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李昌平:危险的中国农业及原因 -- 审度

共:💬55 🌺2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包产到户的承包制本来就是落后制度,集体农场制才合乎社会主义

      承包制已经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障碍了。

      农业现代化要的是种植工厂,立体种植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而这种工业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不亚于又一次工业化投资。所以绝对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承担得起的,需要通过集体经济和公有经济来组织投入相当的生产要素。

      承包制这种东西,但凡懂点古代农业史和经济学的都知道,肯定要被后人嘲笑的。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农村重新集约化相当于一次革命/复辟

        当年的经济架构事实上已经消亡,这个经济架构并不仅限于本村本土,而是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与协调。当年的水利农田基建已经差不多破坏贻尽,要重建不单耗费巨大,不同村集体之间需要协调。搞农村集约化经营,这些问题必须要面对。

        集体内部也很难协调。人口变化,身份变化,工作变化,如何确定集体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分利,都是必须要面对。

        如果农村重新集体化,不啻于再来一次土地革命。如果资本下乡,则不啻于一次封建地主复辟。都难。从操作性来说,资本下乡,一刀切,购买或长租(相当于分期付款购买),最简单的可行,但对共产党政权,无疑是毁灭性的。目前推行的方案,应该是倾向于资本下乡。

        主贴本来还有很多的,包括了自己的看法和引用,手机发,怕秩失,所以想发一段后通过修改来补齐,结果修完发不出,就算了吧。

        • 家园 重新集约化从10年左右开始的土地流转

          到目前来说,进展不大。

          要加大农村投入,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年轻人都想法设法离开土地,剩下都是老人,如果要大开发,就需要把这几亿农村老年人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农村合作社被解散之后,农民已经彻底失去了话语权,农民基本上没有被收买的价值,用土地换取补贴,中央政府是不愿意给的。

          要等到60年代左右的这批婴儿潮去世,等土地自动剩余出来,才会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开发,而这基本上要再等10-20年,要再等一代人,这时间太长了。

          个人看法,要想现在就开始开发农村,直接发基础粮油,部分生活费,基本上就可以将土地收回。

          善财难舍。。

          • 家园 土地流转应该03年正式开始实施

            10年前后广东某地和浙江某地因强推村改居同时被中央点名批评略收敛。12年后又重温。

            20年来土地流转应该是受到较大的抵制。

            另,关于“善财难舍”,我去年清明后发过贴子,说新农村建设和农田补贴问题,其中提到土地承包者以900一亩承包收1500一亩的补贴,承包后胡乱种些东西就不管了。应该说财是出去了,包括发给农民的种粮补贴,传说中的效果事实上没出现。

            • 家园 这种补贴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 有补充

              学的是老美的套路,问题是中国的农业资本根本就没有起来,这种补贴落入和官员勾结的个体手上。

              直接给农民发补贴,保证基本粮油,然后成立大型农业集团公司,大规模的开发农村土地才是正途。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老是想着花小钱做大事。 -- 补充帖

              用补贴吸引私营部门开发农业,等开发好了就停掉补贴,想的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没有政府背书安抚农民,不解决土地属性,想靠商业手段解决农业问题,根本就不现实。而国家属性决定了不能轻易改变土地归属,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出面,组织国有公司开发,而这又涉及到巨大的投入,所以我说是善财难施。

            • 见前补充 47017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