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靠谱的粤军(一) -- 梦秋

共:💬124 🌺12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

        梦秋兄有没有研究过当时养一个师、或者一个军的兵大概要多少钱,加在一起中国有多少钱都花在军费上?老蒋当时经常能花钱买胜,在江浙资本支持下,是不是他所掌握、依赖的财力远远大于其他派系?

        • 家园 这正好是我下一个主要关注的问题

          不过要做出来难度比较大。一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查看档案,当下我看的资料还是以回忆资料为主,错漏比较多。还是需要多看一些这方面相关研究;二是北伐到抗战期间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统计标准不一。以两广为例,两边都发行自己的钞票,币值变化又比较大。比如陆荣廷时期广西货币,因全省政局比较稳定,币值坚挺,但到了新桂系时期发行的广西货币币值就比较差。陈济棠时期的广东货币跟法币之间的汇率又有所不同,很难横向比较。

          具体回到老兄说的问题上,民国时期养活一个师要多少钱?这也因部队情况不同而异。有回忆资料称,1930年代初南京政府给一个师编制的经费是30万元(以银元计算)。按照蔡廷锴的回忆,在南昌起义前后他养活第十师一个月需要14万大洋。张发奎则说,在他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25年)后,一个师的军饷为10万元。但是这个“军饷”一般指每个月发给军官和士兵的伙食费和饷银,一般不包括军队的勤务、置装和操演等费用。

          而桂军在这方面的预算更少。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向广州国民政府输诚,黄绍竑跑去找宋子文要军费。宋子文面有难色,说养不了这么多军队。黄绍竑算了一下,如果把桂军的饷银提高到第四军的平均程度(士兵每个月10.5元),那么光是饷银这一项每个师的经费就要提高三分之一。黄绍竑觉得国民政府确有难处,后来桂军还是自己独立核算,由广西财政拨款。不过他也没有白跑广州,廖仲恺给了他两万大洋和两万发子弹。

          至于军费比例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国民政府那边的数据我还没有做过比较。但是两广这里有一些援引的数字可供参考。广西在1935年的财政收入为2850万元(以银元计算),其中军费支出就高达1900万元,占比达66%。广东在1935-1936财年的财政收入是1.175亿元(以银元计算),而陈济棠的军费支出一个月就达到500万元之巨,占财政收入的51%。这两组数据并非权威的统计数据,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靠谱的,尤其是陈济棠的军费支出。他在两广事变之前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总计有三个军、一个独立师、一个警卫旅、五个独立旅和八个独立团,另外还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总计15万人。

          从这个角度看,穷兵黩武是那个年代的特征之一。

          通宝推:三笑,empire2007,迷途笨狼,夜郎国主,北纬42度,桥上,南寒,
          • 家园 国民政府军队编制参差不齐

            我看到的一个数字 个人觉得比较有参考意义,虽然时间上早了几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吴佩孚做直鲁豫巡阅副使,开府洛阳,利用平汉线的资金,大搞练兵。北洋政府的 军队编制 比较规范,一个师满编是二旅四团,配有师直辖的炮兵团、骑兵团,工兵营和辎重营等,合计一万两千五百人。这时候吴佩孚有钱,自然军队是基本满编的。开支是一个师 每月上银十八万两,折合大概是25万银元。这个数只有嫡系才拿得到,他收编的杂牌—一个师 才给三万一个月。 大致上,如果以 标准银元计算,一个兵平均 是 20元/月。其中薪资(含部分伙食着装费)大概是10元/月。

            • 家园 这些数据有价值

              1930年代之前,中国实行银本位,从北洋政府到南京政府初年,白银流入较多,全国处于轻微通胀状态,大体上银元币值比较稳定。吴佩孚军一个士兵10元/月的薪资,在广东也大体相当。张发奎部一个士兵在1925-1926年间的伙食费为6元,饷银余额为4.5元。当然,根据各个省的经济情况不同,士兵薪饷也有所不同。1920年代初黄绍竑所在的广西陆军模范营里,一个士兵的军饷是桂币6.6元,每月另有两块钱零花。假设桂币与银元等值(实际上一般是银元更贵一些)。广西当兵的直接收益,当然就不如在广东当兵了。

              • 家园 我记得,在红军初期,也是

                按照10元/月的标准给的,前提是有钱,我记得百色起义之初,确实按这个数发过(看到相关的文章里这么写的)

                好像几只红军起义的初期,都是这个标准(也正常,老四军的名望在早期红军里面很高,结果有三只红四军——井冈山、湘鄂西、鄂豫皖三大山头各一只;最后又加上一只 新四军;结果共产党指挥了四个四军——新四军军歌 直接追溯历史到北伐......)

      • 家园 新军阀混战的烈度大大高于旧军阀混战

        以前只知道新军阀打得喧腾,而且来真的,比起旧军阀打架地图大片改换颜色但是伤亡其实真的不多,大不相同。

        此中细节倒是真的不甚了了,多谢科普啦。俺没有通宝了,回头一定再来宝推

      • 家园 老兄多说几句粤军尾随长征

        红军走了两万五,粤军追了两万,没功劳也有苦劳哇。怎么别的中央军不去追呢?

        • 家园 中央军这会儿都在闽赣鄂豫浙

          一面剿灭红军余部,消化战果;一面看紧两广,免得他们造次。老蒋以薛岳吴奇伟周浑元等非嫡系部队压迫红军西行,可以挑动川黔滇桂各派军阀与红军作战,消耗各方实力,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他派中央军尾随长征的红军,难免会吓着地方实力派,将中央军拒之门外。闽赣这几个省份,也会因缺少中央军坐镇,而出现红军余部死灰复燃的情况。何况两广也虎视眈眈,不可掉以轻心。

          通宝推:小泽珍珠,北纬42度,
          • 家园 当时中央军的定义是中央发饷的军队,嫡系是中央军的一个子集

            北伐成功后蒋介石的嫡系,只有编遣会议后缩编的六个师(蒋介石并不是只缩编别人,不缩自己的)。

            第1师:即北伐时期的第2师,师长是有名的大废物刘峙。后来,在另外一个大废物胡宗南领导下,扩展为第1军,成了"西北王"胡宗南的核心部队。中原大战后留在西北,离江西苏区太远,只在松潘堵截过红军。

            第2师:北伐时期第3师、第14师合编成第9军,裁军会议后在蚌埠缩编为第2师,其师长先后为顾祝同、黄杰、郑洞国等人,进攻过鄂豫皖边区。

            当时,黄埔军校教导师的一部也以蚌埠为基地进攻鄂豫皖,他们发展成关麟徴的第25师。

            第2师和第25师在33年被打包北上,参加长城抗日。抗战后先驻北平,后来调往洛阳,离江西苏区也远的很。

            35年,他们在川北堵截过红军,36年,在山西和东征的红军打了几次硬仗,刘志丹壮烈牺牲。国民党说,他为关麟徴部所击毙,网络黑子说,他是被太祖打了黑枪。

            抗战开始后,这帮人合编为关麟徴的第52军。

            第3师:即北伐时期之第20师,一度膨胀为第32军(以这个番号和南昌起义军交过手,送给叶贺南下后唯一的一场胜利),裁军会议后缩回第3师。其师长先后为钱大钧、陈继承、李玉堂等人,参加了蒋介石从北伐到剿共的所有比赛,但也一直是个不出彩的,勤勤恳恳的边后卫。

            抗战后发展为第8军,第10军,即著名的“泰山军”,迎来高光时代。

            第9师:北伐时期王柏龄之第1师,战绩惨不忍睹。重编序列之后为第9师。29年加上部分黄埔军校教导团和收编的浙军等杂牌,发展为蒋鼎文、李延年先后任军长的第2军。在这两大废物的领导下,从第三次围剿开始就进攻江西苏区,战绩依然惨不忍睹。长征后,他们留下来驻守赣南闽西。

            第10师:由成分复杂的第10军和第46军合编,方鼎英任师长。在内战中战斗力不值一提,番号被撤。

            第11师:原闽军等杂牌扩编成的第17军,再缩编成为第11师。一开始,师长是原军长曹万顺,后来副师长陈诚扶正,而第11师也成为陈诚"土木系"的根基。在中原大战后加上杂牌成为第18军。曾在赣州重创红军,也曾在草苔岗被重创。

            第五次反围剿中双方伤亡惨重的广昌战役,红军的对手就是黄维任师长的第11师。占领苏区他们忙着继续镇压留下来的游击队,后来又调到浙江去追杀粟裕去了。

            这几个老ID,源远流长。

            抗战胜利后国共合谈,国军又缩编过一次,第52军计划编为整编第2师。第2军只能编为整编第9师(ID早被抢注了)。

            通宝推:小泽珍珠,
          • 家园 我还以为薛岳吴奇伟是中央军精锐呢
            • 家园 第四军算是比较能打仗的

              战斗力不比凯申公的嫡系部队差。不过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几个重要战役或者战斗,跟地方军阀过手比较多一些。比如湘江战役主要对手是桂军和湘军,四渡赤水的土城战斗以及娄山关大捷是跟川军和黔军打,大渡河跟川军、腊子口跟当地军阀鲁大昌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