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历史的方向解读那段技术历史。也给潜望舰、偶尔路过河 -- 真离

共:💬183 🌺598 🌵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历史的方向解读那段技术历史。也给潜望舰、偶尔路过河

    其实内容不是很多,但是也许可以说明一些事情,我们这一代,见证了中国科技发展从几乎纯粹的独立自主到成为买办的历史过程,中间,太多的遗憾了。

    这是一些人不能理解的深深的痛苦。

    我估计偶尔路过河友内心大概有个很深的理念,就是文革时期,中国人在停课闹革命,在乱搞,所以技术啥也不是,我估计偶尔路过河友是小年轻的,大概是不知道那段历史的。

    也许听到的是相反的叙述,所以他内心有个概念了,根深蒂固哦,自以为自己掌握的这点历史就能够解读一切。当然,合理经过这段历史的有一些先生颠倒黑白,也是原因之一吧。

    那么文革的两弹一星怎么说呢?那是文革以前的积累啊!!!!~~~云云,这种思路简直,我也不想说啥了。

    我想,这也许是偶尔路过河友的思路吧,哈哈哈,其实还有习的问题,我认为他的愚昧恰恰是改开后的大方向导致的,不是因为他是文革人才和工农兵大学生。

    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似乎好像没什么,其实是否定了那个时代的人才和真正做事的人群和项目。

    这才是核心点,所以偶尔路过先生巧言令色啊,辩解的也艰难啊,对于改开,赞美自己也没啥,但是能不能前后三十年不互相否定?能不能尊重70年代?能不能尊重那些人才和项目?

    我个人觉得这点就很重要,在河里,这种倾向极为明显。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904090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903912

    他们70年代真是很努力的。偶尔路过先生就是装看不到这种努力,我也是奇怪了。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903694

    通宝推:绿色蔬菜我的爱,mutong,hwd99,偶卖糕的,
    • 家园 1986年3月,4位院士联名致信,邓小平为什么要批准“863

      1986年3月,4位院士联名致信,邓小平为什么要批准“863计划”

      2021-07-17 17:23:54 来源: 今日军事要点 举报

      12

      分享至

      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采纳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决策:

      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这个计划,以后被人们称为

      “863”计划

      ,它旨在选择几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力争在我国有优势的领域中有所突破。

      从此,数以万计的科技工作者汇集在这面发展中国高科技的大旗下,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在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7大领域(1996年又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这份计划的出台与被批准,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前沿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的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群迅速崛起,为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变化。

      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加入到争夺高技术的队列中去,谁抢占了高技术,就意味着谁抢占了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技术,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1983年,美国开始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随后,欧洲启动“尤里卡”计划,日本也制定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发展高技术的浪潮。

      但是,当时在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是倒挂的,被戏称为“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在国际技术形势风起云涌之际,中国该怎么办,当时有两种声音。

      一种意见认为,当时中国还很不发达,发展该有轻重缓急,没有余力投入大笔自己去砸高技术,可以先搞一些短期见效的项目,等其他国家搞出来,我们也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直接利用他国的成果。

      另一种意见是,谁能把握住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我国应该拥有自己的高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持这种意见的,以众多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经历过斗争的淬炼、奋斗的艰辛,他们深知,真正的高技术,是永远不可能用钱能买来的,若在这波发展浪潮中掉队,再想赶上就得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精力。

      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这四位老科学家参加过“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他们非常着急,经过反复商议,决定通过给中央领导人写信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1986年3月3日,四位科学家写下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中提出:

      高科技发展事关国际上的国力竞争,中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要能在所涉及领域的“国际俱乐部”里占有一席之地。

      这四位科学家的信,当天就顺利送达邓小平手中,并受到高度重视。

      3月5日,邓小平亲笔作出批示: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供决策。”

      他强调: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邓小平这个批示,是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让这一计划切实可行,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此后半年时间里,中央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

      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1986年10月,中央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的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从当时国情出发,我国在较长时期内,还没有条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全面大规模发展高技术,无法与发达国家开战争夺高技术优势的全面竞争。因此,863计划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务实”,它提出的一个方针是

      “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选择了生物、信息、航天、饥荒、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七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作为研发重点,1996年又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

      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如下总体目标:

      集中少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在所选择的领域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努力创新,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有所突破,并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科技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条件。

      1988年8月,邓小平又亲笔为863计划题词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这个战略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既适应了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也适应了国家需求,是相当成功的。

      863计划项目的科研转化,带来了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它先后组建了25个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室和中试线;成果产业化基地共51个;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到2001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达305亿左右,成果转化后生产的产品销售额达59315亿元。成为我国建国以来科研项目转化最多、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的计划项目。

      再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今天让中国人骄傲的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北斗、深海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天地观测系统、海洋观测与探测、新一代核反应堆、超级杂交水稻、抗虫棉、基因工程药物、新材料等一大批世界公认的高技术都受益于“863计划”。

      回望当年的863计划,在80年代,物质还比较匮乏,方方面面都需要钱。科研人员地位不高,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几位科学家能递交这个报告,既需要对国际技术发展的准确把握,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在领导人层面,果断批准并决策实行,需要更高格局的高瞻远瞩。在国家财政不充裕的情况下,能为863计划拨款100亿,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我们如今来看,或许觉得这非常正常,但要知道,当时是83年,粮票尚未完全取消,那一年全国财政总支出才2000亿元左右。几位科学家在建议书里,只提出要一到两个亿,就这样,还怕给中央出难题,在信中他们这么写道:

      我们寄希望于能从国家节约中的一部分来支持这项费用(例如少进口一些小轿车或者减少运输包装损耗)。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事关我国今后国际地位和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国防方面能否进入世界前列的问题,特此报告。

      做出这个决策,对领导人同样是个考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央批的专款竟是100个亿,这份远见与气魄令人钦佩。

      在事关我国今后国际地位,和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国防方面能否进入世界前列的问题上——

      “涉及国力竞争,牵涉到国家命运的钱就不得不花”。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享受着今天的科技繁荣时,我们要致敬小平同志的果断决策,也不能忘了这份报告的起草人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院士。863计划的酝酿和出台是科学家与政治家完美结合的过程,是为未来布局,是科教兴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为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863计划的成功实施,充分证明了这一战略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决策思想更加显示出其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哈哈哈哈哈哈,这把邓小平瞎夸的,笑死我了。

      • 家园 老邓是大手笔

        一次拿出100亿,是当年财政支出的5%左右。这个大手笔当然要夸了。

        另外说一下,863在2016年“结束历史使命”了。

        我真不知道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方面有什么决定性的事件,可以让863结束历史使命的。

        • 家园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863计划是什么?科技界希望根不要断了。很卑微的希望有一两个亿,还怕给国家添麻烦。我说863邓不敢不批,不能不批,人家也是厉害角式:你不是要1,2个亿么,给你100,还要题字捧上天。科研经费就那么多,其他没经费的,别怪我,找要搞863的去。

          下面几个名词,能解释为什么2016年863完成历史使命。

          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通宝推:mutong,
          • 家园 好像听长辈说过

            当时是要搞马太效应,撑死一批,饿死一批。知识分子的战斗性,大概就是那会培养起来的。之前都是一团和气的大锅饭。

        • 家园 70年代科研投入占GDP的2.32%,80年代骤降到0.6%

          70年代中国科研投入占GDP的2.32%,与当时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相当(2003年世界平均值也仅有2.2%)。1980年代科研经费占GDP比值骤然降到0.6%以下。

          在0.6%以下的科研支出,100亿当然显大,0.6%里 他亲自批的占大头!谁说邓不重视科研的?我跟他急!

          邓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宝推:俺本懒人,mutong,陈王奋起,
    • 家园 中方宣布布林肯访华后,美声称对此行不抱期待,扬言继续对华制裁

      中方宣布布林肯访华后,美声称对此行不抱期待,扬言继续对华制裁播报文章

      墨写东瀛话春秋

      2023-06-15 11:24

      湖北

      百家榜创作者 ,旅日作家 ,学者 ,优质国际领域创作者 ,好看优创合伙人

      关注

      主动致电我外长秦刚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之行,终于正式敲定了。我外交部证实,6月18日至19日,布林肯将访华。然而,外交部刚发布这一消息,美方就开始唱衰,声称美方并不期待布林肯此行,为中美关系带来突破。美高官还扬言,美方将继续对中国实体实施制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表示,美方认为,中美双方都希望能建立沟通渠道,布林肯此行,确实想在两国间建立沟通渠道,以化解双方的误解,防止冲突的发生。但美方并不期待此行能为中美关系带来任何重大突破或转变。

      克里滕布林克表态的同一天,美国务院举行线上记者会,并邀请了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以及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记者会期间,康达表示,布林肯访华,主要有三个目的,包括在中美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当面向中方提出美方的关切,以及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基础上,与中国加强民间交流、气候合作等。与此同时,康达也坦言,布林肯访华并不是为了改变美方处理对华关系的方式,他也不期望布林肯此行,能达成“一长串的成果”,因为目前两国关系并没达到这一水平。

      坎贝尔则指出,美方预期,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为回应中方的“刺激性行为”,美方将继续采取措施。卡贝尔还指出,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是一贯的,即对内加强两党合作,加大投资,支持制造业发展。对外则深化与盟国之间的关系,共同制定“21世纪路规”,但不寻求与中国冲突或对抗,希望负责任地管理与中国的竞争。

      介绍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后,坎贝尔话锋一转,提及布林肯的访华之旅,他表示,当前美国已经增加了国内投资,加强了与盟友之间的联系,是时候与中国进行密集外交了。布林肯访华期间,将转达美方对于中美两军对话的立场,希望中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密集的互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战略的转变,美方将继续维护自身利益,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包括确保在印太地区“自由航行”、在经济、技术等领域采取措施,继续对中国实体进行制裁等。

      有分析认为,王毅主任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时,坎贝尔与康达都在场,所以这两位美高官极有可能出现在布林肯的随行人员中。从这一层面来看,坎贝尔与康达的态度,也反映了布林肯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布林肯通话时,秦刚外长已经明确指出,中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以及和平共处的原则,中美关系持续遇冷,责任是清楚的。希望美方能停止以竞争的名义,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权益。在宣布布林肯访华时,外交部也只是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也就是说,布林肯能顺利出访,并不是中方主动邀请,而是美方发出的请求。显而易见,中方很清楚美方一贯的“调性”,也深知中美关系能否改善,关键在于美方能否拿出实际地行动,所以对于布林肯此行,中方并未抱有过高期待。

      自“流浪气球”事件以来,美方多次喊话中方,希望能促成布林肯访华,如今美方总算得偿所愿。无论美方过去有什么打算,都希望其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采取措施改善中美关系,否则谈了也是白谈。

    • 家园 qq河友从体系的角度来解读那个时代,其实切入点是比较合理的

      实际上,这里面就是有个问题,一些红专的被压抑,不说被抓起来,就是马凤山和程不时嘛!!

      他们在文革毛时代基本正常合理努力工作,然后改开了,被调动了工作,甚至程不时去画地图,呵呵呵。

      这能叫重视人才嘛,恐怕不合适吧。马凤山待遇还算不错,但是,程不时呢,还有青藏铁路的张鲁新等等等吧。

      这是人才一块。

      然后就是楼上热闹讨论的芯片,那些白专在改开后,他们得势,结果怎么样呢?同时他们其实在毛时代也不错,但是在改开随着改开的话术他们否定文革,因此强行的推崇改开的路子。

      这就是河里回忆的那些,似乎是文革毛时代啥也不是,就是改开从零起点开始崛起,我呸。

      实际上还是大量依靠毛时代的好么,他们真正堕落了,直到今天。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吹牛皮说只有改开才开始了起点,哈哈哈,这样基本可以说把自己本人钉到了耻辱柱,小年轻这样说这样傻也罢了,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还这样说,就让人感到恶心。

      总的来说,话术还是很清晰清楚的,攻击毛时代良品率其实就是质疑这群新上来的打倒红专之后的一群所谓技术人,很难看的。

      而他们掌握了主流的成果就是今天,其实就是这样。

    • 家园 买办出个工业超级大国?

      中国没有那么多买办。你如果说现在买办当道,那你怎么解释我们成了工业超级大国呢?买办出个工业超级大国,有这么夸买办的吗?

      中国没那么多买办。大家觉得买办多,其实是思路没有及时转过来。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大家自己做东西,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下游只有你的可以用了。而市场经济时代,要全球整合资源,那上游用不用国货就得考虑成本、良品率这些因素了。这跟买办不买办其实没什么关系。

      例如,今天大家都骂联想是买办。而在联想做品牌机的时候,曾经决定,“除了自己生产的主板,其他一律用进口的”。这很买办吧。但是,人家的理由也很合理啊,国内的东西当时还不成熟,不良品率高,我怎么敢用呢。换你是柳传志,你也得买办,否则你就得付出返修这方面的代价。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是基本没法讲买办不买办。因为他必须短期活下去,才能考虑长期。买办不买办,其实是对政府的要求。故意打压国内产业,那才叫买办。这种有,例如ZRJ认为汽车工业不用发展,还解散了仪器仪表局。但是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这种买办不是主流。

      通宝推:笑看风雨,泽徒,
      • 家园 邓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邓卓棣:邓公的孙子,曾任副县长低调朴实,如今37岁没有选择官

          笑死我了。

          邓卓棣:邓公的孙子,曾任副县长低调朴实,如今37岁没有选择官场播报文章

          711747_COM种稳

          2023-06-15 09:56

          湖南

          关注

          新中国建立之初,许多杰出的领导人都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让人民能够早日过上崭新的日子,他们日复一日地忙碌着,而邓公正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邓公在中国的经济基础上,划出了一条新的“圆”,并由此确定了“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向。

          邓公在革命军中的功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当然,他的后人也会继承邓公的衣钵,为祖国和民族做出更大的努力。今日之主角便是邓卓棣,作为邓公之孙,他究竟有何来历?

          邓卓棣于一九八五年生于美国。他的父亲和母亲给他起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期望他成长起来,能够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邓卓棣因其双亲忙于工作,自幼便与邓公相伴成长。对于邓公而言,这是最幸福的日子,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年人那样,过着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许是天天和邓公在一起,邓卓棣从小就被感染了。

          他很想尽快地成长起来,想要当个邓公那样的人物,让所有人都仰慕。阅读时,邓卓棣反应灵敏,对教科书上繁复晦涩的知识点,往往很快就能领会。在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大学就读法律专业。毕业后,他还是决定到美国深造。

          邓卓棣是邓公之孙,他的所作所为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注意。当所有人都知道邓卓棣是美国人,并且在美国工作后,谣言就开始四起了。有的人对邓卓棣的爱国主义表示质疑,有的人则认为邓卓棣根本就不想再回到中国。邓公从来都不关心别人的看法,只是简单的说一句:我的孙子,就是中国人。

          这时,身在美国的邓卓棣感到非常不舒服。他对美国的生活并不满意,自从他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决心要建立他的国家。虽然留在美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心里还是挂念家乡。因此,邓卓棣在美国律师事务所累积了数年的工作经历后,就开始了他的归途。

          归国后,邓卓棣也意识到,他所学的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与实际操作总是有一定距离,而且中国与美国的法制也不同。因此,他打算先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一点一点地累积自己的经验。

          在安段日子里,邓卓棣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中,仔细地总结着自己的工作体会。在2013年,他以务实的态度接受了百色市平果县县委书记的委派。对于他而言,这次的晋升,无疑是让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工作上,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用心,更用心,做好各项工作。他常常上门调研,摸清群众的真正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困难。

          就在大家认为邓卓棣在政治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的时候,他却突然选择了离职。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何甘心辞去政治职务,投身于桥牌运动。因为在所有人眼里,这只是一场比赛,而邓卓棣这样做,无异于在玩闹。

          其实,邓卓棣从小就跟邓公一起玩过桥牌,当时才发现其中蕴藏着很大的哲理。如今立国大业已成,剩下的这段时间,他打算好好体会下这款游戏的乐趣。时至今日,37岁的邓卓棣正在自己喜爱的行业中大放异彩,被人们所推崇。

          邓卓棣用他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一个出色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取得成功。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有回报。当年,他努力了这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后,他就开始玩起了桥牌。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邓卓棣学习,至少要热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给予,然后才能索取。如果这些年轻人还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他们还怎么担当这个重任?我们应当以邓卓棣为榜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