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谷爱凌和陈巍 -- 东方射日

共:💬124 🌺1154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心态要赞

      我们移民是来当主人的,和早一两百年移民的白人没有区别,要说有也是我们没有屠杀原住民而已。做主人就要有主人的心态,我们的地位不需要别人的认证,我们有选择的自由,而我们的选择也不需要依据别人的喜好。

      达雅称你们为先遣队,我深表赞同。既然如此,这种心态才是正常的。

      现在那种总有寄人篱下的心理,看主人眼色行事,处处表明我不损害主人的利益,反而对父母之邦提心吊胆,千万不能得罪了所在国。确实让国内的人不解。这也是很多帖子讨论的问题,国内河友的反应也让海外河友反感。

      • 家园 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多说一句:高华普遍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实际上白人也看得明白,这些人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蝇头小利连母国和同胞都敢卖,自己衰落了他们一定照卖不误,甚至都不带一丝犹豫的,所以对这类人是既利用又提防,时不时还要严厉打压。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美华家庭其实还有一个隐性问题

      当然也不仅仅是美华,欧华、澳华家庭也多少一样,那就是00后二代的可怕叛逆期将至。

      这些二代没有享受过当美国人的高光时刻,反而现实一而再地反馈他们父母投错了机。对于对面,也就是我们这方,内心深处也可能过于理想化,难免无意中对父母辈产生埋怨。

      就拿谷、陈为例,只有一半血统的谷,在中国名利双收,再对比陈的待遇,谁都不免唏嘘。

      这些种下的种子,在叛逆期后爆发出来,是会对许多家庭产生影响的。而一些家长用堵的办法代替疏,伴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长,会愈发难以自圆其说。

      通宝推:老调重弹,
      • 家园 欧美不太清楚

        在日本,首先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去的不多,好像能在日本进入一流企业并担任要责的也不多,曾经有个日企为防中国人指定了某部电梯,中国人不许乘坐,中日经济交往既广又深,但排华很明显的。

        当然,日本是先进工业国家的高物价体系,而中国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快速完全工业化后刚刚崛起的国家,与日本相比,中国社会普通打工者的收入明显低于日本和欧美高物价体系国打工者的收入,汇率明摆着,所以近年去日本的中国人明显有个很大的变化,三四线城市的人,偏远地区的人增加了,这些人对日本的感觉都很好,没个五年十年是感受不到天花板的,但如楼上所言,我就听到不少旅居日本的二代很难完全容入日本社会,其实在日本对现状满意的中国人大多是做饮食行业的人,入行门槛低,而且开店各种手需跟国内比简直太简单了,夫妻为主全家协力,投入产出很高,还有就是做中日贸易的,这些年渠道畅通,通关便利还是有许多成功者的。可是优秀高学历人士的机会明显越来越少了。这个现象在欧洲大概也会类似吧?那么将来高学历的“高华”的后代们会怎么想?

        我以前说过,欧美先进国家是利用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暴利构建了以G7为主的高物价体系,扩大了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地位,可以理解为工业国剥削农业国,中国发展到今天完全有能力在保持对西方竞争比较先势的前提下,逐步构建成中物价体系国家,这样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与欧美日等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有极大改观。无论是主观作为还是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觉得这个现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会发生。那么所谓的高华优势感的物质基础还会有吗?中国人或华裔或华侨相信虚伪的民主自由拥有心理优势的人还会很多么?

      • 家园 你这个想当然了

        我在生活中见过很多自己,同事,朋友的00后在德国的孩子,亲戚在西欧和美国的孩子,抱怨父母融入不够,抱怨自己要多学中文,抱怨自己暑假只能回中国的都有一定比例,但是抱怨父母把他们生在欧美,让他们处于竞争劣势的我真的一个也没见到。对美国的情况不是太清楚,西欧这边的大部分华人00后哪里有那么大的上进心,想着世界大局和东上西下什么的。说实话我们20来岁的时候能想这么远大? 我自己92年高中毕业的时候是个17岁的农村孩子,唯一想法是考上大学,逃离农门,专业其次。97年大学毕业第一目标是在上海留下来,第二目标是找个外资企业,比较长期的目标是出国留学,将来可以赚比较多的钱。

        谷是成功了,我认为她本人和中国都取得了重大成功。但是陈也非常成功,他是冬奥会个人项目中分量最重的项目之一个人花滑的冠军,他现在就能拿到不少赞助,而且著名花滑运动员在退役后还可以参加商业表演,还可以长期赚钱,当年陈露退役后就参加了挺长时间的商业演出。所以陈也可以名利双收,没什么值得唏嘘的。

        通宝推:潜望镜,放牛郎,脑袋,
        • 家园 陈巍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和之后都不会很好的

          很大可能就是一中产。

          拿陈巍和陈露比是不恰当的,陈露是在中国,是体制内培养出来的,而且退役后也一直在体制内。

          陈巍就是美国无数奥运金牌选手中的一个,而且还是少数族裔,更差的是居然是男的。对比加拿大前几年的花滑男单第一人陈伟群更合适,当打之年都没有什么广告代言。

          一般而言,海华二代女孩普遍比男孩更受欢迎,在学校,职场中都更加自信。周围无数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基本都是这样。这个世界在对待外来男女的态度上大抵和几千年前一样。部落可以接受外来的女人,或者女战俘,但绝不会允许其他部落的男人在本地落地生根。现在文明社会了,可以接纳其他文化的男性,但心里会抗拒这些人鹤立鸡群,甚至会在这些人前行的道路上各种不配合,下绊子。

          当年美国女花滑关颖珊算是华人二代在体育界发展的最成功的了。即使这样,关颖珊在某界冬奥输给一个美国白妞后,一个报纸标题就是美国人打败了关颖珊。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年轻人才志存高远

          引用:西欧这边的大部分华人 00 后哪里有那么大的上进心,想着世界大局和东上西下什么的。说实话我们 20 来岁的时候能想这么远大? 我自己 92 年高中毕业的时候是个 17 岁的农村孩子,唯一想法是考上大学,逃离农门,专业其次。

          17 岁的年龄,才能想得远大,什么东升西降,什么支援世界革命,什么全世界无产者是一家。

          之后人逐渐长大成熟,那就蝇营狗苟、柴米油盐,作为精致的自私自利者的百分比不断提高。

          你说欧洲华裔年轻人,我也认得几个,隔三岔五到比利时,给欧盟开会当翻译的。”抱怨父母把他们生在欧美,让他们处于竞争劣势“ 这种鲁蛇心态的,我也一个都没见过。但是对于老欧洲不屑,认为他们暮气沉沉 just cannot make it 的,倒是主流。

          不要说华裔,欧洲的年轻人,对于欧洲也很失望呢。最热衷于 ”欧洲人“ 这个概念的,倒是东欧那些 50 60 后,他们对于苏联解体、自己能当上 ”欧洲人“ 无限满足,别无所求了。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别说,将来还真有可能抱怨。

          你想啊,几十年前城乡差异那么大,农村人拿城市户口还要花钱。我父亲工厂还专门有这个(灰色)业务,户口的最后一次成交价是5000人民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两年前,一个朋友的小孩为了上好初中,把农村户口取消了转城市户口,心疼了半天。

          西西河里有预测,中国海军迟早要把军舰开到汉堡港外----到时候,我们不被孩子骂死?😭

          我在生活中见过很多自己,同事,朋友的00后在德国的孩子,亲戚在西欧和美国的孩子,抱怨父母融入不够,抱怨自己要多学中文,抱怨自己暑假只能回中国的都有一定比例,但是抱怨父母把他们生在欧美,让他们处于竞争劣势的我真的一个也没见到。

          • 家园 有可能,昨天就有人批评我短视,势利

            我建议不要在汉堡登陆,汉堡又不直接靠海,我觉得还是在比利时比较好,上可攻德国,下可攻法国,顺便把荷兰也收拾了。

            我们那里90年代中期一个城镇户口要一万。我们乡因为征地造桥给了几个名额,我岳父花了一万给我老婆买了个城镇户口,她考了自费护校,当了护士,但是户口还在家里。现在老家房子拆迁和土地征用,我老婆分到的份额比她的姐妹少不少。像我这样考上大学,户口迁离的自然一分钱没有。看来我确实短视,92年居然考上大学了,不知道2015年开始会少拿这么多钱。

      • 家园 应该在海外华人家长中广泛传播我的“先遣队”理论

        大家跑到海外,不是为了个人的安逸享受,而是为中华发展省资源,为逐鹿全球做先遣。而先遣队嘛,自然是天降大任,各种吃苦受累不在话下。

        海外华人和中国政府都接受“先遣队”理论,将极大地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家园 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 家园 不想对个人选择上纲上线
          • 家园 至少给广大华人家庭提供了一个促进家庭和谐的叙事选择嘛

            如你所说,当00后孩子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利的时候,

            他们会找父母寻找一个解释。

            而如果父母们说,自己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出国的,

            那这个选择就显得傻,而且对子女不利,

            因为先舒服后苦,自己舒服子女苦。

            而如果采用我的“先遣队”叙事,那苦就不是问题,

            而是先遣队必须经受的考验了。

            这至少对促进海外家庭的和谐是有利的。

            • 家园 你这个失败是注定的

              不就是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的翻版么。

              效果如何,当年已经有过一遍了。子女新一代不想献身,你父母无权要求我加入你们的事业,这不是我的选择。

              当年三线建设,好歹还有国家鼓励,什么三线建设光荣,哪怕就是嘴皮子功夫,好歹也是光荣。移民西方有什么? 本地人当你是贼,百般提防,何光荣之有?

              况且西方反华宣传无孔不入,中国是专制独裁黑暗地狱,逃离中国就是胜利,哪里需要父母费心解释?

            • 家园 你这个是土鳖的想法

              我也非常赞同。你可以在河里统计一下,还能有几个。

              历史上的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确实是这样做的先遣队,只是他们想占据住信仰的地盘。他们为了目的,不得不传播一些科学知识等,传教的事在立住脚后再说,为达目的吃了不少苦甚至献出了生命。这是因为人家有信仰,身份和目的很明确。

              海外华人出去的目的他们自己也很明确。虽然客观上为国内省了资源,让出了位置,但如此拔高他们出国的这个境界,他们自己都未必同意。这是直接去占领物理的地盘,属于釜底抽薪。如果这个想法明确了,成了多数人的想法,那确实会让所在地提高对他们的提防,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加、澳等控制中国移民数量说不出口的原因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