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陈毅和饶漱石到底怎么回事? -- 真历啊

共:💬109 🌺379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能把解放战争初期

                            唯一在打胜仗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说成逃跑,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你如果要证明你这个危言耸听的论点,至少你要把当时的各方战史、电报往来、敌我局势分析都分析一下吧。我是军史门外汉,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但是我有自知之明,不会去挑战这些板上钉钉的结论。

                            • 家园 一些电文啊

                              3月份,粟裕向陈毅提出他不想去了,并且一下给出了不下8条理由:

                              1、从今后战争来看,我军必须建立强大火力的野战部队才能同国军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时候跃进江南,与前者背道而驰!

                              2、过去两年之所以能将国军成建制歼灭,主要依靠了强大的火力,而这些离不开解放区大后方的支援。到了敌后这些优势当然无存,落得大别山困境,很难再同江北协同作战。

                              3、如果不在江北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急于跃进江南,也很难化中原为华北。

                              4、到江南作战纯粹是把一个重装备运用已很熟练、围歼敌人能力很强的部队变成游击队,避我之长,扬我之短。

                              5、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6、跃进江南并不轻松,一路估计要丢5万人马,白白损失并不值得。

                              7、根据他的江南斗争经验,在江南作战一旦撤退就要丢重装备,会逐渐减弱战斗力。

                              8、到江南会“与民争食”,将使10万大军难以立足。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观其目的,不仅在破坏我建设新解放区,而且企图争取时间,以待其新军之训练,或政治阴谋之从容布置。因此,目前江北(中原、豫鄂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

                              这种形势,本给我们以有利而且多的运动战机会,但由于新区反动势力未完全打倒,反动地方武装未肃清和新区群众尚未完全发动,故使我们难以保密和及时捕捉战机。而敌人则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我兵力分散时,则进犯;我集中兵力时,则后缩;敌我兵力相等,则与我纠缠,不让我安定休整。

                              在上述情况下,我一个战略区之兵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取全胜,如待三个战略区兵力集中,则又失去战机。而敌人则利用其较我优良的运输条件和建制的临机变动,以集中或分故对付我军。我军则因缺乏固定补给来源和足够的运输能力,又不便长期集中强大的兵团于一个地区(或方向)作战。

                              因此,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的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箝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

                              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

                              管见是否有当,请示知。

                              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5、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刘邓倒没北上的选项,原本(7月上旬和中旬)刘邓和中央讨论的方案是在陇海路北多消灭敌人,休整后再举行陇海作战,之后准备向陇海路以南发展,也就是有依托地向外线发展。

                              中央发出了那个著名电报替换强调陕北甚为困难时,刘邓的回电自然更是没说要北上回去,只是在南下出发时间上有点争议。

                              1947.6.29 中央复陈粟谭[6.28电]并转刘邓:

                              28日电收到。此种战术[追击中野重兵密集靠拢]除避免歼灭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

                              你们应以2/3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滕临枣,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1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

                              以2个纵队攻占泰安,扫荡泰安以西以南,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4个纵队监视该敌,使外出两路易于得手。

                              以上方针是因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

                              以2个纵队出鲁南,以3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1947.7.2 中央复陈粟谭[6.30电]并刘邓:

                              30电布置甚好,陈唐似以越过莱芜直打泰安及其南北为宜。得手后收复肥城东阿平阴宁阳汶上济宁,与刘邓直接联系。

                              尔后准备出鲁西,与刘邓协同打陇海路,出淮河。蒋方7/10天内必改变部署,以主力一部回兖泗,阻止我军与刘邓会合。

                              我军必须在7/10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西南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动作过缓,则来不及。

                              如攻泰安时间过长亦可不打,打泰安时应先以一部抢占泰安以西及西南各县。以上请酌办。

                              1947.7.3 中央致陈粟谭并刘邓:

                              你们西进南进5个纵队,应以攻占泰安至临城全线尽歼该线之敌为第一目标,胜利后再攻占该线以西各地。

                              如行动迅捷可能达此目的,与刘邓打成一片。

                              1947年7月10日,毛主席写的《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一)第一年作战,除山东外,一切区域均已将敌战略进攻停止,并已转人我军之进攻。

                              敌在陕北虽尚有进攻能力,由于地形等条件,已变为游击性的,我军已能主动作战;东北及太行早已采取攻势;五台自改善领导后亦能主动作战;山东敌集中攻我鲁中,估计亦难持久,我军将逐步转人攻势。

                              (六)第二年我军任务: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其它略)

                              47年10月3日给陈粟的《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和4日给刘邓并告陈粟的《在新区作战的方针》中强调,近期应以小仗为主,分散一部分主力部队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巩固新建根据地。

                              “……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而我则于短期内歼灭了敌之爪牙,建立了我之根据地,为不久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

                              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陈谢十个旅分散五个旅于豫西、陕南十余县,打民团、土匪、保甲及一团营之正规军,集中五个旅打中等规模之仗,甚有效力。

                              陈粟目前情况,则宜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歼敌,过一时期后,再集中六至七个旅往来机动,打中等规模之仗。此种办法可制敌死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如有有利之机,我军是不放过大歼灭战的,如47年10月24-27日之高山铺战斗。

                              47年12月,刘邓一部向江汉、桐柏、淮西(刘率1纵进入此区)发展,注意是发展,即撤离大别山去这些地方。

                              48年2月,邓主力撤出了大别山。

                              军委48年元月的电报《对大别山区作战部署的意见》提到“大别山根据地之确立则是整个南线胜利的重要环节。”

                              点看全图

                              我就问一句,为何粟裕不愿意继续南下了呢?

                              • 家园 巧了,我也想说这件事

                                我就问一句,为何粟裕不愿意继续南下了呢?

                                如果跃进大别山都是南逃了,那为什么教员不吸取教训,还要让粟裕南下呢?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你猜?

                                  点看全图

                                  • 家园 咱俩并不熟

                                    我不想猜。这张图是怎么回事,你有什么见解说出来就是。

                                    • 家园 所谓品字形,其实就是陈粟在刘邓屁股后面擦屁股

                                      毛主席的电报说得清楚,打几个打仗,你没看见吗?

                                      • 家园 你这不是扯吗?

                                        刘邓大军向南跃进之后,军情一日数变,能不能打大仗,需要刘邓临机处置。我算是明白你说的“南逃”是什么意思了,感情说毛主席电报里说要打几个大仗,刘邓没打,他们就是“南逃”了。

                                        你的帖子经常先有观点,然后再找论据,这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言尽于此。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这不是现有观点,第一,晋冀鲁豫是否比其他地区更难过?

                                          第二,晋冀鲁豫有没有条件打大仗?

                                          第三,到底是啥时赋予的你说的临机权?

                                          你确定你明白了嘛?

                                          是不是南逃,历史很清楚,你真清楚嘛?

                                          这是先有观点的问题么?

                                          毛主席的电报说的不是很清楚嘛?

                                          你一句临机处理,凭啥?凭你的一无所知?

                                          军情数变,有别人变得厉害啊?简直莫名其妙,你一句我是先结论后证据,你说了算嘛?

                                          我是先看到的这个说刘邓南逃的证据才逐步确定这个结论的。

                                          否则品字形凭啥拦一刀,你不同意,大家友好协商或者表示保留意见OK,凭啥指责我有自己的想法?

                                          确实无趣!

                                          • 家园 《毛泽东年谱》1947年

                                            5月4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并告彭德怀、习仲勋电:“现在可以确定下列诸点:(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晋南(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

                                            ;(三)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巳东[54]以前完毕,巳东后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

                                            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

                                            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受刘、邓指挥;(四)陈谢主力(四个旅)在现地工作待命,随时准备从下流或从上流渡河,受彭、习指挥,歼灭胡宗南及其他杂顽,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

                                            你看清楚均可因时制宜这几个字。

                                          • 家园 大家看看粟裕饶漱石在淮海战役的4张照片啊

                                            猜猜这视频是谁拍的啊?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能是饶漱石摆拍搞自我夸耀嘛?

                                            绝对不是。他是共产主义清教徒!

                                            • 家园 时间?地点?红桌布?

                                              淮海前线指挥所有红桌布吗?

                                              看看总前委合影里粟裕的大棉袄,和这张照片里的粟裕整齐的军装,不觉得反差大吗?

                                              粟裕是十月底在主席的催促下离开济南去淮海前线的,饶则一直留在济南主持组织动员和后勤,淮海期间粟没有再见过饶。

                                              • 家园 渡江战役前苏联人来拍的,跟淮海毫无关系了
                                              • 家园 你是否要向大家夸赞一下你的总前委啊?

                                                粟裕一直在前线指挥部,是你要告诉大家的意思么?

                                                山东兵团前委在1949年1月28日的总结报告,明确提出了如下战役是山东兵团的功劳:胶西、昌潍、津浦中段、济南、碾庄圩。

                                                1949年1月28日,山东兵团就已经将歼灭黄百韬的功劳抓在手里。

                                                同时山东兵团前委这份总结报告还明确了山东兵团的上级及指挥关系:山东兵团受中央军委、华东局(华东军区)、华野三家指挥,山东兵团的上级仅有中央军委、华东局两家,华野不是山东兵团的上级。

                                                山东兵团指挥部和华野司令部是平级,在接受中央军委、华东局指挥的同时,也受华野司令部指挥(授权指挥)。

                                                • 家园 是的,山东兵团一直在争功

                                                  许世友虽然没来,按山东兵团的观点打黄百韬是谭王(建安)指挥的。

                                                  所以关于邓指挥还是粟指挥的事,谭很愤怒说是贪天之功。

                                                  在谭看来是毛统一指挥,大家都有功劳。

                                                  • 家园 你老师是这么教你回应反驳的么?看来你不是不知道真相哦 -- 有补充

                                                    1948年9月25日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复电粟裕,要求华野召开一次讨论行动的干部会议,告知中央讨论的意见;同日下午15时,毛泽东再指示粟裕,要求粟裕将计划作战区域的敌情告知中央;同日,刘伯承、陈毅、李达代表中原局(这时邓小平在参加中央九月会议,尚未返回中原局驻地)致电军委并告粟裕,表示“我们同意乘胜举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打两淮吸(引)打援敌为最好,”,同一电报中,刘陈李建议,使用位于鲁西南的华野4、8两纵威胁位于徐州以西砀山一带的敌邱清泉兵团,即可相机夹击徐州援敌,又可向西机动。

                                                    刘陈李的电报内容,与粟裕计划中的不同点,在于刘陈李提出了对徐州以西地区的注意,而粟裕的原始计划中,没有涉及到这一地区。

                                                    9月25日1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致电粟裕、饶漱石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陈毅、刘伯承、李达,批准举行淮海战役,令华野在10月10日前做好行动的充分准备,并召开一次如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议,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主要有两点与粟裕的原计划有所不同。第一点是要求华野留一个纵队在鲁西南担负牵制任务,并将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也开移到鲁西南,加强牵制的力量。

                                                    从电报时间上,尚不能确定毛泽东发出此电时,是否已经收到并研判了刘陈李的电报,应该是对毛主席战略意图的回应吧?

                                                    第二点,毛泽东将战役步骤分为了三个阶段,——毛估计敌邱清泉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商丘、砀山),黄百韬兵团将退回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

                                                    因此华野的战役

                                                    第一阶段应以歼灭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的黄百韬兵团为目标,这是粟裕原计划中所没有的;

                                                    第二阶段歼灭两淮高宝之敌;

                                                    第三阶段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粟裕在做出原始的淮海战役计划即“小淮海”时,济南战役还没有结束,准备北援济南的黄百韬兵团还没有退回新安镇地区,粟裕向军委报告作战计划时,还没有获得黄百韬兵团的有关情报,所以战役计划中没有将黄百韬兵团作为首歼对象,而是将新安镇和运河车站地区,作为华野主力在苏北兵团攻击两淮时的机动位置。

                                                    粟裕的原计划,是攻击两淮吸打援敌,这是我军传统的围点打援思路。而毛泽东的首歼黄百韬兵团,则表明的是毛泽东前不久刚提出的“攻济打援”思路。

                                                    “攻济打援”,是毛泽东在华野举行济南战役时提出的,这一战役思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军力量的增长和敌军力量的削弱而做出的战役思想调整。“围点打援”的思路,围点是为了吸引敌军来援,重点是打击援敌;而“攻济打援”,则是以围点吸引援敌、打击援敌的同时,将作战重点转移到彻底歼灭被围之敌的“拔点”方面上来。

                                                    9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致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陈毅、华东局,“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甚快。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

                                                    “战役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一个月,故你们需准备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此时毛主席设想的战役进程,仍是前一电报的思路,歼灭黄百韬兵团,进占海州再进占两淮。考虑到华野济南战役后的补充休整和淮海战役的准备,毛泽东指示要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到10月20日左右,比前一电报要求的10月10日推迟了10天左右。

                                                    10月3日,华野前委下达华野主力休整半个月的命令,10月5日在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同时几次召开攻坚研究会议和作战会议,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和战役部署。10月8日,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致电豫皖苏、冀鲁豫、江淮三军区并中原局、华东局、华北局工委并报中央军委,告知战役构想,“华野下一步作战以两淮、新浦为目标,求运动中歼灭黄兵团,具体作战计划正在研究中,”同一电报还令豫皖苏、冀鲁豫和江淮军区部队,开始为淮海战役进行前期的破击作战,要求反复破击津浦路徐蚌段、陇海路徐汴段和徐州至运河车站段,务求在未来的淮海战役期间冻结津浦——陇海路的铁路运输,增加敌军机动的困难。

                                                    10月11日晚间,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发给饶、粟、谭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这份电报,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

                                                    对战役的第一阶段即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央突破(中央突破,是指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州与海州之间的联系,随后根据战役发展情况,考虑向东攻击海州或向西攻击徐州或向南攻击两淮地区),提出了详细的部署意见,并明确战役部署要按照攻济打援的原则,以一半以上的兵力,阻击牵制将从徐州东援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

                                                    并第一次提出了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要求:部署中野攻击郑徐线,牵制陇海线上的孙元良兵团,配合淮海战役。

                                                    毛泽东对战役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预想,基本还是与前面一样,向海州和两淮方向发展,整个战役约用时两个月左右。

                                                    对于战役的结果,毛泽东的预计是将开辟苏北苏中战场,山东与苏北连成一片,敌军徐州主力(邱李兵团等)将被迫收缩徐蚌线固守。

                                                    根据这个预计,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后的华野作战预想:淮海战役后的华野,将分为东西两兵团,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中野作战,于明年(1949年)春夏将敌军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举行渡江战役。

                                                    这份电报于10月11日晚18时前后发出,但由于通讯技术方面的原因,华野方面于10月12日22时前后才收到。

                                                    在此之前,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人,根据华野前委几次会议的讨论意见,制定了战役部署和战役估计,于10月12日23时,发出了饶粟谭联名给军委的报告。在报告中,饶粟谭告知军委,华野前委会议对战役的三个方案做了研究,三方案一是最初的淮海战役方案(小淮海);二是攻击新浦、海州、连云港,调动黄百韬兵团东援,于运动中对其打击歼灭;三是攻击包围黄百韬兵团于新安镇地区。报告分析了三个方案的利弊,表示“大家一致认为执行第三方案为好。”并根据第三方案做出了战役部署。

                                                    饶粟谭的这个报告,否定了原定“小淮海”的第一方案(电报称“该案在战役第一步已较难实现”),战役构思完全转到毛泽东提出的战役思路上来了,但在歼黄和打援两方面的兵力部署上,与毛泽东的构思略有差别。对歼黄后的战役发展方向,先打新海连地区还是先打两淮地区,与毛泽东的设想也有所不同。另外,由于职权所限,饶粟谭的计划中,则完全没有涉及到中野如何配合淮海战役的问题。也就是说,饶粟谭方面的战役构思,完全集中在华野作战的范畴之内。

                                                    饶粟谭发出该电报后,随即再发一电,要求将战役发起时间由原报的10月25日推迟到10月28日。当收到毛泽东11日的电报后,饶粟谭与10月13日午时补发给军委的电报,表示赞同军委的战役部署。但对于战役第二阶段,仍认为还是先打两淮为好,并表示将视第一阶段作战的具体情况再做决定。

                                                    10月14日,毛泽东代表军委致电饶粟谭并告中原局,回答饶粟谭12日23时、12日24时和13日午时三电。该电报中指出,华野的阻援部署有缺陷,遵军委11日电(即毛泽东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则可纠正这一问题;此电的其他内容表明,毛泽东的注意焦点,此时已经从歼灭黄百韬兵团这一点上,转移到如何牵制徐州敌军主力保证顺利歼黄这个方面上来了,在具体步骤上,开始更多地提及徐州以南特别是徐蚌线这个区域。

                                                    同时,因刘陈邓12日报告军委部署郑州战役,毛泽东在此电中第一次提出,“我刘邓主力一、三、四、九纵,不日开始攻击郑州,得手后以一部向东,威逼开封,吸引刘汝明全部、孙元良一部西顾。”

                                                    10月12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邓子恢、李达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攻击郑州的部署,预定于18日开始战斗,由陈锡联指挥中野3个纵队(1、3、9纵)攻击郑州,陈赓率4纵向攻郑部队靠拢,以陕南部队吸引白崇禧(武汉剿总)主力黄维、张淦两兵团,6纵暂缓北调,保护王宏坤部侧背,使其对吴绍周部放手作战。

                                                    13日14时毛泽东给刘陈邓邓李回电并告饶粟谭,“只要攻克郑州,你们在北面就取得了主动,就可迫使孙元良兵团回顾开封,或留在开封、徐州线上不能再东进。”

                                                    13日晚17时,刘陈邓致电军委,分析中野攻击郑州后敌军可能的增援态势,提出改变原定18日开始攻击郑州的时间,认为敌军孙元良兵团和杜聿明兵团(邱清泉、李弥等)在这个时间上可以增援郑州迫退中野后,再及时东返,对华野的淮海战役计划不利。“因此我们考虑拟将攻郑时间推迟在淮海战役开始前五日开始行动,同时建议华野务准与二十五、二十六日开始作战,我们则推迟两日于二十日开始攻郑。”

                                                    刘陈邓的13日电报建议,第一次提出了中野与华野在具体战役时间上的配合,计划了淮海战役中两大野战军以具体战役行动相互配合的第一步。毛泽东阅此电后,于14日15时致电粟裕等,除询问华野当前各部位置、意向之外,就刘陈邓提议的开始时间征求华野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军委的意见,“刘、陈、邓要求你们二十五日打响,你们主张二十八日打响,我们顾虑攻济各部迟到不利,主张十一月五日开始从临、邹线分路齐头南进,究竟以何者为宜?请复。”

                                                    14日晚21时,毛泽东代表军委致电刘陈邓并告饶粟谭,电报抬头为“元酉电悉”,是对刘陈邓13日17时电报的回复,依时间推算,此时华东饶粟谭方面还未来得及回复军委同日15时的电报。

                                                    毛泽东在这份电报中,先通报了关于敌军准备进攻鲁西南计划的情报(杜聿明的回忆,对这个进攻计划有较详细的描述),并根据敌军的这个计划做出判断:“假入孙邱两兵团真如此行动,对我淮海郑州两地作战极为有利。”

                                                    然后根据这一判断做出三项决定:

                                                    1、刘陈邓主力攻郑作战应推迟时间;

                                                    2、粟谭华野主力本月不动,加紧完成淮海战役一切准备工作;

                                                    3、粟谭令苏北部队(韦吉,即韦国清、姬鹏飞)先期运动部分集结。

                                                    这次对战役开始时间的推迟,表明军委毛泽东和刘陈邓的思考,都已经将淮海战役与中野的行动密切结合起来,整个战役的构思,开始向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方向转移。

                                                    15日17时毛泽东根据华野两次报告的敌军进攻鲁西南情报,致电饶粟谭并告刘陈邓,重申14日电报中两大野战军相互配合的作战原则,要求华野方面预做有关部署,根据敌军邱孙两兵团北进和援郑的行动,决定发起淮海的具体时间,“待邱孙进至相当位置之际,即齐头南进举行淮海战役”;同时要求中野攻击郑州的时间,要考虑到敌邱孙两兵团的动态,与华野的淮海战役发起时间形成配合,“刘陈邓攻击郑州时机,应待邱孙向北深入再行决定,不可过早。”

                                                    16日下午和晚间,粟裕等华野领导人两次致电军委,详陈14日军委询问的情况,告知华野的作战计划和具体部署的补充建议,而所述内容,都限于华野的职权范围内,不涉及中野的任何作战行动。

                                                    17日上午,刘陈邓致电军委,告知发现黄维兵团新的动向(掩护运输军需品去南阳),故而攻击郑州有了新的较好战机,决心明日提前发起攻郑作战。

                                                    当日下午毛泽东代表军委致电刘陈邓并告饶粟谭,认为中野攻郑时机还是推迟两三天为好,理由是攻郑不但要考虑黄维兵团,还要考虑孙元良兵团的动向,并根据华野报告的邱清泉兵团动向,建议攻郑时间选在10月23、24、25日为好,同时也要刘陈邓根据当面敌情考虑作战决心,如这个时间完全不适合黄维兵团的动态,则攻郑还以刘陈邓当日上午电所言时间为准。

                                                    同时毛泽东也告知刘陈邓,无论中野何时攻郑,华野方面按照15日致军委电的计划时间不作变更。

                                                    10月19日,粟裕、谭震林向华野部队发出开进命令,21日饶粟谭又根据敌情变化,向军委、华东局、中原局报告部署调整建议。在饶粟谭的部署中,全部相关的部队都是华野部队,不涉及中野部队的行动,仅在准备进入鲁西南地区的三纵队和两广纵队及及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的牵制攻击任务中,有“策应我主力及刘邓攻郑作战”的内容。

                                                    10月22日,这一天是淮海战役策划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0月22日,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中野主力,开始攻击郑州,并于当日下午占领郑州。至此,中野部队形成了可沿陇海路东进徐州战场的态势。

                                                    在这一天,毛泽东在尚未得知郑州攻克的消息时,就敏锐地根据这一新的态势,对淮海战役计划的目标和进程,提出了重大的修改,从而引导整个战役计划朝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22日凌晨1时,毛泽东致电陈邓并告饶粟谭和中原局,根据徐州刘峙停止邱、孙两兵团向鲁西南攻击并收缩砀山、武汉白崇禧黄、张两兵团被吸引向桐柏山区的情况,之处陈邓攻郑作战完全不受南面威胁(指白崇禧所部),指示陈邓攻郑结束后应全军东进,相继占领开封或直出徐蚌线,粟谭用于鲁西南方向的部队应立即出动,与陈邓协力作战。

                                                    该电显示,毛泽东咋尚未得知陈邓攻击郑州的结果时(陈邓22日中午时分占领郑州),已对陈邓攻郑的结果成竹在胸,并就此根据陈邓所部中野主力沿陇海路东进后的态势变化,结合淮海战役的已有计划进行新的全局性思考。

                                                    22日下午1时,毛泽东对饶粟谭21日的部署调整建议作出回电,并告陈邓、中原局。这份回电对淮海战役计划,有着重要转折意义。该电内容有4条,其中只有第一条是答复饶粟谭21日部署建议的,只有简略的“完全同意你们马午电部署,请即照此执行。”一句,而其他3条,则全部围绕着鲁西南方向(徐州以西)的情况和陈邓所部的运动展开。第2条,告知华野陈邓使用中野四纵(陈赓、谢富治所部)的电台在郑州附近作战,要求饶粟谭与进入鲁西南的华野部队(三纵、广纵)与陈邓密切联络以利配合;第3条,华野三纵、广纵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在商砀线以北地区贮备牵制作战的部署。

                                                    而这份电报的核心则是第4条,毛泽东在这一条中对战役计划提出了新的重大改变。

                                                    首先,毛泽东根据白崇禧部黄张两兵团被刘伯承邓子恢李达指挥的中野三个纵队吸引向桐柏山区,使陈邓所部攻击郑州和沿陇海路东进徐州战场,不仅可牵制孙元良、刘汝明全部,亦可牵制邱清泉、李弥一部,极大地有利于华野在运河以东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而陈邓所部东进徐州后,“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

                                                    提出这一构想时,毛泽东还不知道22日陈邓将攻占郑州,还将攻郑时间假定为23日。

                                                    故而预计陈邓若于月底或下月初东进时,正是华野开始淮海战役后的十天左右。

                                                    对此,毛泽东提出“请陈邓于攻郑胜利后作全般考虑回复。”

                                                    济南战役即将结束、粟裕提出最初的淮海战役计划时,敌军的态势是以徐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十字架”式的态势:徐州以北最前沿的是冯治安的三绥区,徐州以东沿陇海线直至海州依次展开的是李弥兵团、黄百韬兵团和李延年的九绥区;徐州以西沿陇海线依次展开的是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和刘汝明的四绥区;徐州以南以津浦路徐蚌段与蚌埠连接,形成徐州重兵集团的后方。粟裕最初的淮海战役计划,是向徐州东翼的两淮方向攻击,孤立和歼灭陇海线最远端的海州之敌,从而斩断徐州东翼,孤立津浦线,迫使徐州之敌不得不向淮河、长江沿岸退却。

                                                    经军委毛泽东、中原刘陈邓与华东方面多次磋商后,这一战役计划中主要增加了华野首歼黄百韬兵团的内容,而为保证歼灭黄百韬,中野以积极的行动(攻击郑州、沿陇海线东进)吸引牵制徐州以西陇海路沿线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等敌军,使其难以全力东援黄百韬。敌军徐州集团是否会全力东援黄百韬,我军能否在打援作战中歼灭徐州援敌,都还是未定之数。按照毛泽东“攻济打援”的思路,华野的作战重点是放在歼灭黄百韬(相当于攻济打援中的“济”。)方面,战役目标,对徐州敌军重兵集团主要是起到威胁和压迫的作用。

                                                    整个战役的态势,基本还是以中野在徐州以西牵制敌军,以华野斩断徐州东翼,向南压迫敌军退往淮河一线。在这个构思当中,而在战役计划的制定和部署过程中,敌我双方的态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徐州以东华野正面的黄百韬兵团,原定任务是增援济南,因济南战役结束而退回新安镇地区;敌军在徐州以西展开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等,敌军原计划是在济南战役后借华野休整之际,进攻鲁西南地区,后因全国战局的变化,敌军中止这一进攻行动,已展开的徐州西翼开始向徐州和徐州以南收缩;同时我军中野刘邓李所部吸引武汉白崇禧主力向桐柏山区,陈邓所部中野主力部署攻击郑州,形成中野主力将沿陇海线东进开封、商丘的态势。而陈邓所部对郑州的攻击,又使得敌军对沿徐州以西陇海路展开的刘汝明四绥区、孙元良兵团、邱清泉兵团等部,是否需要增援郑州产生了犹豫。

                                                    毛泽东根据这一态势变化,敏锐地提出新的设想:中野东进徐州战场,在求歼徐州以西孙元良或刘汝明所部及牵制邱清泉李弥使其不能全力东援的同时,相机将战役发展方向指向徐州以南的徐蚌线,以新的徐蚌作战,配合华野在徐东歼灭黄百韬,形成对徐州侧后两翼的合击,斩断徐州和蚌埠的联系,孤立徐州刘峙集团,从而将整个战役向后来的“大淮海”方向演进。后来的淮海战役,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格局进行,最终全歼敌军徐州集团。

                                                    从这一计划中的战役态势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淮海战役计划已经从最初的斩断徐州一翼的“小淮海”,向两翼合击徐州、孤立进而求歼刘峙集团的“大淮海”演进。这是战役策划阶段的一个重大的改变,使战役的计划产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令战役计划产生改变的要素,是中野的攻郑和东进态势。而最先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变化提出这一计划改变的,既不是华野的粟谭,也不是负责南线的刘陈邓,而是毛泽东!

                                                    与此同时,最先提出淮海战役计划的华东方面粟裕等人,着眼点都还在具体部署歼灭黄百韬、向两淮海州方向发展。因为歼黄是华野的战役任务,正是粟裕等人的职责所在。而中野的运动和这一运动所引起的全局态势变化,不在粟裕等人的职权范围之内。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相关电报中,华东方面粟裕等人,都没有对中野的行动提出过战役性的意见。

                                                    这时的中野,实际是分成了两部分,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率领中野机关指挥三个纵队,在牵制白崇禧的主力黄维、张淦两兵团,陈毅邓小平指挥中野四个纵队攻击郑州并进一步沿陇海线东进开封、商丘,配合华野的淮海战役。刘陈邓南线领导核心此时不在一处,两部分的着眼点,也都在各自当前的任务和部署上,所以也都没有对整个南线战役提出全局性的意见。这时把握南线全局、对整个淮海战役计划的演变起着决定性指挥作用的,既不是华东粟裕,也不是中原刘陈邓,而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

                                                    由于这时整个淮海战役还处于策划和开进阶段(华野歼黄的南进和中野沿陇海路的东进),还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战役战场,所以全战役的战场指挥,还是分成了互不统属的华野、中野两部分,尚未建立统一的全战役战场指挥机构,华野、中野两方面,此时也都没有提出统一全战役指挥的要求。

                                                    同时由于直接指挥的部队关系,无论是中野的刘陈邓还是华野的粟谭,对军委提出的战役性建议,都是侧重各自所统属的野战军方面,基本都没有综合两大野战军方面的综合性的全战役行动方面,而从全战役角度统合两大野战军的,只能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所以,在淮海战役的策划及最初的展开阶段,无论是刘陈邓还是粟谭,都不能说是在指挥全战役,因为此时在计划中,华野和中野还是要分别进行两个相互配合却有各自独立的战役。

                                                    另外,从战役区域划分的角度上,这时中央军委、中野、华野三个主要方面,都还是将华野范畴的淮海战役,与中野范畴的徐蚌作战,作为两个相互配合但各自独立的战役来思考的,尚未将这两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性的大战役。从这个角度上,充其量也只能说粟谭此时,仅是在指挥经毛泽东修改后的“小淮海”;而刘陈邓作为南线的领导核心,此时也没有担当全战役的指挥职责,而只是在指挥中野进行设想中的徐蚌作战,以独立的战役姿态配合华野进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时两大野战军的作战,在计划上还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战役(淮海战役和徐蚌作战)。而最后统合两大野战军共同作战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大战役,还是在中野东进开封商丘威胁到徐蚌线徐蚌线之后。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文章来自这里 -- 补充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观潮】

                                                    这里观潮

                                                    我很认同这个作者介绍的淮海战役前期的流程,无法认同恶心拍马屁的结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