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农历的问题 -- 铁手

共:💬108 🌺61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早期的确是影子

              中国天文学由于受观测者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而有着鲜明特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观测北斗及其周围的拱极星。因为在黄河流域的纬度,北斗位居恒显圈,而且由于岁差的缘故,数千年前它的位置较今日更接近北天极,所以终年常显不隐,观测十分容易。随着地球的自转,斗构呈围绕北天极做周日旋转,在没有任何计时设备的古代,可以指示夜间时间的早晚;又由于地球的公转,斗构呈围绕北天极做周年旋转,人们根据斗构的指向便可掌握寒暑季候的更迭变化。古人正是利用了北斗的这种终年可见的特点,建立起了最早的时间系统。但是,北斗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如果人们需要了解白天时间的早晚,或者更准确地掌握时令的变化,那就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计时方法,这就是立表测影。众所周知,日影在一天中会不断地改变方向,如果观察每天正午时刻的日影,一年中又会不断地改变长度。因此,古一人一旦掌握了日影的这种变化规律,决定时间便不再会是困难的工作。

              原始的表叫“髀”,它实际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杆子的投影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游移,这一点似乎并不难理解。然而追寻“髀”的古义,却对古人如何创造立表测影的方法颇有启发。《周髀算经》卷上云:“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这,表也,表也。”这个线索使我们有机会直探45号墓中北斗那种特殊造型的真。、事实上,古代文献对于早期圭表的记载有两点很值得注意,首先,“髀”的本义既是人的腿骨,同时也是测量日影的表;其次,早期圭表的高度都规定为八尺,这恰好等于人的身长。这两个特点不能不具有某种联系,它表明早期的圭表一定是由人骨转变而来。《周髀算经》卷上的另一记载认为:“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足见先民对勾股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知实际即得自于立表测影的工作,其以桑表名“股”,以表之暑影名“勾”,同样反映了测影之表本取人之髀股的事实。联系《史记·夏本纪》有关大禹治水以身为度的故事,以及殷商甲骨文表示日中而是的“昃”字即象太阳西斜而俯映的人影,都可以视为古人利用人体测影的古老做法的孑遗。甚至“夸父逐日”的神话也并不仅仅反映的是古人立表测影的实践,而更再现了测影工作源于人体测影的历史。然而我们不可能想象古人为完成测影工作会永远停留在以人体测影的原始阶段,这种做法不仅不可能长期坚持,而且测量的精度也远远不够,于是随着天文观测的精确化,人们必须发明一种能够取代人体的天文仪器,这就是表。表的原始名称之所以叫“髀”,原因就在于“髀”的本义为人的腿骨,而腿骨则是使人得以直立而完成测影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似乎可以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乃是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通过不断观察自身影子的变化而最终学会了测度日影,因此,最早的测影工具其实就是人体本身。显然,从人身测影向圭表测影的转变,不仅会使古人自觉地将早期圭表必须为模仿人的高度来设计,同时也沿用了得以支撑人体直立完成测影工作的腿骨的名称。这种做法不仅古老,而且被先民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文明以止》P15-18(河南蹼阳西水坡原始宗教遗存研究)

            通宝推:mezhan,外俗内正,陈王奋起,
          • 家园 这方面,可以看看冯时的天文考古学

            冯时先生,在我看来,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对于古代天文历法,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观象台和圭表,其中的圭表就是用来侧影的。《周髀算经》里面,确认天下之中的标准就是夏至日表影一尺六寸。

            通宝推:外俗内正,
          • 家园 春分秋分,昼夜等分;冬至夏至,日影短长
        • 家园 那就是说他们也有不是公历的历法

          或者因其他原因设立这些相同的概念.

          • 家园 分至是根据太阳相对地球赤道的倾角来的,是客观的
          • 家园 主要还是天文历法

            太阳历和太阴历

            伊斯兰历法就是太阴历

            日照变化和月升月落比较好观测

            好像也有小区域搞过基于行星的历法

            • 家园 其实我的意思是想弄清楚欧洲有没农历

              现在看来没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是按中文来的,原来的意思未必是这样,他们的历法里可能都没这概念,只是归于天文学的概念.

            • 家园 好像欧洲是太阳历,

              说是太阳历比太阴历准确些,现在我们的农历基本没有预兆天气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的意思了,有些成为节日,生日的记载衡准,不知欧洲的农历在现代生活里还留下哪些痕迹.

              伊斯兰历法和中国农历差不多吧,在现代生活里还留有一些痕迹.

              • 家园 太阳历的好处是一年的时间比较固定,一年365天,每4年加一天

                但是对于天气变化的描述肯定没二十四节气精确。

                比如我们古代有一个古老的太阳历,一年5季,每个季节72天,再加5天时间过年。

                然后在历史长河中,另外一个古老的历法——八节历扩展为24节气流传了下来,这个古老的太阳历反而失传了。一直到近代才重新发掘出来。

                24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还是够用的,只是不种地不太会注意这些。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24节气是按阳历。阴历对航海极为关键
                  • 家园 对,前面没说清楚,我们现在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是其中的阳历部分,月份是阴历部分。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的月份基本上和季节变化对不上,古人的一年五季的太阳历比公历好点,但对于季节变化的描述还是二十四节气更精确。

                    • 家园 最迟春秋就用阳历确定节气了,一年五季太阳历啥时候的事?

                      最迟春秋就用阳历确定节气了,一年五季太阳历啥时候的事?

                      中医概念中的五运六气可能与此相关

                      • 家园 太阳历更早,这个历法在管子五行中有记载

                        “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日至,睹甲子,木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赋秘,赐赏于四境之内。发故粟以田数。出国衡顺山林,禁民斩木,所以发草木也。然则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赎蛰虫卵菱。春辟勿时,苗足本。不疠雏轂,不夭麂麋,毋傅速,亡伤襁褓。时则不凋。七十二日毕。

                        睹丙子,火行御。天子出令,命行人内御。令掘沟澮,津归涂。发臧,任君赐赏。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然则天无疾风,草木发奋,郁气息。民不疾而荣华繁。七十二日毕。

                        睹戊子,土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御。不诛不贞,农事为敬。大扬惠言,宽刑死缓罪人。出国司徒令,命顺民之功力,以养五谷。君子之静居,而农夫修其功力极。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繁实秀大,六畜牺牲具。民足财,国富。上下亲,诸侯和。七十二日而毕。

                        睹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荐之祖庙,与五祀,鬼神飨其气焉,君子食其味焉。然而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内御。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然则昼炙阳,夕下露,地竞环。五谷邻熟,草木茂实,岁农丰,年大茂。七十二日而毕。

                        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其气足,则发而止,其气不足,则发扪渎盗贼。数躁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猎禽兽,不释巨少而杀之。所以贵天地之所闭藏也。然则羽卵者不段,毛胎者不贕,娩妇不销弃。草木根本美,七十二日而毕。”

                        五行这种历法,以冬至为新年,冬至之日即甲子日。这就是五行中的第一天即木行的第一天,所以有”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的说法。而到第七十三日为丙子日,是第二行火的第一天,一次类推至水行。经过五行中五个七十二天,计三百六十日,再加上五至六天的过年日,恰为一个回归年。而现在仍保存的小凉山彝族太阳历,与阴阳五行历完全相同,即过年日不用干支记日,而每年冬至均从甲子日开始。

                        根据学者80年代的考证,彝族太阳历有上万年的历史。不过这个古老的历法在中原,早在汉朝时候就失传了。

                        五运六气的历法推算已经是基于阴阳合历了。

                        • 家园 彝族太阳历是十月历,后羿射日就是从十月改成十二月历。

                          如果没记错的话。十日并出可能是历法造成的灾难。

                          “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口”——《归藏》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楚辞》

                          “日本有十,迭次而出,運照無窮,堯時為妖,十日並出,故為羿所射死。”——《逸周书》

                          “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淮南子》

                          “尧之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九日去,一日常出”——《论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