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世纪运河开建,中国自隋唐千年来第一条运河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 -- 木头000

共:💬128 🌺82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连通巢湖到长江,大大降低了合肥的基建成本

        因为2000吨级船舶在内河算不小了,如果是拖轮,一个系列1万吨也是可能的。

      • 家园 合肥这个城市,还真是逆天改命的代表了

        国内这么多城市,往往是几千年自然发展的结果。比如西安、太原、武汉、成都、长沙、南昌、南京、广州等省会城市,人家都是天然的省会。唯独合肥,更多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在所有的省会里面,合肥严重的先天不足,硬是凭着抓住几个机会就逆天改命了。

        1、第一次,阴差阳错的当了省会

        2、抓住了中科大,为未来的国家科学中心打下来基础

        3、三家分巢,借巢湖联通了长江航道

        4、搞成了米字形高铁

        5、风投第一城

        6、就应该加上本条运河了。类似于一个武者终于打通了任督二脉,发展上限一下子打开了。以后江淮联通,长江、江淮运河、淮河、大运河,交通便利程度,一下子就上来了。未来如果淮河航道能够进一步整治(必然的),会进一步滚固合肥航运中心的地位。想像一下,平顶山的煤可以用船运到合肥,信阳的物资可以用船运动合肥……

        合肥这个城市,很励志!

        • 家园 合肥做省会是有历史根源的

          张辽大战逍遥津,也算是脍炙人口了。那就是合肥地方嘛。比咱河北老家的省会石家庄还是更有根基😁。

          合肥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多数时间超过安庆。安徽建省比较晚。清政府设安庆为省会,因为长江水运与江宁联系方便。

          • 家园 古时合肥长期被寿春压制

            合肥长期归寿春管,等到南宋以淮河为界,在边界上的寿春就不行了,合肥终于盖过了寿春,哪成想后来又出了朱皇帝,附近的凤阳又NB了。然后清代设省后又被安庆压制,到近代芜湖和蚌埠也很有竞争力。

            其实河北和安徽还真类似,最适合作省会的城市(北京南京)不归本省管。。。

            通宝推:王郎,
            • 家园 汉代安徽中部的中心在庐江

              中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庐江府,府治所在如今庐江县境内。三国时庐江府中心地区被曹吴打仗所毁,再也没有复兴过了。当时合肥是曹魏抗击孙吴的前线,受曹魏重视而发展,此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安徽中部中心,是府的治所了,总共有1400年。

              安徽立省是清代事情了。以下来自百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国。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

              汉文帝六年(前174年),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复将淮南郡改为淮南王国。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合肥县名始见于此。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县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为扬州治。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

              东晋,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县废。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

              南朝梁天监五年(506年),改属汝阴郡。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以寿阳置豫州,汝阴为南豫州治。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

              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

              隋大业年间,改庐州为庐江郡,合肥属庐江郡,为郡治。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治合肥。

              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属淮南道庐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庐州为庐江郡,仍治合肥。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庐江郡为庐州。

              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复年间(883年-902年),杨行密先后为扬州刺史和吴王,辖合肥。

              后梁至后唐(907年-936年),合肥县属吴国庐州,昭庆军节度。

              后晋到后汉(936年-950年),合肥县属南唐庐州,保信军节度。

              后周时期(951年-960年),合肥县属后周庐州,保信军节度。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合肥县属淮南道庐州,为州治。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合肥县属淮南路庐州,为州治。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后并又分,合肥属淮南西路庐州,为州治,属保信军节度。

              南宋绍兴初年,庐州寄治巢县;绍兴十年(1141年),合肥一度为金朝占领,旋即收复。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庐州仍治合肥。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庐州为庐州路,隶淮西江北道,合肥属淮西道庐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合肥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

              元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县属淮西道庐州路。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县复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置江淮中书行省于此,合肥县属江淮行省庐州府,又改属江浙行省庐州府,为府治。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洪武十三年(1379年),合肥改属六部直隶庐州府,为府治。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隶,合肥属南京直隶庐州府,为府治。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合肥县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庐州府,为府治。顺治十八年(1660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辖庐州等府、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县属安徽省庐州府。

              清咸丰年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抚治于合肥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安徽省分为三道,合肥县属安庆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合肥县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日寇侵占合肥县,国民政府将县政府撤至大潜山北麓鸽子笼圩子(今合肥肥西县铭传乡)。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皖江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37]

              民国二十九年(1942年),合肥县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析、取合肥县西乡、南乡建立肥西县,又析合肥县东乡、北乡为肥东县。

              1949年1月21日,合肥县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设市。同年4月6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皖北行署、皖北军区在合肥成立。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长丰县,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市辖县。 [77]

              2011年8月,地级巢湖市拆分,庐江县与县级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辖。

            • 家园 看来南方还是富庶一点

              朱元璋要饭,发达了给家乡好处。

              传闻胡大海(正史似乎不是这里人)在黄河以北要饭,多数情况要不到饭吃,所以发达了要杀尽家乡人。朱元璋允许他杀一箭之地,他把箭射在一只大雁上,然后从黄河北岸追着杀,杀到洪洞县(犯忌)才停下。于是才有了大槐树移民的段子。

              • 家园 存疑啊,凤阳花鼓貌似黑朱的啊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如果老朱对老家好,应该不会有这种歌传唱吧

              • 家园 你这个传闻太那个了

                从哪里看到的。

                • 家园 《民间故事》?

                  大概是这个名字,一个杂志。前面还有渲染,说胡大海他爹年轻的时候上山打柴,给女野人捉了,生下的他。每天野人出门打食用石头把山洞堵上。他长到五岁,推开石头把他爹放了。因为他爹常年在山洞被XX,失去劳动能力,所以只能讨饭为生。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抄了这个ideea,就是把男女换了。

                  • 家园 我看这不是传闻

                    传闻是民间故事。

                    这个写法分明是文青编的故事,都涉黄了😁。

            • 家园 寿春自古就是军事重镇

              其古城墙至今保留完好,91年发大水时,城墙外面汪洋一片,但城墙内啥事没有。

              寿春的城墙为啥防水功能这么好,因为他就在淮河边上,而淮河泛滥又极为常见。

              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最后进入江苏的洪泽湖,其在河南境内,河床落差大,河水流速快,进入安徽以后,河床则变得极为平缓,河水流速一下慢了下来,一快一慢,就造成拥堵,形成泛滥,泛滥也有泛滥的好处,就是淮河两岸土地平坦肥沃,故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

              但,如果每年都泛滥一次,土地再好也没有用,寿春好就好在,他在泛滥区的上游,不会每年都被河水拥堵形成的泛滥波及到。

              寿春的另一个好处是,他所处的淮河位置,是河水流速相对平缓,河面又最窄的一段,所以是渡河的最佳地点。隋唐前中原人迁往南方,寿春是必经之道。

              至于寿春和合肥的关系,两者隔了一个江淮分水岭,不在一个水系内。三国时,曹操建合肥,是将合肥当做寿春的桥头堡,后来的淝水之战,则是东晋将淮南寿春当做合肥南京的桥头堡,到了南宋,偏居江南杭州,则是将合肥南京扬州当做杭州的桥头堡,已经无力经营寿春了。

              通宝推:empire2007,广阔天地,北纬42度,燕人,王郎,
              • 家园 寿春这个地方有点意思

                寿春经常是各派势力外缘的交汇点,由近及远看:近代解放之前国、共、日三方在这里势力交错,但没哪一方都没能力独占。

                再早点的清末,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就是在寿春被苗沛霖所擒,彼时寿春也是太平军、清军、捻军三方势力交汇的地方。

                元末明初,寿春更算是朱元璋老巢,朱皇帝的乞丐生涯就是环寿州三年游。

                ...............

                古人说:“兵形如水”,这两句话在寿春就得到很好的应验。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于寿春,对应国、共、日三军交战于寿春,或者更远点的太平军,清军,捻军交汇于寿春。

                苻坚的淝水之战行为就象是黄河夺淮入海的至江而止。楚末年的古寿春政权也似被秦军黄河南下夺淮般的一冲而垮。

                其它象袁术的小政权,就如同平安几年后就富裕起来的寿春,大洪水一到瞬间就冲没影了。

                ..............

                眼下因“引江济淮”而引来长江水的东淝河与淮河又是交汇与寿春,这算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大事件,就看新时代的中国人怎么书写华夏新篇章了。

            • 家园 那能一样吗

              北京是首都有中央,河北得拱卫;南京是邻省省会,可以不鸟

      • 家园 这运河能干成也真是天意

        顶着上下游两省的反对居能通过,还顺利实施了,奇迹也。

        没看到专门的文章介绍,这里仅作推测,如有掌握一手资料的恳请矫正:

        引江济淮的第一次提出是在上世纪60年代,淮南人孙大光任交通部长,负责内河航运工作时提的,随着文革开始孙被打倒,这事歇菜;

        80年代孙复出任地质部长,再向安徽省政府建议实施引江济淮工程‘,90年代孙退休后直到去世前仍坚持不懈的建议;

        05年孙去世,孙的学生坐稳中堂的位置,引江济淮被摆上议事日程;

        2016年安徽人李中堂批准了这个伟大工程。

        从这个工程上看,“功成不必在我,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倒是句大实话。

        .................................

        或许是巢湖的蓝藻现象倒逼着安徽人,让他们认识到要发展合肥就必须解决“死水”问题,而解决死水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引江济淮”了。

        “引江济淮”盘活合肥,盘活了安徽,安徽人也真够幸运的。

        现在路过安徽已经能看到这个工程的雄姿,进而引发咱的羡慕嫉妒恨来,(当然还有那个被嫌弃的中科大),唉!不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