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孩子教育:原子弹、大炮、罗斯福 -- 宝特勤

共:💬102 🌺5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孩子也问过这类问题,俺是这样解释的,作个交流吧

      为何有这飞机大炮?这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因为以前咱们没有这些,结果脚盆鸡和鹰酱就过来欺负咱们了。咱们牺牲很多人才把他们打跑,而现在咱们也有这些了,就不怕他们欺负了。

      为何他们是英雄?因为英雄就是保护大家,保护弱小,所以你要努力锻炼身体,要勇敢,将来才能保护你的家人,这是英雄的基本。

      为什么有坏人?因为他们小时代不好好学习,又老爱捣蛋,长大后没知识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坏事,去偷去抢了。所以你现在要好好学习,不要干坏事,否则你以后会变成坏人的。

      人为什么会死呢?万物都会死的,否则这个世界根本装不下呀。爸妈将来也会死的,所以要珍惜爸妈呀,你将来当然也会死的,所以要珍惜自己呀,生命只有一次,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人死了会变成鬼吗?这个世界没有鬼的,也没有神仙,如果有就好了,这样咱们就可以看到以前爱我的家人了,但是没有,所以不要怕鬼怕妖怪。所以要记住爱你的人哦。

      通宝推:宝特勤,
    • 家园 你这是已经失去了斗争的主动权了

      你们家小朋友大概多大了,自己能选书读了吗?我说说我在米国的经历。

      我们家小的时候,去图书馆也好、去书店也好,我一般都跟着的。最小的时候,书需要我来读给他们听的时候,主要是我来选的,他们也会选一些画面感兴趣的。

      等到再大一点,他们自己可以读简单的书了,会自己选一些书,我也会帮着他们选一些。书的情况也适用于电视网络上的音像制品。我不会强迫他们看其中哪一本,但我会把每一本书大概都过一遍。这样你对他们思想发展过程和既有知识体系有个了解,就可以从他们的角度来解释一些比较难解释的现象。

      以前的讨论中说过米国的阅读分级,这在儿童图书里也都有个大概的体现,很多书里也有从小朋友角度来解释离婚、同性恋、黑奴、印第安人被驱灭这些话题,我也会加以借鉴。这里打一个岔,米国这个校外阅读材料按能力的分级,然后再有这些收入很一般的儿童作家们来写不同等级的读物,是消耗了很多资源的,我以为中国还没富裕到那个程度。

      我们家哥哥和妞妞小学中、高年级就开始自己选、读很多描述比较复杂历史、社会现象的书了,我大概跟着读到了他们上六、七年级。这以后,就是他们懒得理我、得我找他们讨论。我们家弟弟我当时觉得是属于反文学青年那种,不去找很多书,现在想可能就跟着哥哥姐姐后面捡着读,也就差不多了。后来小朋友们都在网上读,我也就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读啥了;到也乐得回头去读我自己感兴趣的。

      学校里推荐的课外读物,由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大环境,按米国的标准应该是偏自由派一点,但我觉得一直也还都是中规中距。他们小的时候当然受大人影响,最晚到了七、八年级以后就开始自己发展的过程,我也没有刻意去影响他们。和米国的自由派们一样,从我的标准看应该是肤浅的,但我觉得他们要是不需要深刻起来,可能也是一种幸福。

      通宝推:盲人摸象,宝特勤,
      • 家园 书我觉得啥都可以读,越杂越好

        读多了判辩力就上去了。

        • 家园 道理我基本同意,有两个但是

          起码我在米国的经历,书店里加上图书馆的,已经写出来的加上作家们坐家里不停地写出来的,少儿书籍是读不完的,也没必要读完,所以操作过程中自然有一个的“选”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意的,可以是被动的(比如书店图书馆什么书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你就看什么书)、可以是主动的。

          第二,以前说过三观是根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米国有一个巨大的儿童图书书库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写出来的,一般小孩是长大之前读不完的,这一类书有人会去找、有人会去避免其中一部分。

          为什么我知道?我们家小朋友小的时候,米国华人圈子里很流行的“新加坡数学”,大概相当于中国小学中高级应用题,只有一个基督教图书网站能买到全套。这些原教旨主义者往往把小孩留在家里上学,所谓"homeschooling",得配套一些数学教材。后来开始有人把国内的题简单地翻译一下,拿到米国来用。要是能搞得图文并茂一点,我觉得这起码对亚裔二代其实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机会。

          • 家园 初想有道理,再想感觉不对劲

            感觉你说的这个例子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米国有一个巨大的儿童图书书库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写出来的,

            是在制造围墙。你说的是极端例子,但是按说能推论为各种风格的会归堆,大约跟现在国内各种APP的个性推送类似罢?这样的话,其实是诱导和限制了阅读者的阅读范围?

            我算是个乱读的人。

            • 家园 大概不是

              围墙也可以很高级。比如整个亚洲都被好莱坞围剿。除了印度和韩国。自己也不清楚这里的具体情况,但就个人接触来看,具体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样。表达思想可以很隐晦,并不是我们一般想到的那种“风格”。比如福音摇滚、Jazz Hip-Hop或者漫画相关形象。真极端那种,大概就是辛普森一家里的弗兰德斯了。

      • 家园 我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

        谢南寒河友。

        目前还需要我给他买书。

        我给他买一些浅显的历史地理文学科学书籍。

        但是他时不时会碰到一些我没有想到的课题。比如他看一本地理画册时候就看到第一颗原子弹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于是问原子弹是干什么的。

        比如讲美国国父们事迹的书。那些人排队对着开枪是干什么?

        比如我们带他去看雷鸟飞行队蓝天使飞行队的飞行表演,他惊叹之余就会问海军空军是干什么的。哦是保家卫国的。那么他们打的那些坏人是怎么回事?

        我希望孩子能多点时间生活在一个狮子和兔子交朋友的童话世界里。这个纯真的世界一旦消失,永不回来。但是外面世界的事实已经开始走近了。

        我希望给他一个好的过渡。

        • 家园 我只能给你想到两条路

          第一就是先对付着,这并不是一条不好的路。你可以想象另外一个例子,如果小朋友问你一个看起来很直观、但其实解法很复杂的数学问题,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再学两年就学到了。

          第二,就是你跟着他一起进步,往前看看教育再大一点的孩子是什么做法,想办法借鉴一下。

    • 家园 讨论 -- 有补充

      个人意见,供参考。例子不举了,因为很难简述。

      1. 做父母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好和坏”,不然凭什么在你管教他的时候,准和不准他们去做什么?

      2. 就把你自己的是非感,和判别好坏的标准,挑适当的机会和场合,坦白地与孩子交流。特别是要牢记自己也不见得都对,最好是讨论的方式,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反馈,挑战和反省自己。

      3. 因为好与坏是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的,任何人与事都是要放在历史背景下分析和讨论的。这也是需要要与孩子讲清楚的,要告诉他们,有些事情要等他长大了后,才能理解和接受,不必急着搞明白。

      通宝推:宝特勤,薄荷糖家族,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可以试试看 -- 补充帖

      我记得,自己对忙总的文字的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能用非常普遍的现象,来影映那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大白话用得出神入化。

      你是否可以试一下,当孩子刨根问底时,不给直接答案,想法把话题转移到,他经历过的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同样道理的东西上去。这是有挑战性的,但也是有趣的,因为这样的话题会是双方的共同提高。

      家园 让孩子敢开口,会开口 -- 补充帖

      再补充一些:

      与孩子交谈得越多越好,这不仅仅是教知识和教为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点,是我们那辈人的遗憾和短缺,好像也是东方人的短板(印度是四不像,是特例)。

      要把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表述的精炼、、完善、明白和动人,不但靠自己自觉地学习,更需要有好的对手,还要靠各种各样的听众。

      这是走上社会后,寻求发展的基本功。

      西方人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如果父母从儿童教育就入手,会是孩子的财富。

    • 见前补充 4661383
        • 家园 教孩子说话

          上次和印度小姑娘家出去就觉得孩子说话不大好。人家可以随便和路人搭讪,孩子不行。

          不过一直忙没有管。直到一次学校面试,老师问生日孩子瞠目结舌,那就不管不行了。

          首先练基本功。我带他出去吃东西。前提是他自己和店员说话去搞清楚吃什么。店里什么好吃,什么没吃过,什么叫什么味道怎么样。弄得方圆半小时里程中所有甜品店冰激凌店店员都认识我们。当然既然麻烦别人我就给小费,不多但是大家也挺开心。

          然后去各种博物馆,和讲解员聊天文海洋历史文化。一次我跟一个讲解员说孩子年纪小阅读能力有限这展览是给大人的麻烦多讲讲。讲解员一开始愉快地仔细说。然后孩子按耐不住自己开始读展板。讲解员大惊。孩子受到注意愈发得意,用法语发音读法语。讲解员说你不是说孩子需要帮助阅读吗?等孩子干脆开始读一张照片上的阿拉伯语我带他仓皇逃窜讲解员凌乱中。

          然后一次面试内容是老师和他一起编故事。孩子居然完成了。好吧我吃冰激凌多长的肉没有白瞎。

        • 家园 我孩子的确是东方人

          家里说话思路清晰,外面见到生人就不怎么开口。

          必须改正。

          • 家园 详述“说话”

            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记得过去在河里发过一些议论,有些河友不喜欢看链接,我就再发在下面了。

            现在重读,也觉得有些“自夸”,说明过去自知之明不够,仅供参考:

            职场特技之一;“‘说话’是这样炼成的”

            每个人干工作,都得开口,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做群众。说什么和怎么说,都是个大学问。

            关于说话这个题目,我分两方面说:一曰“练胆子”,二曰“讲技巧”。

            先谈谈“练说话的胆子”的体会:

            不少人生来就有会说话的天份,(若你属此列,可跳过这一段)

            可是我自己非常不幸,先天不足。我原来是不会说话的。(特指“本地话”)

            因为我是在一个大都市的近郊(俗名“五角场”)的大学里长大的,周围都是一口带川味的普通话(是因为随学校抗战时到重庆北琣避难时带来的),我也从小就不会说那沪语。本来也无关紧要。可是当全家随父母被贬,迁居到工厂区后,我就变成了哑巴。(因为一开口,别人就觉得你“打官腔”,一直被挖苦嘲笑到你闭上嘴为止)我痛下决心学沪语,是从分配进工厂开始的。那时我们几个下决心要改天换地,可是不开口的话,就没法扩大队伍。正好当时每天班组上班前要学习,“读报纸”,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反正大家都不挑剔我的口音。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练就了一口以假乱真的“鸟语”。后来有机会在全局(那可是五十万职工的大局啊)干部大会上做报告时(只是经验交流而已,不是领导指示),我口若悬河,大家都以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呢。

            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的,我活了近半辈子,发现自己又不会说“人”话了。(因为出国了,换成讲洋话了)。讲一个亲历的小笑话。有一次,我去面试,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翻到了小阴沟里。那位总工考我,从数理化,机械到电工,让我写了不少公式,还是看不出问题,最后出了个损招儿,逼我去写下在他办公桌上所有的文具的名称,彻底地让我出了个大洋相。从此以后,我又开始卧薪尝胆地苦练英语了。过去,我一般都每天强迫自己看四个小时的电视,特别挑对话多和精彩的剧集。那个West Wing 我就看了七个季度近百集,整整三遍。第一遍不带字幕,硬是边看边猜。第二遍看带英文字幕的,第三遍才是带中文字幕的。不但学会了听和说,对老美的“办公室政治”也摸了个透。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每天在锻炼时,戴着耳机听“经济学人”的习惯。

            我的说话的胆量就是这样炼成的。

            下面该交流说话的技巧了,全是干巴巴的条条,请看官们耐心往下看。

            1. 怎样学习和练习“说话”:

            1.1会听的才会说:

            我的体会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个聪明的好听众。

            我一般是先听完别人说话,再对他说话的。因为一来可以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免得我再讲废话。二来可以对他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以后谈话的态度内容和方式都能到位,便于达到我讲话的目的和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预知到他能教我些什么,我再说时,就会自觉地引起相互讨论,这样的谈话对双方都有益,话题也有兴趣。这个说话的对像是包括“个体”和“群体”的。

            1.2 利用各种场合学习和练习:

            如果你细心观察,有人群的地方,总有人滔滔不绝,也有人惜言如金。但最厉害的,是那个说话总选对时机,说在点子上,能自如地操控大家话题的流向和流量的角色,往往也很自然的就成为了这个聚会的领袖。你想试试吗?就时时处处去实践吧。

            1.2 不怕没话题,就怕没用心:

            不要总是希望讨论国家大事,油盐酱醋里也有大学问的。我发现,就是咱们现在谈的这个东西,许多也是可以推理和借鉴到那些正在发生的大事件去的。我个人喜欢从小见大,化繁为简,是个地地道道的埋头实干派,常言道,会咬的狗是不多叫唤的。

            1.4 一定要真心地平等地对待你说话的对像,三人者,必有我师。市井之中,常有高人。我的谋生本领不是在学校得到的,是向那些被忽视的老百姓学来的。这不是客气,是我的切肤之感受。

            2. 简谈在各种不同场合下的说话:

            2.1 交谈:

            一般应选择让对方最舒服的方式,始终保持双向交流,要有礼貌地迎着对方的视线(合适地选择目视的方向),话题该停就停,事后做个简记备忘录。

            2.2 会议:

            会前一定要准备好主题,程序一般是回顾,讨论,决议加上检查。要防止跑题,乱题,无效争论。不是与会者全都有关的话题,不能提到会议上讨论。无法做出决定的,一般也不应放在选题里。这种场合下,主持者的引导和归纳能力,是在众目睽睽下受检验的,功夫高低全靠平时培养。

            2.3 报告:

            选择与听众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学会光靠“腹稿”讲话,快慢轻重,都要恰到好处。要有大局感,该带过的不要啰嗦,该说透的不要含糊。也要紧松有度,诙谐地举些例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要与听众有互动,这是基本常识了。

            3. 享受说话的快乐:

            说了半天,说话应该是个让自己和别人都快乐的事情。为了学会说话而绞尽脑汁,或费尽心机。那就不是我写此文的本意了。

            通宝推:PCB,empire2007,踢细胞,月之回忆,strain2,唐家山,大眼,rentg,盲人摸象,宝特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