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清零、反腐、打黑、外交、扶贫 --- 是节奏吗? -- 方平

共:💬399 🌺2752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解放战争拖不得,大家国共都没有准备好怎么打仗,而晋冀鲁豫

                                                                                对比东北,表现的畏缩、回避是明显的,中央主要是毛主席的意思是消灭敌人为主。

                                                                                但是刘邓打了胜仗也没信心,一味的想躲避,也不够重视建设根据地,新时代的根据地,所以情况确实很压抑。

                                                                                体现为做事很仓促。这点粟裕是看见了的。所以他一直拒绝被中原局指挥,一直游离于中原局而不是中原战场之外。

                                                                                贯彻毛主席消灭敌人的战略思路确实有难度,张宗逊是毛主席亲自教导(因为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但是效果不行,一些微小细节还是足以影响战绩。

                                                                                所以,只好重新让彭老总上场。

                                                                                也就是说,毛主席的中央指挥和思想很重要,但是具体的战役还得靠指挥员。

                                                                                正是在从抗战结束初期的国共合作变成国共争霸中,很多人脱颖而出,很多人沉沦了,包括被傅作义打得几乎不能自理的聂荣臻。

                                                                                及时转变思想很重要吧。

                                                              • 家园 49年前各位大佬

                                                                各有各的才干和门道,四路野战军甚至地方部队都有不同的贡献,至于说谁是军神谁是常胜军我想55年授衔基本为解放事业的贡献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总结,尽管有人叨叨逼逼表示不服,但大体上恰如其分。

                                                                至于邓如果向你说得在战争年代表现如此不堪,我无法想象在大建设年代用人之际邓会获得如此抢眼的高位,当中共大佬都瞎了吗?尽管邓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但没你说的哪样一无是处或犯了所谓的战略错误要毛来擦屁股。对于大别山的党史军史我一般不插话,因为这个战术本身很冒险很艰难,所谓正统的军事指挥者无法想象运用如此冒险的战术,仅此一点刘邓大军就赢了,至于所谓学者的复盘研究还有更好的战术云云,那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按学者们的所谓更好战术去实际指挥操作当时刘邓大军的战役百分之百会失败。

                                                                • 家园 至于擦屁股,现在不就是在吗。

                                                                  当年让毛主席擦不是很正常么。

                                                                  当然,他也不算差,可是他和顶级军事家,差距很大,或者说政治家,根据地建设专家,等等,还差一些的。

                                                                  没有那些先生说的那么神的。

                                                                  而且,一个战术错误说成神迹,就没有意思了,我也看不上吹邓的那一套。一个错误愣说英明,我是呵呵了。

                                                                  有事说事,错误就改了,那对国家才好,因为歌颂邓百分百完美,导致不能改错,挺遗憾的。

                                                                  • 家园 着相了

                                                                    一地鸡毛,从上帝的视角看,我实在搞不懂这样一个不堪的领导群体如何能取得胜利的?难道是无论如何作死都自有天助?但现实和理智告诉我生理和成功自有缘故,而所谓的历史研究只是连研究都算不上的故纸堆里寻找带有结论往事和论点,不值一哂。

                                                                    还是那句话,毛伟人生前和生后都被黑过,指望擦屁股估计指望不上,看不上邓没关系,我也不认为邓百分百完美,但有些事尤其是49年前的事黑得没道理没必要,黑得让人不解党成功的渊源。

                                                                    • 家园 二十八个半,他们的胜利是信仰、组织,毛主席加成

                                                                      这点不奇怪。不是邓个人的问题。

                                                                      邓位置的确很高,但是同样高的也不少。这怎么叫着相了呢,好像指责邓不胜任政委就怎么样一样,呵呵呵。

                                                                      跃进大别山就是错误的结果,只是出击的正确掩盖了大别山的失败而已。如果红四张国焘撤离是失败,邓最后的撤离当然也是失败。这有啥着相的呢?

                                                                      刘邓关系不好,这不是秘密。这不是着相,是事实。

                                                                      不要再此虚伪伪装如何,真没意思。其实都是为了他涂脂抹粉,这样并不好。

                                                                      这样虚造舆论达不到好的效果。而所有的说刘邓关系好都只是把刘伯承作为工具人,显示他俩所谓配合好罢了。

                                                                      • 家园 你真敢说佩服!
                                                                        • 家园 给你看篇歌颂文字

                                                                          见识一下新时代的拍马屁。

                                                                          真是强行贴金啊!!这才叫敢说话。

                                                                          1948年初,中央军委作出了“撤出主力,牵制敌人,立足大别山”的决策。不久之后,2月7日,中央军委电令邓小平率指挥所和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

                                                                          从1947年8月底进入大别山,到1948年2月主力转出大别山,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时间一共为半年。为什么付出了损失过半的巨大代价,大军主力依然没有继续坚持在大别山呢?

                                                                          首先,是客观上的原因,敌情十分严重,国民党兵力高达33个旅,数倍于解放军兵力,武器装备更是远超。因此,由于极端紧张的形势,敌我力量悬殊,刘邓大军很难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建设根据地。

                                                                          大别山位置

                                                                          大军刚刚到大别山时,尾随而来的追击部队就有23个旅,经过了两个月,蒋介石又再次增兵到33个旅,33个旅的国民党军队约20余万大军。

                                                                          而且,随着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活动时间越久,犹如被孙悟空进入肚子的铁扇公主,蒋介石也变得愈发如鲠在喉。因此,蒋介石对于大别山解放军的围剿愈发严密。

                                                                          当时,蒋介石专门提出了“保卫长江,游击中原,围剿大别山”的反革命决策策略。

                                                                          在这种情况之下,面对国民党的优势兵力围剿,刘邓大军的主要精力都在与敌人拉锯。刘邓大军也先后取得了张家店歼灭战、高山铺大捷等战斗的胜利,但是,敌我兵力悬殊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打破。

                                                                          在敌人的腹心之地始终处于转战,因此,刘邓大军很难巩固和发展新创立的解放区。也因此,刘邓大军无法在如同在老根据地一样,真正的获得来自群众的大力支援,也无法及时休整和补充兵力。这自然极大的限制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第二,不能忽视白崇禧对于大别山的全面围剿。白崇禧是桂系军阀首领,因此,他天然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

                                                                          白崇禧

                                                                          然而,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腹心之地受到威胁之后,再也顾不上排除异己的蒋介石,接连多次在南京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华中六省联防清剿会和国务会议。

                                                                          在这些会议上,蒋介石要求国防部长白崇禧组织国防部九江指挥部,亲自负责对于大别山的围剿。

                                                                          作为有“小诸葛”之称的国民党桂系首领,白崇禧的军事才华在国民党军队之中是颇负盛名的。

                                                                          而且公允地说,无论是在红军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都展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也曾给红军和解放军带来不小的麻烦。

                                                                          之前,由于蒋介石对于桂系的忌惮,没有让白崇禧掌握兵权,此次随着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后,蒋介石再也顾不上这些,不得不让白崇禧重掌兵权,指挥数10万大军发动了对于大别山的围攻。

                                                                          白崇禧

                                                                          接到命令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后,白崇禧一手掌握了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5个省的军政大权,他很快集结第五绥靖区、第八绥靖区、4个兵团和海军、空军等部队,对于刘邓大军所在的大别山发动了总体战。

                                                                          所谓的“总体战”,就是改变了国民党以往单独的军事行动,而是实行所谓的党政军一元化。当时,白崇禧要求动员辖区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采用军事围攻、政治利诱的方法,以围攻和清剿相结合,正规军和地主武装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三网政策和三光政策,从而彻底摧毁刘邓大军的生存条件。

                                                                          所谓的“三网政策”,就是谍报网、公路网和碉堡网,所谓的“三光政策”,更是臭名昭著,就是日寇曾在根据地使用的杀光、烧光、抢光政策。

                                                                          然而,这种政策虽然臭名昭著,而且毫无人性可言,但是不得不说,确实让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中的形势变得愈发严峻起来。

                                                                          刘伯承和邓小平

                                                                          不仅如此,在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队中之中,除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中央军,还有多支桂系军队,这些桂系军队虽然装备稍差,但是历来以战斗力强劲著称,这都给了刘邓大军以巨大压力。

                                                                          第三,大别山地区的群众条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就在鄂豫皖地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因此建立了鄂豫皖苏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10多年里,我军主力先后4次撤出了大别山。这不得不让许多群众对于我军我党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产生了疑虑观望的态度。

                                                                          而且,每次我军主力撤出大别山之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阶级就开始大肆报复大别山的革命群众。这使得许多心向党的革命群众和党员被国民党杀害,极大的破坏了党的在大别山的根基,也让其他群众也心有余悸,不敢全心全意的支持我军的行动。

                                                                          红四方面军主力曾离开鄂豫皖苏区,建立川陕苏区

                                                                          第四,大别山地区的地主等反革命经验极为丰富,远比其他的地区更为难缠,更为狡猾。邓小平曾在《关于大别山的阶级情况与几个政策问题》中写道:

                                                                          大别山地区在经过苏维埃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地主、富农有很丰富的政治警觉和很丰富的反革命经验……经过短期混乱之后,(地主)则积极组织与发动地主武装打游击,(地主)很会打游击,威胁群众,妨碍土改工作,打击积极分子手段非常毒辣。

                                                                          反动阶级的格外的顽固与难缠,也使得根据的建设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与此同时,从抗战时期开始,大别山就是桂系的统治范围,因此,桂系在大别山地区建立了十分严密保甲制和民团制。

                                                                          这也是桂系的看家本领,凭借经济落后、人口也只有千万余的广西省,桂系能够一跃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中央军的第二大军阀力量,所凭借的,除了李白二人的高超手段之外,桂系在广西等地建立的严密的保甲制,也是桂系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因此,桂系经营下的大别山地区,远比其他国民党统治区更为难缠。

                                                                          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

                                                                          第五,大别山地区条件十分艰苦,人民极端贫困,难以供养数万大军。如果刘邓大军继续留在大别山,不但会极大的加重人民的负担,而且,部队也很难得到有效的补充。

                                                                          由于大别山地处山区,本身就并不富裕,再加上连年战乱,因此,土匪横行和国民党横征暴敛之下,当地群众更加贫困。

                                                                          而且,由于连年的战乱,许多青壮年不是逃走就是死在战乱之中,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数以万计的大军在大别山地区转战,大大超出了大别山地区的承受能力。

                                                                          因此,到达大别山之后,虽然刘邓大军完美的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但是,部队也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例如,刚到大别山时,部队就连吃饭都成问题。由于无法筹措到足够的粮食,许多子弟兵不但无法吃饱饭,而且能吃的也只有清水煮菜、树叶甚至树皮。

                                                                          群山环绕的大别山

                                                                          在极为高频繁的战斗之中,却连饭都吃不饱,这自然极大的阻碍了子弟兵的战斗力。除了吃饭,穿衣也是很大的问题,到了冬季,自晋冀鲁豫解放区带来的军装损坏后,由于无法筹措足够的棉花和布匹,许多部队穿的甚至如同叫花子一般。

                                                                          而且,刘邓大军大多数人,尤其是基层战士都来自晋冀鲁豫的华北地区,他们对于地处南方的大别山地区的水土无法适应,许多人因此得了水土不服、打摆子等疾病,上吐下泻,就连正常行军走路都难以实现。

                                                                          因此,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地区,一下子多了许多上万病号,非战斗减员问题十分严重。

                                                                          所以,如果刘邓大军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继续在大别山地区转战,虽然敌人没有能力消灭刘邓大军。但是,由于超出了当地的经济承载能力,势必会给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负担。

                                                                          第六,转出大别山,有利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进入大别山之后,由于大别山地区山高路陡,道路狭小,甚至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路,部队的回旋余地十分狭窄,根本无法进行大兵团作战。

                                                                          中间为邓小平和刘伯承

                                                                          所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后,一直将部队分散,各支以旅甚至团为单位,转战各地。这种作战方式虽然有利于牵制敌人,但却无法实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目标。

                                                                          为了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实现毛主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目标,同时配合进入中原的各路部队,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先后北渡淮河,转出了大别山。

                                                                          当然,对于大别山以及建立的根据地自然也不能放弃。事实上,在主力转移出大别山之前,1948年2月22日,邓小平就签发了中原局《关于开展大别山游击战争的指示》,对于主力离开后的大别山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对主力离开后的军区部队和人民武装力如何独立自主坚持大别山战略阵地,进行了详细的指示。

                                                                          因此,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半年后,主力又转出了大别山,并不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失败了,更不是毛主席的规划落空。

                                                                          刘伯承

                                                                          相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不但完美地实现了毛主席预定的战略规划,打破了国民党的战略部署,极大的牵制了敌人的兵力。

                                                                          而且,在转出大别山之后,还与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一起发起了淮海战役

                                                                          实际上中央早就要刘邓出来了,(豫东战役)出来他们也不敢,留在大别山也很困难。

                                                                          • 家园 哦,这就叫“拍马屁、贴金、敢说话”的文章

                                                                            那请问,如何写这篇文章才是好文章?如你指导的哪样历史再假设穿越一次,党中央叫干啥就干啥,所谓豫东战役时刘伯承邓小平亲密合作主动出击转战到到国民党控制的哪个地区,你就肯定有比淮海战役更梦幻的一次好的战役?我看够呛。

                                                                            所谓的军事研究家(事后的)水平肯定比不上当时直面战争的毛主席、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等中共领军人物,任何写文章和评论文章的哔哔人等比起上述人更是渣渣都不算。

                                                                            写拍马屁历史文章肯定不好,比之更不好的是借历史研究为名假设历史事件、臆断揣度历史人物、架空历史条件、按照作者理解描述历史事件的架空历史研究文章。

                                                                            • 家园 如果说实际行动,他在平汉路就按照毛主席的安排打打仗消灭国军就

                                                                              好。

                                                                              而不是以所谓分担毛主席的负担为什么跃进的借口,正常评价跃进就好了。

                                                                              豫东刘邓早出军,同时,积极配合,战役效果就更好了。

                                                                              这是常识,当然,笨狼确实不承认,可他不承认也没关系,但是豫东战役就是显示了粟裕的能力,他吹破天也是毛主席在豫东战役承认了粟裕的能力,同时,中央军委也接受了毛主席的判断。在这里,中央认可了粟裕的军令状,本来是应该歼敌邱清泉的,结果临机换了欧寿年,准确有效。

                                                                              这就够了。

                                                                              有些战役,打得有章法,哪怕失败了,也能看出来能力,有的战役,胜利了,没有章法也是错误,比如许世友放敌人过去,然后占领了兖州。

                                                                              还有济南战役,许世友助攻变成主攻,打援变成了围歼,这些都是粟裕指挥淮海战役,许世友没有参加淮海战役的基本原因。

                                                                              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了。之后的就是邓的能力没那么大,吹那么大,这合适吗?尬吹,强行吹,合适吗?

                                                                              到底要不要真相?我想,还是要的。

                                                                              大别山是耽误了中原地区的消灭敌人的数量,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大的损失。也不应该把错误当成正确。

                                                                      • 家园 不是秘密是事实?

                                                                        刘邓关系好不好难道要用“是是是好好好”来表现?难道要勾肩搭背杯来酒去来体现?刘伯承工具人一说有何典(不是虚造舆论哦,十大元帅之一是工具人?)?咱们能不能不要用市井庸俗的关系观点来看待党内的关系好不好?跃进大别山是错误的而出击是正确的,那没有跃进大别山哪来的在有利的位置出击(用机械化或飞吗)?毛主席加成二十八个半?你看短短一个回复就把我搞得晕头转向,历史还是大处着眼小心求证吧!

                                                                        • 家园 有利的位置早就有了

                                                                          不是你说是就是的。

                                                                          另外,刘邓关系当然不能用日常好坏形容。

                                                                          问题在于,那些歌颂邓的恰恰是用日常所谓思路说的他俩关系密切。

                                                                          这个当然事实,事实是,刘伯承先离开了大别山区,是非正常离开的,当然,你选择不信可以有你的自由。

                                                                          并不是高高兴兴走的,好么,像电影里说的,哥儿俩好,呵呵呵。

                                                                          既然你俩不日常,就别这么扯啊!!

                                                                          我知道同志之间应该有特殊情感状态,但是,他俩这种矛盾吹成亲密,不恶心么。

                                                                • 家园 那时不干净,你要知道一个人,贺晋年。

                                                                  其实不止一位,当时的领导未必都是慧眼。

                                                                  周总理基于某群体利益强行拔高这个群体真的很不太好。

                                                                  事实就是那样,那些关键环节点,怎么也过不去,当串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问题核心。

                                                                  能力不足担任高位一直存在,否则苏区哪里来那么多损失。

                                                                  五五、五六,评衔不算怎么公平的,这是常识了,但是也算尚可,就是因为高岗西北派。

                                                                  不是跃进大别山是冒险,是当时刘邓位置尴尬,必须冒险。

                                                                  回陕北不现实,回华北有傅作义,豫西也不行,另外还有陈赓。

                                                                  作为一块重兵,必然要面对攻击,只有靠近华东或者南下。

                                                                  毛本意是在中原豫皖苏一带集中兵力消灭敌军。但是,打完羊山集之后弹药不够了。刘邓已经没了信心。谈判时期,根据地削减裁军,没有及时巩固导致导演不足。没有及时恢复。

                                                                  所以那时确实有困难,于是就向中央要方案,这个方案要的大家都没有准备。只好陈唐,粟裕部前赴后继的补裤裆。

                                                                  叫做侧后翼支持。

                                                                  几乎所有战役无论胜败,都有敌我双方的兵力和指挥介绍,千里跃进大别山却没有,只有我方艰难突破,这是我查了资料的感受,也是奇怪。

                                                                  追的是谁,堵的是谁,都含糊其辞。当然,在毛主席最后确认下,到了大别山,也算是个方案,而且结果还行。

                                                                  但是就此吹成刘邓英明,为毛主席如何,真的,没啥关系。

                                                                  华野打的是十一师,等等等,清清楚楚,意思是不要十一师作为机动力量投入追击刘邓部。这是粟裕不太成功的原因,时间有点仓促了,而且卡点。

                                                        • 家园 有时候会,比如,土城战役

                                                          他当然知道不好办,需要绕圈子,差距太大嘛!!

                                                          还有跃进大别山,毛主席可不是事后说的,站住了,损失很大。毛主席是事前考虑到了!!

                                                          牛得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