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史教授/老师的问题 -- erha

共:💬129 🌺59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匿名 如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匿名 考古发现的最早车轮,距今

                5150年左右。

                [IMG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Ljubljana_Marshes_Wheel_with_axle_(oldest_wooden_wheel_yet_discovered).jpg[/IMGA]

                特点:70厘米实心木车轮,120厘米车轴距。轮子和车轴固定在一起,同时旋转。

              • 家园 问题在于

                这就是之前说的加强,但是意义不大。因为木头和金属契合较差,会让整体性能低下,更容易损耗。而且和加工精度无关。单单一个热胀冷缩就足以出现问题了。见过农具的其实可以回想一下木头和金属的连接部位,是不是有落差。

                如果说相对常见的,应该就是环体上面垫金属了,只有这一层。而且很薄。

                • 家园 月兄还是只谈“加强”“木车轴”等语义、概念。不过请教月兄

                  按字面意义理解,吴起兵伐中的这段记载,只提到了“膏锏有余,车轻人”,没有提到车毂内安装的釭,是否就可以理解成先有车轴上装的金属锏,后来才有的釭?

                  抑或这意味着吴起提到的战车,是轮与轴一体转动、所以只需要用锏“加强”车轴,车体与车轴锏部位的摩擦用更换“伏兔“就可以了?

                  通宝推:epimetheus,
                  • 家园 难说

                    前文是说,只有一个会有更大磨损。同时存在,反而比只用一个寿命长些,但问题依旧。空想的话,先有釭反而更为合理。锏除非像之前说的只有一层铁皮,否则肯定磨出勒痕。实际上先有哪个无法确定,可能是先有锏发现问题才配的,也可能早就知道一开始就配套的。就出土来看,并未发现战国之前的釭锏 。商周的整车也没有这类东西。联合前面说的所见、语源、《天工开物》等书的记载,没有这类事物影响不大。

                    另外,如果没记错,伏兔不是这个作用,从安全和储热考虑,磨损伏兔反而更容易出问题。

                    • 难说
                      家园 这两个东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071307

                      这个链接里有图

                      我有点好奇这俩是滑动轴承的内外环,还是用来约束膏脂不流失的约束部件?

                      我不懂,从经验瞎猜一下,从锏这个字望文生义,大概是围绕着存在的间隙去服务的,因此想来更像是约束件,令轮毂和轴之间的间隙相对封闭起来,这个空间里的油脂不容易流失、沾染灰尘。轴承的可能性显得更小了

                      尤其图片里是釭上的倒角、截面呈现的梯形,这一点似乎和同一资料中表现的锏无法配合。

                      • 家园 清代马车的釭

                        点看全图

                        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出,从战国到清,大概是2400年,解决车轴的摩擦磨损问题并无什么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同理反向推导,在吴起那篇兵法之前,这个解决方案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年了。按照理工科的思维:车辆要开始实用——能载重千斤以上(即超过两匹牛马驮载的重量)+能长期使用不折断,就要解决轴的强度、摩擦损耗问题。否则只能做出玛雅那种四轮玩具(类似过去孩子玩的四轮小鸭子车)。

                        关于釭锏的材质问题,既然各种工具、兵器都是铁一旦普及,就取代了青铜,并非有了铁后,才发明了各种工具、兵器。则铁之前用青铜,也符合逻辑。

                        • 家园 问题是铁不如铜

                          铁的自润滑性差于铜,我见过的滑动轴承都是铜的。现在铁的轴瓦也是明确需要有润滑,并为润滑油的流通留出空间的。

                          当然我也应该是想多了,毕竟马车负载不大

                          对于这里的釭,猜想不是轴承那样完全承受负载和摩擦,而是部分承受,防止轮子侧向受力、冲击下轮毂端部负载太大加速磨损或是轮毂开裂的

                          • 家园 球墨铸铁的自润滑性能还可以

                            不过古时候也没这玩意

                            关键铜在古代是拿来造钱的,还容易磨损。拿来做轴瓦不经济

                            • 家园 所以我的猜想

                              这个釭不是轴承那样承受径向负载和切向摩擦的,而是在轮子受到侧面冲击的时候发生章动,临时性承受负载,保护木制轮毂两端,防止受力开裂或是加速磨损的。

                        • 家园 看完上面帖子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釭锏是轴体的主要承重单位(轴承)。进而想要论证青铜时代已经有类似构件。

                          一、目前发现的釭锏都是铁制品(战国),青铜没有出土。考虑到青铜更容易存留,只能说不大可能。

                          二、出土的釭锏位于两端,都很小。轴长且细,与明清时期粗轴铸铁无法相比。

                          这里有一张更清晰的图可以作为示例。

                          点看全图

                          ——中国古独辀马车的结构,《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P37

                          ---

                          清代的考工记图解:《考工记车制图解

                          另外,就现存的清代车轮来看,有用锏的,也有轮轴一体、厢体承重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