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老农民谈包产到户和生产队时期的粮食产量 -- 天马行空

共:💬68 🌺46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你说的那样

        那些懒人只是不想干农活,也干不好农活,而且有投机倒把的能力的人。

        生产队时,他们必须干农活;分田后,没有人再强制他们干农活了,分的地可以不种,自由的去投机倒把。

        懒人们愿意分,不是愿意干农活,是不愿意被生产队管。

    • 家园 补充一点改开前农村劳动分配信息

      首先送花,再补充点信息。

      开始分田单干开始宣传上就以当时吃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样为需要改变的主要理由之一,其实这是只是一个借口。首先当时生产队队长和会计是每年一次大家选举的,一般候选人都是对生产技术比较了解,认真负责有能力的。生产队的所有劳动力包括妇女儿童都有会按照能力被分级制定每天应该拿的工分(十分满分,有些工作根据情况可能会临时调整到十一或者十二分),一般壮劳力拿满分,妇女工分可能低一二分,身体不好的劳力也会低。如果一个人经常偷奸耍滑,大家也会建议调低工分,小孩子可能拿五分,知青刚到农村一般也只拿八九个工分。记得我曾经下乡的生产队当时有一个傻子张新民,大概三十出头吧。人傻但是干活非常肯出力,所以一般大田体力活都是顶级十分,但是比如收割时的技术活他就拿不到顶级工分了。而有些大家一致认为偷工耍滑的人的工分也会调整,当然也并非完全的公平合理。

      后来离开了农村,改开后也没有和农民有更多的交流,不知道他们具体情况。但是有一点可以想到的就是分田后可以自由安排,包括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干活什么时候休息,这些都可以不用听从别人而自己安排,心情舒畅很多吧。因为当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生产队会尽量多种玉米高粱等高产作物,而像小米黏米等细粮种的非常少,所以年终每户分到的不多,想吃细粮就比较困难了。分田后这类细粮种植也可以多些,农民会很高兴啊。

      • 家园 傻子张新民

        我当年下乡在内蒙昭乌达盟半农牧地区(当年还属于辽宁管辖),当地人很多原来是蒙古族但是后来汉化,只说汉语也没有了蒙族的文化习俗,当时都认为是汉族了。我所在的是第二生产小队,条件不是太好但是也不是最坏,大概是中等偏下。记得当年分配标准是十个工分三毛几,而好的生产队十分可以达到近一元钱,最糟糕的则一天只挣两分钱。张新民就是我们队的,他还有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他因为傻没有成家就住在哥哥家一个小偏厦中。夏天穿着一身黑色土布衣裤,裤子是乡下农村式样的抿裆裤平时用绳子拴起来,上衣经常畅怀也是旧式对襟。他的衣服不知道多久没有洗过,外面对襟及袖口经常擦嘴被鼻涕搞得油光锃亮。干活休息时就见他脱了衣服抓虱子,尤其是裤裆缝处虱子一团团的非常恶心。张新民虽然傻但是还知道饱饿,也能和正常人进行基本对话,而且受到别人欺负也从不发狠还击,这样就成为当时男女老少欺负的对象。一般成年男人并不太欺负他,顶多开玩笑问他晚上看没看到哥哥和嫂子亲热,自己跑马否等一类粗俗的话题。如果真是什么人因为什么打了他,他就会哭。妇女也喜欢作弄他,最常见的就是把他搞成老头看瓜的样子,他呢虽然受到妇女的作弄但是基本上还是乐哈哈的。张新民干活从来不知道偷奸耍滑,冬天挖水渠每个人都分配到一段,一般每个连接处都是比较考验人的,关系好当然可以互相不太在意,关系不好就有可能因为属于谁的地界而产生矛盾。他的铁锹磨得很薄飞快锃亮,挖土非常得劲。而他干完自己的部分后还帮助旁边人干,所以大家都不讨厌他。张新民长得不高而且很瘦,上嘴唇及下巴处长了几根系数的胡子,但他饭量很大。有时候公社会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由公社出,一般是高粱米干饭,他最喜欢跟着我们参加这类劳动。有时候我们也会把他喊到青年点儿来,给他一个玉米面大饼子,他就会笑逐颜开。有一天我们点儿做大米干饭(下乡第一年是国家分配粮食,包括少部分大米白面),突然听到外面大声喧哗,跑出去看到张新民端着铁锹一路跑远。负责做饭的女知青告诉我们张新民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到伙房,看到铁锅里的大米饭上去就是一铁锹,铲了一块就跑了。后来我们问他好吃不,他一个劲儿的点头,这也可能是他第一次吃到大米饭吧。几年后有人回到下乡的生产队看望老乡,问到他时说已经死了,想想也只活了三十多岁吧。

        通宝推:七天,审度,
      • 家园 承包初期也不是完全自由

        我老家那里必须遵守两条规则,原来的粮田必须种粮食,不许抛荒。我们的承包地分水田和旱地,水田原来种水稻,必须继续种下去,旱地没有限制。抛荒也不允许,有人出去打工或做生意了,也必须给人钱暂时转包。刚承包的时候,粮食要吗卖给国家,要吗放自己家谷仓,私人不允许买卖粮食。粮贩子大概85年左右才出现。

        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我们那里才可以完全自由种作物,比如藕,西瓜,蔬菜等。

      • 家园 也补充点

        工分和干的活,完成量是挂钩的,我们这边一般农活一天十个工分;壮男编一队,挑土方、河肥一般十二个工分,青壮妇女是十个工分,其他人也是编队记工分的,都不是大锅饭;年终分配,一个工分约一角,口粮是要算价格,是要扣分配的钱的,公粮上面完成定额是一个价格,超过部分,加价收购,还加配糖油烟肉布等的票;不参加劳动的(所谓投机倒把的),要回购公分,一天十个工分要一元五角到两元,否则没有口粮分的。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对话很清楚地反映了干部对于两种偷懒的不同管理

      1.偷懒成功

      老农民:生产队大锅饭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普通人累生累死,最后却是好吃懒做的人占大便宜,搞到大家都没干劲了。

      这个.....,反正我也觉得自己做多了,别人做少了,你也觉得自己做多了,别人做少了,最后大家一起磨洋工,分单干之后,才变的干劲十足。

      VS

      2. 偷懒未遂

      老农民:你想得美,在生产队时期,农忙时干农活就不必说,农闲时,哪怕三九隆冬,都没有闲的时候,要修路,修水利。分单干之后,没一年有这么辛苦的。

      你还想偷懒?大队干部骂死你,生产队扣你工分,看你还敢不敢偷懒?偷懒怎么会有村里把几十亩旱田变水田的长渠,怎么能把原来骑单车都不行的羊肠小道变成可以开拖拉机的机耕路?

      没有对于中国干部的分析,对于中国所有的分析,就都完全不知所云了。

      修路修水利,是上面压下来的,是KPI考核的硬指标。另外一方面又容易出成绩见效果---所以你偷懒,干部骂死你;

      田间生产管理困难,另外一方面闪躲腾挪的空间大(可以推到天灾上)----所以你偷懒,干部管不了。

      即使到现在,县级及以下干部有两张脸很正常。平时是一派儒家风度,绅士风度。

      一旦有了火烧眉毛的,临时性的,一票否决的任务(比如创建卫生城市,冬季防火等等),马上变得像个土匪,骂着吼着让基层上前线。

      有趣的是,任务完成后的庆功宴,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领导:老弟,你们辛苦,其实我心里是知道的。我这个人有时候脾气不好,说的有些话老弟别忘心里去。

      下级:领导,您千万别这么说。工作没做好,给您添麻烦了。您批评我,我才有可能有进步。

      干了干了.......

      干了干了.......

      通宝推:达雅,假日归客,普鲁托,不远攸高,北纬42度,
      • 家园 亩产也是很重要的KPI

        看《习近平在正定》,里面提到正定县很自豪的是亩产实现了“过黄河”还是“过长江”,可见县里对亩产这个指标也是很重视的。

        再说了,灾害这个借口可以用几年?别的村都高产,就这个村低产,时间长了上级也不信啊

      • 家园 我认为对话是虚构的

        编辑裁剪过的。被安排的对话顺序给人一种逗趣的感觉。并不能对分田单干得出利弊的结论。

        • 家园 分田单干得出利弊是个很大的题目

          但我不认为能够把干部从这个题目当中切割出来。

          类似于不能谈奥运而不谈体育总局。

      • 家园 不要乱评

        生产队干活也是监督(民兵营长专管打人的,投机倒把的,一般批的多,打的少)。要分的基本都是一些懒人,只是分了以后他们更懒了,很多成破落户了。没有人帮,更没人管,他们穷的和叫花子一样,这本就是他们的境界。我们村不想分的,后面日子过的还好,发家先富的还是他们之中的多,他们有上进心。

        上面分田,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已经大多数家庭能独自进行生产应付普通灾害。同时,最重要的是劳动力转移,省去政府管理的包袱。

      • 家园 民最愚却实在欺,历来如此

        毛泽东终身努力地教育他们,自己一咽气,马上就遭到自上而下全面的背叛。但是他们也不是好糊弄的,不管你是建设社会主义还是改革开放,一旦他们认为你是忽悠,马上抛弃你。当然你可以接着继续忽悠,不过得有那个能耐。所以不管你是理想主义信仰,还是白猫黑猫实用主义全是交易,最终老百姓只讲自己得到好处没有,如果得到了好处,那就拥护你,得不到,马上骂娘,就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原来在这举过例子,一个旧社会的长工,新社会后他是个单身汉,身体棒,很能干,结果分小麦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在生产队开会时,他要求说几句。队长同意后他说:我认为自己比原来给地主家扛长工干活还多,为啥我还没有在地主家拿的多,吃的好?队长一听楞了一会说:那个这大哥,咱有啥开完会再说。然后把这人给劝下去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虽说粮食增产了,但是上级的公粮是越来越多,留下的增长不多,或者是没有啥增长,为什么?因为人口增长太快了,超过了粮食的增长。国家了为发展工业,只能是靠农业过度积累,农民付出跟收获不相适应,这才最根本的问题。

        即使引申到现在,国家要发展,要城市化,不是一样靠土地财政过度增加了居民的负担才引得怨声载道?试想靠着原来的低地价,城市建设怎么搞,哪来的钱?原来集资建房是便宜,可是你房子造好了,门口的路能三五年不通,干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坑坑洼洼的骑自行车随时都会因为不知道前面的水坑有多深而摔倒。但是搞成现在这样,肯定是过头了,机关事业单位本来是拿社会平均数工资,结果搞成了也拿什么绩效,他们绩效是怎么考核的?以什么为标准?本来是通过高地价回收有钱人手里的钱搞城市建设,结果搞成了逮着一般人痛宰的邪恶游戏。改革开放前农村苦,那还有口号勒紧裤腰带发展工业,即使我上高中学政治经济学,老师也讲,一块上海手表的成本价不到8块,为啥要卖120元呢,是因为我们国家工业落后,为了让那些手里有钱的人出更多的钱,让他们买手表时多付出一点钱来支援工业发展,至于我们一般老百姓,没有多余的闲钱,就不要去买手表了。

        前面说的农村分地的事,基本上那个农民说的话,就是上面干部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时说的话,不是农民真实的想法。

        当时分地单干,最不愿意的人是那些家里小孩多,小孩子小的家庭,即使给你按人头分了地,你也没有劳动力去干。还有就是老弱病残的家庭,干不了啊。这些个家庭本来就没有积蓄,分田后没有钱购置农具,又没有劳力,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家里棒劳力多的,自然是很拥护分田,哪个地方都有懒汉,但都是极少数,他们没有一点代表性,他们话也没有人当回事。就像现在一样,啥都不学啥都不愿意干,只愿意躺平啃老的小孩,有没有,不多,不是主流,他们的任何想法和声音,即使有,也不会是社会主流,因为他们这极少数人的行为有违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即使一些媒体卖力宣传,也不影响大局。

        回过头来分田到户,当时一部分生产队集体本身干的不错,分田时,大部分人不咋同意的,因为大点的生产队已经买了自己的40拖拉机,就是40马力的那种拖拉机大四轮,即能拉货搞点运输,又能犁地。最不济的生产队也有好几台手扶拖拉机,好几台电动机和柴油机,打面机、抽水机、喷灌机,播种机、小型收割机。所以上面一要求分地单干,这些农机具自只能是贱卖处理。因为单个家庭无法购买和使用,当时我已经上大学,知道的情况是生产队里的小马、驴最受欢迎,马、牛、骡子不咋受欢迎,因为小马吃的少,干活比较适合一般的家庭,驴也一样,但是成年马、牛、骡子吃的多,干活时显得过剩,不划算。最简单的水泵都得两三家买一个,不然实在是用处不大,性价比太低了。这就是当时真实的情况,谁要是说分田发展了生产力,那我说谁就是睁眼说着昧良心的假话,谁要是说不分田就过不下去了,那只能说是他们那么里,不能代表全国。事实也证明了,分田单干在生产力发展是个巨大的倒退,当时农民没有坚决抵制,他们在十年后被各种提留摊派搞得生不如死,那也是自己应得的。如果不是2001年加入WTO后靠外来低级产品生产来解决农村问题,不知道会是啥结果。我经常说3000万工人大下岗,其实只是问题的一面,后面是牺牲这3000万的利益,让满腔怒火的年轻农民来替代他们的岗位,既解决了农村问题,又打压了工人的利益。至于当年城镇是怎么搞的,以前我介绍过,一样的手法,先是计件工资,奖金,然后是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再然后是砸三铁,最终呢,啥都砸了,只能是3000万大下岗了。不管现在的结果多么好,大家多么满意和自豪,我一直都认为今天这个结果的到来,操作手法下流邪恶折他们寿命。也所以,有网友说,今天的成果无论多么亮丽无比,都不能掩盖他们的操作手法邪恶无耻。也自然,他们怎么想破脑袋,都不能讲这亮丽成果得来的故事。换作毛主席再世,他也讲不好!

        通宝推:西门飘飘,放牛郎,六铢衣,高地,落木千山,审度,审度,须弥一芥,李根,迷途笨狼,西安笨老虎,月之回忆,燕人,
        • 家园 既然民最愚,那么您是什么?

          您不是民所以聪明智慧,又或者您也是民所以一样愚不可及胡言乱语。

          分地的本质不是分家产坐吃山空,而是责任制,不能清楚确定个体责任的组织是不可能良好运行的,农业工业都一样。

          我发现河里留恋大集体的还真不是靠刨地吃饭的,要么是城市家庭出身臆想集体劳动的美好,要么是农村半工半农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可以享受众人羡慕,只要自己过得好,别人饿着肚子也必须好,这和留恋民国的遗老遗少有什么区别。

          • 家园 我是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不是民?

            民是最愚蠢的,但又是不可欺的。要是不理解,那就是真愚,比如你,连望文生义都不会,就用胡言乱语说别人。

            你想自己单干,那你现在为啥还要在网上说话呢?自己回家坐着对自己说话不好吗?或者是跑到台湾去,那才是你应该去的地方,现在民国遗老遗少可香了,其实你的话语就很民国范,只是你自己不觉得。

      • 家园 既要种田、还要修田

        这是一辈子要干两辈子的事情,当然苦、当然累,当然吃不饱了,也就是公社在毛主席号召下才能实现的。分田后,大家都在前面打下的基础上干,只种田,不再修田了,自燃好多了。可是没有几年,农田中的基础就没法看了。原来能走拖拉机的路,连架子车都不好走了。牲口都没有了,只有人力拉车。旱田再也不可能变为水浇地,水浇地还有可能因水利设施失修又变成旱田。

        不吃亏,那得长进。不长进,只能不种地了,现在种地的是没有其他办法,不得不种地。要是没有人愿意种地的话,国家不可能靠卖粮食养活全国人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