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沙岳麓山洪范《禹碑》蝌蚪文符解读思路 -- 张新泉

共:💬204 🌺408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4
          家园 这看起来像我中学写的游戏设定

          神像女神转生,妖像浩劫残阳,魔像数码宝贝,鬼像源代码。当然还有很多电影、游戏也是这个套路。所谓母机,说到底不过是物质化的超验主体。其实大家都是形而上学的结构,套个幻想风格的皮。奇幻科幻(神话现实)说到底都是一路。

          你这里的世界也明显具有诺斯替的结构。

          顺便,中国完全不同于古希腊和古印度。精神的精,实际上是物质化的潜能(精气),神才是西方的精神(spirit or essence)。中国从始至终强调形神为一,性命双修。肉体不朽就是精神不朽,反之亦然。什么时候不强调了。只有在行不通的时候才搞尸解。

    • 家园 【原创】近现当代研究传统文化、国学、学术之所谓三重境界 -- 有补充

      一,皓首穷经,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乾嘉学派及晚清,名家众多。近现代以来,功力深厚者也不乏其人。

      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钱钟书、钱穆乃至冯友兰、胡适之等等。

      众人行,颇多我师。

      但这终究只是西学东渐大潮下第一重境界,要害其实主要只在于比较谁读书更多、融汇贯通倒背如流功夫下得更死。

      读书多过我者,便足堪为我师。

      这一层楼上,如陈寅恪者,功力当然更足堪大师之称谓。

      二,疑古,推倒重来,乃至全盘X化。

      这方面,胡适之、顾颉刚以及更等而下之的汉奸洋奴学术比比皆是。但即便胡适之,也只敢自称"但开风气不为师"。

      因为只不过是抄、仿西洋学术之工具,打碎打乱后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各种发覆乃至发明历史、重读重注改写经史子集的论著,层出不穷。

      但陈寅恪、钱穆、冯友兰等人,又略略不同。端守其正道,至于西洋学术,拿来之工具而已。

      这一层楼上,如陈寅恪者,当然依旧是大师气度。

      至于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者,虽比比皆是,但大师并没有。因为胡适之也只是但开风气而已。

      这重境界,要害是能写。抄、仿,熟练掌握运用工具技巧以为能。

      三、山还是山。

      所谓守正创新、自成一体。

      这一重境界,楼内都没有几个人了。

      但陈寅恪、钱穆、冯友兰乃至辜鸿鸣及所谓新儒家之流,当可称大师。

      如陈寅恪者,在其中自然依旧大师气度俨然。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十个字,即是一座高山、一面旗帜。

      这重境界,是需要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分析地,是很考验眼界见识、史识功力地。

      在当时西风压倒东风大背景下,即便是大师,也难有成体系、范式的成果,而多只能是些碎片化、局部成就。

      大体上,三重境界以"读书多,写得多,思考得多″来区分各自层次内的高下。

      如陈寅恪者,在第一重境界内当然是最顶尖一流。(你们读过的,我都读过了。我读过的,你们未必读过),

      在第二重境界内,也是一流水准。(你们会用乃至会玩的工具,我基本也都会),

      第三重境界上,如陈寅恪者,更是因为"三不讲″之类严格自我约束规范标准而超一流。(你们思考到的,我都考虑过了。我考虑到的,你们还没人考虑到。)。

      至于当代?

      第一重境界者,当然依然不少。但总体水准下降了一个档次。毕竟,时代变了,时间开始了嘛。

      第二重境界,比比皆是者更多了。甚至也有一些"名家″了。

      第三重境界,可以说已经很久没见到一个大师了。都在研究民国诸"大师"。

      本人禹碑蝌蚪文字解读后,倒是重新开辟一条道路、一片区域乃至一块天地了。

      三重境界,本人也都因此得进门槛之内,甚至已略略占据有一席之地,已粗粗成一家之言了。

      所谓:

      自从禹碑解读后,世间学术有门槛。

      读书不识张新泉,人称大师也枉然。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自卖自夸 -- 补充帖

      第一重境界,已入门槛,众人行,多有我师。

      第二重境界,有一席地,三人行,或有我师。

      第三重境界,自有一天地而成一家之言,不见我师。

    • 见前补充 4692126
    • 家园 【原创】道家.张氏与禹碑

      张挥公,颛顼历、西水坡龙虎墓、制弓矢

      张良,黄石公、大庸国故地(牧誓八国之首)、微子微山留侯。

      张道陵,张衡,张鲁,龙虎山,道家道教。南朝、南宋、嘉靖后南明……禹碑历次踪迹隐现与道家之关系。

      • 家园 关于道家的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不是其实本来应该是"洞天"蝠"地"?

        蝙蝠这种两栖禽兽跨界物种,有很多奇特性。

        这次全球大瘟疫,据说源头也与这玩意有点关系。

        所以,它们其实是两个位面、界面交汇节点区域"灵气泄露"、基因变异的产物?

        它们栖息地,极有可能是最后的"灵气"遗留点、泄露点?是两界山通道、奇点?

        在那里修行、修炼、修真,对普通人或许有毒有害,但对修道士们而言,则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是八仙中最奇怪的一位,最非人类的一个。据说本体就是位蝙蝠精、蝙蝠侠。

        张公洞,恐怕原本就是张果老的一个基地,其实是个蝙蝠洞。

        飞升,就是人类最后得化身成类蝙蝠跨界新物种,才能适应"灵气"条件下的"仙界"最低限度生存指标?

        广西巴马的富硒长寿洞,是不是本来也就是个蝙蝠洞?

        2023.6.10

        有些科学家提出,与小型蝙蝠相比,大型蝙蝠可能实际上与灵长类的关系更近。除了没有回声定位系统之外,大型蝙蝠和灵长类都有高级的视觉能力,而且它们指骨的长度也有相似的比例。科学家推测,翼手目两个亚目里是分别独立进化出来的,然而这一理论却无法得到分子学研究的证实。相反分子学研究证明了蝙蝠(翼手目)群体内的相似性,因为两个亚目的基因里都含有较高水平的腺嘌岭和胸腺嘧啶碱基对。支持“飞行的灵长类”观点的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说基因的相似性可能仅仅是因为两个亚目在飞行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是进化动力在相似的条件下将它们独自塑造而成,而不是因为它们有一个近期的共同祖先。大部分分子学研究现在支持蝙蝠(翼手目)的单一起源理论,即狐蝠和小型蝙蝠有共同的祖先。

        分子学证据还表明,各种菊头蝠和它们的近亲诸如旧大陆假吸血蝠,与大蝙蝠亚目的亲缘关系要比和其他小型蝙蝠更近。然而让人疑感的是,菊头蝠拥有一些动物界里最复杂的回声定位系统,而大型蝙蝠几乎没有

        • 家园 修真修炼本质是什么?

          修心、炼体、炼神?

          炼体比较物质客观,延年寿,尽形寿,改造身体,延缓细胞氧化衰退老化速度?

          再极端一点,增大基因突变异化机率,使人的身体具有某些突破地球生物圈生存环境条件约束的功能?乃至象水熊虫那样能在太空环境下存活,直接可把散布在太空中的各种能量吸收转化为己生存所用?

          或者更直接地升级,碳基身体升级为硅基身体,"人"变身成能思考具智慧的"旅行者N号",遨游太阳系?

          修心炼神什么的,就更离谱了。有点彻底"灵魂""智慧"脱离物质身体的意思。脑机联结后,"我"不但能让游戏中的NPC"活"起来,还能让这NPC即便脑机分离后的"我"在无线联结的虚拟网络世界无限期"活"下去。只要这虚拟世界存在着,"我"就能活下去。只要这虚拟世界能重新激活,"我"就能再"活"过来。

          修心炼神强调的追求的,似乎是纯粹性?是压缩智慧灵魂的信息知识量?道心、佛性之类的东西,似乎就是源代码性质之类的东西。立地成佛,大道至简……。

          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炼体上而言,就是在体内炼出了一粒结构奇特元素构成复杂的生物芯片?修心炼神则是将自己智慧灵魂的"源代码"提炼出来了找出来了,并刻写到生物芯片金丹上了?

          有了这么个东西,"我"就与宇宙同寿了?甚至可以穿越黑洞了?

          • 家园 练气和炼丹都是把自己炼成系统的BUG

            碳系生物的功能很简单,生存(N)->繁殖->生存(N+n). 底层逻辑其实就出BUG(变异)堆出来的。合理推断,人的上升修炼自然也是要靠堆BUG。所以大道三千,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路线。基因强化路线,机械飞升路线,数据化义体永生路线都是可能的。

      • 家园 苏州西山镇林屋洞

        点看全图十大洞天之九,林屋洞,曰左神幽虚之洞天,属北岳真人治之,位于苏州市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洞口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仙府”、“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等大字。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 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

        林屋洞,俗称龙洞,出土过唐代的金龙、玉简、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诗千赞:“一山飞峙太湖中,千娇深藏林洞”。

        林屋洞,景点面积18公顷,在洞天世界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为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其最为独特之处,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路平水静,人行其间,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虽有钟乳倒挂,但从整体看,则石板一块,有鬼斧神工之疑。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原有雨洞、丙洞、旸谷洞三洞会于一穴,因“文革”中开山采石,现仅存雨洞及旸谷洞两个洞口。洞中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鱼乳泉等石景。

        • 家园 灵威丈人

          传说中仙人名,通称 龙威丈人 。相传 吴王 阖闾 游 禹山 ,遇 灵威丈人 入 洞庭 取 禹 藏书卷。见《河图纬》。

          明·袁宏道 《玉京洞》诗:“海可通,江可涉, 灵威丈人 难再得。” 钱伯城 笺校:“ 吴郡 本、 小修 本此句作‘ 灵威 逝矣仙衢灭’。”参见“ 灵威 ”。

          • 家园 张正见 灵威丈人 吴王阖闾 苏州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也。祖盖之,魏散骑常侍、勃海长乐二郡太守。父修礼,魏散骑侍郎,归梁,仍拜本职,迁怀方太守。正见幼好学,有清才。梁简文在东宫,正见年十三,献颂,简文深赞赏之。简文雅尚学业,每自升座说经,正见尝预讲筵,请决疑义,吐纳和顺,进退详雅,四座咸属目焉。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令。属梁季丧乱,避地于匡俗山,时焦僧度拥众自保,遣使请交,正见惧之,逊辞延纳,然以礼法自持,僧度亦雅相敬惮。

            高祖受禅,诏正见还都,除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历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著士,带寻阳郡丞。累迁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著士如故。太建中卒,时年四十九。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

            帝京惟赤县,神居应紫微。

            涂山万国仰,沧海百川归。

            东郊事平秩,仲月祀灵威。

            含光开早扇,阊阖启朝扉。

            按吴王阖闾在位时,正是王子朝之乱进行时。围绕着王子朝之乱的,是楚、晋围绕周室的各种争霸斗争,是孔子入洛周游列国广收门徒、老子西游,是周王室的大批重器宝物典籍散入列国。季札入周、访列国。也是吴楚、吴越争霸。

            周王室的重器宝物流入楚国的占据大头,晋、鲁、吴这些姬周诸侯也是各施手段围攻楚国不止。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员、伯嚭等等帮助下,更是攻入楚都几乎灭楚,以伍子胥报仇之名而掘楚平王墓。

            所以,吴王阖闾、虎丘剑池、周庄……苏州的这些古人古迹里头,大概率还是有些名堂的。当然,虎丘剑池历代被挖掘清理或被"探索发现"过数次,应该并非阖闾墓。

            苏州(以及嘉定等地)园林那么多,也不知有多少原本是为了挖出它才修建的。宋徽宗弄花石纲,背后究竟是不是也有找寻阖闾墓的因素?

            2023.7.14 于宁夏吴忠盐池

      • 家园 宜兴 张公洞 -- 有补充

        点看全图洞口

        点看全图洞内

        点看全图洞中池

        点看全图洞底

        点看全图洞顶

        春秋时,此地属吴国(姬周宗家一门众?)。老子之弟子庚(亢)桑楚(子)在此地修玄或隐居(大约是王子朝之乱时,老子及其弟子逃难或携王室重器秘宝之类到各诸侯国活动?)。

        按庄子之传世文字记载,庚桑子是得了老子真传地。(亦即是看得懂上古金册玉牒传世秘宝蝌蚪文地,当然,他们从中看到的主要是巫医道这部分?)。

        张良张氏世代寻找或守护传承金册玉牒蝌蚪文,与道家关系紧密,直至张道陵创道教,更是俨然其护法。探访、找寻到庚桑子隐居之地,也不足为奇。

        不知张公洞大洞洞中池水底下有没有什么东西,历代整修此洞时,是否有掘地三尺过?

        2023.2.5正月十五 张天师一九八九年寿诞 江苏宜兴张公洞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季札周游列国与王子朝之乱似乎也有关系 -- 补充帖

        时间线上有重合之处。

        总之,以蝌蚪文字为线索,重读秦汉\春秋战国\先秦|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是可行地,也是能另有所收获、发现地。

        家园 興,起也,虚陵切 -- 补充帖

        绍兴,日本大地震。2011.3.3 兔卯年

        宜兴,土耳其大地震。2023.2.5 兔卯年。

        • 家园 太湖边上的龙虎?

          点看全图

          张公洞西北向是龙山,东南向是虎头山,东北是龙背山,西南是老虎山。正东是太湖。

          这算是大湖边上的龙虎?

          点看全图

          张姓始祖张挥公选取的是海(古渤海)、湖(古巨野泽)、河(古黄河)交汇?之地的龙虎?

          崂山道祖张高张廉夫青岛选取的是海边龙虎,正一祖天师张道陵选取的是太湖边龙虎,而张盛选取的是江河边龙虎?

          当然,龙山虎山凤凰山牛头山在中国大约每个市县乃至乡镇都有,都是最普遍最通俗的山名。这太湖边上大约就有几组乃至十几组几十组龙山虎山。甚至,这里也有九里山。

          江西龙虎山、青岛龙山(崂山鳌山)虎山(浮山),还都有肉眼可见的象形之意,太湖张公洞这里的龙山虎山,恐怕就徒具虚名了。

          2023.2.15宜兴龙背山公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