王菲众所周知模仿的是几个欧洲独立音乐主唱,Cocteau Twins,比约克,小红莓等。而方拾贰更多是爵士的底子。

              其他如张玮伽,孙露,童丽等,我找到的都是“发烧CD”格式,看来这几个都是那种典型的录音棚大咖。九十年代这类歌手不少,那时候流行一种“金曲大串烧”,就是请人把最近的大热歌曲、专辑主打歌全部唱一遍,灌到一张碟里(那时候多是磁带),所以一张专辑能听到一堆热门歌曲,很划算,区别就是都不是原唱。这几位都没有现场版,所以我认为谈唱法是谈不上的。至于刘柏辛,我这里想多说几句。

              首先我认为,没有必要对“崇洋媚外”这个事过于敏感。

              这个话题我之前就想说,因为在后发国家、文明里,在起步阶段“崇洋媚外”基本是普遍现象。别的不说,几百年前在欧洲也有“中国热”,伏尔泰那些人最初都对中华文明景仰的很。那他们算不算“崇洋媚外”呢?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我们今天富了,强了,就对当初一定程度的“崇洋媚外”或者仰视,跟随过于苛责,因为这是难免的。

              具体到刘柏辛,因为她本身就是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中西融合本就是特色。至于是不是“跪了”,刘柏辛到现在也才25岁不到,我觉得对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无需过于苛责。她用“大红灯笼”这类意像可能是刻意,也可能是无意,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她们对中华文化认识不够深刻,这跟跪还是两个概念。而这都是需要时间去磨砺的。

              所以又回到了铁手的那个问题。什么叫中华文化,什么叫中国音乐?按照根源来讲,几千年前的中国人根本就不说普通话,那我们是不是“数典忘祖”了呢?

              文化本身就是个演进的概念,所以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为什么说铁手的要求让我有点犯难,因为节奏在传统中国音乐里本就是弱项,这点无需讳言。但这也不算大问题,年轻人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方向和自己的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在他们那里,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看年轻人。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acton,铁手,北纬42度,潜望镜,zwx650,
              • 家园 从中国音乐窥探,中国文化都很悬了

                中国音乐无论从内容、形式、表达上,都越来越被西方渗透。

                前些年北京盖的那个大剧院,很西化吧。可是要说按中式来盖,还真不知道盖个什么。这同样是中国音乐的尴尬。

                像崔健这样,能在摇滚乐中揉进中国元素,已经很了不起了。当然,非要说rap就是山东快书,那就赢了,哈哈哈

                • 家园 关于国家大剧院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 有补充

                  原本五十年代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就计划盖个大剧院,地儿留好了 方案北京院也做了,但想要更完美就一改再改,一等就等了四十年。

                  在设计上二环内建筑有控高,大剧院又分有几个厅: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等,分开建设 要各厅风格统一又相互呼应,在用地上不超限,确实有难度。

                  老朱要国际招标,44个方案第一轮都没过,但有几个中式风格的挺不错。后来选了法国安德鲁的方案,用个大罩子把几个厅拢在一起 建筑风格统一了,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

                  但专家组组长吴良镛不赞成安德鲁的设计方案,它本身就是安德鲁另一个设计的大阪海洋博物馆的翻版。再说吧,在文化习俗上也不合适。

                  可是 但是,想要建中式风格的真就得规模再大点园林景观都跟上才大气。

                  日本的海边玻璃球规模小多了,跨度才60米。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其实蛮可惜的,原有个皇家园林风格的,若能早些搬迁多批些地。 -- 补充帖

                  园林需 亭台楼阁 小桥流水却没什么地方安排,几个厅被挤在一起只用连廊相连,想做九曲回廊都难。所有条件 限制在那里,得了个水煮蛋的结果。其实换个地方 它若建在海边就是海上明珠。

                • 见前补充 4914036
                • 家园 说不定哪天人类的音乐就死翘翘了

                  AI把写歌、填词、演唱、表演都包了。。。

                  • 家园 AI 作曲早就实现了

                    AI 作曲比 AI 作图要早的多。1997年就有了实用程序 EMI。2015年前后大量商用程序出现。现在大学作曲系都有 “AI 作曲” 这门课,专门交学生怎样利用 AI作曲。😁

                  • 家园 这个嘛,除非AI懂得欣赏音乐

                    大家可能不觉得,机器参与人类音乐创作已经100多年了。

                    自从安培搞定电流之后,西方这帮人逐次发明了拾音器、扩音器、音箱……不需要帕瓦罗蒂这样的肺活量,普通人唱个咏叹调后排的也能听见。

                    电钢琴、电吉他、电子小提琴……我们现在听到的巴赫、贝多芬与他们当年演奏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机器改变了音乐创作太多。照此下去,现在的AI算力、学习能力,真的能把音乐包圆吗?

                    我认为不可能。理论上AI利用所有音符、节奏,能把所有的曲子写完,问题是,它打算发表哪一首?

                    除非AI懂得欣赏音乐,一个AI写了一首曲子,另一帮AI鼓掌叫好。

                    所以不是人类的音乐死翘翘了,而是人类已经死翘翘了。

                    • 家园 学会欣赏音乐太容易了

                      把过去的流行的曲子都给AI听一遍,它就学会判断什么是好歌了,这个学会写歌就容易了,哪怕暴力穷举把自认的好歌挑出来就行。。。

                      音乐也许会变得更纯粹,比如长得美跳得好这些,对于AI来说都轻而易举,最后只能拼音乐本身。。。

                      • 家园 为什么AI把流行曲子听一遍就会判断什么是好歌了?

                        具体说吧,让它听一遍《光辉岁月》和《半点心》,它如何判断。

                        说不定它认为都不好,还不如它自己穷举得到的“暗淡岁月”或”整颗心“呢😄😄

                      • 家园 继续质疑AI在音乐领域的前途

                        在隔壁楼发了几个帖质疑AI的能力,大致确定了它不太可能具备归纳能力,继续质疑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前途。

                        首先,

                        智能作曲能够在23秒快速创作出一首歌曲,可以达到一般作曲家写作水平……

                        水平这个东西在艺术领域很难界定,什么样的乐曲是“美的”?有个视频“圆周率用钢琴弹出来是什么感觉”,3.141592625……即拿一段随机数字作为乐曲也有人也觉得很好听,反正门外汉也听不出个好赖来,哪个领域都有专业人士,例如清华美院,画邪恶兔子邮票的那个也是业界泰斗,专家说美,那就应该是美的吧,普通人只认朗朗上口魔性洗脑。

                        其次曲风,例如“悲怆地”,给它投喂一百万首悲怆的乐曲,它就理解了悲怆?深度学习啥的,我看好多词语都是人类“强加”给它的,深度学习个毛线,当然它把海量的乐曲片段按照算法进行排列组合,那就是新的东西了,千古文章也就是那几千个汉字的排列组合嘛,

                        所以,这里并不是否定AI作词作曲的作用,只是给它祛魅。

                  • 家园 其实已经实现了

                    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对着麦克哼一个动机,或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自动生成一首流行音乐,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

                    之所以没有全面铺开是因为音乐从业者抵制,因为AI的作品缺少“人味”——其实还是失业焦虑。

                    但这些东西最终是阻挡不了的,低端重复劳动将来会毫无价值,还把低人力成本当独门秘技卷的,以后都会欲哭无泪,因为没人在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