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下秦晖的书,河里居然搜索不到相关讨论。 -- 两个黄鹂鸣翠柳

共:💬99 🌺587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觉得这未必是好事

                通识这事,我觉得就不用教育。只要小孩有时间,他自然会去看通识那些东西。就像河里上了些年纪的,当年也没通识教育啊,还不是都自学会了。

                现在的问题是,小孩18岁以前的时间完全被抢走备考,一点都没留下,所以啥通识内容都不会。这又哪是开一两门通识课能解决的呢。

                • 家园 我觉得甘阳在大学开创通识教育课程

                  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真正独立思考的思维,主要是想打破普遍性的盲目崇西的社会认识,方式是课堂讨论辩论,他第一次开课用的题材是河里唵啊吽老兄写过的美国宪法案例,西西河的影响还是有的。

                  中国那么多的跪美精日派应该说和我们中大学教育体系里缺乏如何认识社会的系统化的相关课程设计,这方面真得向蔡英文学习,几年时间就课堂里把台独意识固化到台湾青少年头脑里,而咱们这边现在还是缕缕不觉的毒教材事件。

                  要说在全国大学推广效果怎么样要看有没有相应的师资和课程设计,我问过一个在大学当老师的亲戚,她说效果不咋地。

            • 家园 甘阳的书推荐《古今中西之争》《通三统》和《文明·国家·大学》

              甘阳是北大毕业的,有天之骄子的心态,所以他看西方并不是仰视而是平视。

              • 家园 其实

                八十年代声誉鹊起那波知识分子,大多是有点“媚外”的。

                甘阳还好,不过他那时候也是被认为“全盘西化”派的。他自己的说法是从西方后现代进入,比如海德格尔这些,这些本来就是从西方的角度来反思西方、批判西方现代性的,所以当然没有那种仰视。但整体上他们八十年代还是推崇西学的,甘阳自己说法是你要先进入,然后再说,他也说过很尊重那时候搞中国哲学的那波人,但从整体上那时候是反对回到传统的。

                甘阳的特立独行倒跟北大关系不大,北大历史上也出了不少“反贼”。甘阳主要是第一个个性本身就桀骜不驯,恃才傲物,所以很多人和事他都不放在眼里;第二是家学,父亲是浙大教授,家里是读书世家;三是八平方后到西方,看了学了更多的东西,尤其是又在学术重镇芝加哥,很多东西看明白自然也就没有滤镜了,所以九十年代就越来越“左”,越来越民族主义(补充一下,跟当下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整体上他和汪晖都属于我总结过的“思维民族主义”:

                不许躺平(上)

                不许躺平(下)

                通宝推:大眼,
                • 其实
                  家园 没错

                  那时何新也到我们学校演讲过,被轰走了,现在想来他确实是有坚定的意志和巨大的勇气。他的人格特点在体制内也不得意,那时他好像是社科院哪个所的副研究员,按说应🈶很大提拔空间的,最高就到了研究员和政协委员,他后来还给中央写信说朱云来当中金领导不合适。

                  内尤其是这篇演讲的时间正在八平方一年之后,当时的北大学生与官方和何新这类喉舌仍有严重的对立情绪,何新的表现可谓深入虎穴,临危不惧,虽千万人吾往矣!

                • 其实
                  家园 甘阳在1984年翻译了《人论》之后与他的朋友们做了一套丛书

                  介绍西方的思想。应该说,他是思想界的弄潮儿,是影响时代的人。

                  我一直觉得中国比较媚外的学者都是投机者,因为他们懒于思考,只是简单的把中西的差距归因于文化差距。其实,只要不带偏见的认真思考一下,就不可能这样轻易的下结论。

                  甘阳汪晖刘小枫等都不算这群懒人。

                  那些学者其实是在思想上先已经跪了,之后就很难再做到独立思考了。

                  • 家园 八十年代三大丛书

                    金观涛《走向未来》,甘阳他们的《文化:中国与世界》,还有汤一介的《中国文化书院》。

                    中间还有一个事很有趣,金观涛想把《走向未来》跟《文化:中国与世界》合并,结果甘阳那边的人说,老金你以为合并了你当总编委,甘阳当副总编,我告诉你甘阳未必让你当编委啊!金观涛大吃一惊。

                    确实甘阳这波人是不太看得起金观涛那边的,认为他们主要还是想去影响政治,跟体制发生关系,而甘阳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认认真真的做学问,研究最深的理论问题。

                    李泽厚后来总结八九十年代,说了一句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其实大部分时候,人都是被引领的,学问家多了也不是坏事,只要是认认真真做学问的。

                    从这点上,九十年代之后就看出差别了。就拿汪晖来说,一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皇皇百万言,出版快二十年了,学术界尤其他当年的对立面自由主义派别,几乎没什么人能提出像样的批评,只好假装看不见。就像有的学者说的,很难跟汪晖讨论问题,因为在知识上跟他是不对等的。

                    甘阳也是如此,他过去老批评国内知识界,说你们言必提西方,西方,你们知道西方人尤其学者到底在研究什么吗?然后列举出的书目,大多数人都没看过。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左派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自己未必认同这个身份),在学问上的扎实程度要远远超过他们的对立面尤其是自由主义。

                    上面有人提到通识教育问题,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大学里受功利主义影响太深,到处都是刷论文,SCI,KPI,没有人主张安安静静下来读点书。其实本科生就应该认真读书学习,把经典弄清楚,到研究生阶段才是逐步进行独立研究的时候。所以甘阳推行通识教育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从网络键政起来之后,中文领域的思想状况又是另一幅情景。现如今我们在物质财富、经济成就上成绩远远超过以往,处于历史最好阶段;但在思想水平上,却真的一言难尽。我认为光就学问水平,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当下的新民族主义,都是远远比不上老的民族主义者和新左派的(何新,汪晖,甘阳等)。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我注意秦晖也是他早期的文章

          与陶短房论辩南非巴西的贫民窟与中国没有贫民窟问题,强辩巧说他们的贫民窟比中国没有贫民窟好,评论范跑跑事件说对老师不必有保护孩子的职业道德要求等等,让我想到孔子批少正卯的五恶。

          有次他和一些学者去德国访问,受到有伤国家名誉的羞辱性对待,其他人抗议他是受之若饴。

          他见解独特有些也有道理如尺蠖效应论,群己权界论等,奈何恨国意识改变不了。

          有个话题叫是否有政府和国家的区分意识,他是那种没这种意识的人,而且不惮以偏激之见表其大恶意,眼望国家处处满是疮痍。

          近几年他的文章网上似乎不多见了,因为他这个恨国意识我也不大关注了。

      • 家园 汪晖主编《读书》

        正是我的青春期,我的世界观很可能就是那段时间建立巩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