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原则 -- 任爱杰

共:💬78 🌺44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资本投电动车更大的动机是金融

                        主要收益包括两个方面:后来投资者的资金;上市套现。至于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估计考虑的不多,不过不妨碍他们猛吹这个概念。应该说电动车由于固有的特性,大规模取代燃油车,还需要挺长的路走,金融资本不会想这个问题,周期太长,风险太大,效率太低。至于实业资本,实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只要能平衡进出,就可以做下去。基于这一点,我对造车新势力,并不如对传统车企转型电动车有信心。

                        昨天看到信息,宁德时代被部分企业削减或取消订单,有可能是因为宁德不如新电厂好炒作股价和风投,又或者要制造宁德的资产波动。当然台面的理由是分散风险,也是说得过去的。宁德过得了这一关,才能算真正的站稳了。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宁德时代被部分企业取消订单

                          前段时间是小鹏汽车宣布用中航锂电取代宁德时代。

                          原因其实很简单,宁德时代涨价了。

                          至于电动车大规模取代燃油车,我看已经不远了。欧洲英法德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这些国家电动车占比都在20%左右。国内接近9%。这几年石油价格还是比较低的,要是冲上一百美元,电动车还能上一个台阶。

                          • 家园 大量替代可期,基本替代就难

                            我倒是看好小城镇和农村电动车化,还有城市通勤。不过大车企不大感兴趣就是了,不符合投机资本的要求。

                            国内里程焦虑是个问题,充电是个问题。跟欧洲那些小地方不同,中国地方大,很多人都有长程需要。第二个充电问题不好解决,城市不那么好解决。

                            在标准没基本统一前,基本替代应该不行。50%算基本替代吧。

                            • 家园 里程焦虑被夸大了。

                              我一年到头驾车单程最远也就200公里。再远我就坐火车。

                              我身边同事朋友同学,都很少说驾车超过上千公里的,就算跑远点,也就北京西安日照武汉。上班族开车一般没那么活跃。

                              我觉得,电动车的价格是首要问题。你看县城乡镇农村看遍地的电动三轮四轮,老头乐,便宜啊。五菱宏光mini为啥火,便宜啊。啥时候电动车价格能下来,电动车才能大量取代汽油车。

                              其次是充电桩没铺开,但这个跟政策有关,政府部门不推,谁也没招。

                              至于大车企不感兴趣?

                              这是伪命题,他们比你想象的有兴趣多了。

                              • 家园 我跟人吹实数200就足够超过一半的车主需求

                                也就是说标称续航300。不过这个国家鼓励政策和资本市场都不支持。还有智能化问题,大伙需要的首先是车,而不是自动驾驶,但资本不支持。

                                电动车价格肯定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做便宜车,做实用型车,不好炒呀。

                                • 家园 不一定啊

                                  还有智能化问题,大伙需要的首先是车,而不是自动驾驶,但资本不支持。

                                  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整合一切能整合的行业。

                                  首先是通信行业,固定电话被手机取代,手机又被智能手机取代,手机不断集成摄影、录像、播放器、浏览器、存储甚至办公软件。

                                  接着是支付领域,现金被移动支付取代。

                                  接着是零售业,黄光裕被马云取代。他们连小菜贩都不放过。

                                  然后餐饮业,外卖兴盛。

                                  接着是出租车被滴滴取代。

                                  接着是个人自行车被取代。

                                  一个口号,万物互联。

                                  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吞噬一个又一个行业。汽车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消费品领域,这么大一块蛋糕,他们能放过么?

                                  至于大伙需要的首先是车?就跟当年固定电话被手机取代一样,到时候给你一个集成了汽车+电脑+通信+娱乐+能源+休息空间(原谅我脑洞太小,智能幻想这么多)的智能汽车(甚至有可能集成直升机技术),你说那帮在网吧通宵的年轻人会说我首先要的是车,还是会说真香。

                                  你说传统汽车厂商不感兴趣,我说是伪命题,因为不是他们不感兴趣,而是他们正在苦苦抵抗,他们不想失去主导权,上汽拒绝华为:我们不想失去灵魂。这肯定是心里话,他们已经看到了结果。但是,恐怕由不得他们。我感觉手机市场发生的事情会在汽车领域再重复一遍。那时候,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HTC,索尼,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你方唱罢我登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故事会一再上演。

                                  • 家园 贪婪是原罪

                                    什么都想要,就怎么也要不成。

                                    回到过去,跟摩托罗拉说,我要个终端,可在任何地方通话,必须有摄影、录像、播放器、浏览器、存储并且处理文档图片,没有这些功能不准推出,必须齐备了才能生产。能实现不?

                                    为什么要搞电动车?为什么要搞智能化的电动车?两个问题不宜等同。

                                    电动车的开局,不知道上牌的因素有多大影响?我想权重并不低。电动车要推开,两个条件是必须有的:价格适宜,使用方便。目前的电动车新势力怎么做的?做高价,做高溢价。为什么?

                                    集成当然好,前提是车能卖出去。投机资本需要车卖出去么?不需要,只要资本增值,卖得出卖不出其实是无所谓的,卖车跟增值不是必然的同步。卖不出就增不了值,卖不出就增不了值?

                      • 家园 你说的像是财主,工业革命中的资本家恐怕你理解不了吧。
                        • 家园 工业革命没多少年,美国就搞反垄断法,就是因为资本觉得垄断更容

                          易赚钱,而不是冒险去创新。

                          资本天然喜欢赚容易钱,如果压制创新更有利赚钱,那资本会打压创新,而不是鼓励创新。

                          远的不说,国内的大资本不也是都想放高利贷赚钱,或复制滴滴搞社区够赚钱?

                • 家园 真靠企业能行不?

                  你提的这个问题,跟我提的一个观点其实是类似的:没有需求的科技是无法发展的。在应用层面,当然是企业知道方向,越是贴近终端用户的企业,越能掌握这个方向。这一点我跟你是一致的。

                  关于创新的观点,你我是否一致,可能得首先看我们怎么样现解创新,如果对创新的理解不一样,分歧是肯定存在的。同时我也提到一点,私企的创新同样是依赖国家的扶持,这一点我之前说得不明确,可能你也没留意,我当然是支持国家扶持所有企业创新。第三个,私企的创新更多的是新应用。第三四就是我并没有否定私企有创新,只是觉得私企的创新被过分夸大了,公企的创新近乎被抹杀了。

                  基本上所有的负面词都给了公企,相反基本上所有的正面词都给了私企,这个不是一个客观的现象。

                  • 家园 什么话说过头了都不好

                    你说的这些好像没什么问题,我想强调的是创新不可能不冒险,要冒险企业就可能出问题,那时工人怎么办?如果工人只能依靠特定的企业,恐怕解决不了这个矛盾,如果让国家承担所有风险,浑水摸鱼骗补贴企业恐怕也会有一大堆,在能消灭人的私心之前,恐怕还是要让企业承担风险吧。

                    • 家园 是呀,你说的有道理的呀

                      我不单不反对国家扶持所有企业搞创新,搞技改,搞市场,我还鼓吹这样做,所有企业包括公企私企。

                      我只是反对高估私企创新,抹杀非私创新。不能把创新都归到私企头上去,而认为非公没有创新。相反,我认为公有企业创新比私企要多。或者说,谁见过宣扬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甚至中国电力创新的?中国电力搞那么多东西,大家都看得到,哪家赞过他们的创新?中石油中石化搞那么多工程,开发那么多产品,谁夸过他们创新?多少私企,就靠国企的技术人员处溢起家发家!

                      我怀疑有些人下意识就是当公企就是只会A钱的垃圾。

                      通宝推:桥上,西安笨老虎,
                      • 家园 创新是否出名和行业的关系很大

                        你举的例子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力都是基础设施,他们做的创新往往针对他们自己的生产流程,但是他们的产品并没有改变,所以普通消费者感受不到他们的创新。以我比较了解的电力行业为例子,电力行业的主力煤电从80年代的亚临界,90年代到世纪初的超临界,2005年开始的超超临界,上了三个台阶,其过程有技术引进,也有二次创新,国家也有诸多奖励。但是普通电力消费者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他们关心的是电费是否上涨,供电是否稳定。普通人谁会去关心华能玉环电厂是国内第一家超超临界电厂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曾经是国内煤耗最低的电厂,申能平山二期是目前煤耗最低的电厂。与这些基础设施行业相反,消费品行业的产品和消费者直接接触,他们的任何创新都会在消费者那里产生很大的反响。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汽车行业等。谁弄出个折叠屏什么的全世界都知道了。

                        以德国的两大著名企业西门子和博世为例。西门子在国内出名完全靠家用电气,普通消费者大部分不知道西门子原来的主要产品是发电设备,医疗产品,自动化产品,交通产品和楼宇技术。博世在国内的名气更比西门子小不少,因为它的家电在中国不如西门子出名,这些年有些人知道博世是因为它的电动工具,其实博世的产业支柱汽车配件,自动化产品(力士乐),家电和楼宇技术。汽车行业的很多革新是博世弄出来的,如汽油直喷技术。顺便说一句,西门子和博世本来成立了一家家电合资公司,但是2014年左右西门子把股份都卖给博世了,但是产品还可以继续贴西门子的牌子,所以现在西门子和博世家电完全没什么区别了(本来质量是也没什么区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