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河注册20周年,竟然在去芝加哥的火车上。第一次坐米帝火车, -- 七天

共:💬121 🌺638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519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七天兄弟下河! -- 有补充

      这一天还标志着中国足球漫长屈辱的开始,国家队在工体被香港队击败,在打平即出线的好局铩羽而归,当晚工体周围发生了骚乱,很多学生都是第二天早上被辅导员领回来的。

      七天兄弟多发贴呀!

      通宝推:七天,真离,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最近有没有看排球? -- 补充帖

      斯坎迪奇有朱婷和姚迪,据说是朱婷下赛季仍然是在斯坎迪奇,姚迪的下家还不清楚。如果海外没合同,姚迪退役的可能性很大。

      女子排球的一个规律是美女都退得早,比如德国的科祖希、利普曼,荷兰的斯洛特耶斯和贝莲,日本的木村沙织,中国女排也是这个规律,长相比较一般的打得久,美国的拉尔森是一个例外,但是远不如年轻时好看了,俄罗斯更是如此,美女球员就是一个奥运会周期的战斗状态。

      中国男排和日本男排刚刚打了一场,惨不忍睹!

      • 家园 那时我还是小学生

        就记得少年报上一篇文章,《郭家明智胜曾雪麟》,应该指的就是这次失败吧。

        • 家园 对!在比赛之前数周,包括《体育报》湖南

          的《足球⚽️报》,连篇累牍地刋文,分析中国队如何破密集防守,上海的足球前辈方纫秋的文章,题目是“竹密难抵流水过”。当时的主教练是曾雪麟,教练员是戚务生。

      • 家园 纳米大哥好,最近非常忙。娃们都在高中,再加上外甥,忙疯了。

        3月春假俩娃一个去丹麦做交换生、一个跟学校去意大利旅游。都是第一次自己出门(前几年因为病毒也没法出门),单准备工作就累死个人。4月税季,原来的会计去米国了,新会计今年特别拉跨。外甥回国前,她妈和我妈都给我们拉了单子,各种采购。出发前又带他体会了一把陆路进入美国。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

        除了春假,还要安排暑假。暑假活动,目前从7月2号一直安排到8月18号。剩下2周,还想计划一次旅行。酒店先抢下来了,机票还没定,各种抓马。现在最盼的就是空巢了😅。

        -------

        朱婷马上就30了,高度和力量下降得不少,现在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好在李盈莹顶上来了。朱婷打小主的话,经验还是很有用的,高度和力量也够用。

        日本韩国都进入青黄不接,目前的阵容亚洲没有对手,世界上也是奖品的有力争夺者之一。加之东京成绩太差,新教练成绩压力比较小。

        ------

        之前说过,男排待遇太差了,有选择的男运动员都不会去打排球。

        亚洲两大副攻朱刚郑亮。朱刚训练猝死,尸骨未寒母亲和老婆就开始争遗产,导致骨灰在他死后两年才安葬。郑亮残废,老婆跑了,治病钱不够到抖音上众筹,结果被封了号。

        接应汤淼残废,周苏红不离不弃5年后改嫁。由于周苏红面子大,上海体育界大佬多,所以经济问题不大。另一位接应陆飞早逝,家人的境况就惨多了。

        中国的专业体育,无论哪个分项,都是作为上升通道存在的,看的是投入产出比。与之相比,欧美包括日本的体育,除了几大联盟,玩体育主要是因为兴趣,结果自然不同。

        通宝推:Swell,燕人,纳米小洞儿,
        • 家园 穷文富武

          除非是真有超级天分,普通和有一点天分的小孩还是别吃这碗饭了

          业余玩玩,锻炼个好体格,自己自己比不断有进步,尽管还是分母,也挺好的。

          通宝推:七天,达雅,
          • 家园 国内的小众项目主要是作为上升通道存在的。没有考试加分,没有

            希望进入职业队进而混个体制内饭碗,玩的人就非常少了。朱婷当初也是没有别的出路才走体育这条路试试运气的。

            男排恰恰是这么一个项目。

            这就是国内体育和欧美体育的不同。除了几大联盟外,欧美人玩体育的确是你说的“业余玩玩,锻炼个好体格”。但国内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作为上升通道、或者上升手段的。

    • 见前补充 4897422
        • 家园 如今的女排都是长寿了

          按照当年的标准,一届奥运周期能完整熬下来都是长寿选手。现在我看两届也不少嘛。

          日本男排我看快要能夺牌了(不知道是不是有点高看)。队伍成型,明星也出来了。

          • 家园 巫丹当年从汉城奥运主力,到被胡进召回打悉尼,横跨4届奥运会,

            经历了汉城兵败、巴萨奥运误服兴奋剂外加胡进指挥昏头导致打了个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东道主),郎平第一次执教前退役,胡进再次执教又被召回参加悉尼奥运会,经历了女排那阶段所有的窝心事。

            苏惠娟参加过洛杉矶、汉城、巴萨三届;

            崔咏梅参加过汉城、巴萨、亚特兰大三届;

            孙玥参加过巴萨、亚特兰大和悉尼三届;

            王丽娜参加过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三届;

            魏秋月和徐云丽参加过北京、伦敦、里约三届。

            参加过两次的就更多了。老女排有杨锡兰、郑美珠、姜英、侯玉珠、杨晓君。考虑到中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老女排横跨两届奥运的还要算上张蓉芳、郎平和周晓兰。

            此后的李月明、李国君、赖亚文、王怡、吴咏梅、李艳、何琦等一票人,以及陈忠和的多数队员,都参加过两届奥运会。

            通宝推:纳米小洞儿,Swell,
            • 家园 一盘点还是真不少啊 -- 有补充

              可能印象还是来自赵蕊蕊。她也是打了两届的。但是感觉真的是不扛练。

              如今的女排把金烨,王云路这种类似于上上个周期就试验过退货的又能挖来,我感觉怎么运动员这么长寿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另外我当年有点忽略替补队员 -- 补充帖

              当年的排球,有时候替补是真替补,除了场上的6个+1,2个经常性上来的,几乎就没啥存在感。

              我觉得女排的国手成长轨迹是:

              前一个周期成为国家队边缘人,替补,属于不是资深球迷都不咋知道的那种。自己的周期成为主力,甚至队伍的核心。过了奥运会,基本淡出国家队,最后帮助省队打一个全运会,然后退役。这样算下来国家队的生涯可以说8到十年,黄金时间可能就是2~3年。

              当然主贴里列的很多人,都属于中国女排殿堂级的,那就是上一个周期就是主力,下一个周期伤病多了点,但依然是主力,第三个周期,没人可用,坚持坚持还能打。要不怎么是殿堂级呢。

              • 家园 王芸露条件本来就很好,不过比较难管理。在八一和吴咏梅

                对着干的主要是她。

                由于和朱婷张常宁在同一年龄段,选主力不是非她不可,选替补谁愿要刺头啊?

                蔡斌上任后的情况是,张常宁无心打球、朱婷手术,年轻一代又没有合适的苗子,王芸露就成了这个年龄段非她不可的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总要成熟一些。

                选金烨就让人不理解了。作为一个新上任的教练,不培养年轻队员,选这种四平八稳、没特点、没培养前途的替补,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 家园 这就解释得通了

                  我感觉王云露条件也不错,人家说她像大梅,虽然扣球威力小了点,但是一传,发球都不错,非常难得。结果就是连国家队边缘人都没混上。

                  金烨嘛,当年主攻里最弱的就是刘晓彤。结果刘晓彤在北京队里确实坐的稳稳的,无人威胁。

                  中国排球好像一看到大个子,直接就给塞到副攻位置。都有朱婷的例子了,其实可以考虑一些高大主攻/接应的。

                  • 家园 梅系主攻一号传人:刘晓彤,外号刘二梅;

                    后面依次:刘三梅(宴含),张四梅(轶婵),许五梅(若亚),王芸露只能排第六。

                    你这几个帖涉及的是中国女排的群众基础和选材问题。

                    我刚刚又想了一下:老女排的时候,中国体育的计划经济模式还非常显著,省队水平非常高,有那么8、9支队伍基本上拿到世界上都可以打一打。日本队认为辽宁队比国家队还难打;全运会,郎平被梁艳和朱玲拦的没脾气;不说福建浙江上海江苏这样的传统女排大省,连湖北、河北都能给奥运队输送人才。那个时候几乎每个位置都有至少两个以上水平差不多的人才。

                    后老女排时代,则一直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游移不定。女排靠着国家重视还好,男排则基本死菜了。

                    和大多数体育项目一样,练排球要么是为了升学,要么是为了进专业队以期某个体制内饭碗。这种情况下,练的人自然少。选拔基数小,人才出的自然少。而培养模式是集中资源培养尖子的模式,因此除了明星队员,其他队员的差距比较大。

                    基层在选材上也比较机械,综合条件好的练主攻,个高的直接送去练副攻,都选完了还有人,就送去练接应。

                    高个队员主接六轮一传,惠若琪是第一个突破,这和江苏女排的传统有关,因为江苏女排擅长培养边攻(孙玥、茅菊兰、邱爱华、惠若琪、张常宁、龚翔宇)。

                    以上因素导致了,中国女排由替补递升为主力的情况比较少。如果有的话,一般是参加三届奥运,比如孙玥、王丽娜、魏秋月、徐云丽。因为条件突出或其他原因早早入选国家队(徐云丽比颜妮还要小几个月,但是比颜妮早8、9年入选国家队),从第二届开始打主力,连打两届。

                    而多数连续参加两届奥运的队员,则是连打两届主力。比如李月明、赖亚文、王怡,孙玥、李艳、何琦,冯坤、杨昊、周苏红、张娜,王一梅、马蕴雯,惠若琪等。也有连打两届替补的,比如诸韵颖、李珊、陈静等。曾春蕾、杨珺菁算是悲情人物。而颜妮则是女排历史上最大的异数。

              • 家园 想起来了

                说着说着想起来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赖亚文,背飞!

                前一阵子发小膝盖韧带手术,去医院看望的时候碰巧遇到全运会举重冠军在临床坐着,肩膀裹着纱布,教练和体能师在床两边守着。三个人加上发小,都一脸凝重,发小刚要说如何后悔滑雪,我就打断他,事情出了,就别后悔,这会得想着如何恢复,你这腿恢复的时候最怕栽跟头,后面要胆大心细,专心恢复。

                后面和边上的教练聊起来了,我说体育这行就怕退役了没好工作安排,教练说只要是全运会冠军,退役在省里当教练,大学任教没问题。好点的项目,像篮球,羽毛球啥的可以去好单位陪练。总之待遇蛮不错,不像以前没出路。冠军还是愁眉不展,惦记着冲奥运,但是明显心情好多了,开始问附近吃啥,我说可以尝尝金鼎轩。

                我寻思,女排姑娘们退役后,现在的出路也不会差。

                • 家园 据说只要是打球的

                  保底是体育老师。

                  好像是摔跤柔道那帮人不好找下家。

                  只要是全运会拿牌,饭碗肯定是不愁了。都是女排国家队了,那怎么也是塔尖那批人了。

                  七天河友不是盘点过嘛,只要不是当年背锅那批,都还不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