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在英国做脑血管瘤手术 -- 燕人

共:💬113 🌺113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英国比美国强的地方可不止

          nhs.

          至少治安就好多了,没枪击。

          了不起被童党和酒鬼骚扰,多半没性命之忧。

          另外,欧洲国家食品中激素少多了。

          再次祝老兄早日彻底康复!

    • 家园 距离不远,有啥需要帮忙的说一下

      急救电话里是按照标准流程走,必要问题必须要问,目的是在急救到位前尽可能确保你活着。

    • 家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没想到,老哥居然到阎王殿转了一圈。还好,一切万幸。腐国在全民医保这方面,的确做的还好,值得社会主义中国学习一下。

      • 家园 点题

        确实本文的主要思想在此。

        【腐国在全民医保这方面,的确做的还好,值得社会主义中国学习一下。】

    • 匿名 税都拿回来啊!就别再生病了。

      还以为你回国了呢。

    • 家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嚼着前一阵不见老兄发言,还想不是被气走了吧。

    • 家园 “救命不治病”,我现在慢慢接受这种理念,并体会到它的合理性了

      小病靠抗,尽量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小病不去医院、靠免疫力。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治疗大病。

      本周是长周末,周六去农场摘豆角、青椒、茄子、摘桃子、玉米;换了个新冰箱,比原来的大,为了保证散热,在壁橱上打了n多孔。周日步行20公里;今天骑行31公里,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提高抗小病的能力。

      燕人老河友必有后福。

      • 家园 习惯小病容易麻痹大意

        而且很难说自己是准确的判断。

        不过,小病本来就是靠自愈的……大家都一样。治疗只是减缓症状的影响。

      • 家园 步行20公里很自豪吗?

        我逛过半天商场,步数接近3万步。

        你夫人逛一天商场,步行距离很可能远远超过20公里。

        做人要低调。

      • 家园 参加一下讨论

        “'救命不治病',我现在慢慢接受这种理念,并体会到它的合理性了。

        小病靠抗,尽量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小病不去医院、靠免疫力。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治疗大病。”

        看到这句话,想要商榷一下:

        我原来就笃信过,“抗力”是要靠自我“拼斗”才能慢慢地培养出来的,会是一个合理的负反馈系统。在不超限的情况下,如果对立面斗争得越厉害,将来系统对于冲击性的控制能力就会变得更强。估计老铁对于原来西西河的控制,基本出发点也源于这个初衷吧。

        这个信念,对自己在事业上有帮助的,也受益匪浅。在体能的提高上,我也坚持了几十年,硬是把自己的“先天不足”,变成了“后天有余”。我可以与青年人比爬山,与小伙子拼熬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人体健康问题上,即使是欠下的“隐形旧账”,将来也是一定要偿还的。我现在才有了切肤之痛。

        我曾经是ICU的重点救治对象,即使是回到普通病房后,护士给我的代号也是:“极限”。因为不但手术区域和刀口很大,而且部位也是不合常理的。手术后,为了保持清醒,保存体力,以后可以康复得快一些,我没有碰一下那个可以止痛的手阀,当护士收吊瓶时大为惊奇。

        现在聊这些,不是显摆,而是后怕!因为这样做,也是极可能是加重病情,带来生命危险的。在普通病房期间的超量地恢复锻炼,就让自己又一次地进入“急救”的状态。

        补充两个实例:基本上是同样的时间段里,我还有两位贴心的朋友也住进了医院。

        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都马上就主动地切断了联系,心照不宣的原因是一样:都知道自己要“面对生死”了,而且对方恐怕也正在面临同样的境地,我们首先考虑得是,无论如何也不要给对方或者家人,带来任何的“伤感”),我是事后才得知他们的葬礼的。

        他俩一个是才从岗位上退下来,绝症手术后也一直没有好转,走得很快。另一个则是心脏问题,手术后又坚持锻炼了,在每天恢复长距离游泳后,一个夜里就安睡不醒了。

        我个人的体会:

        1. 自己一定要注意和记录个人的体质和体力的变化。要学习必要的生理常识,有备无患。

        2. 有条件的情况下,家庭的私人保险一定要有,就当作是细水长流丢掉的金钱吧。不指望它会回报,但是当你需要自己来选择医院和医生,希望能及时获取救治时,这是你和家庭的关键支助。

        3. 个人的精神健康,性格培养,生活习惯等等,都是在对抗和战胜疾病时的宝贵财富。

        4. 不要有侥幸心理,一切要量力而行。不要听人云亦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知己知彼,才能防患未然。

        通宝推:史文恭,方恨少,审度,醉寺,潜望镜,方平,唐家山,燕人,bluestarry,胡一刀,三笑,宝特勤,
        • 家园 补充一下

          这个理念并没有问题,前提是自己真的有判断能力,明白自己真的是小病,而且不会发展成大病。就治未病的理念来说,直接掐死可能更合适。古代也有类似做法,从小吃中药让身体适应药物反应,以便大量使用时不会出现问题。

          但问题是,很多大病就是从小病积累而来的,消化系统最严重也最典型。而且,身体承受能力也有阈值,自己很难说能够清楚这个阈值在哪里。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不管如何,有些损伤和感受,身体是不可能适应的,无论多少次都一样。所谓适应,更可能是反应衰减……神经或者相关组织变得衰弱了。并且,到达阈值上限之后,就不会有更明确的感觉,也就是察觉不到自己问题更加严重。所有感觉都会衰减,甚至出现严重障碍。以至于完全无法评估自己的状况。

          这还没说对神经的损伤,还有情绪紊乱等情况呢。如果是消化系统,造成情绪障碍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时间久了,甚至会改变性格。

          所以,靠抗一定要充分了解疾病才行。否则就是自害。越是不起眼的越要注意,比如内脏痛和消化问题。

          以上出自个人经验,也有过不少接触。后来发现理论上也是说得通的。比如痛阈和脑肠轴,伤害性感受和脑皮质。

          总之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自身经验,不能太过在意一些医学观念。至少也要了解那些观念对应的认识基础是什么。

          --

          提高免疫力的最好办法还是锻炼,保持系统的健康运转,提高系统的整体能力。

          最后还是说一下小病,现在的可能性真的太多了,过度医疗不只是利益,但也可以说是利益。因为表征的判断不可能完全正确,有太多的万一了。比如感冒症状,没做痰培,最后去世,医闹。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疗方来说都很难接受。“万一”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几乎是必然了。

        • 家园 防微杜渐很重要

          我的下属澳大利亚女孩在瘟疫前一直和我一起工作和出差,对我熟悉到能看出我的细微变化,但又没有熟悉到对一些情况习以为常的地步。

          一天她对我说你看医生去。

          我说我目光炯炯声若洪钟,现在又这么忙,不用看医生。

          她说你现在选一天去看我安排工作。

          见医生。医生说,你目光炯炯声如洪钟不应该有大病。不过来了就查查吧。

          做完比较常规的检查医生说你做核磁共振去。我想我何德何能受这般待遇。

          下一次医生脸色很难看地对我说,我职业生涯第一次看到一个目光炯炯声如洪钟如你的病成这样。幸亏你来,现在我们还有办法。要不你的阳寿不多了。

          我的治疗很成功。半年以后水过无痕,完全检查不出异常了。

          通宝推:strain2,玉米菜,方平,桥上,GWA,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