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彭德怀(二) -- 孤星

共:💬257 🌺3287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彭德怀(二)

    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其中讲了建国后彭总在海防前线视察时批评一位团长的故事,至今还有深刻印象。

    彭总对手下要求严格是出名的,脾气不好、经常训人也是出名的。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张爱萍上将之子张胜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写到,张爱萍关于彭总的回忆中,几乎都是彭总批评他的事。在陕北,彭总有次专门对彭雪枫和张爱萍说,我这人脾气不好,喜欢骂人,你们都是挨过我骂的人,很对不去,等等。

    骂人总是不对的。在一般人看来,彭总是一个喜欢骂人的人。张爱萍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人家讲彭老总骂人,我说他不是骂人,是严格要求,战争嘛!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他的指挥所就一直在最前线。”湘江战役,红3军团红4师首先过江,在界首以南的光华铺、枫山铺阻击桂军第7军的进攻,保障渡口,掩护中央纵队和红9、红5军团渡河。张爱萍当时担任红4师政治部主任。看着敌人从四面八方地压上来,而中央纵队伤员辎重多,徐特立、蔡畅等老同志女同志过河慢,张爱萍着急了喊道,我的老祖宗吆,快一点啊!彭总来了,他手一指,把师指挥所给我开设到最前面去。这件事给张爱萍印象很深。

    2012年底,我去遵义出差,专门去红军烈士陵园瞻仰过邓萍墓。旁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再现了邓萍牺牲时的情景。张爱萍在1936年写的文章《第二次占领遵义》(收集在1954年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详细记载了邓萍牺牲的经过。

    1935年2月27日,红一方面军二打遵义。时任红11团政委的张爱萍带着参谋长蓝国清,陪同邓萍抵近敌前沿,隐蔽在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里。他们要寻找一条便于部队向前运动的路线,以便天黑时发起总攻。蓝国清担心停留时间过长被敌人发现,建议转移,邓萍考虑到那里便于观察,没有同意。结果一个小通信员从后面摸上来报告什么情况,邓萍交代了一句,那个小战士趁着薄暮飞身跑回,结果把他们三个暴露了。城墙上的敌人开枪,邓萍头部中弹,英勇牺牲。

    撤下来之后,张爱萍向彭总汇报,他在电话里就骂开了:“你们这些猪狗养的,都给我去死光好了!”事后彭总说了一句话,张爱萍一直没有忘记:“革命的路还很长很长,你们都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啊!”很难想象彭总听到邓萍、左权、彭雪枫等人牺牲时的心情,那该是何等的悲痛!

    《王平回忆录》中也提到了邓萍牺牲的场景,说邓萍牺牲的时候他自己也在旁边。这一点和张爱萍的回忆对不上。《王平回忆录》中还讲了另一个故事:

    1935年3月,红1方面军在鲁班场与国民党周浑元部打了一战,打成对峙的态势,就撤出战斗,向仁怀、茅台转移。3月16日,彭总随红11团行动。王平时任红11团政治处主任,团长、政委分别是邓国清、张爱萍。出发前,彭总专门向王平交代,为了躲敌人的飞机,部队要快走,至少走60里才能休息。因为下雨,路也窄,不好走,队伍拉得很长。彭总骑马走到前卫营后头,要求部队再加快速度。部队走了40多里,几个团干部一起走在前面,张爱萍看部队很累,就提出让部队休息吃饭。

    部队刚停下来要吃饭,彭总骑马跑到前边,批评他们不顾大局。于是,饭没吃成,挨了一顿批,部队接着前进。彭总骑马走在后面,与王平等团干部隔了一个通信排。彭总一直絮絮叨叨批评他们。王平他们听不清楚,也不搭理他。又走了30多里,彭总才亲自下令休息吃饭。

    彭总一个人坐在路边吃饭,几个团干部蹲在一棵树下边吃,还是不搭理彭总,斗气呢。彭总看他们有情绪,就过去逗他们:“你们吃什么好东西还躲着我?”之前批评人的严肃劲早没了。王平他们也没啥好吃的,有点辣椒和豆瓣酱。彭总菜盒里有点腊肉,就递过去招呼他们几个人一起吃。

    彭总一边吃,一边讲进军茅台镇的安排,还讲起了茅台酒,讲得兴致勃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大家恨不得马上带部队赶到茅台。当然,后来到了茅台镇,酒没少喝。很多人的回忆录中都提到在茅台镇喝酒的趣事。

    再看看其他人的回忆。

    遵义会议后,1934年1月因黎川失守等被公审错误处理的肖劲光获得平反,被恢复党籍、军籍。从打鼓到毛尔盖进军的途中,肖劲光接到通知,自己被安排到红三军团当参谋长,从此他与彭总有了更密切的接触。《肖劲光回忆录》中提到,彭总对部属的过失,从不袒护,批评起来“火力”很猛,毫不留情面。他刚到三军团不久,彭总有一次批评杨勇,大发脾气,十分吓人。肖劲光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便出来打圆场,把杨勇支走了。事后他才知道,彭总批评人时,是不喜欢别人干预的,可能是他刚到3军团,破例给了他面子。

    肖劲光提到,他批评人虽然很生硬厉害,但由于他一片赤诚之心,由于他不计前嫌,以及平时对干部战士的关怀爱护,被批评的同志事后往往可以从中领略到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对有缺点错误的人恨铁不成钢的苦心,从而深深反悔自己,从心眼里感激他。有时批评有出入,他事后了解情况后,就主动找被批评的同志做诚恳的自我批评。所以三军团的干部上下之间非常团结。

    《刘懋功回忆录》中提到了他终身难忘的一些事情。1948年2月,西野进攻宜川,围城打援。2 月 29 日上午,一纵已穿插到洛川到宜川之间。彭总命令一纵由西向东打,以合围瓦子街之敌。但一纵电台尚未架起来,于是彭总打电话给时任四纵警一旅副旅长(旅长高锦纯)的刘懋功,要他向右邻的一纵转达命令。

    彭总说:“你给一纵传达我的命令,命令他们沿洛宜公路由西向东打。”刘懋功格外谨慎地边听边重复,以便于旁边的二团政委许尚志记下来。但彭总的湖南口音比较重,“沿公路”的“沿”字刘懋功没听清楚,以为是“原”。他着急地问是哪个“原”,问了四次,彭总解释了四次,他还是听着糊涂。彭总一下子火了,骂道:“饭桶!沿就是顺着公路往东打,连这也听不懂!”

    彭总的声音很大,吓得许尚志连捏在手里的钢笔都握不住了。刘懋功赶紧夺过许尚志手上的记录本,把漏记的补充上,安排通讯员飞跑到一纵去转达彭总命令。

    宜川、瓦子街战役共歼敌 2.94 万余人。这是西北战场上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形势,同时也是警一旅第一次在参加野战军大兵团作战中完成重要任务。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刘懋功他们碰到彭总,彭总很高兴,与他们一一握手,关切地问刘懋功昨晚干什么了,刘懋功回答睡觉了(两天没睡觉了)。彭总和他们聊了几句,并提醒他们注意防空,之前骂刘懋功饭桶的不快早忘了。

    过了两天,刘懋功分别碰到西野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张德生。两人一个劲跟他说,彭总一再表扬警一旅打得好。刘懋功心里很感动:我们的彭总,给人的印象总是很严厉,实际是一个心热似火,爱憎分明的统帅。他严格要求你,不当面表扬你,免得你忘乎所以,骄傲起来,这是对部下的真正的爱护,也是高级领导干部一种极可贵的品质。彭总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大骂梁兴初,骂得狗血喷头,但二次战役时三十八军打了胜仗,他在嘉奖电上亲笔写上“三十八军万岁”,也是奖罚分明。

    1949年8月20日,兰州战役前夕,彭总亲自带领兵团、军、师领导干部去看地形。他背着手在前面走,其他人跟在后边。在一个小山头上,大家各自举起望远镜,观察兰州城及其周围地形。时任四军十师师长的刘懋功,看到一个个土黄色山包光秃秃的,像和尚脑袋一样,没有树林,没有庄稼,连野草也没几棵,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真是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在这里打啥仗!”

    彭总听见了这句无意中的怪话,回头横了刘懋功一眼,然后目视前方,声音不大,但口气严厉地说:“哪里有敌人,我们就到哪里去消灭它。哪里有祖国的土地,我们就要解放到哪里。哪里有受苦的人,我们就去哪里解放他们。不想到这里打仗,想到四川去吃大米,造屎?”

    四军政委张仲良强忍住笑,幸灾乐祸地用胳膊肘儿戳了刘懋功一下,悄声说:“你多嘴挨批了吧?”回去的路上,张仲良告诉刘懋功,西进之前开兵团、军领导干部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时,有同志在会上提出要进四川,说:“南下四川吃大米,西进甘肃喝西北风。”彭总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说这是张国焘论调的翻版。

    这件事虽然不大,刘懋功却终生难以忘怀。同全国其他战场比较,西北战场更艰苦一些。彭总不仅自己不计较这些,带头艰苦奋斗,还教育大家不要计较。

    彭总批评人,也有不服的。比如上边提到的王平他们,以沉默表达心中的不满。还有的更牛,直接与彭总顶起牛来。《廖汉生回忆录》中提到,西北战场上,当时一些同志对彭总批评人过于严厉有看法,有意见。回忆录中也提到了林伯渠为了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彭总的批评,在土基会议上讲的“有威可畏,有德可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云在西湖。

    通宝推:老老狐狸,阴霾信仰,青青的蓝,acton,燕人,桥上,胡一刀,北纬42度,回车,唐家山,普鲁托,
    • 家园 大将军是什么人,说一个他自认为会倒霉的事吧

      那就是抗美援朝毛岸英牺牲之后,他给中央发的电报。这个电报全文多赚钱说法,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这个: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大将军,呵呵。

      • 家园 彭总的阶级和革命立场毋庸置疑的坚定,以至于跟项英一样,不知

        变通,不懂灵活。杀王佐袁文才如此,强攻长沙如此,关家垴百团大战还是如此。

        他把主席给他写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最后一句改成“唯我英勇红军”送了回去,情操高尚是高尚了,可是怎么都觉得缺了点人情味,正如一句“烧死了”,连牺牲两字都不愿写,公正是很公正的,岸英只是千千万万殉国的志愿军战士中的一员,没必要特殊对待,可是正如有河友指出那样,岸英毕竟是老战友的儿子,能否设身处地考虑一下一个老父亲的感受呢?

        彭总被军中很多人反攻倒算,性格缺陷是除了路线之争外另一个重要因素。

        可惜,主席的文革若有他助力,当事半功倍。

        通宝推:呆头呆脑,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
    • 家园 58庐山会议的问题是整个党的问题,必然要发生的

      它不以太祖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胡服和大将军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以李锐的意志为转移。究其根本,这是一个自七大后十几年战无不胜的党在达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后必然产生的历史性的下坠,当一个集体无法从外部获得足够的收益时,比对外开拓时期更残酷的内卷就来了。从这一点看,就会知道太祖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有多重要。

    • 家园 【讨论】庐山会议-兼论彭大将军的闯祸和一些性格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主席为彭德怀做的诗,这么多开国元帅,将军里面,主席专门作诗的是不多的。

      彭大将军为了这个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是立了功的,这个在楼主的帖子和正式说的都不少。既然是谈到血和肉,我们是不是说些不一样的,正史不容易看到的,以期让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形象更丰富些。先分享以前收集的四份资料。

      1 戚本禹回忆录

      2 请和历史对质──致李锐的一封信

      3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究竟是因何被撤职?

      4 一些对彭帅的揭批

      1 戚本禹回忆“庐山会议”

      戚本禹回忆“庐山会议”

      文/戚本禹

        “庐山会议”结束后,在会议期间一直在主席身边工作的林克,告诉了我在“庐山会议”上发生的这样一个情况。在庐山上,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周、周惠、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李锐等几个人经常晚上聚在一起。山上站岗的警卫战士发现了一个异常的情况。就是等他们这些人都进了屋子以后,就把屋子里边的灯都关上了,别人还以为里边没有人。等过了几个小时以后,人又一个一个地从屋子里边走出来了。警卫战士把这个情况都作了记录,把他们几点开的灯、几点关的灯、都有什么人进去、出来等等,都作了详细的值班记录。

        负责会议保卫工作的是罗瑞卿。罗瑞卿当时不仅是公安部长,而且他还是“防止突发事件委员会”的负责人。罗瑞卿看到了值班战士的记录,也觉得很奇怪。他就亲自到那个地方去看了,他在屋子边的一个小树林里观察,直到那些人一个一个地从屋子里边走出来了。走在最后的一个就是李锐。李锐这个人走路和别人不一样,别的人走路是朝前看的,而他却是老往后面看的,大概就是跟小说里说的司马懿差不多。可就在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恰好同从小树林里走出来的罗瑞卿对上了眼。这一下就把李锐给吓坏了,以为他们的事情都已经被罗瑞卿发现了。

        李锐就一个人连夜跑到主席那里去,要求见主席。见到主席以后,他把他们在一起开会所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在李锐向毛主席作坦白交代的时候,林克都在场。

        主席听了李锐的坦白交代以后,就马上找来罗瑞卿问了情况,然后就又把周小舟、周惠等人找来谈话。李锐知道主席又找了周小舟、周惠谈话,生怕他们说的要比他说的多,所以又去找了主席作了补充的交代和揭发。把他们在一起说的,什么毛主席比斯大林晚年还要坏等等的话,都说了出来。李锐甚至还揭发说,在他们开小会的时候,他亲耳听到彭德怀给部队打了电话。所以当李锐说他们是“裴多菲俱乐部”时,毛主席说,什么“裴多菲俱乐部”,是军事俱乐部。

        前些年,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惠写的回忆录里,第一次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周惠所写的情况和当时林克跟我说的,差不多是一样的。

        李锐所揭发和交代出来的问题,在庐山会议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一听,原来彭德怀他们不只是对大跃进中所发生的一些错误有意见,而是把矛头针对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的。彭德怀是国防部长,黄克诚是总参谋长,问题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

        会议马上就从克服大跃进中的错误,转到了对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批判。这样一来,“庐山会议”就彻底转向了。不仅彭德怀等领头的几个人受到了批判,连田家英也在小组会上受到了批判。

        田家英从“庐山会议”回到北京之后,就在我面前连声地大骂李锐,说他是个小人,小人,卑鄙无耻的小人。胡乔木也说,李锐怎么可以把我们在私下里聊天所说的话,都断章取义地说出去呢。陈伯达、胡乔木和田家英宣布从此与李锐断绝往来。

        他们在“小会议”上到底说过毛主席哪些坏话,现在也是众说纷纭。当时,李井泉说田家英骂毛主席是“斯大林晚年”,田家英听到就很吃惊,他以为是李井泉瞎说,就问他“你怎么知道?”还辩白说“我没有”。李井泉就说是李锐说的。田家英这才知道,李锐把什么都坦白了。李锐后来改口:“是我讲错了,不是田家英说的,是我说的”。李锐是看到情形不对了,想把事情都承担下来。但这时候谁也不相信他了。

        说“铁托杀了许多反对他的人”,说“毛主席还不如斯大林,是和铁托是一样专制”。这个话应该是有的,因为有好几个材料相互印证,但到底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现在已经无法搞清楚了。其实主席没有杀过一个反对他的人,连王明这样的也没有杀。有人造谣说王明吃了药,遭人毒害,一大堆医生出来证明说:那是胡说八道。张国焘看不起主席,张国焘要走人,主席连他的女儿也不为难,也送出去①。张国焘要回来,主席也同意,只要他做一个检讨就可以,张国焘也不愿意,就没有回来。所以,王明都骂说主席厉害。主席厉来主张:大部不抓,一个不杀。在这方面,主席是最开明的,历史上也无人可比,怎么能把它和铁托相提并论。

        田家英恨死李锐了,从庐山回来后,在我的面前大骂李锐是“小人、小人,无耻的小人”;说李锐上蹿下跳,小会上讲的最多,却把什么都推给别人;说李锐向主席坦白,不讲他自己的,专讲别人的,还乱咬人、诬告。李锐说,田家英在什么地方当面给主席说过“主席百年以后会留下骂名”这样的话。但是,就我对田家英的了解,田家英是绝对不敢这样讲的。他平时见了主席很害怕,很谨慎,哪来的胆量讲这样的话?李锐的这个话不可信。田家英和李锐一起背后骂主席,田家英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什么时候离开主席,就死给主席看。他这是发牢骚,发不指名的牢骚。

        陈伯达也恨李锐,说他当叛徒。胡乔木也骂李锐,因为李锐把他也出卖了。

        前几年,周惠把李锐当年的表现都讲出来了,李锐反驳周惠。我可以作证,当时田家英他们都认为李锐这个人是小人。那些骂主席的话私下讲讲,就好比是对领导有意见,也就算了,大家都一样的。他到主席那里去坦白,就变性质了。我们是不敢讲的,事实上我们对主席很尊重,也不会那样讲的。毛主席后来批判彭德怀,引用他们小组会上的几句话,有些不是彭德怀讲的,而是张闻天说的。张闻天在里边起的作用很大。据他们后来自己说,谁在小组会上讲话、讲什么、怎么讲,都是张闻天事先和他们打好招呼的。他们还说,开会关灯是因为怕热。

        不管他们三个到底说了什么,主席也没有让田家英写检查,也没把胡乔木、陈伯达如何。各个省市对他们三个攻击得很厉害,主席就说“他们都是我们的秀才”,就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其实,当时根本不是这几个人的事。彭德怀军队里是有支持的,这几个大秘书和彭德怀搞在一起,要不把他们和彭德怀分开,就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当年曹操官渡之战后,从袁绍那里收缴了很多图书文策,其中有一部分是曹操军中和许都的人给袁绍的私密书信,是一些动摇分子在两军胜负未见分晓的时候,拉关系、留后路、甚至接洽投降的见证。就在那些写信人忐忑不安的时候,曹操出人意料把这些书信全部当众焚烧了,曹营军心、政心顿时安定。主席丝毫不输曹操,一句话就让几个大秘书的事情过去了,那才是斗争的艺术、团结的艺术。所以,在“庐山会议”后,田家英回来给我们作报告传达“庐山会议”精神,批判彭德怀就很激烈。那个报告记录我现在还有的。他说彭德怀怎么怎么反党,怎么怎么野心家,必须要把彭德怀打倒,要在党内批判。他讲得比主席在文革中说刘少奇的大字报还厉害。

        应该遭到最严重处理的是李锐,主席把李锐看透了,说他是蒋干。蒋干为曹操服务,被周瑜利用。主席的意思是说李锐是彭德怀派来的,结果给看穿了。这是听林克说的。主席连对李锐的处理都是宽大的,他同意了陈伯达的意见,没有把李锐列入“军事俱乐部”里,也没有开除他的党籍,只给一个党内处分。主席一贯是这样,你坦白了,汇报了,承认错误了,他就从宽了。主席要是把李锐和彭德怀一样处理,那李锐就严重了。刘少奇说,他又不是中央委员,算不了什么。其实,不是中央委员,确是一个起了很坏作用的核心人物,有那么严重违反组织纪律的事情,也该严重处理。现在攻击毛主席最厉害的,而且篡改“庐山会议”事实真相最起劲的,居然也是这个李锐。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注:

        ①一九三八年四月四日,张国焘借祭黄帝陵之机叛离延安,投奔了蒋介石。

        

       

      2 请和历史对质──致李锐的一封信

      请和历史对质──致李锐的一封信

      文/张杰

        李老:

        您好!

        前段时间,因为我在网上公布《原中顾委委员周惠谈李锐与庐山会议》的材料,您老多次表示要和我对质,这让我哭笑不得,深感您老完全找错了对象。

        为什么呢?因为我并非“庐山会议”的当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史工作者,由于有机会参与档案整理工作,而接触到了这份谈话的原始记录稿,出于对历史的责任将其公布了出来。至于如何评价这份记录,周惠老当时的谈话对还是不对,如何看待您老在“庐山会议”上的作用等等问题,自有史学界自己去作出结论,您老和我有什么可对质的呢?

        此外,“庐山会议”的主要当事人、见证人均已过世,您这时侈谈对质,是不是一种打“假老虎”式的勇敢呢?从逻辑上说,您应该要求公布档案才是合理的。

        坦率地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您老都是非常尊敬的,您的《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和《庐山会议实录》等专著,我都认真地阅读过,我不仅钦佩您老的学识,也很敬仰您老的人格。但正因为如此,当我意外地看到“周惠谈李锐”这份档案材料时,我感到极为震惊,您在我心目当中的形象也从此坍塌了。

        要不要公布这份材料?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我知道,公布这份材料一定会给您老的精神和身体造成创伤(春节期间,一位曾被您老“授权”的朋友在一次饭局中透露说,您老在看到这份材料后即开始便血,几乎晕厥,我听到此消息后深感歉意),而且,即便我不公布,按照程序这份材料早晚也会公布的。但是,当我看到这些年来您以《炎黄春秋》为阵地,愈战愈勇,不仅把当年的“主公”毛泽东推下“神坛”,还死命地往泥里踩,自己却反身跃上神坛,享受众人的顶礼膜拜,就觉得公布了也好──古人说君子爱人以德,至少,这份材料可以让您老冷静一点,说到底也是对您老的爱护。

        这份材料是我在工作时看到的原始档案,按照规定是不许抄录、复制的。但由于我前面所说的原因,就擅自抄录了一份,我承认这是违反制度的。在网上公布时,为了避免给那些仅仅是履行了自己技术性职责的党史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隐去了他们的姓名。您老为了推翻这份材料,做了很多辩白,但这份材料为我亲眼所见,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让我们一起等待档案公布的那一天吧。

        在此我也想向您求证一个问题,曾经担任周惠同志秘书的田聪明同志写过一篇《忆周惠同志》(《百年潮》2005年第10期),文章中说:周惠老在病床上曾经和田聪明同志谈起,在庐山会议上,有“一位与他一直要好的同志”,会议“‘风向’转了以后,这位同志一开始还想由他一人‘扛’着,可后来大概是扛不住了,‘把咱供出去了’”。──这位“要好的同志”是谁呢?是您吗?如果不是您,那是谁呢?另外,他指的是不是您跪在“主公”床前揭发彭总组织“军事俱乐部”那件事呢?

        我觉得,您老与其急于否认这份材料所披露的事实,倒还不如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一生,考虑一下自己的晚节和在历史上的地位等问题。您早年投身革命,可以说是热血青年,被党和领袖赋予了政治生命。您的《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一书,是党内最早对毛做偶像化描述的人,您也是毛最早的“超级粉丝”之一。“庐山会议”后您的政治命运虽有波折,但这也是革命者的寻常人生──革命岂能如在长安街上散步那样惬意?

        前半生既如此狂热,何以在1980年代革命陷入低潮之后,您就把当初的理想与信仰弃之如敝履,以诋毁自己曾经顶礼膜拜的“主公”做为献给新“主公”的投名状?如此朝秦暮楚,用周惠老的话说,无论是按新道德还是旧道德,都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只能被和周佛海、顾顺章等历史垃圾归入同一序列。李老,现在还不算太晚,您忏悔吧!您老如果真心忏悔,还来得及,还可以被宽恕──您该不会真的相信,革命永远不会再来了,历史就此终结了吧?

        李老,我要恳切地对您说:像您这样的人,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和历史对质!是作为一个矢志不移的革命者走入历史?还是作为一个投机革命的叛徒走入历史?请您三思!

        至于我,由于种种原因,多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我不愿意被无休止地卷入到这种旋涡之中,也不愿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想,在不太久远的将来,等到这件事情的“热劲”过去之后,在一个您方便的时间,我愿意去拜访您,并当面向您表达我的歉意──毕竟,在您的名声和尊重历史之间,我不得不不选择了后者,请您原谅!

        最后顺便说一句,《炎黄春秋》是您的御用刊物,如果您能让《炎黄春秋》刊登我这封信以及《原中顾委委员周惠谈李锐与庐山会议》一文,我将会给您以极大的尊重。当然,如果不刊登,也没有关系,因为《炎黄春秋》作为反毛的阴谋史学的大本营,是出了名的,在《炎黄春秋》上发表文章,也并不是一种荣誉。

        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

        张杰 顿首 2010/5/9

       

      周惠:庐山会议开成这个样子,李锐要负很大的责任

      文/张杰

        人物介绍:周惠,1918年生于江苏省灌南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初,调北方局工作。1952年起,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常委、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省委常务副书记等。1959年,在著名的“庐山会议”上被卷入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旋涡。1977年复出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复出以后,周惠有两件事比较知名:一是他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时,一就职就立即要求包产到户。当时有干部提出,是不是等这一季青苗成熟了以后再分?周惠则大手一挥,果断地说:“分!半路出家也能成佛!”此话被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做了一篇文章的标题,成为当年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句名言。现在谈及当年的农村改革,人们只知道有万里,不知道有周惠,对他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周惠曾对采访他的作家权延赤说:其实“庐山会议”上被揪出的“反党集团”,不应该叫“彭、黄、张、周”,而应该叫“彭、黄、张、周、周”,因为他在“庐山会议”上受到的打击是很重的,后来治党史的人,往往都低估了他在“庐山会议”反对左倾错误的作用。

        1990年代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曾经启动过一项党史资料抢救工程,即派出工作人员采访那些经历过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当事人,以“只征集、存档,决不在事件涉及的当事人生前公开”为条件,换取当事人如实叙述自己的经历。“周惠与庐山会议”也是“党史资料抢救工程”的对象之一,其中有一段谈话,涉及到“庐山会议”上另一个重要人物李锐。

        问:庐山会议以反左的初衷始,以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揪出里通外国的“反党集团”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周惠:主要还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在起作用吧……,主席脑子里左的一套东西越来越多,猜忌心也太重了一点,另外,彭老总和主席在历史上也有过结,还有一些偶然因素。

        问:偶然因素?您指的是……

        周惠:庐山会议开成这个样子,李锐要负很大的责任。

        问:为什么?李锐不也是庐山会议的受害者吗?再说他职务也不高,当时连中央委员也不是。

        周惠:他是受害者,当时职务也不高,但影响却很大,很多中央委员也不见得有他那么大的影响力。因为在此之前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很受毛主席的器重,主席选他当“通讯秘书”,也就是说,他可以直接给主席写信反映情况,这在封建时代,相当于“密折专奏”,可以“通天”了,所以在庐山上,李锐很活跃,也捅了不少娄子。

        问:都捅了哪些娄子呢?

        周惠:彭总给主席的信,被主席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印发大会后,会上议论纷纷,意见不能统一。7月23日上午,主席做了长篇讲话,表面上对争论的两派各打五十大板,但实际上要反右倾,这对我们这些主张纠“左”的同志来说,相当于一记当头棒喝。当天晚上,千不该,万不该,我、小舟(即周小舟,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李锐三个人,非要跑到黄老(即黄克诚,时任总参谋长)那里去发牢骚,后来彭总也来了,我们当时很激动,挨了批评,思想转不过弯来嘛。我们讲了一些话,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非常犯忌,包括主席的作为“很像斯大林晚年”、“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等等。

        事情最巧的是,我们发完牢骚,从黄老那里出来,刚好碰见罗瑞卿同志。罗当时担任公安部长,一向自称毛主席的“大警卫员”,负责党内安全工作,深夜见到我们几个刚刚挨批的人从彭总、黄老那里出来,自然产生警觉。后来这件事就被捅到会议上,大家都在追问我们那天晚上说了些什么?

        问:如实说出来,也没有什么,还不许人发牢骚?

        周惠:李锐就在这个问题上,自作聪明,捅了第一个大娄子。几天以后,李锐仗着主席曾经对他的信任,给主席写了一封信,说明23日晚上的情况。写信是可以的,但关键是他在这封信里撒了谎,他隐瞒了那天晚上我们说的哪些最敏感的话,同时却发下了“请主席相信我是以我的政治生命来说清楚这件事。如不属实,愿受党纪制裁”这样的重誓。这就埋下了一颗大炸弹。后来黄老在小组会上讲出了“斯大林晚年”的问题,这颗炸弹就爆炸了,因为主席已经把李锐的信作为会议文件印发了。

        李锐的撒谎信产生了这样几个后果:首先李锐的政治品质立刻就成了问题。这种行为,按照旧道德叫“欺君之罪,天地不容”,是要灭门的。按照新道德,则属于欺骗党、欺骗人民、欺骗领袖,也是无法立足的。再一个就是就大家立即产生新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撒谎?是不是心里有鬼?还隐瞒了什么?究竟在搞什么阴谋?由于已经撒了谎,信任被破坏了,这个问题就等于再也说不清楚了。我当时就意识到:糟了,反党集团的帽子,可能跑不掉了。因为李锐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使我们几个人看起来很像是在搞什么阴谋,但我们并没有阴谋。

        彭总、黄老、小舟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受了李锐的连累。

        问:李锐也应该算是好意吧,这样的后果他可能也没有料到。他还捅了什么娄子?

        周惠:再一个就是8月11日,李锐的立场突然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极力为自己辩解,到全盘认账。我记得他发言的题目是“我的反党、反中央、反毛主席活动的扼要交代”,承认“攻击去年的大跃进和总路线”,承认“大肆攻击主席和中央的领导”,承认写信是为了蓄意“欺骗主席”,承认自己同黄老、周小舟、周惠有湖南宗派关系,承认自己是“军事惧乐部的一员”。

        李锐以“同案犯”的身份所做这个发言,让我和小舟陷入极大的被动,因为李锐都交代了,我们再不承认,就显得是在负隅顽抗了,大家也不答应。我还好一点,小舟听了李锐的发言后气的脸色发白,回到房间后大骂李锐是婊子养的,还声泪俱下地向我“托孤”,小舟是个有修养的人,不是气急了,也不会骂粗话。

        问:李锐的这段叙述,我在他的书里也看到过,他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田家英。

        周惠:田家英不需要他保护。主席和田家英情同父子,事发以后家英跪在主席面前大哭,说自己年轻不懂事,上了别人的当,主席当时就原谅他了。

        问:那李锐为什么会发生一个急剧的转变呢?

        周惠:他想反戈一击,立一功吧!实际上,李锐在检讨的前一天,也许前两天,他曾经夜闯美庐(毛主席在庐山驻地,原为蒋介石、宋美龄别墅),跪在主席床前,检举揭发“军事俱乐部”问题,一个是说彭老总和张闻天确实曾经串联,彭总写给毛主席的信,事先给张闻天看过,最有刺激性的那句话“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就是出自张闻天的手笔,而张闻天在7月21日的发言,事先也给彭总看过。当时张闻天有些犹豫,不想发言了,彭总还鼓励他:“真理在我们手里,怕什么?”(1965年,毛泽东接见彭德怀的时候说“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这句话的出处就在这里)。再一个,就是说确实存在“军事俱乐部”。7月23号晚上,他们也不是单纯的去发牢骚,而是去订立攻守同盟,彭总也不是在他们快离开的时候才进去,而是早就进去的。彭总说受了主席的批评心情很沉重,看来这封信确实干扰了主席,大家今后说话要谨慎,有些话就不要在再跟别人说了。李锐究竟还跟主席说了些什么,也许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说不定就成了千古之谜了。

        问:周老,恕我直言,您当时也处于受审查的地位,李锐“夜闯美庐”这样的绝密事件,您怎么可能知道呢?

        周惠:我当时哪里知道啊!只是对李锐的急转弯感到不理解。这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有一段时间气氛比较宽容,小舟告诉我的。

        问:周小舟和您的处境相似,受到的处分甚至更严厉,他也不应该知道这些啊?

        周惠:你忽略了一点,周小舟是真正的主席秘书出身,在主席身边工作过,不是李锐那样的“通讯秘书”,他和主席身边的人关系很好,和田家英的关系尤其好,这件事是田家英出差去广州(周小舟已调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顺便看望小舟的时候告诉他的。田家英是一个好人,也非常有才华,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把主席身边的事跟外人讲,这是做秘书的大忌。主席后来跟他分手,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李锐的这种作为,小舟至死也没有原谅李锐,他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李锐居然是一个赵高、周佛海(中共一大代表,后脱党投靠蒋介石,深受蒋的信任,但以后又追随汪精卫做了汉奸,待到日本败相已现,他又和军统暗中联系,是现代史上著名的反复无常的人物)式的人物,我至今还能回忆起他谈及此事时痛心疾首的样子。

        问:那您看应该如何概括李锐在庐山回忆上的作用呢?

        周惠:彭总头上有三顶帽子“右倾机会主义”、“里通外国”、“军事俱乐部”。第一顶帽子,主要是他的那封信和张闻天的发言引起的;第二顶帽子,主要是随同彭总出访苏联、东欧的军事代表团中的一位上将的揭发,再加上几位元帅的揭发招来的;第三顶帽子,看来很大程度就要归功于李锐,没有他的揭发,这顶帽子也戴不上。当然,这些事也不能全怪李锐,当时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嘛,彭总、黄老、张闻天同志都认了错,都做了检讨,他们都顶不住压力,何况李锐?

        问:李锐既然检举有功,那为什么又遭到那么严厉的处罚呢?

        周惠:主席确曾想放他一马,但他的撒谎和反复,害了他。李锐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杀降不武”,我当时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几年后听了小舟告诉我的情况,才知道他指的是既然自己有“夜闯美庐”的检举之功,就不应该再受到如此严厉的处分(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整个庐山会议,政治上受打击最大的,应该算是彭总、张闻天。心理上落差最大的,应该要算李锐了。

        问:为什么呢?

        周惠:李锐当年刚42岁,很有才华,又受主席赏识,上庐山时简直意气风发,他也自认有总理之才,自我期许要在五十岁之前当上总理,没想到却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整个人一生都发生了变化,心理落差还能不大?

      ===============================

      3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究竟是因何被撤职?

      http://www.maoflag.cc/portal.php?mod=view&aid=7692

      4 对彭的一些揭发

      這以後,會議的揭發批判,集中到“軍事俱樂部”問題上,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彭德懷一再作檢討。賀龍被任命為“彭

      德懷反黨集團“專案小組的負責人。李井泉、蘇振華、薄一波、李富春、王鶴壽、蕭勁光、陶鑄等都參加了對彭德懷的攻擊和指控,張平化、楊勇和李志民等人指

      責彭德懷有個人野心,以及對同事極端的粗魯無禮。

      在廬山會議上的一次小型會議中 , 彭德懷甚至指責周恩來等老于世故 , 老奸巨猾。彭德懷的這一指責顯然既不利于黨的團結 , 更容易使人產生反感。韓先楚揭

      發 :“在一次彙報工作談到周總理在管軍委工作很忙時”,彭德懷說 :“他(指周總理)到哪裏,象狗婆一樣,後面跟了一大群。”某某同志也揭發,周總理答應緬甸

      派軍事代表團來中國以後,彭德懷頗為不滿,大罵周總理 :“操他的娘,吃了飯沒有事做,找些麻煩來。”“周恩來在黨內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個小資產階級的

      代表而已。”“做工作象春天的母狗一樣。”“你這麼事務主義,象周恩來一樣,你沒有經驗,象林伯渠一樣幹了一輩子,一事無成。”廬山會議上 , 毛澤東曾多次指出 ,

      彭德懷剛愎自用 , 目中無人 , 與同事和下級難以相處。會議後期之所以會出現一邊倒、眾人群起圍攻的局面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彭德懷個性弱點的必然結果。(选自 毛泽东的光辉晚年)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是,庐山会议是继续汲取一线领导人的过左的错误,改正错误,继续前行,会议也很顺利。

      二是,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彭投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给主席写信,甩石头,攻击一线领导人(刘周邓彭),主要是刘。

      三是,彭当时的声望很大,抗美援朝凯旋归来,还有刚刚从东欧出访,也是风光无限,赫鲁晓夫都夸他。他前几次揪左不提,而这次提意见,恐怕有政治野心。

      四是,彭在国外名声大噪,但是党内呢?十个元帅只有一个能看的上,就是他自己。十个大将只有一个能合作,就是铁杆黄克诚。

      五是,做为一个武将,军人干政历来是大忌,何况是好几个人,这就给刘等人提供了子弹。当然有意见不能不提,但是为了投机而提意见,似乎不妥。

      六是,彭大将军”闯祸了“,主席怎么办?主席是看全局的,国际形势严峻,国内揪左取得了不少成绩,正是需要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大干特干的,处理不好就是大分裂。所以才有了主席在23号讲话的各打五十大板,结果两方都不满意。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政治局扩大会,中央全会。

      七是,李锐的叛变,反复,是关键,给刘等人提供了绝佳子弹。主席就很难做了,不能置党纪国法不顾吧。但是鉴于高饶事件的教训(趁着主席不在北京把高给整死了),主席对彭等还是批判从严,处理从宽,只是撤掉了职务,但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还是保留的。按照刘等人,那是要开除党籍的。

      会议的结果,避免了党内分裂,但是按照过去的规律,反右必出左,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不光如此,刘等人尾巴也翘上天了。

      所以,没有彭大将军这一杠子,那三年的人祸是不是本是可以避免很多?我们的建设是不是会更好?刘后来也不会做大如此之快那么嚣张吧?

      回头看,彭也不是那么的光明磊落,用主席的话说,深处也不可见人的一面!除此以外,桀骜不驯,当面不骂背后骂,不怎么团结人。

      那为什么正史对彭的形象树立的好呢?不如此,不能证明批海瑞是批错了,不能证明文革的导火索《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错的!

      通宝推:hattie,偶卖糕的,白玉老虎,袁大头,GWA,独立寒秋HK,看看,四十千,楚庄王,桥上,青青的蓝,
      • 家园 还有一个背景就是苏联的影响

        苏联在斯大林去世后,政坛巨变,其结果对中共高层的影响非常大!

        其中作为国防部长的朱可夫作为军方代表,在政治变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逮捕贝利亚

        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后,苏联政局不稳,陷入了混乱。当时苏联高层内部,出现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景象,看似三足鼎立,却最终走向了相爱相杀的结局。

        这三人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赫鲁晓夫,只是此时的赫鲁晓夫显得比较低调,毕竟他的实力并不强大。除了赫鲁晓夫,另外两人分别是贝利亚和马林科夫。

        赫鲁晓夫在三人中可谓是最为弱势的一方,不过,幸运的是,他却得到了苏联军方一哥朱可夫的支持。朱可夫名气很大,二战的功劳很耀眼,又握有全苏联的军权,是典型的实力派。正是有了朱可夫的支持,赫鲁晓夫才最终实现了“逆袭”,以劣势处境实现了咸鱼翻身。

        三驾马车中,贝利亚实力最强,手段最猛,做事雷厉风行,再加上他推翻了很多斯大林时期的一些错误政策,为很多人平反等行为,让他威望大增。

        贝利亚的崛起,让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非常忌惮,最终两人联合,共同阻击贝利亚。但是贝利亚控制着内务部,掌控着政府实权,仅仅依靠打“嘴炮”,两人即便合作也难以撼动贝利亚。

        最终,朱可夫站了出来。1953年6月,苏联高层召开了针对贝利亚的会议,赫鲁晓夫等人纷纷指责贝利亚,遭到贝利亚的反击,此时朱可夫率领军人强行闯入会场,将贝利亚逮捕。自此,贝利亚才彻底垮台。

        2、打破马林科夫的攻势

        搞掉贝利亚之后,赫鲁晓夫显然与马林科夫不能共存。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没有了共同敌人的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开始冲突加剧。

        马林科夫一方实力强大,他们团结了包括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莫洛托夫等人,这些人组成的集团已经在人数上处于绝对的优势。面对赫鲁晓夫时,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任何决定和处理。

        1957年,赫鲁晓夫访问芬兰后回国,随即召开了主席团会议。然而,让赫鲁晓夫没有想到的是,反赫鲁晓夫的集团已经形成,会议开始后,赫鲁晓夫就被猛烈抨击,处于下风。

        在这个危急关头,朱可夫行动了,他利用掌控军队的优势迅速地从全国各地将中央委员中的绝大多数人运到了莫斯科。赫鲁晓夫和朱可夫希望,只有通过召开中央全会,才能挽救局势。

        最终,赫鲁晓夫在全会上的辩论赢得了委员们的支持,马林科夫一方遭到失败,他们被打成了“反党集团”。

        赫鲁晓夫获胜了,他成了苏联最高领导人。

        ---------

        1958年的庐山会议,明面上是讨论经济问题,其实是毛主席接班人大争之局的揭幕战:刘少奇抢占先机,但是过急的糟糕表现导致储位不稳。其他所有有资格接班的人,都开始下场。

        彭德怀的国防部长实力堪比朱可夫。当时的国防部长一职是高层政局中的战略要地,再加上彭的赫赫武功和资历!

        通宝推:东方红33,
        • 家园 赞。彭的发难是针对刘等一线,而刘等人也是对彭非常忌惮,

          再加上高岗事件的因素,所以水火不容。

          主席后来的各打五十大板,就是希望国际国内有困难的大势下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希望还是落空了。

      • 家园 没那么高大上,彭大将军就是想取太祖代之

        成则当代李二,败则万世岳飞。可惜的是,本朝太祖远超李渊,大将军充其量李广而已。

        • 家园 不至于,大将军反对的是一线操办的当权派

          刘邓,李井泉、吴芝圃、曾希圣、舒同、张仲良这些人,并不是太祖。

        • 家园 不至于,大将军有自知之明。国际派尚且自甘屈膝,何况大字不识

          的枪杆?阁下判断欠妥。

          • 家园 千万不要以为大将军大字不识

            你去看看大将军的自叙,可以说是他们那个级别的老同志中极其少有的写得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毛主席除了诗词以外都没有写出过这样文章。大将军是一个非常感性得人,嫉恶如仇为民请命老子天下第一,你要说他第二他敢更你玩命,不过这种性格真的不适合当大哥,非常容易走极端导致全面翻车。他当二哥比周公林总少奇都要强,当代卫青吧。

            • 家园 夸张说法而已,事实上彭总亲笔拟的电文水平就很高。
              • 家园 是的,就毛岸英牺牲给中央军委的电报

                那叫什么,毛岸英确实只是上百万志愿军战士之一,十几万牺牲的志愿军将士之一。但是,毛岸英对大将军就不只是之一那么简单的,那是你的老战友的儿子,你这电报啥意思,最后一句其他没有损失,汇报情况不需要感情,那你电报里喊万岁军是不是感情。再深一步,志司老巢被炸,大将军你有没有责任,你对老战友道歉了吗。庐山会议毛主席为什么哭诉自己的儿子牺牲了啊,柯老还是谁为什么说人都被拉走了啊,少奇为什么说你篡不如我篡啊,聂帅为什么说主席死了谁都管不住你了,刀帅为什么拳脚相加啊,林总为什么说不要当大英雄啊。大将军那点心思吧,一说主义可以牺牲一切,就不能是自己,哪怕是正常的人情面子都不能牺牲。他可以给哨兵和炊事兵立正敬礼,就不能给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敬礼,这不妥妥的那啥吗。

        • 家园 怎么可能那么快啊

          当时还不可能,我猜他想放弃工业和原子弹,依靠苏联,这是错的,但会得到农民的支持,但要想取太祖代之,至少也要等到以后要产生这样的想法都要等到矛盾不可调和,彭势力又太大的时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