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电动车的发展瓶颈,何时会到? -- 夜如何其

共:💬181 🌺103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美国搞的名堂

                  其实就是打压欧盟,罚了一大笔钱。因为我记得柴油轿车就是欧洲在用,欧洲以外的地方北美,日本,国内用的很少,广州标致505这种老型号,以前就是烧柴油的,因为省油曾经是南方某些城市出租车的主力。

                • 家园 这个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 有补充

                  制定标准的政府机构也不是拍拍脑壳就做决定,他们也是依托一些国家实验室啊,大学啊之类的研究机构做过相当的科研然后认为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才提出标准的。但是呢,不到真正跟排放物短兵相接的时候,人类终究是认识不到敌人的狡猾。

                  点看全图

                  比如上面这个图里显示的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物的消长趋势曲线。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氮氧化物跟微粒排放物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2010年排放标准实施之前,大负荷重型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是2克每马力小时。当新标准提出要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降低到0.2克每马力小时,同时微粒排放物不得超过0.5克每马力小时的时候,大家认为并非不切实际。请注意看图中横轴2以及2以上的部分的曲线,那个就是当时大家的认知。简单地按照按个趋势向横轴的2以下部分延申过去的话,感觉很合理嘛!氧氮化物接近0时,微粒排放物也没多少,对不对?但是,现实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狠狠地开了个黑色玩笑。如图中所示真实的消长趋势在氧氮化物小于2以后急剧变化,愣是从一个低斜率地近似直线变成了充满恶意的双曲线!这难度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个可恨的拐点就在就标准所锚定的2附近,如果不需要冲击氧氮化物小于2的目标,人们永远不会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仿佛冥冥中已经注定了命运一般。现在2030年北美排放标准或是欧七排放标准不约而同地要求氧氮化物降低到0.02克的水平,哪个公司不怕?

                  点看全图

                  再看这个图。横坐标时燃烧温度,纵坐标时当量燃空比。图中两块等高线似的线条所围出来的两个“岛”分别代表了氧氮化物和微粒排放物。红线则标出了传统柴油机的燃烧“包线”,正好从“岛”上经过。想要同时降低这两样排放物,要么精心组织燃烧让燃烧“包线”从这两个“岛”之间传过去。要么严格控制燃烧温度和燃空比,让燃烧“包线”处在左下角的“干净”区域。可是柴油机本身是高温燃烧,光是压缩冲程结束喷油开始以前,气缸内温度就接近1000度啦;是100%燃料组成的油束喷入大量空气进而燃烧,在油束周围永远存在较浓的混合气。咋整?

                  科学家和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达成实用,或是实验室里短期少量实验没问题,一旦大批量投入商业应用却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次生问题。比如有个公司搞大比例废气再循环技术(EGR),引入气缸的废气从一般的20%不到一口气干到40%,实验室里效果还不错。但是批量生产以后却发现废气里携带的大量微粒很容造成后续设备堵塞,尤其EGR冷却器不但堵,还因为有大量高温废气通过而过热开裂。产品故障率高企,客户不满,企业赔钱,亏得一塌糊涂。

                  上面这些在预研或是可行性科研与论证阶段是不会遇到的。即使遇到了,也不会认为是决定性的障碍。再说了,作为承担科研任务的乙方,总得说点甲方爱听的吧?所以标准出台跟落实还是挺复杂的。

                  柴油门这事儿,我觉得是大众抖机灵。咱们定性地说,可以认为他们给柴油机的控制电脑里搞了两套控制逻辑,所谓标定。检测到是运行在EPA测试工况的时候用标定一,于是检测结果都合格。检测到是普通用户开车的时候用标定二,这样车子动力性跟符合用户的喜好。两头讨好么。当年爆出来,也是某大学的团队脑洞大开,搞了台柴油车在路上跑并实测排放物,结果发现实测结果异常才引发一连串后续……

                  以上 ^_^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写贴的时候脑子不清醒,出了不少错别字。诸位多担待。 -- 补充帖
                • 见前补充 4782430
            • 家园 欧洲柴油车很多,但前途堪忧

              欧洲几大国柴油车占轿车新车的比例。当年的柴油门影响太大了。

              2012年,意大利53%,法国73%,德国48%,比利时69%,西班牙69%,英国51%。

              2019年,意大利39.7%,法国34.1%,德国31.9%,比利时30.6%,西班牙27.7%,英国25.2%。

              • 家园 短视频看到太多电动车自燃的

                里面的人完全没时间跑出来,大多活活烧死,已经把车换成了柴油车,感觉会安全些。

                • 家园 这个看保险,人家精算就靠算概率吃饭的。

                  电动车起火概率大概是燃油车的两倍,但宣传时倒置。

                  现在都宣传数学强国,我就有点好奇。

                  谁能算算开电动车和坐飞机的一年死亡概率比?

                  以电动车万分之三起火,对飞机十万分之一坠落。

      • 家园 比亚迪的电池不会起火
  • 家园 加国现在电动车电池新闻很热,另外还有一条牵扯到中国 -- 补充帖

    加拿大最主要的锂矿控制在中资手里。

    锂出口中国。

    加拿大建电池厂是基于几种矿产资源,可能要把锂矿收回来。

    • 家园 电动车迭代很快,潜力还没完全释放出来

      等光伏/风电再进一步推进,加上电动车的V2G

      看好还有一拨大发展

      但是电动车完全取代油车很难

      A:新车占比我觉得能到75%,20年之内出现

      B. 行驶占比最高峰猜测是75%

      C. 新电池会突破的

      D. 安全不是问题

      A:新车占比最高峰会是多少?几年会出现?

      50%,75%,95%

      B:行驶占比最高峰会是多少?几年会出现?

      35%,50%,75%

      C:锂限制会何时出现?这个指由于供应不足,或者价格太贵,导致年产量下降。

      5年,10年

      D:安全问题会何时影响电动车的销售?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V2G就是纯粹的胡扯了。

        专用储能电池和车用电池设计完全两回事。

        特斯拉搞过这个,应该有定论了。

        这和金饭碗可以讨饭,金斧头砸核桃,是一路套词。

        可行!但不是正经人的思路。

        • 家园 最近国内缺电,已经在鼓励V2G了

          蔚来的总部在合肥,合肥电力就出台政策,鼓励在电力紧张时段回送电入电网,我有朋友电能回送的钱抵消充电的电费,还略有盈余。

          • 家园 很好奇这个场景。是不是你

            朋友开到他们的停车场,插上接口。

            然后就一天十块钱的租金,夜里冲,白天放,借给他们当储能电池了。

            我觉得这种情况,轮子可以考虑拆下来,反正也不用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