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暑期项目申报总结 -- 菜根谭

共:💬208 🌺167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给国内引进两个影像数据分析应用项目,一个

          马上落地,大概几周后可以拿到产品注册证,另一个也准备启动。和你的领域衔接,肯定要多请教。

          去年给科技部火炬中心的一个活动做主题讲座,交给我的题目是:“精准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和机遇”。

          讲座中我给出三个国内精准医疗的发展方向,其中一个是“高维影像数据量化分析”

          你目前在山东还是其他省?

          通宝推:菜根谭,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原创】项目组织

      大项目的组织是个学问,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当中。大项目的组织特别看重的是团队和可行性,是否能落地。但是团队的组织,预算分配,项目管理是个大学问,需要平日的积累。

      我为省市科技部门服务,参与了不少企业的调研走访,有时候也应邀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者帮忙写个评价涵,推荐信之类的,一来二去,就和企业的人混熟了,酒喝了,朋友也交了,项目也就来了,我这几年拿了几百万的横向课题,其中有接近100万就是挂个联合实验室的名字,基本就是免费科研经费。并且一起合作多了,了解他们的项目,有时候可以参与进去,甚至带他们一起玩。我曾经帮某个企业写过一个科技厅的本子,和我并不是小同行,也顺利名中,我分了2成经费,任务就是帮忙发2篇挂名论文。

      我写作的第一个科技部本子是17年,那时候真是没经验,吓得我整晚上睡不着。。。结果没通过预审,18年的本子进了最终答辩。19年之后的本子成功率就很高了,19年到现在科技部的本子基本是交一个中一个,只不过被限项了。

      拿科技部的本子做个范例解释下吧。刚回国时我最头疼的就是国内项目申请,准备时间过短。现在明白了,有些时候是管理部门故意的,萝卜坑嘛。

      科技部好一点,一般是给1-2月的准备时间,有些部门只给14天的准备时间。上千万的项目,14天准备时间,简直是不给人活路。

      科技部的项目一般是分为四个申请阶段的:

      (有急事要出门,晚点再补)

      (还是用iPad写的,错别字很多,不敢写长文,怕丢,打一段发一段吧,影响大家阅读体验很抱歉)

      通宝推:心有戚戚,strain2,GWA,李根,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原创】科技部项目谈:预申请

        虽然大家对科技管理部门抱怨很多,但是对比组织部发改委经信,科技部/厅的项目算是相对比较正规和靠谱的,毕竟运行时间长,也有政策。

        谈谈科技部的项目,科技部的项目一般从指南发布到最后立项要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耗时2个月左右。

        如果是圈内企业,还可以多出来两个月,在指南发布前2个月,科技部会发布征询指南意见,那时候就差不多可以准备起来了。

        阶段1:预申请。

        指南发布后,一般是不到2个月的时间,要提交一份预申请。我自己感觉,预申请最考验写作功底,大框架基本在这个阶段确定,最累人。

        从文本写作来说,预申请最简单,全文只要求3000字,但是也最可怕。想想看,一个上千万的项目,要用3000字写清楚重要性,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创新点,课题分配,组织架构,研究基础等等事情。真的是字字斟酌,不过做的多了也会有小trick,要多用图,少用表,表格都保存成图。我后来学坏了,参考文献也都保存成图。只要系统接收就行,千万记住,少用或者不用英文。

        项目发布后,最难的是规划和组织,要找好项目,下面就是找团队,我的情况比较简单,我已经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和医院各几家。这几家的关系已经铁到我可以直接给他们做主,下面就是增增减减了。我们的核心团队有3家单位,然后再根据需求增加或者减少就行,比如某个项目我们就加了南方医科大学,另一项目加入了上海检测所。还有个项目,企业需要卖设备,要求我们带上了一家打酱油的县级医院。总之,团队组织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挺难,特别有信任度的团队都是需要多年合作的。

        下来是经费分配,这个也不难,多干活多拿钱,牵头的拿大头,打酱油的少拿钱。

        合作协议是个大麻烦,主要是要盖公章。开始时没经验,拖拉到最后半个月才搞,各家都要找领导请示,烦得要死。越大的单位盖章越麻烦,闹到最后一天,秘书带着司机一天开车500公里跑了4家单位,赶在截止时间前半小时才搞定,所以一定要预留出足够时间,早动手。

        我现在设计项目都是在第一个周就确定合作单位,基本预算分配等等,早动手。

        这儿也有小trick: 1.尽量签署双边协议,不要搞多边协议;2.好好排版,把盖章页和正文分开,尽量不盖骑缝章,这样万一有问题,就走个捷径,先替换正文搞定申请,替换的文本再补手续呗。

        通宝推:楚庄王,老惰,起于青萍之末,strain2,GWA,唐家山,
        • 家园 看样子,一颗新的学阀之星冉冉升起

          兄台照着这个节奏再做几年,以后就不光是照着指南写折子了,而是可以直接去写指南的人。

          • 家园 连学阀的腿毛都够不着呢

            倒是碰到过几次学阀的弟子,被打的溃不成军.....

            郁闷的不要不要的

            我最恐怖的一次答辩经历是:没有问题,本来是15+15答辩,我讲完PPT之后,一片沉寂,一个问问题的都没有,我都怀疑网络断线了。猜测是因为对标的团队是X院士X杰青X校长牵头的大团队。这才叫学阀的威力。这是我在2022年唯一失败的项目。

            夏天又有个大项目我自觉退出,连标都不敢投......

            • 家园 哈哈,看跟谁比了

              像我这样没出过国的土鳖phD,部委纵向想都不想,直接去城乡结合部的小厂做横向,给人解决小问题。

              一万两万不嫌少,十万八万不嫌多。

              你这行情, 纵向投标一个中一个,产业化也做得好,再过几年不愁不是学阀

              • 家园 老兄辛苦,家家有本难免的经

                我解决了找钱的问题,但是花钱是下一个大问题

                学校里我是外来户,不属于任何派系,算是“逍遥派”。其他能做起来的几个组,要不是校长,就是副校长,前校长.....还有一个听说父系是某市领导的,只有我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十三不靠。

                这不,上午拿了这么多项目去跟院长讨价还价,听到了一堆鼓励,实质内容基本没有,连课时都不给减。我现在一学年四门主课,一周8小时雷打不动。人家关系户就能上个1门课,有人甚至不必教学。。

                今年好不容易培养出两个博士,想留下他们帮帮忙,只能从自己经费给个博士后的职位。结果被行业内的大公司闻风挖走了。

                唉,说起来都是泪........

                年底有省部各一个项目结题,我已经焦虑的不得了😭

                • 家园 四门主课对你而言确实太多了

                  一般教师一学期就一门课,两门顶天了。四门课的确实不多见,而且是纵向任务这么饱满的前提之下。

                  我在学校的自我定位跟你差不多,我把自己定义为“逍遥派”。我在本单位专业领域是相对边缘化的,我不跟别人去抢工信部科技部的纵向,也不眼红别人升官发财,我就上好每周的16节课,对得起学校发给我的八千块钱。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我自己在郊县小厂找单子,自己养活自己。不带学生,有事情自己做,忙不过来就推。

                  要不是我们专业领域差别太大,我都想从你那分包点事情来做😁😁😁

                  • 家园 课时还是你多,我说的主课不太准确

                    应该是重要专业课,我每学期2门课,都各1个班,每周基本是8-10个小时的课

                    还是比不上你16个小时的课,不过还要带本科生毕业设计....

                    一开学就感觉自己像陀螺一样😅

                    学校乱七八糟的会也多,除非实在逃不开,能不参加的会我尽量逃避,省出点时间做科研

                    估计这也不是不太受领导待见的原因之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