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石油问题--今天石油的好笑局面 -- oiler2

共:💬28 🌺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告诉你一个搞笑的秘密

        美国人民对燃油价格的承受能力与远远不如中国人民。

        你要在美国州府城市的外圈干道步行,很可能有路过的开车友善人士摇下车窗问你是否需要帮助,问你的车出了啥问题;你要在美国的中小城市一直不开车,周围的老外会很小心的问你是否有啥特别的宗教原因不能开车……

        美国人民离不开汽车,中国人民还没到这个地步——自行车、公交车都还好着呢。

    • 家园 献朵花,坐沙发,期待中

      小声问一句,您是研究陆上石油的还是研究海洋石油的?下次给说说开采的技术细节吧

      • 家园 石油开发技术通俗说法

        一旦确认某地下有(经济条件下)石油或天然气,就开始收集地下各种参数,制定开发方案,打井开发.

        因为事先知道油气层深度,井打到这特定深度后,就放下仪器去测试,叫测井,测井测的是地层电性和放射性等,根据其数值和曲线随深度变化形态,我们就能确定油气层位置和基本参数,然后,就下钢管,把井孔和地层分开(跟农村打机井下水泥管一样).

        然后就是把一种枪放下去,到油层部位,向井壁射击,子弹穿过钢管进入油气层,油气就顺着这些孔流入井筒.

        由于埋藏在底下,油气都受上覆地层和液柱压头形成压力,就会向压力低的方向流动(井口).

        天然气还由于体积随压力的巨大变化,能迅速流到井口,经分离器进入管线,然后到消费者.

        原油根据地下压力大小,有能自行流出井口的,叫自喷井,多数井要下泵抽,我们在油田所见磕头机就是一种泵.原油从井出来后进分离器,把所含天然气和水分出来.而后或用管线,或用油罐车,送到其该去的地方.

        原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是藏在有孔隙或裂缝的地层(岩石)的孔隙或裂缝里,这种空隙和裂缝一般很小,肉眼几乎看不见.不存在民间传说的所谓地下石油湖或石油河.

      • 家园 海上石油勘探十年, 陆上勘探8年

        海上和陆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因为海上因为有一层水,打井和生产都要在平台(或勘探船)上进行.中国胜利和大港油田,拥有沿海5米水深线内石油勘探开发权(5米外归海洋石油),因为水浅,离岸近,他们还发明了人工岛方式.

        海洋石油成本要比陆上石油高10倍左右,因此,很多在陆上可以开的油气田,在海上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说,海上石油其实现在还是捡好的再开.

        这又引发了另一方面问题,一旦油价到了一定高度,很多没有经济价值的油田就会变得可爱起来,资源量算法和结论也会不一样.

        • 家园 受教了,献花一遍,对您的观点深有同感。狗尾续貂,补充两句

          1、据我所知,胜利和大港油田那个5米以浅的开发权,其实是指的潮间带,也就是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带。

          大港和胜利那里主要是平缓的滩涂形式的潮间带,高差虽然只有五米,宽度倒往往有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因为都是烂泥,考察船开不进去,考察车也进不去,这个地带的科研和开发都十分讨厌。俺就曾经有一次在浙江慈溪的烂泥滩上考察作业,收拾得慢了一点,遇到涨潮,那真是连滚带爬才回到岸上,设备都丢光了。

          胜利和大港那里正属于黄河入海口,每年河水携带下海的泥沙导致岸滩不断向海延伸,我记得每年要推进10公里左右(这个数据不知对不对)。有了这么多泥沙,就可以人工进行促淤,建立人工岛,在岛上采油。

          2、海上石油和海底其他矿产面临的问题是大同小异的。主要是采运技术不过关,成本下不来,自然风险又大。当前来看,开采基本都不合算。

          问题在于资源价值是一个变动的数据,开采成本有可能因为技术突破而下降到可承受水平,资源价格也可能上升到经济性水平之上。谁也说不清楚未来会怎样。目前能做的,一个是勘探,掌握资源;另一个是开发和储备相关技术,指望着有所突破。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工作,也算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工作了吧。

          扯开一句,我觉得咱们建国以来,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技术储备方面做了大量值得自豪的工作。

          毛主席说过:“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这个话的当时,肯定是吹牛。可是今天看看,确实基本都做到了,而且是成体系的做到。反思成功的各种因素,有志气,有争胜心,能吃苦,有强有力的国家意志,这些是重要因素。

          相形之下,老蒋也有人才,台湾也有钱,与国外的交流比我们还方便,可是搞了几十年,那点成绩真是丢死人了。说到底,还是没有志气,国家意志不强。

          • 家园 老兄莫非是海洋地质调查局的?

            说得基本都很专业,

            只有几点:五米水深线是国家根据海域测绘图规定,在某些地区可能跟高低潮线有所巧合,但不是低潮线.

            海洋石油成本约在15美元/桶以下,渤海还要低一些.钻采技术已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过关.(实际上,从此70年代开始,渤海就有油田(海1--海4油田等)用落后平台经济开发),

            另外,国家对海洋石油实行国际油价收购,(原陆上石油是政策性亏损,)

            不然的话,中海油那来的钱买美国公司.

            下面这句话,在六十年代文件里有类似的说法,落后了40年,让我怀疑老兄真是仙人,须知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哈哈

            ""目前能做的,一个是勘探,掌握资源;另一个是开发和储备相关技术,指望着有所突破。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工作,也算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工作了吧."

            • 家园 继续听讲......

              俺原来在海洋局混过,不过对海洋石油只知道一点点。渤海海上采油成本低,是因为水浅吧,平台要求低一些,运送距离也近,除了冬天有东北大风,也没什么风浪。要是在南海就不行了。

              五米水深线的问题,我是记得那里的潮差就是五米左右,才有此猜测。咱们国家对于海岸带的管理,一向是以低潮线为分界的。这条线以上,都算土地资源,这条线以下,才算海洋资源。海洋局很有意见,可是没办法

              • 家园 南海也是一样的, 效益不比渤海差!

                北海油田比南海自然条件差的多,人家依然赚钱,中国人操作成本低,赚的更多!

                渤海油田跟陆上胜利大港等地质条件相似,属陆相生油,储油层也是河流湖泊形成砂岩为主,远不如南海海相沉积为主的条件好.94年南海最好的井,一天能自喷6千方,合将近4万桶,没有不赚钱的道理!

                看来您对海洋石油有极大的误解,目前中国海上石油约占中国总产量的20%--30%.人员只有陆上3%. 海洋石油的运作,在80年代就与国际接轨,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有企业.10年前,我的收入是36500RMB,恰合100RMB/天. 如果现在还在那里,至少年薪20万(我原来手下就是这个数).

                八年前来加拿大,到目前为止,共在6家大小石油公司供职,说实在的,他们的技术比我们海上用的差得远.每当看到国内所谓学习访问团,我就觉得好笑.

          • 家园 据说我们社会主义的优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可是 改革开放以来不知道办成什么大事了

      • 家园 坐在仙人身边旁听,一定能得点仙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