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修路记 -- 天马行空

共:💬26 🌺33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修路记

    我的家乡是个偏远小山村。怎么偏远法呢?对省来说说,我县是山区,对县来说,我公社才是山区,对公社来说,我村才是山区。那里都是山高林密,通行困难,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到公社也要走十几公里。

    过去大家走路靠两条腿,带货靠两个肩,路窄一点陡一点虽然难行,还是可以走的,机械化时代来临,交通工具变成机动车,这条路就行不通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村里的重头戏是修水利,七十年代是修路。当然,这不只是村里的工作重点,整个公社修路都是重点,否则只是我村的路修好了,车也开不进来啊。

    修路这工作主要是力气活,山区里平坦的地方少,好不容易见到有一块平地,基本拿来做农田,舍不得用于修路。

    因此,想把路面拓宽,要不然需要开山劈石,要不然就是挖土填河,工作量相大大。修路上级政府没给钱的,但是给了一些炸药,修路需要的石头自己采,石灰自己烧,泥自己挖,水泥基本没有。

    由于工作量太大,村里修路的政策是铁路警察,各包一段。把几公里的路分成几截,每个生产队需要修改一段。修路大多数是力气活,一般的技术活像钻炮眼炸石头,村民也已经掌握,比较难的是造桥,技术难度较大,公社虽然没给钱,但派了一个土产技术人员来支持。全村利用农闲时间苦干了10年左右,终于在分单干七夕,大概是1980年左右,全村修了六七公里的路,造了两座桥,修了从村头进村的路,汽车可以从公社一直开到村里。我对这事的印象很深,几年前还特意写了一篇《天马行空的乡村记忆》,发在河里。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4140829

    然而我生产队不在村头而在村尾,如果从村头出村去公社,需要多走三四公里。当初为什么优先修村头的路?除了村委会在村头,还有一个原因是从村尾出村那条路太难修了,特别有一段一公里多的路,沿河落差100多米,是村里的大峡谷地带,当然是先修容易修的。在生产队时期,大家觉得先修后修哪段路都不要紧,但分单干之后,发现这差别可大了。

    村尾的农民的农民从村头出村,需要多走三四公里。个人多走一些路就算了,但是拖拉机运载货物的价格也比村头高一截,差不多贵三分之一。拖拉机司机也有他的道理:我拉村尾的货路都走远这么多,当然要收贵一点。每次运山货、柴火等当地物资出去,运化肥等物资进来,村尾都白白多给一笔钱,大家心疼啊,强烈要求修好村尾出村的公里。

    其实如果按行政划分,峡谷只有不到一半是属于我村的,另外一半是邻村的。对我差不多有一半人口,如果从那里出村都可以大大减少路程的。只是那段路确实太难修了,有一公里多的陡峭山路需要进行平滑化处理,还需要建一座桥,建桥的地方是属于邻村的。村干部的意思,当然是的邻村一起修这段路。邻村根本不干:要修你们自己修,我一个工也不出。因为这个峡谷虽然行政划分基本属于邻村,但是邻村只有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生产队才走这段路,修不修对他们无关要紧,不像我村这样会影响到一千多人。

    我村无奈,自己自己修这段路。首先,啃最难啃的骨头,建桥。这座桥是建在一条支流上的,难度小一些,村里已经建造了两座桥,完全可以自己建。

    过去建桥是村里一声令下,各生产队行动起来,大家出人出力,生产队出工分。可是,现在生产队都不存在了,谁出工分啊。村里没办法,为了发挥大家积极性,只好出钱。但村也没有钱啊,但还有几千斤谷子作为储备粮的。于是,村里决定,参加建桥的,每天给三斤谷子。这价钱其实是相当低的,按当时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五六毛钱,还比不上生产队的十工分。不过,分单干之后,大多数农民在农闲都没活干,能挣多少就挣多少,还是不少人乐意干这活的,还要和村干部有点关系的才能去造桥。

    然而,造桥的工作量比预期大,几千斤储备粮用光了,还没有造好。村干部说大家继续造桥,"工资"只能先欠着,但大多数人都不想干了。因为生产队都不存在了,村里也不收储备粮了,这“工资”什么时候兑换都不知道。由于实在找不到活干,我伯父就是在付不起谷子的时候才参加造桥的,陆陆续续干了两三个月,终于勉强把桥建好了。找村里要谷子,果然是没有,只能先欠着。

    建好桥之后,接下来还要对那段一公里多的山路进行平滑化,让路面不要那么陡峭,否则不要说通汽车拖拉机,就算骑单车都不好骑。村干部一看,做一做桥就花掉了几千斤谷子,把那段路修好估计再来一万斤谷子都不行,现在村里都没谷子了,怎么办啊?还是用老办法,给各生产队分任务,让每个生产队派多少人去修。然而,分单干之后,生产队已经名存实亡,过去去修路修桥,虽然国家没给钱,但是生产队给工分,大家还肯去干,现在纯属白干活,谁愿意啊?因此,修路的时候,上村的农民,一个都没过来。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这路是你们下村走的,我们又不走,为什么要我们修。下村的农民听了生气,当初修上村的路,我们都去了,为什么修下村的路你们却找借口不来?村干部虽然力促,上村农民就是不为所动,下村因为自己贴身利益,按照每家派一人的方法去修了几天,但是大家都出工不出力,而且工作量远比预期大,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这样拖啊拖,就拖到了九十年代,村里当初修桥的谷子还没有支付。那时候,物价已经比八十年代初贵好几倍。过去的老支书一直都说村里没谷子,趁着换新支书,我伯父等人去村委会讨要当年欠的谷子,新村支书说:现在村里没有谷子,但是可以给钱。当初造桥的时候谷子是16元一担,你这三百多斤谷子,应该支付50多元。我伯父听说欠了十几年的谷子,却按照十几年前的价格给钱,气得不得了,就说他不要钱,只要谷子。村支书说,如果要谷子,只能等村里有谷子再说。这谷子就这样欠下去,一直等到十几年前我伯父去世,也没有拿到这谷子。

    九十年代的时候,村干部看使用义务劳动的办法实在没法把这段路修好。这路虽然是村里的,但实际上算是环镇路的一部分,因此镇里也着急,力促修好这段路,但是没给钱。在镇里力促下,也进行过两三次集资。虽然每次集资每个人每个人是几十元,但那时候农民收入很低,也是一笔不轻的负担,很多没钱的农民表示想以工代钱,村里却不干了,怕以工代钱的出工不出力。这样集资的难度相当大,一年下来都没有集资成功,那时候人工费用涨得也厉害,好不容易集到一点钱,让包工头请推土机来推一下,还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钱就花没了。

    一直到1999年我出来工作,那段路虽然修了几次,拖拉机空车开还勉强,要运货绝对不行,村尾的运费还是比村头高一截。

    后来又过了几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村里又集资,政府也出一部分钱,终于在十几年前,修成一条大卡车可以单向全程行驶,小车也可以双向回车的乡村公路,还铺上了柏油。

    看到这条姗姗来迟的乡村公路,真的又闷。喜的是家乡终于有这么一条公里了,闷的是如果按照生产队那种做法,农闲时上千人去修路,也许八十年代就修好了,不用等二十多年。

    不过现在和村里的老人谈起来,他们都不太喜欢生产队,说当年在生产队一年到头都劳动,累得像头牛,没有自由。贪图安逸,也许本来就是人性。

    通宝推:青颍路,铁手,尚儒,起于青萍之末,脑袋,方平,燕人,袁大头,宝特勤,桥上,侧翼,迷途笨狼,empire2007,mezhan,踢细胞,等明天,小泽珍珠,南宫长万,审度,四十千,西安笨老虎,迷惑不解,胡一刀,qq97,阴霾信仰,陈王奋起,外俗内正,hansens,胡辣汤,菜根谭,
    • 家园 好贴,

      好文!

      花之。

    • 家园 亲戚家有类似经历

      不过不是修路,是自来水。村里大部分井是苦水,村附近河流是季节性的,几乎不能当生活水源。这是国家级铁路、公路干线沿途的平原农村,离百万人口城市很近,但是到今天都没吃上正经自来水。集资好几次,现在自来水是一周两三天,一天两个小时放水,不买水泵抽,所有放水时间开着龙头也流不够一礼拜用的水(比娃尿尿都细)。

      中间各种建设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离城市近劳力变现容易,虽然客观条件比你说的修路容易多了,但是做起来主观条件上阻力更大。跟你的村这头那头类似,自家里有甜水井的,离甜水井近的,和沟渠近的,家里有人在城里的,有复杂的利益梯度,集体办个事非常难。老汉们说,要是在人民公社的时候,早二十年就吃上城里那种自来水了。

      • 家园 革命群众的先进性和落后性都在这里

        我和一些老人闲聊,见到现在很多集体事情做不成,都是说:如果还是人民公社,这是早就做成了。但是,问他们如果现在恢复人民公社,是否同意,却又是不同意,理由是太辛苦了,也没有自由。

        • 家园 觉悟,这个跟时代相关

          一个时代,产生这个时代烙印的觉悟。先觉后悟,他老人家想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事做的更多,已经违背了规律,失败是自然的。但是邓顺应人性最不光彩的自私,属矫枉过正,被纠正也是必然。

          实事求是,他老人家最为推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再提升理论。

          六祖云游临走时,五祖说:迷时师渡,悟时自渡。其实老百姓也需要这样的引导,我感觉原来人民公社时间的教育,就是这样的迷时师渡,悟时自渡。大部分时间都是靠自己干工作,也有不少的时间,不想干工作,这时就是靠干部教育,引导。但是生产力水平的现实和人民群众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有差距,主要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实际速度赶不上人民群众的欲望。这个矛盾即使今天仍然存在。原来他老人家在的时间,没有解决,现在一样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是党从诞生到夺取政权后胎里带:极短时间里夺取政权,难免会有一种认为自己能力通天的习惯,认为所有的事只要想足够的办法做足够的努力都能实现。最终的表现就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相信未来。

          前30年人民群众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邓说分田吧,单干了,你们都能成为地主,都有可能成为先富。结果大家拥护选择了邓,就是这么简单。按照邓的方子吃了30年药,结果是单干也没有成为地主,更多的人没有先富成了待富。于是大家又不高兴了,原来大家都不高兴的时间,打土豪分田地。现在大家又不高兴了,这不就有人提出来打先富分先富。

          这样的循环,我本人以为是邪路。至少在程序上不正义!结果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也不知道。但我敢肯定地说,这样的思维是流氓无产者。不是好事!

          比如说房地产,我认为不存在风险。不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资产资本明天起全部国有。你全款买的房子,那好,给你记上全款的钱到你特别账号,只能投资,不能取现。你付了多少款,给你记多少款项。年轻人没有钱,那现在的空房子分给你住,只出个租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账?无非是重新记一下,有啥难的?反正本来就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多出很多的存款解决教育和医疗问题。

          如果这样做,我看河里就是连甘丹网友都不一定同意。其他人估计同意的更少。

        • 家园 你和南宫长万说的现象,在我们这里也普遍存在

          但是恢复人民公社,那些发言“如果还是人民公社,这是早就做成了”的人,是都愿意的。用现代语言,这些人大部分是社会弃儿。真的能人早去城里买房住下了,偶尔回家就是上坟或者休闲,跟某些高级河友一样感慨一番,然后拍拍屁股回城过日子。欧美白左去希腊、埃及旅游感慨世界就该这样大约一个意思。现在的自由是给张三剥削还是李四剥削的自由,不是受不受剥削的自由。你不去给人剥削,你儿子娶不到老婆,你就要绝户(在我们那里这大概是最可怕的事情)。

          当然了,恢复人民公社,和回到那个时代,是两码事。大家要人民公社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可不是生产力。生产力要是倒回那个时代,大家显然是不乐意的,用惯了联合收割机,谁也不愿意去挥镰刀。有力气去工地搬砖或者搬家,显然挣得比割麦子多。

        • 家园 现在不把村霸们干掉,搞公社是制造新农奴
          • 家园 村霸的根源在保护伞

            中国本质是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官僚的保护伞,村霸蹦跶不起来。你和多数人利益对着干,群众里狠人多了去了。现在群众斗不过恶霸,是因为人家打赢你扒你房子;你打赢了,你就要住监狱,人家还是扒你的房子。

            • 家园 连财产公示都做不到,再搞公社只会便宜新地富反坏右

              连财产公示都做不到,再搞公社只会便宜新地富反坏右

              目前多数地区群众斗不过官方呵护的村霸,但刨根时拼命就难说了

        • 家园 不能这么简单的评判

          客观的说,前三十年虽有大义的名分,实际上很不公平。干部和工人的差距,工人与农民的差距,同比之下,说天渊之别其实也差不多,状若鸿沟绝不过分。凭什么?讲不通这个道理,农民是有很大意见的。

          前三十年干部清廉,这是鬼扯。解放区出新的干部,工农出身的干部有几个?旧人员转新政府的几个?解放干部,经不住考验的几个?我们村,带头闹革命的犯错误了,我大姑仗犯错误了,我伯伯直接由革命干部被定性为反革命,略见一斑吧。

          所以分田到户,有强烈的民意基础。骂邓小平有什么用?主席已经逝世了,没有人还能让农民群众继续忍受。

          还是修路,我们那修村公路,全村人出钱出地,砍树拆墙,没有半点阻拦,没有半点不乐意。就是减免了相关的公粮,自留地是白给,我家就没了一亩地。但是,修通往一个矿泉水厂的路,没油不脱锅。说起来,这个矿泉水厂就是损公肥私的产物,其间也有故事的。

          我是谁?为了谁?农民只是职业,并不蠢,也是受了共产党教育的。

          • 家园 你说到关键了,全部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 有补充

            骂毛的、骂邓的 ,都太小看中共了。

            60年代,在完成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表面上消灭了地主阶级,资本家阶级,好像没有阶级差别和剥削了,我记得中学课本里就是这样子写的。

            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阶级差别是生产不发达决定的,按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不可能消灭阶级差别。新的阶级差别的确不可抑制的出现了,就是广泛的等级差别和等级特权。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有一本前南斯拉夫高官写的著作“新阶级”,做了深刻的揭示,他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前苏联的现象。而且这本书,早在81年就被中央理论部门翻译出版,当时是仅供中央领导和部门领导看的内参,注意是81年,所以对戈尔巴乔夫的折腾和89年苏联解体事件,中央领导应该不会太意外。

            毛为何发动文革搞社会主义教育,邓为何搞市场经济,搞改革开放,把发展生产力摆在第一位,根源都在这里。

            点看全图

            借用大牙的那个笑话来引申一下,中国这辆社会主义的车,它不是在铺装路上行驶,甚至连路都没有,更没有路标,司机不好当。总算跌跌撞撞地开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今找到大路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句,这本书63年就内部发行过 -- 补充帖

            可以猜想毛也读过。这本书对他形成资产阶级就在党内的判断,可能是有影响的。

            • 家园 唯生产力论我不支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力。

              我认为以建国以来,特别是经过建国三十年来的奋斗,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可以支持社会主义制度。

              只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占据数量级的优势,苏东波是注脚;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仅余五个,也是注脚;我国改开的方式及进程,也是注脚。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 家园 我的意思是,经济基础不能支持消灭阶级差别

                所以才会有等级差别和等级特权出现。比如你说的大队长拿公家的玉米,这就是特权,背后是他家子女多生活困难的经济基础,因为这个经济基础普遍存在,所以导致官员特权会普遍存在。这种特权差异,发展下去,就是苏式官僚贵族阶级。

                这个大队长要做到这事,必定要打点相关人员,他拿来交换的东西只能是他的权力。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直到解体时 ,也不能说它的经济体系就没有社会主义了,毕竟大部分资产还是国有的,但特权阶级已经不能忍受了,要把它们私有化才能安心落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