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次是真要躺平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 -- 滚珠丝杠

共:💬330 🌺2130 🌵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借题发挥,聊一下“中专生”

          谢谢,河友指出的三条,也对我很有启发。

          我们在海外太久了,对国内的许多问题确实是,很难系统和具体地分析和判断了,显得有些“蠢”也是蛮自然的现像。

          反过来说,我们不是有时也觉得国内的河友,对西方国家有些“想当然”了吗?

          到河里的好处,就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我们懂得大千世界的复杂、精彩和变化万分。

          就拿你说的第二条,聊聊自己的心得和收获吧。

          我个人一直在观察和分析魔都的防疫。原来自以为对那个城市的历史和人文都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所以一直觉得沪强进入“角色”太慢、动作太拖、心不够“狠”、手不够“辣”……。后来,自己就也把“蠢”的帽子套在他头上了。

          通过河友的启发, 现在反过来想一下,才发现:从浙江那个“资本”权势最厉害的地方,一步步干上来的,怎么会看不明白和没有能力呢? (和资本家们打交道上)。他敢顶风踩“蚂蚁”,胆子也够肥的了。而特斯拉在沪落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啊……。

          检讨一下自己,应该是现在太过于看重“学历”了。自以为“中专生”就一定是二流的了。也让自己回忆起,过去我们初中毕业时,成绩好的,却是都把“中专”做为第一志愿的(因为一可以拿补助津贴,二可以早点帮家里分担)。我就是因为没有考上,才继续读“市重点”的高中的。而自己的初中同学里的“中专生”们藏龙卧虎,后来大都干得风生水起,成为了校友会里的美谈。

          “中专生”和“中技生”作为群体,是一个更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更“接地气”、更承上启下、更重要和更需要的人才队伍。在将来,一定会显示出更大的活力和威力的。而高教的改革的方向,也还是让学生们更多地通过实践,来弥补自己的短缺。

          一家之言。

          通宝推:Rusher,桥上,铁骑边塞,方平,
          • 家园 我本人就是中专生

            我93年初中毕业就是以定向委培的资格进的中专,然后毕业进厂工作到现在。当时这个定向生名额是给农村户口的,我是城镇居民,去拿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老师还问我,为何是居民了,还考这个。后来想想才明白,他可能是想说我抢了一个同学农村户口变城镇户口的机会。

            我当时成绩还行,初中几年除了英语,其他的课目,小的竞赛也是去参加了好几次。初中毕业的成绩本来可以进市重点高中。如果进了,可能又是另外一条路了。不过那个只能现在想想。我们班长是可惜了,她成绩很好,结果被亲戚劝了考了邮电的中专,现在邮电系统不景气,日子不是很舒服,确实是被耽误了。

            当时我们郊区每个镇好像只有一个名额可以进这种定向委培中专,学费也还行,比一般中专技校分数高点。

            人生路从初中毕业开始分岔路口,再回头已经一半工作时间过去了,就这么记一笔。

            通宝推:夜郎国主,铁骑边塞,GWA,
          • 家园 共根同脉

            想了一下,再啰嗦几句: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把视野再阔大一些,把问题看得更深刻一点。

            关于“疫情”防控的讨论,还是以观后续、以察后效为主。

            如果所有的河友们的焦点都不休不止地聚集在此,恐怕会影响到对国际和国内其它情况和问题的关注的,也会阻碍了对“新话题”的讨论。

            我个人感觉,实际上疫情的防控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与干部队伍的整顿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引导和教育、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里的“拨乱反正”、国际上的斗争和团结、对“紧迫”和“长远”的平衡……,等等许多事情一起来统筹和联动的。

            个人也觉得,一些“手术”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该下决心的“重药”也不能犹豫了,否则就太晚了。更何况,“危机”的含义,本来就包含着把握机会、主动地处理矛盾嘛。这样在“突变”之后,也可能会是扭转大势、顺流而下、一马平川……。

            希望在不同领域和岗位的河友,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地气”的情况,发表独特的见解。让我们这些在海外的游子,能通过西西河,与祖国同脉共根,学习和提高。

            一家之言。

            通宝推:桥上,秦波仁者,方平,
            • 家园 不可等闲视之

              这一刀一旦砍下去就会连锁反应就覆水难收了,拭目以待。

          • 家园 还有一点

            书读多了,很容易有框框,被学的理论框住,结果反而不如读书少、没有框框的人。

            28个半据说把马克思、列宁的书读得很熟,能够大段大段地背诵,结果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红区损失了90%,白区损失了100%。反而是主席这个山沟沟里面的土包子,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TG。

            小强据说是经济学博士,我看他的经济学就学得不咋样,有点读死书的嫌疑,变成了教条主义者。举个例子,刺激经济政策,小强的侧重点一直是扶助市场主体,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减费降税减轻企业成本,后面的逻辑大概是,保住企业就能保住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会消费,但问题是出于对经济前景担忧的心理,群众不光不消费反而收缩消费、减轻债务,以规避经济不景气的风险,于是经济就越刺激越不景气。不过他这一套扶助市场主体的东西可是相当符合西方的供给学派理论,不知道是不是他就是按供给学派的理论办的。

            如果不带理论框框看问题,就会发现,现在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需求不足,或者说产能过剩,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直接刺激消费,让经济循环起来。西方都能发现金给老百姓,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大规模给老百姓发消费券?

            有的官员说发消费券会引发通胀,都不知道是想什么!中国现在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重要的话说三遍),既然差能大量过剩了,那么给老百姓发消费券让老百姓消费,无非是把闲置的产能利用起来,又不是没有供应,怎么就会通货膨胀呢?大概又是读死书惹的祸,因为据说书上说过,印钞或者增发钞票(消费券)是会引发通胀的,不过书上可能没讲的是,这个增发钞票引发通胀的理论,其实是假定供需平衡状态下的,这是多发钞对引起求过与供,于是通胀,与我们现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根本不同。

            • 家园 财富日益增多,问题是钱没在广大的消费者手中

              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需求量小且集中在特定领域,广大人民群众没有钱去消费,消费——税收——国家投资(财富分配)——消费,大体应该是这么个正循环。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走向寡头垄断,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中,群众无钱消费,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爆。

            • 家园 这样他们收集不到美元

              噢,不 ,是美金

          • 家园 原来的中专分小中专和大中专两种

            无论小中专,还是大中专,毕业后都能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并有干部编制。(公务员改革前,那时没有公务员一说,只有企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行政单位干部)

            小中专,是初中毕业考试中,以成绩优秀且考试第一志愿填写了中专的,才会被录取。小中专的录取分数,比同期的重点高考的录取分数要高十分左右。报考小中专的没考上,还有机会进重点高中(如果分数不到小中专线,但过了重点高中线)。

            当年,很多家长,特别是家长在单位是中层领导的,自家的孩子初中成绩特别优秀但自觉性并不强,会鼓励孩子报考中专,提前拿到干部编制,以后进了单位再读在职文凭,还能边工作边由公家出资读文凭。和同龄且读了大学的同班同学相比,工资等级到时都不差,甚至提前进入社会锻炼,反而比读了大学的同班同学进步的更快。

            公务员改革前的小中专生,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学习能力,不比同龄读了大学的人差,甚至还更优秀。

            通宝推:桥上,方平,
            • 家园 具体到李强说几句

              因为李强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人,我作为温州人说的情况可能比较符合,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考试制度有大的改变。

              我们那里一般把中专分为初中专和高中专,顾名思义前者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后者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

              首先说明,我们那里中专招生不计入英语成绩,所以无法直接比较中专和高中分数线,只能大概比较。初中专在农村学生里的地位很高,因为可以直接农转非,非常多农村学生选择都中专,城镇户口的学生就没那么热衷中专。当年我们初中毕业后志愿是这样分批次的,温州中学农村班(每县五个名额左右),中专,县中学,区中学,职高。

              高中专的话名义上比大专低半格,有几个因素决定了它还是有不错的市场。一,当年升学率低,也可以农转非。二,高中专有些专业不错,金融类中专当年比师范类大专更吃香。三,某些同学对英语一筹莫展,考高中专可以逃避。

              李强59年出生,78年去宁波读书,19岁了,应该读的是高中专,另外读书之前他已经是工厂的职工,所以推断他本来就是城镇户口。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对于这代人,唯文凭论更显苍白

                做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不是解“标准答案”。小镇做题家似的高文凭者,在公务员序列里,早早就淘汰了,夹着尾巴做人的,还能在退休前捞个享受副科级或享受副处级待遇。

                一个平民子弟,从普通公务员,成长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每一次的进步晋升,错一次就被淘汰了。

                现在每年的国考,一些热门岗位的录取比率是几千比一,冷门岗位也是上百比一。没有一个领导是猪头,是笨蛋,是猪头,是笨蛋早就被竞争者给干掉了。这一批五几年出生的,全是在人整人往死整的文革中洗礼而生存下来的,没一个人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大家不要用理工科的思维去想着人家干部好当,不要以为是如同自己在实验室里,只要拍准了一个老板的马屁,就能跟着吃香喝辣。

              • 家园 78年没有初中中专

                78年有77届和78届二届入学。是高考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具体不知李强是其中哪一届。

                那时高考是同时录取本科和中专的,分高的读本科,分低的读中专。没有大专这个品类。

                所以李强是低分生,李克强是高分生。

                但能考上中专也是不错的,可能相当现在的一本。特别77届招的少,社会考生也准备不足。

                按网上的提示,真的去数了数24个政局委员,有13个是78年入大学,中专和研究生(王沪宁)的。

                所以60后没接班,77,78届接班了。

          • 家园 我当年还考过技校

            中专生,得看哪一年的中专生。早年有能力的孩子考中专的并不差。还不是因为家里穷。

            譬如去年落马的上海局长龚道安,因家贫考中专,从县派出所一步一步凭本事做到地市局常务副,才35岁,就能负责几百万人口的刑案。被他师傅看中提到省厅重案处、三年就凭真本事升了副厅。要不是业务能力突出,也不至于被人家相中,提到专业要求极高的公安部技侦局局长,也不至于错上贼船。

            题外话:如果龚这个专业出身的局长没有落马,而不是被后面那个环保出身的换上,上海疫情也许不至于闹成后面那样。

            我记得中考那一年,640的满分,武昌区也是武汉市最好的高中华师一分数线是592,四大之一的实验中学是590。

            而当年的幼师师范是580。90年代以前能考上中专的,都不差。

            我当年还考过工厂技校。侥幸考了个第一。后来家长想了想,还是继续念高中罢。

            对了,我那个高中很一般。初三全年级中考超过六百分的十几个,全去了华师一或者实验中学。除了我一个。

            因为高中班主任对我家长说:“学习好的,到哪里都能考上大学”。家长认定了这是一位好老师。果然是一位一生之师。

            英雄不论出身,更何况中专生呢。

            尤其是很多人看履历并不仔细:沪强当省工商局局长是在遇上习总之前吧,那时候他这个中专出身的才多少岁?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两开

              一个是如方平河友所言,当年中专比高中吃香。特别农村子弟和工矿子弟,中专技校是首选,方河友那还是高中分数高,我是农业县,直接就是中专分比高中高,技校的才比高中低,一是学校不一样,二是因为技校得非农才能考。

              第二个问题当年中专生上位干部知识化年轻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中专生获得远超其实际能力的地位。

              个例不谈。我身边当年中专生超常上位的例子挺多的。

            • 家园 这个亲身经历,94年以前,我们乡镇初中的年级前两名报考中专,

              这个亲身经历,94年以前,我们乡镇初中的年级前两名都是报考中专,排名靠后的同学没有信心而选择报考高中,所以能从初中考取中专的同学都相当强。

              当时也知道有大学学历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早点毕业挣钱,只能选择上中专。

            • 家园 我们那时候,考中专是无奈的选择。

              方河友说的,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了。实际上,我们那时候(六十年代里),当干部的父母是看不上“中专”的。

              当时我在的“市重点”,班级里一半是级别不小的干部子弟,多数是考进来的,另一部分则是“钻”进来的;其他的才是平常人家的孩子。

              至于选择初中毕业考中专的,(中技是小学毕业考的),清一水的“棚户”出来的,或者是家庭里有各种各样的难言之隐的。中专毕业,基本上也都不是什么“铁饭碗”,或者什么“体面”的工作。

              举例:

              谁不想去读海运学院以后当“船长”,而去中专以后当“轮机”啊? 谁不想去财经学院以后当“行长”,而去银行学校以后“立柜台”啊?

              通宝推:方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