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征集图灵测试题目 -- 任爱杰

共:💬76 🌺268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把自己说的当真理,别人当然都是傻子了。
            • 家园 坚持使用科学方法的人

              怎么会承认有真理呢?对我来说,科学方法不过是获取知识的工具罢了,我也只是较为熟手,觉得好用而已,都说了,来来去去就那几招。

              至于你说我认为别人是傻子,我自认是尊重辩论对手的,要不你贴点证据,让大伙瞅瞅,看看我是如何说别人是傻子的?

              • 家园 坚持使用科学方法的人是很容易拧把的

                坚持使用科学方法的人

                怎么会承认有真理呢?

                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真理?🤭

                • 家园 一个是方法,一个是理论

                  “真理”有个理字,是理论,科学方法是“方法”,只是研究“理论”的多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而已,两者不是一回事。

                  你如果把这句话当成一个理论,那就要看你是否允许质疑,不允许,那就是真理,允许,那我就会用科学方法来检验。

                  PS:用科学方法来网上抬杠,很可能是我首创的。我这里先注册一下发明权😄😄😄

                  • 家园 合起来不就是方法论?

                    “真理”有个理字,是理论,科学方法是“方法”,只是研究“理论”的多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而已,两者不是一回事。

                    合起来不就是方法论?

                    再说了,方法本身可不可以质疑?用科学方法研究天体运动是一种方法,用占星术研究天体运动也是一种方法,用阴阳五行研究天体运动也是一种方法。

                    那么使用科学方法的人承不承认有真理呢?🤭

                    • 家园 科学方法肯定不承认真理

                      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不容质疑的真理。

                      既然科学方法必须接受质疑,原则上就不算真理了。

                      当然,你可以套娃,必须接受质疑算不算真理,我承认,是个死循环,直接死机!😅😅😅

    • 家园 贴几个看到过的题目

      问:猫坐在毯子上,因为它很温暖。什么很温暖?

      问:“那颗大球击穿了桌子——因为它是泡沫塑料制成的。”什么是泡沫塑料制成的?

      问:五点钟您将见到董事长。您确定要取消预约吗?

      问:如果你是图灵测试者,你会问机器什么问题?

      下面的问题据说是图灵自己提出的例子:

      问:短诗第一行 “我把你比喻成夏天”中的“夏天”改为“春天”是不好还是更好呢?(如果是人会回答“这不押韵”。当然如果是中文就不成立了。)

      问:那么 “冬天”呢,这完全符合韵律。(如果是人会回答“是的,但没人愿意被比喻成冬天。”😁)

      问:你会说匹克威克先生(狄更斯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角色)使你想起圣诞节吗? (如果是人会回答“在某种意义上会。”假设他读过这部书。)

      问:然而圣诞节是冬天的一天,我并不认为匹克威克先生会介意这个比喻。(如果是人会回答“我认为你不是认真的。冬天的一天就是典型的冬天的一天,而不是特殊的一天,如:圣诞节。”)

      通宝推:桥上,普鲁托,
      • 家园 单就后几个而言,似乎机器也是可能达到的

        通过大量试错并纠正,这有个专门的词儿,我一下想不起来了。

        不过,人类难道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或者说,机器难道就不能有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吗?退一步,难道就不能有类似于猴子的自我意识或狗的自我意识吗?

        还有,人类是社会的人,机器如果不能是社会的机器,哪怕是进入人类的社会而非他们自己的社会,恐怕也不能有类似人类的自我意识。

        有句话,自我意识是在和他人的对照中产生的,似乎也是标准。

        再有,自我意识的产生好像还需要有自身的需求与欲望。

        • 家园 应该是就怕机器学习

          本质上不是从原理上解决,而是从统计上解决。

          比如我们目前的实验范式,去解决一个和人有关的问题,往往是设计一个实验,去统计人群在条件A和条件B的差异(具体到这个话题,就是对某个问题人和机器人的差异),而这个统计数据被机器学习去“窃取”以后,它就会去模仿这个统计差异,而根本不关心造成差异的原因。这相当于另一种维度的三聚氰胺,非蛋白质导致的氮元素升高让测试者以为是蛋白质。破解这个的办法就是“不走寻常路”,跳出“机器学习”测试数据集去问问题。但是,这样往往也同时也失去了“标准”答案。最后走上铁手的“治站”道路:没有是否违反站规的正确答案,监察投票决定。然后机器会学习“监察的喜好”这个数据集,下一轮循环开始...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所以真的人其实是有统计偏差的

            不知这个词用对没有,就是说真的人是各不相同的,是有各方向的差异的,倒不如机器人一致。

            另外,从统计来得出结论,似乎和所谓演绎法相似,在实践中未必不合理,多数的人似乎也不会进一步去想。

            • 家园 是的

              这可能也是一个路数,群体角度,一个群体方差大,一个群体方差小,后者更大概率是机器。这个对机器来说,可能更难模拟,即在保证正确率前提下加大方差到真人水平。

        • 家园 其实,本质还是意识的定义

          到底什么才是意识。这个不说清楚,就说不清楚机器人有没有。比如狗饿了知道吃,叫不叫意识?

          这个类似佛教里关于的“我”的概念。但是他们说这是假的。“我”不存在。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意识是二合一,所以才麻烦。

            意识结构,就是知名驳论“变是不变的吗?”这意味着要么是俩主体,要么这是在瞎说。然而人正是如此。一方面,人可以随时定义自己为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人随时都在变化,你很难保证之前的定义是对的。

            佛教这样说,就是因为人随时都在变化,不能固定,是因缘际会的产物,所以我不存在。但就算是变化也总得有个东西盛吧?否则你怎么知道他变化了?这就是佛教的核心悖论,连续出现六个反对都没解决的问题。从原始到大乘,从反对我有、四大实有、现在实有,再到反对法有、自性实有、特性实有,无非是换了个层级,一级一级倒推而已,总得有个东西来盛“我”,从无变成“有”。

            机器人被认为有人工智能的可能,一方面是忽略了图灵机的基本设定,一方面是因为函数式编程可以做到自指。也就是一个程序本质上是可以进行自我迭代和更新的。我们可以在机器学习中看到。这样就很像人类,一方面是变化的,一方面作为一个主体是不变的。

            只是这样,并不能够解决问题。这的确是人类的意识结构,但人类的意识结构不是简单的主观和客观,还有事实和价值。事实是可以逐步确定,逐步接近的。但是事实的标准谁来提供?毕竟没有标准你怎么确定你接近呢?机器人没有这个能力,图灵机导致他只能通过人类设置标准来实现智能。也就是大家戏称的一入调参深似海。

            这还没说价值是什么,因为真正主体不变,而内容在变的东西,恰恰就是价值。我们可以固化到一种基本事实。比如,你需要吃东西,每天都需要吃。但你每天所需要的可能都不一样,比如昨天出门奔波,吃得多。今天在家休息,吃得少。由于它是一个事实,只要机器人掌握了很容易可以实现。

            但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不吃东西呢?作为士兵完成任务,作为胖子想要减肥。身体上的需要还在,你为什么会无视这一事实呢?而任务或者减肥,就是价值。至少对这个层面如此。机器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除非你事先写进算法。而我们是可以随时写进我们的意识的,不需要任何人。只要你想。

        • 家园 学长最后一句点题

          自我需求和欲望。生物的本能。

          机器人可以表现出欲望。

          记得哪部科幻小说里一个机器人说,我没电了,快给我充电。这也算自我需求和欲望。

          我认为最区别人和机器的应该是繁殖的欲望。机器可以自我存在但是没有繁殖的欲望。繁殖是消耗能量的蠢事。只有生物才这样做。

          • 家园 机器人和生物体有个本质不同,

            就是机器人本质上是永生的(似乎也未必,或者有落后的危险),而生物体难免衰老。

            因此机器人的设定不需要繁殖。但从生存竞争的角度,也需要增加自身个体的数量,或者不从被淘汰的个体,似乎又确实需要繁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