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墙倒众人推,俺偏要抬个扛,赞一赞小强 -- 漂漂2号

共:💬244 🌺2204 🌵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辩证思维
    • 家园 克强总理只是台前人,锅还是要大家背的

      前总理的三大罪是:金融创新、大众创业、简政放权

      这三大罪中,金融创新算是他身上干系最小的,金融创新的源头是所有国企、央企和银行业的合谋,板子不能全打在他身上。对于金融创新,大家诟病的总是P2P,但是P2P的总量才几个钱,真正玩影子银行的就是国企、央企和银行本身,不是从19年开始的强制降杠杆,现在的局面还要更加糜烂。分析问题,首要看谁是最终获益的人,从2020年开启了金融头子一个一个的栽,从证监会、银保监会、前四大银行的行长一个不落的落马,他们才是在上一场的金融创新中吃到了最多蛋糕的人,甚至于部分地方上的P2P压根就是银行或者地方企业的手套,这是一场合谋产生的盛宴,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第二宗罪是大众创业,为啥搞大众创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房地产加金融业的挤出效应,导致吸纳就业的大头制造业苦不堪言。前有供给侧改革,后有大学生毕业,那除了利用好有点钱的鼓励创业还能怎么办。在川普发神经般,主动制裁我国,要求脱钩之前,谁不是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夫妻论”的提法屡屡见报。这个前总理负有不懂脑子,让事态糜烂的责任。

      第三宗罪是简政放权,这个是我认为前总理最大的罪责。90年代初,我国也有过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利润爆降,失业率陡升的情况,但大部分的损失全部由国家指定银行买单,然后由四大资产处理公司一次性了账。但是15年之后的大部分损失基本上由民众买单,居民的杠杆率已经上升到极其恐怖的62%,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居民部门杠杆率也才55%。为啥没有居民没有崩盘,一是感谢六个钱包(大部分老人都有良好的储蓄习惯),二是感谢计划生育,6变4变1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前总理的简政放权把原本竖立在企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防火墙全部失效,加上某些人的刻意引导,才会有蚂蚁这种300亿撬动3600亿的奇迹发生。

      这几年一直在补之前放权的窟窿,因为简政放权导致的监管缺位和权力寻租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乱象的根源,这才是前总理祸国殃民的罪孽。

      通宝推:从来,从来,talanet,
      • 家园 P2P影响遍及全民

        所谓p2p就是放开高利贷放开原来非法的集资。你说的银行那种高端是一回事,可以下面低端的网贷、校园贷,深入社区老人的集资、传销、伪营养品,血本无归,影响了多少家庭,榨干了多少棺材本,这才是影响最大的。

      • 家园 烂尾楼的风险应该有谁来承担?

        我的理解,国内的房贷从买了楼花开始就要开始付房贷,这与国外大不相同。在北美买了落花之后只是付了一点押金,付房贷要等交房之后。这似乎是更为合理。

        不然的话,卖了楼花收了钱,它的风险全转移到了买主身上,那怕房子最后烂尾了,延期了,开发商可以一拍屁股走人。房主房子没有拿到但还要交房贷,这事从哪方面看都不合理。

        在房价大涨的年代,只要买了房就一定赚钱,怎样还房贷都没有问题。但现在房产风险大大升高了,这个政策就应该改了吧。

        • 家园 搞资本主义又不完善法制

          楼花制度学习香港。很多人看到这里就无脑骂,但是讽刺的是在香港这个制度用的好好的,从来(差不多就是百分之百)没有烂尾。

          开发商想盖楼之前就把钱收上来减少资金压力,户主想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房子,银行想无风险的把钱贷款出去坐着吃差价。楼花制度完美实现了三家的愿望。户主从银行这里贷款。银行作为监理,一点点把钱拨给开发商盖楼。盖好了立刻就卖掉了,加快了周转,所以也可以让利一部分给户主。

          其实美国也有类似的。如果买新房,你如果可以在没盖时就定下来签合同,至少是能便宜个几万块钱的。

          其实这里烂尾的责任是明确的,就是银行全责。你应该是他盖多少楼你出多少钱,好像是交了钥匙才能拿到最后的百分之二十的尾款。而烂尾楼是钱早没了,有的楼都没封顶。显然是银行全责。要是在美国就等着赔到姥姥家吧。但是人家要么是姓国的要么姓省的,根本没法打官司,只能把脏水往房地产商上面引。房地产商再坏也没有抢银行啊,钱管在你手里,你按法律规定走啊。

      • 家园 简政放权不等于监管缺位

        简政放权是大好事,比如房地产评估。国土部门一套(评估地),房产局一套(评估房+地),两个婆婆。 法院拍卖时评估,房产局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一份,国土局认可的评估机构对土地部分再收一次钱(评估报告其实照抄前份中土地部分)。

        几十个章子现象。

        简政放权打击的是官僚主义,不等于监管缺位。婆婆多了,九龙治水反倒治不好。

        蚂蚁岂不是因监管了,马云才出来跳脚?

        300亿撬动3600亿未必是坏事,3600亿的放款主体是银行(联合贷),银行已经按规定提了拨备,也按照巴塞尔协议被监管(放贷规模和自有资本金比例)。

        银行选择联合贷,市场原则,银行不傻。

        国家怕的是:银行3600亿元贷款的贷前风险控制实际上全部外包给了蚂蚁,一旦蚂蚁的风险控制(数十年淘宝数据)失效,银行撑得住3600亿,撑不住以后的36000亿、360000亿。

        所以增加监管(但又未完全掐死联合贷),所以马云个外行就跳了,放炮还放得不对(外行)。

        • 家园 法治社会

          是人类最低档的社会,什么都靠法,而法又跟不上社会的进步。

          高等社会应该是道德社会、理想社会,靠社会成员的自觉约束。不讲约束,而讲法无禁止皆可行,再讲简政放权,就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 家园 那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社会就是更低档的

            而且也见识过,90年代的东北,不光是你法我笑,而是提法大家一起笑。

            法律的确是下限。但是连下限都守不住了,政权其实处于半崩溃状态。

            只有法律的尊严得到保障,违法成本过高而无人去尝试,道德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 家园 TG的有些东西,表面看都挺好的

          不能深究,深究就会觉得不对劲。

          简政放权之前就好像儿子原本要找爹要钱买玩具,爹同意之后再给钱,简政放权之后是儿子要买玩具,不找爹要钱爹就不管,没钱找爹要,爹再看看情况。

          儿子不玩命地买新玩具、新的小人书、新的好吃的,反正问起来都说是辅导材料,没钱了为了不让爹管,想尽办法不让爹知道。

          这里儿子的钱从哪里来(房地产+地方银行+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新玩具是啥(奇观建筑——XX数字产业园、低效基建——小城地铁)

          层级审批制度是比包干制更先进的制度,层级审批意味着全员背书,而不是现在黑锅都是执行层面的,功劳全是决策层面的,不然就不会有基层要么怠惰,要么无序。

          前总理不知是书生意气,还是有意为之,放出了老虎,关进去就难了。

          通宝推:黑山老妖,凤城,
        • 家园 就是啊,简政放权怎么不对了

          改革开放之初,一个什么申请之类的东西要盖上百个公章,西西河里的左派都出来给评评理吧。

            • 家园 “法无禁止皆可为”是几十年来少有的良心话

              “依法治国”就是奉行“法令禁止不可为”这个标准的,这话的对面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李总为大家做了开释,好人啊。

              只有善良无知的老百姓傻傻地守着“天地良心”。

              有些人任意践踏法律(比如说劳动法)鸟事没有,选择性执法也不是新事物。

              普通人不仅要“守法”还要去维护“公序良俗”的成本,不如大家摊开了约定“法无禁止皆可为”,让“大法党”们失去运作空间。让地方政府收起魔爪,这天大的好事居然也有人喷?

              通宝推:七天,真理,胡辣汤,响水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