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家驹30年 -- 达菲

共:💬179 🌺1759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值得商榷

首先,你的标题是:“中文歌基本已经死了”,正文却基本都在说唱法,所以严格讲你的标题应该是“中文唱法已经死了”。

但是不是如此呢?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首先“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港台入侵,大陆的中文歌基本已经死绝了”,众所周知内地流行音乐是从八十年代起步的,李谷一《乡恋》基本是公认的第一首流行音乐,所以你说“80年代中文歌死绝了”这话我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怎么一个东西刚诞生了就死了呢?也许你说的是中文唱法吧。

然后,你说:“粤语和普通话可以说是两个体系。按理说能唱好普通话的人肯定能唱好粤语。”又让我噎住了,既然是两个体系,那么能唱好普通话为什么一定能唱好粤语呢?众所周知粤语与普通话差别极大,无论是发音、声调、语法、常用语等等基本南辕北辙(真的是“南”辕“北”辙),甚至有人唱英文歌能唱的很地道而粤语却唱不好都是很常见的。

所以,你说李健是塑料粤语所以不是好歌手太过偏颇。语言模仿能力并不是一个歌手必须的素质,我认为一个歌手能唱好一种语言就是好歌手。而且李健本身唱功非常不错,其弱声高音的水平基本在当前华语音乐独一档,而且极具个人特色,考虑到他本身是个理工男出身,这点尤为难得。

接下来,周杰伦和林俊杰并不能算一种唱法,周杰伦是台湾的,林俊杰严格说是新加坡的,虽然发家是在台湾。周杰伦的唱法算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是在模糊传统的中文咬字的基础上融合了一点点黑人的唱腔,不算科学但很有特点,所以他现在倒嗓严重。

林俊杰则是科学唱法的代表,师从的是美国声乐家Seth Riggs的Speech Level Singing。林俊杰其实对中文唱法发展贡献极大,至于所谓的“憋”的问题,是发声方法,也有曲风的影响。

传统的华语歌曲,重旋律,轻节奏,而从上世纪末开始华语音乐也开始学习欧美方兴未艾的R&B和嘻哈风潮,其中王陶林重R&B,周杰伦重Hiphop。

但因为中文的发音特点(单音节,声调固定),以及传统音乐的风格(五声调式,重旋律轻节奏),要唱R&B需要对传统唱法做出改变。其中最成功的恰恰是林俊杰。具体方法就是改造唱腔,你所说的“憋”其实是模压元音,也就是在保证音质、音域和咬字、换声灵活性的基础上,牺牲元音的纯正性和咬字的标准,形成特别的林氏唱腔。

所以任何事情都难以两全,在融合华语唱法并驾驭多种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林俊杰其实是做的最好的,平衡性最高。其他人,比如陶喆总让人感觉是外国人套了个中国嗓子在唱,王力宏更甚,而周杰伦总被诟病咬字不清。林俊杰总体上还是让人感觉到他在唱中文歌,而且现场能力极为稳定,所以也有了行走的CD的说法。

而大陆这方面,值得称道的按照大陆人口基数来说不多,但绝对数量不少。男歌手张杰和华晨宇都还不错,张杰也是咽音上高音,唱法非常科学统一。但没有搞定一些咬字习惯以及咽音痕迹过重,影响到了中声区的音色,所以总被人诟病“土”。

女歌手里面,其实张靓颖和张碧晨都还不错,希琳娜依高和黄霄云也有很好的演唱能力。

单依纯在目前华语女歌手基本独一档,是那种能在字里行间唱出细腻情感和新意的歌手,所以我认为如果真要发展一种新的华语唱法,很大的可能在单依纯身上。我第一次听到单依纯有当初听到苏运莹的感觉,张口结舌不能自已。但苏运莹个人特色太过强烈,很难成为别人的模仿对象。而虽然二张技术性已经非常好但主要是融合,创新性不如单依纯。邓紫棋技术和嗓音天赋太强,也不是好的模仿对象。

其他你说的,惭愧,银临,方拾贰,张玮伽,孙露,童丽这些我一个没听过。不是我对网络歌手有什么偏见,而是网络歌手鱼龙混杂,大浪淘沙,实在听不过来,与其主动发掘不如等时间将其推到我面前来。像毛不易就是被主流从网络发掘出来的歌手。岔一句毛不易的唱法其实也很有个人特色,而且亲民,虽然他音域不行。

所以你说了我还特地找了这几个来听了。银临我觉得唱得不错,但基本局限于古风,听不出驾驭其他风格的能力。方拾贰我倒不觉得很像王菲,也许是听的少。王菲众所周知模仿的是几个欧洲独立音乐主唱,Cocteau Twins,比约克,小红莓等。而方拾贰更多是爵士的底子。

其他如张玮伽,孙露,童丽等,我找到的都是“发烧CD”格式,看来这几个都是那种典型的录音棚大咖。九十年代这类歌手不少,那时候流行一种“金曲大串烧”,就是请人把最近的大热歌曲、专辑主打歌全部唱一遍,灌到一张碟里(那时候多是磁带),所以一张专辑能听到一堆热门歌曲,很划算,区别就是都不是原唱。这几位都没有现场版,所以我认为谈唱法是谈不上的。至于刘柏辛,我这里想多说几句。

首先我认为,没有必要对“崇洋媚外”这个事过于敏感。

这个话题我之前就想说,因为在后发国家、文明里,在起步阶段“崇洋媚外”基本是普遍现象。别的不说,几百年前在欧洲也有“中国热”,伏尔泰那些人最初都对中华文明景仰的很。那他们算不算“崇洋媚外”呢?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我们今天富了,强了,就对当初一定程度的“崇洋媚外”或者仰视,跟随过于苛责,因为这是难免的。

具体到刘柏辛,因为她本身就是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中西融合本就是特色。至于是不是“跪了”,刘柏辛到现在也才25岁不到,我觉得对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无需过于苛责。她用“大红灯笼”这类意像可能是刻意,也可能是无意,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她们对中华文化认识不够深刻,这跟跪还是两个概念。而这都是需要时间去磨砺的。

所以又回到了铁手的那个问题。什么叫中华文化,什么叫中国音乐?按照根源来讲,几千年前的中国人根本就不说普通话,那我们是不是“数典忘祖”了呢?

文化本身就是个演进的概念,所以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为什么说铁手的要求让我有点犯难,因为节奏在传统中国音乐里本就是弱项,这点无需讳言。但这也不算大问题,年轻人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方向和自己的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在他们那里,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看年轻人。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acton,铁手,北纬42度,潜望镜,zwx65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