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 -- 迷惑不解

共:💬136 🌺584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对此次人口普查结果的想法和未来政策走向的猜想

      首先,人口数量的拐点很(已)快(经)到来:已经有河友对历史数据深入分析,有过很好的探讨。不管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是否有修正的因素,难以否认的是人口数量的拐点要么已经到来要么马上就要到来。这个人口数量抵达拐点的时间点的来临要比30年前/20年前/10年前甚至5年前各主流观点预测的时间点早的多。我10年前看到是人口拐点在2030-2035年出现,当时的激进观点有2025-2030的判断。现在看来当初的激进观点都是偏保守的。从预测的角度上,我认为对大城市以房价为主的生活成本上升幅度的认识不够,同时对生育意愿随生活水平提升而大幅降低也是认识不足,同时也对人均寿命提升预期略微保守。我的很多亲友只有小部分在二胎刚开放后生育二胎,很多人有身体财力房子的充足条件也没有养育二胎,有条件而没有养育二胎主要还是不愿意改变生活状态和方式,觉得身心累。

      其次,对未来发展,绝对数量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如果面对正在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会对未来政策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我的猜想是国家需要会进一步在以下进行调整:

      1. 延迟退休:目前舆情上对延迟退休有比较大的反弹。我估计最终会采取一个比较灵活的退休政策,比如修改法定男女退休年龄为65岁和60岁,但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提前退休,或者在不改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鼓励延迟退休。

      2. 养老金政策还会调整:按世卫组织2015年数据中国的人均寿命预期为76岁,全球排名50多位。我认为中国人均寿命提高到80岁没什么问题。那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不足将是常态。其实,养老金不足是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常态(我认为这是全球最大的庞氏项目)。我看到了西方国家很多企业的自有养老金计划已经在增加在职人员薪金养老金的扣缴,同时适当减少新退休人员退休金的支付来应对人均寿命提升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幅提升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现有生产力不能满足在白左意识形态主导下塑造的所谓社会公平的需求。而中国的社保基金还有国有企业资产和利润这一块可以凭借(当然,分配制度回归初心是另一个话题)

      3. 个人所得税缴纳降加快改革:会加快实施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按实际支出负担和扣除负担后净收入水平来缴纳。这样对于有孩子和老人负担的家庭,实际税率会大大降低,以对冲养育和赡养成本提升

      4. 子女补贴会增加:这个就不多说了

      5. 教育体制改革:因为找不到好工作而通过继续教育延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估计国家会干预。以前是国民经济容纳不了那么多的适龄就业人口,国家采取了推迟就业的政策,比如上山下乡,比如高校扩招。未来,估计国家会加速分流,18-20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6. 女性和生育有关的权利和福利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和保障:女性产假将延长,同时国家会给休产假和浦乳期的母亲货币补贴,以增加家庭养育下一代的意愿

      7. 地方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利于人员迁入的政策加速:其目的将不是为了平抑房价,而是吸引劳动力流动过来。有劳动力才有发展,迁入户口或者享受相关政策福利,只要有专业技能或者劳务合同就行。

      8. 农业政策的调整:主粮生产的压力会减轻,老龄化的人口吃肉吃粮都少了。这实际上给了国家更多时间和空间追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粮食主产区增加轮作提高地力,减少抽取地下水来进行灌溉等措施推行的空间更大。

      9. 少数民族待遇:回归公平的本质,按地区和实际需求设置,而不是按照身份证/户口上的民族栏

      最后是我的一些零散想法

      1. 子女教育:鸡娃该怎么鸡,焦虑的父母给孩子天天急吼吼补这个补那个是不是要改改了?

      2. 房价: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还在,那里的房价低不了

      3. 人口民族结构:我觉得不是个大问题,在发展的前提下,少数民族的出生率也是会降低的。国家对老少边穷的扶植政策是对的。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升了,生育意愿反而会下降。只要不是无脑的发钱养人,授之以渔,加快人口的流动和融合,中华民族是不会分裂的。话说,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要取消了吧

      4. 人口多担忧人口少也担忧:心忧还是何求?问题总是有的,作业是做不完的,慢慢做吧

      通宝推:海纳百川,审度,
    • 家园 制度性第三类谎言

      在阅读普查结果之前,请去百度一下《人口普查条例》。这份2010年通过的文件,第11条是这样写的:

      第十一条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各位在国外的河友不妨看看,自己是不是被记入了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里。

      • 家园 河里在国外的基本上都是已定居的吧

        未定居的肯定有家属在国内,通过询问家属记入啊

      • 家园 8普报告先参考下例文

        “我国”仍有超过5000万人口,2020年人口仍在增长。

        全国15-64岁人口占比高达72%,全球前10,劳动力资源仍然充沛。

        全国人口平均年龄44岁,和欧盟相当,正值壮年。

        25-64岁人口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全球前5,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人均GDP连续迈过2万、3万美元大关,创造了后发国家经济奇迹。

        去年出生人口27.6万,规模仍然不小,总和生育率0.9,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常驻“我国”的外国人从2007年的100万到2016年的200万再到2019年的250万,占全国人口比重顺利突破5%,国际化人才结构稳步加速推进。

        人力资源是“我国”发展的最大“金矿”,有年富力强的国民,就有年富力强的韩国!

    • 家园 基层整顿以后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增强,对社区村级的控制力明显增加,所得的数据也更加准确…疫情普查,人口入户普查,力度空前

      • 家园 六普时候

        在家里写全村的档案。七普是不认识的人上门自己填,完全不同。但控制力很难说。消耗太大,难成制度性常态。

        • 家园 信息时代了,很多数据国家早已联网共享。

          比如说每年的毕业生,每月的社保个税,每天的客运货运ETC统计。

          • 家园 没那么简单

            社保个税的人太少了,而且这些人统计起来也没什么难度。这里说的是中低层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真要说信息时代,户口本、房产证、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这四个农村不也是都有?那还要手写做什么。做过这些工作的就知道,和现实差距太大。也许对于地方来说不大,但积累起来非常可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