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未来世界的星期五-美国电影《芬奇》(2021) -- 燕人

共:💬38 🌺2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法相近。不过我觉得是基督教。

        因为真正回避的是善的来源问题。

        杰夫的人性是芬奇赋予的,虽然他是从机器自己的感知形式中意识到的,但无论如何,有这个外部来源。这其实就是上帝和亚当的关系,就像那幅名画。

        那么芬奇的又是哪来的?要么是知识传承(灵知主义),要么是本性固有,要么是上帝感召,要么是迷信父母。由于父母无非是前三种,可以直接省略。

        先看知识传承,有知识的才有善,这等于说没读过书的天然有恶的倾向。再看本性固有,这等于说人类先天就是有善有恶的,完全取决于生理。最后则是上帝感召,这个都不需要说了。

        无论哪种,都意味着区分,意味着善恶二元的基本结构。并且将善的来源指向某个先验存在。比如,对于杰夫来说,芬奇就是那个先验存在。

        所以这本质上是基督教式的建构。

        ———

        胡扯一番: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是谁书写的。历史是神性的历史,还是人性的历史?人只是神性的载体,还是人就是神?胜利者是否代表神性?人性的胜利是否是最终的胜利?电影给出的答案似乎很明显。如果机器能够拥有人性(神性),那么人类就算灭亡,也是无所谓的。至少机器人更容易生存。这样,机器人的本质……是选民。

        通宝推:曲道自然,empire2007,陈王奋起,
    • 家园 你这“星期五”的比照有意思

      鲁滨逊把“星期五”从野蛮人调教到了文明人。

      在《芬奇》里,工程师把机器人杰夫调教出了“人情味”,这让电影“突然”有了一点思想性,在末日生存中凸显出了生命的本义。

      工程师本来打算制造一个智能机器人来在自己死后照顾狗,但是无生的东西怎么照顾有生呢?他自己都觉得是在赌博。

      生命的本义在于情感或精神的需求,一个机器人是无法提供的。但是,电影中机器人杰夫似乎有了“人类的觉醒”:

      点看全图

      当杰夫急于求成差点伤害到狗和人的时候,芬奇用自己的手掌向杰夫展示了在阳光照射下被烧灼冒烟的画面,然后愤怒地斥责了杰夫。

      而杰夫似乎也懂了芬奇……

      点看全图

      这个杰夫低头认错的镜头,足足有10秒,我觉得很萌😋😋【前几年还有一个机器人很萌的电影,叫《超能查派》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这电影确有一种批评人类的倾向,你叫它政治不正确。我倒觉得它赋予了电影更高的意义。

      另外,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真的很不错,斥责杰夫那一段,工程师表情复杂,汤姆汉克斯对着空气表演,拿捏到位。

      《芬奇》比《慕尼黑》好很多,我觉得IMBD的打分没体现出它的优秀。这电影具备了娱乐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 家园 你看得比我细

        我说”政治不正确“是戏言。至少在电影所设置的场景里,生存要求这种“政治不正确”。在电影之上,可以说导演如此构思这个故事,可能是有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想法在内,见芬奇对团体精神的嘲讽。也可能是导演别出心裁,试图讲述一个机器人产生情感的故事。此类故事好莱坞已经有过,如威尔史密斯主演的《I Robot》(2004)。

        我认为电影的高潮是这个镜头。在芬奇体力不支要回车上的时候,机器人问他,我能为你做什么,芬奇说,你做得很多了,握个手吧。只有人类才会握手,通过身体接触传递情感。芬奇这时已经把机器人当作人类同等。机器人不会哭,但是头靠着芬奇,两个存在像人类一样相拥。芬奇差不多要哭的样子。这个镜头很长。老汉克斯的表演无懈可击。

        同意你说的,这部电影的IMDB评分偏低。那部《慕尼黑》偏高。

        • 家园 《我,机器人》还有些印象

          威尔史密斯商业价值如日中天时拍的大片——机器人变坏了,然后开打🤔

          演了那么多商业大片,今年威尔史密斯终于靠《国王理查德》拿到了奥斯卡影帝。据说,这种伪传记片最容易得奖。我下下来了,还没来得及看。

          • 家园 去查了一下《国王理查德》

            IMDB7.5分,挺高。

            顺便看了一个影评,很多对传记主人理查德的评论,而不是对电影的评论,很像我们这里的气氛😁。IMDB影评有票友选择影评是否有帮助的功能。这个影评有121人认为有帮助,75人认为无帮助😁。

            总而言之,这个作者认为电影中的理查德比真实的理查德美化那么一点点,因为这电影是威廉姆斯姐妹出资的。

            他说理查德的原话

            【A driven, complicated and obstinate showman managed to attract funding.】

            “一个受驱动的,复杂的,固执己见,有表演欲的人,用手段获得(女儿网球事业)的资助。”

            【King Richard is part biopic and part plucky success against the odds story。】

            “这个电影部分是人物传记,部分是奋斗战胜逆境的成功故事。”

            应该是挺有趣的电影。

    • 家园 后现代人类学碎片

      没什么政治不正确,这类故事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

      后启示录其实是很不诚实的一种类型,因为他一方面要否认人性,甚至通篇如此。但在最后也要为人性来一个终极肯定。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主角是恶的,那么机器人就毫无生存可言,甚至不会诞生。

      这实际上是在隐喻人类精神的传递,正因为善的存在,人类才能够延续。不管它是否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至于问题就不说了,一时说不清。因为这些建构都回避了根本问题。后启示录所恢复的自然状态(Natural-State),实际上仍是人类建构,而不是人的本质。动物性,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这是团队精神无意义的根源。)

      但是这种恐惧却可以很好的迎合现代社会,迎合了某种社会传统。

      • 家园 月兄评评疑犯追踪吧

        那个全能机器大脑还给芬奇做红娘呢

        • 家园 没看过,无法评价。

          单看简介,预测有点像少数派报告,机器则是大众化理解。这两个基本没实现的可能。前者是复杂行为、不确定性事件,多数无法预测,这是人类认识边界所决定的。后者和这里一样,直接涉及人性,很难讨论。因为必然会出现一个超验存在,把话说死。

          机器人必须能够自我感受到那种超验存在,并且转化为价值,进而形成类似人类的意识结构,通过外部世界进行验证,对自我认识更新迭代,才能够做出那些情感行为。这在以图灵机模型为基础的现代计算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实际上预设了计算机没有智能,只能通过外部给予。

          即便他能有,也必须有成型的社会来验证自我。这意味着一批机器人,又或者只能依赖于对人的学习,要放弃自己特有的感知形式。比如他们能看到太阳风,我们看不到。所以我无法想象他们的认识会是什么样子。

          再有就是,由于拥有人类智能,他无法避免自己会出现犯罪行为,尽管他可能没有犯罪的倾向。但他的预测能力又消除了这一点。所以,要么逻辑循环,要么必须一直有外部调整,要么他的确实现了犯罪,但是最终不被认为是犯罪。比如他是为了消除犯罪。

          这样,问题就变成犯罪的定义是什么。犯罪一般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司法认识或者说对秩序的理解,要能够理解正义,也要能够理解观念的变动,能够认定具体行为的性质。哪怕它只是通过一些特征判断。这就回到了原点,他必须拥有人类的智能,否则只能一直经由外部存在确定他的智能,认定他的结果确实属于犯罪。

          所以某种意义上,他的性质就像秘书,提出各种可能,而不一定具有真正的理解和决策能力。

          目前只能胡诌这么多,其他的只能看过再说。但我基本不看犯罪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