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讨论之一 -- 包子1971

共:💬95 🌺35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前经常见到

                                                一些人把所有保守归为封建,认为只要打败了封建思想,一切就可以解决。哪怕是封建的基础已经完全不存在,哪怕是所讨论的事物是纯粹的资本主义产物。虽然这里的问题是把严格定义的封建、落后的封建和纯粹形容词的封建搞混了,但根本在于行动的方向不同。借用看到的一句话:“可这就好像一个人起床晚了,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他还是想着应该先吃早饭一般不切实际。”因为这些针对封建的从来也不想要针对资本。总认为资本代表了现今的方向,是不可能有所谓落后和保守的。

                                  • 家园 性别平等还是阶级斗争

                                    矛盾的受者会做出那个优先的决定。

                                    性别不平等是显性的。阶级不平等是隐性的。

                          • 家园 【原创】“反白左”是怎么回事?

                            “反白左”是怎么回事? 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保守主义与平权运动能结合吗?系列讨论之二(一组对话)

                            A:

                            最近几年,诸如“女德班”、“二十四孝图”之类的社会文化现象,声势越来越大。这些文化现象强调尊卑有序,要求“下面的”服从“上面的”,鼓励忍耐的生活态度。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初国民党在大陆有一条官宣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与今天的女德班很有前后呼应的神韵。

                            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继续引入境外“成熟社会治理模式”的举动,比如前些日子引起非议的“狗是人类的伴侣,不许吃狗肉”的所谓规定,其中大谈“向港台文明先进地区学习”云云。境外的平权运动,对国内的影响,一直存在。同时,网上也出现“反白左”的强劲文宣,很有互联网资本烧钱营销的气氛。到了现在,反白左已经成为网上一定范围内的“常识”,被相当多的人接受了。这种种现象,要如何理解呢?社会声音真的开始多元共存了?

                            而且,到底啥是“白左”?“反白左”又在反对些什么?

                            B:

                            女权、lgbt平权、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废死、大麻合法,移民-少数族裔etc,边缘群体-多元社运的一切,等等等等,一些具体要求组成的集合,而对于财产关系,通常没有任何形式的触及。我认为这就是白左了,也就是广泛意义的平权运动。我觉得,再过几年平权运动可能会很有市场,因为这两年利益矛盾比起以前越来越尖锐了,主流必须站出来表态然后占据平权改良这个领域,“你看你们的主张,我们已经在办了”云云。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有市场,以左右互搏的形态延续下去,而不是一边倒了。

                            那么主流的平权运动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为市场上的个体竞争创造相对均等的环境。当然,一方面难免会“按闹分配”,境外经验证明,在选票政治的规则下,活跃而可能改变选举结果的少数群体,难免会以平权为借口,得到更多资源。另一方面,自然是钱多权利/权力多,大众还在起跑线上互相推搡,上流人士已经在终点线端着红酒笑看人生了。

                            C:

                            在“白左”这个词汇引入国内之前,保守派思潮的“反进步”恐惧就普遍存在罢。在使用“白左”这个词的人心目中,它成了一切“进步派”和“自由派”的代名词,甚至超越了简单的改良主义,而囊括了一切“不是反动派”的东西。

                            D:

                            国内bat的高级程序员和精英大学的理工科男教授对平权运动恨得咬牙切齿吧?一是损害他们做龌蹉事的便利;二是眼红有人靠“平权”的政治正确,可能分掉老板赏赐的部分狗粮。当然,平权政治正确在国内还没遍地开花。

                            境外的me too运动,现阶段来说,冲击的是中产阶级以及办公室职位的普通人员,对有钱人和底层穷人很少沾边。从客观效果来说,它是几十年来平权运动的延续,促进了一个中等阶层内部权力再分配的运动,推进出现更多女老板、女管理、女警察,也就是在男性世界获得成功的女性官僚、有产者。

                            E:

                            白左这个词汇较为模糊,但精确定义反倒会害死这个词的。它的妙处就在于其模棱两可(ambiguity),让每一个使用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年代,没有定义的事情传播得更远。正如所谓“辩经”,一直强调不辩经,本身就是在辩经,空集的空集。这种思想能传播的很远,可谓"实用主义的幌子,往往比实际的实用主义更讨人喜欢"((或者"实干主义"/"实事求是")。

                            而“反白左”呢?目前为止,中文网络上的猎杀白左是一场游戏,仿佛每一个参与者都化身了道德警察,在对抗控制了世界的“世界无政府主义中央委员会”。这是一种游戏思维,认为世界阴谋组织要夺走我们的传统。这种打嘴炮的游戏让参与者获得情感宣泄,逐步凝聚起来,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就跟欧洲的反犹运动一样,你需要找出“犹太人”然后再脑补剧情,当然“犹太人”必须像上面说的,“成为一切进步派的代名词”。

                            A:

                            境外的多元社运,很大程度依靠选票政治获取影响。整体上,境内还缺乏选票政治的大环境,这对平权运动有何影响?

                            E:

                            平权运动依附于主流秩序,也是一种可能,比如搞个lgbt节之类的,挂靠妇联审批一下。我也认为境内可能会推进平权运动,比如开放同性婚姻。

                            B:

                            国内的平权运动,当下而言,不少积极分子来自既得利益阶层,属于精英学生之类的,他们对现存秩序是高度认同的。这决定了一个接受指导的平权运动,至少现阶段不会脱轨。

                            E:

                            就尊卑纲常的复兴趋势来说,主流秩序是一边推动保守主义,一边推动“进步主义”,并非一味复古,最后搞出来的可能是印度式的“进步的保守主义”。就是用保守主义的内核来塑造进步主义的皮,比如一个很常见的印度现象就是,上层人家去底层买媳妇,然后买媳妇的“钱“就是供这个童养媳去美国读书,读完书之后抓回来结婚,保持家族的高贵地位。这就是一种进步的保守主义:一边促进女性受高等教育,一边保持妇女买卖。

                            进步的保守主义,进一步说,就意味着工作秩序在家庭中的常态化,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覆盖。

                            所谓工作秩序在家庭的常态化,大体就是家庭生活的收缩,主动服务于工作/为老板卖命。我感觉这也是中国的大趋势,是无保可守的,比如佣人经济的崛起,一个家庭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伦理空间,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的直接体现。小资产阶级被迫雇佣大量用工来维护传统生活,很快可能要变成常态了。只不过这种雇佣可能会和平台经济结合。换句话说,现在的滴滴,美团,快递之类的,已经是家庭的一部分。

                            C:

                            但这不就意味着家庭传统形式的解体吗?对了,反白左的文宣内容之一,就是嘲笑西方高福利养懒汉,加班少。

                            E:

                            所以说无保可守。而小资产阶级也在高强度的工时工作中,失去了家庭生活的意义。

                            待续

                            • 家园 【原创】“抵制境外文化渗透” 与保卫市场秩序

                              右翼保守主义的兴起:“抵制境外文化渗透” 与保卫市场秩序 系列讨论之二(一组对话)

                              A:

                              恩格斯这样论述过无神论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

                              “在我们时代,当个无神论者幸而并不稀奇。在欧洲各工人政党中无神论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事......至于德国绝大多数的社会民主党工人,则甚至可以说,无神论在他们那里已成了往事;这个纯粹否定性的术语对他们已经不适用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只是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根本不相信神了;他们干脆把神打倒,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和思考,因此他们是唯物主义者。”

                              在资本主义全胜的地区,现在常常可以碰到某些自称“无神论者”的新奇品种,他们往往是政治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强烈认同市场秩序,有些人还要加上翼赞倾向。近几年,“无神论”似乎被一部分右翼保守主义拿来当做形式上的思想武器,与包括宗教扩张在内的“境外渗透”对抗。

                              B:

                              但是这种庸俗的“无神论”,能跟宗教对抗么?

                              C:

                              我认为这部分人不是企图跟宗教对抗,而是抵制有组织的传教活动,有点像俾斯麦搞的“文化斗争”,用新教来对抗南德的天主教。现在这些自称“无神论”的右翼保守党,往往自夸“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不信神的、敢于战天斗地的民族”。但说到底,没有组织起来的无神论,也就没法跟有组织的传教对抗。

                              A:

                              我接触到的自称“无神论”的键盘侠,基本上真就仅仅是不信神,而一般价值观是“伟大人物创造历史”或者“人民通过伟人这个不可缺少的中介创造历史”。他们基本上会点赞少量抽象歌颂中国革命领袖的回答,然后大量点赞“分配人毁灭苏联”、“中国工业狂魔”、“境外宗教是如何渗透南斯拉夫”之类的文章。所谓“分配人”,是保守派民族主义者对要求缩小贫富差距的自由派(少量)、左派的贬义称呼。他们常用的论据大致是:

                              “中国经济水平太低,平均了也就一个人五千多元,还是没好日子过”

                              “提高工人收入会造成制造业外流”

                              “抑制房地产投机会造成财政崩溃”

                              “消除高房价的土地财政会让国家失去扶助中西部和农村的必需资金”

                              B:

                              他们有更进一步的抵制活动吗?

                              A:

                              在学校里举报过校内一神教信徒的聚会,不过举报成功的概率偏低。他们甚至有法学院的“同志”利用关系向被巡捕找上门的自己人提供法律援助。当然他们很谨慎,极力避免以显性组织的身份行动,努力证明自己是非组织化的松散群体。总之比较有求生欲吧!

                              被他们举报的一神教信徒也报过警…… 后来的聚会似乎更隐蔽了。

                              C:

                              我倒不反感校内的一神教信徒被举报。不过,估计举报党最有热情的是带路抓共产国际……

                              这类热衷开展“文化斗争”的举报党学生,来自哪些阶层?

                              A:

                              骨干明显属于城市中产家庭。比如某积极分子就是长三角的中产家庭出身,当过学生会干部,后来读研去了。他的政治态度偏向主流反对派,但是愿意与有关部门合作“清除极左”。他还比较支持国族主义,认为应该建构中华国族取代各民族。另外,政治上他虽然认同自由主义,但是对多元化持矛盾的态度。自由主义者的著作和理性告诉他不必迫害同性恋者,但是他就是忍不住看同性恋不顺眼等等。

                              对了,他曾经炫耀说,当初他入党时,念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时”,只是动嘴没读出声……

                              D:

                              这不是火山立法会那帮孙子的招数吗!哈哈哈哈!真是鸡贼当道的时代……

                              D:

                              我也接触过一个类似的校内活动家,他对基督教的态度是“不反基督教,但是反对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不过他的拥趸中大部分则是完全反基督教的。他的拥趸中有一位“毛神太祖粉”,前几年曾经拉人举报兔吧的自由派。这位“太祖粉”对中国革命领袖的态度是狂吹,但是在谈到劳工问题时,一向用发展生产力作为万能的资方辩护词。另外,他也是党员,当过学院学生会的什么“部长”……

                              B:

                              你们说的这些举报活跃分子,有线下聚会吗?登高一呼……

                              A:

                              我认识的这类学生基本依托学校的主流社团,没啥特别出格的线下举动。

                              D:

                              所谓聚会就是线下键政互相侃呗,煞有介事的说一些大内迫真秘闻啥的~ 哈哈哈 也就到这一步了。

                              C:

                              中产子弟的政治化一直在持续,分化出一批保守主义举报党,也不奇怪吧!

                              待续

                              • 家园 【原创】资产阶级国家的“人道对待”与左翼青年的悔过书

                                《暗杀与软绑》的讨论之一:什么是科学审讯法?资产阶级国家的“人道对待”与左翼青年的悔过书(一组对话)

                                A:

                                1946年,昆明发生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恶性事件,震动了全国。当时的托派《新旗》杂志发表文章《暗杀与软绑》(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249315),精辟分析了国民党的特务恐怖,作者可能是经历过蒋党秘密关押的王凡西。作者指出,资产阶级国家对反抗者的镇压,包括“硬干”与“软做”两种。硬干自然就是物理消灭,而“软做”又是什么?作者解释说:

                                “可是“软做”方法的情形就不同了,也是凶手对被害人的射击,但他所用的手枪非但无声,而且无形。给击中了的人并不流血,身体还是好好的,顶多不过“神经失常”,可是他一样地倒下来了,精神上倒下来了,甚至被毁灭了。放射这支无声无形枪的人不算凶手,而是“导师”“保母”或“教育者”,而那个被射中的人呢?自然也不是烈士,而是“忏悔者”“改宗者”或者“叛徒”了。”

                                然后,作者进一步指出了蒋党特务制度的各个环节:从“调查统计”,到“疲劳审讯”,到“优待与疲劳”的切换,以及最后对待不肯转向者的一颗子弹,以被害人“失踪”告终……

                                作者继续分析说,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特务制度的本质,在于“它们乃是社会矛盾达到了最尖锐,被压下去的革命尚在威胁,统治层对下层群众十分恐惧时候的产物”。

                                最后,作者断言:

                                “既然中国统治阶级存在的条件决定了特务制度的存在,那末想从现统治的机构中单独挖去这个特务制度,可见是绝不可能的。统治阶级与特务制度是“共存共荣”、“同生共死”的”

                                到了21世纪,世界各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务制度,与蒋党前辈相比,又有哪些继承和进化?

                                B:

                                我觉得《暗杀与软绑》所描写的,就是所谓“科学审讯法”嘛。不过在今天,无论是硬干还是软做,都太野蛮,对统治的副作用太大。反过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机器需要这么拉下面子去亲手处理某些反对派的时候,恰恰是它已经感觉到危机的时候了。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国家采取更隐秘温和、更合乎法治流程的措施,是更有效的。开始运用“科学审讯法”,等于国家已经输了一半了。

                                我可以举一个很近的例子,来阐述国家面对群众行动的反应是如何变迁的,就是最近泰国的反政府抗议现象。目前为止,泰国当局并没有强行驱散,也还没有捡起七十年代军政府干的那种“科学审讯法”去折磨人。当局只是放出信息,确认自己正在合法的记录你们集会者的个人信息(即合法的调查取证),也就是表态要通过“合乎流程”的法律手段来应对这场运动。这种貌似斯文的威慑,已经足够对抗议者保持压力。

                                A:

                                去年在柬埔寨,不是还有俩泰国反对派活动家被搞死了吗?给灌上水泥抛尸了……

                                B:

                                现在是军政府直面群众,而不是对付一些落单的异议分子,自然要换一套手法。

                                A:

                                说到危机,晚期资产阶级国家也可以说处于持续的危机中,各种“非常”、“紧急”、“临时”的控制措施,都被潜移默化地当作日常的国家形态,强加给大众了,只是外表的妆容越来越高明。

                                B:

                                对,长期危机的表面需要维护,需要推出一种不至于引起强烈不适的危机管理手段,这直接造成所谓“生命政治”大行其道,对于异议分子的处置手段,变得多样化而避免直接的物理摧残。

                                什么是“生命政治”?就是鼓吹生者至大,一切政治都是为“生命”服务的,除去生命之外,就不存在别的有意义的政治了。实际上是要设立精神禁区,取消所谓可能对生命有害的一切思考、讨论,通过占据“保护生命”(比如消除赤贫、维持社会稳定)的道德制高点,推动大众对秩序的真心认同,孤立可能威胁利益分配规则的反抗声音。

                                进一步说,所谓“尊重生命”的鼓吹,是为了避免现存秩序被自己的保卫手段过分折腾。暴力机关虽然很强大,但也很脆弱。就好比一个锤子,一旦砸下去没有彻底消灭对方,这个锤子随着惯性,很容易砸回到国家秩序自身。暴力作为一种不可控的战争因素,必然创造一个战场,会危害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最终损伤国家的合法性。所以资产阶级在平定政治异己的时候,越来越重视那些合法、隐秘、阴暗的手段,尽量回避公开镇压与赤裸裸的恐怖。

                                不难看到,面对政治挑战,每一次国家机器直接出头清场,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遗症。比如2014年乌克兰的“广场运动”,当时的执政者妄想通过特种部队斩首某些反对派积极分子,去恐吓群众,却被资助运动的强大资本集团顺水推舟积极造势,激发了群众的愤怒,引发了执政圈子的大崩盘。我感觉这个时代的国家镇压,当局直接出面的时候,就是收网的时候了,有十足把握不伤害太多的情况下,结束事态。

                                A:

                                确实,暴力工具一旦超越日常界限,它就会按照惯性一直超越下去,不肯“回家”,直到国家强迫它停下来。1927年杀戮上海工人的刽子手杨虎、陈群,后来名声都臭了。被国民党主流派给边缘化了。

                                另外,《暗杀与软绑》中提到,主流共产主义喜欢把革命者捧得高高的,圣人化。一旦这些革命者扛不住白色恐怖,往往就会被抛弃,像扔掉一块用脏的抹布。你觉得这里边的逻辑是什么?

                                B:

                                我想,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主流共产主义实践深陷抽象的“人道主义”陷阱吧。自从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自命共产主义者的革命青年们,对关于阶级斗争的思想,无比的隔膜,实际上被统治者宣扬的超阶级人道主义给收编了。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陷入了与资产阶级国家的道德竞赛,企图用同一套抽象的人道逻辑争夺主流舆论的承认。青年们越是缺乏对工人阶级革命前景的理解,越会情不自禁地依赖“道德楷模”的感召力。

                                这些年,我们看到某些左派青年活动家有意识地炮制“活圣人”,热衷于在“高尚的人惨遭镇压”上做文章,希望在这点上形成舆论突破。归根到底,他们想宣传“国家不人道的对待我们,但是我们有着强大的人道力量(精神论,特殊材料论),我们不屈不挠反抗到底!快来追随我们!”。也就是说,两者在争夺超阶级人道主义的合法改良话语权,这也意味着,左派时时刻刻盯着国家,且只盯着国家,而无视工人阶级。然而,当你与国家在“谁真正高尚?”的精神层面上展开竞争时,你不可避免会被国家压倒。如果左派宣扬自己道德高尚,而国家道德低劣,这个时候,假如国家放出部分“革命青年”的黑材料,比如领导者要求其他人不谈恋爱,与家庭切断联系,“献出一切干革命”,自己却有好几个情人,大搞“三妻四妾”,左派营造的圣洁光环,就没法不消退!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些左翼青年遭受迫害,出现所谓的“扛不住”现象。很多时候,这种“扛不住”,是因为国家用一整套细腻方法,软硬兼施迫使青年们低头了。一旦人们看到,国家对激进分子的改造是卓然有效的,而且并未使用骇人的手段,这就让“活圣人”的宣传出现巨大困难。然后,当局进一步放出青年们自己揭发的“内部人身控制”等等材料,“圣人”的宣传就彻底尴尬了。

                                所谓“生命至大”论流行起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自以为是革命者的青年只能不断渲染“人道主义危机”来反抗国家,而失去了阶级现实感。如果并未发生“野蛮镇压”,如果青年们被揭露自己有很多“低俗“行为,最后陷入困境的是谁,就显而易见了。

                                说的再直白一点:反抗资产阶级的镇压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左翼活动只剩下"反镇压",那么国家只要把左翼晾在那里,就可以让他们实际上无法存在。

                                A:

                                嗯。如果资产阶级的镇压是针对群众行动的,那么这最终可以理解为围绕阶级利益的战斗。至少当事的工人群众有可能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也能明白起来反抗的合理性。

                                但如果镇压的对象是“左翼”,那么今天的左派还需要解释:为何镇压左派就是坏事?我想起前些年某高校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对我说的一句话:“群众是天然属于我们左派的(即群众自然而然追随左派)”。这种自以为是的虚妄心理,容易产生“我是活圣人,快来跟我走!”的白日梦,撞到国家的冰冷墙壁,也很容易幻灭。

                                B:

                                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90后、00后学生,其中许多人有这样的表现,恰好说明在资本主义全胜的地区,作为工人革命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影响已经跌落为零,需要重新复活。

                                A:

                                资产阶级国家对左翼革命者的道德优势,这一点你能再解释两句吗?

                                B:

                                一个比较简单去理解的点就是,国家根本不需要“左派”或者其它反对派渲染的那样,需要频繁地兽性大发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实际上,一个经历了大繁荣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有余力、有动力进行怀柔,怀柔治理是日常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在左翼一方,造谣被戳穿的思想代价是很大的,以及部分青年左翼活动者圈子盛行的人身控制、思想把关和权力欲旺盛等等,在社会性怀柔的国家面前,自然会显得后者“干实事、说人话”。

                                A:

                                最近两个月,我们整理了一批三十年代中共地下党员被捕后,某些转向者的文字,发在知乎上了。这些文字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以“围绕在蒋公周围救国”为自己的转向辩护。30年代的国民党没有什么力量和意愿去进行深刻社会改良的,但是它还可以用“救亡”来粉饰自己。

                                B:我觉得这种“国家起码还能救亡”,也是某种侧面的国家道德力量,一直被资产阶级秩序自觉地运用着。三四十年代,梁实秋或另一个反共文人说过:中央有错我们要指出,中央不改,我们依旧拥护中央,因为它是中央(大意如此)。 闻一多这个前国家主义者,后来就跟这一套迷魂汤决裂了。

                                A:

                                说回所谓“生命政治”,我感觉你介绍的这个概念,属于主流社会学不断用新词解释旧内容的范畴,本质上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反复揭露过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即超阶级的人道观。有志于瓦解资本秩序的年轻人,到底如何摆脱这种精神枷锁呢?

                                B:

                                最起码得要知道“生命政治”,或者“超阶级的人道主义”是怎么样的秩序谎言吧!第二,我感觉还是要回到群众行动的逻辑,不能把群众视为一个流量式的存在或者空虚的舆论。群众最大的力量不在于他们的人数,而是他们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以及他们对社会生产的潜在控制能力。鲁迅说,社会革命沾有许多血和肮脏的东西,我加上一句:社会革命不是粉嘟嘟、不排泄的二次元小公主。回到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是认真思考社会出路的青年,唯一的道路。

                                最后再顺便指出,20世纪的主流共产主义,为了吸引追随者,曾经无比强调自己的人道主义面目,也曾经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由,阻挠各国的工农大众夺取政权。一个很简单的悖论就是,真实的社会革命通常意味着社会秩序的一时崩溃,以及大量死人。用“人道主义”来掩盖革命血淋淋真相,用“阶级合作可以减少人命损失”一类的理由,去阻挠工人阶级颠覆资本秩序,这样的左翼到底是在欺骗别人,还是在欺骗自己,这都不重要了,但这是不真诚或者是愚蠢的。

                                A:

                                有什么讲述“生命政治”的新近书籍?

                                B:

                                这个话题,齐泽克的《暴力,六个侧面》一书有些启发意义。

                                待续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原创】哥伦比亚的极右翼暗杀队

                                  哥伦比亚的极右翼暗杀队、工农运动与左翼 (一组对话)

                                  A:

                                  哥伦比亚针对工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积极分子的暗杀、绑架失踪还在继续。2019年,有七百多人死于这类暗杀和“失踪”。为什么极右翼武装组织可以一直做这种事,哥伦比亚不是有强大的左翼游击队吗?难道游击队不能阻止吗?世界上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类暗杀现象?

                                  B:

                                  利用暗杀队打击群众性的工农运动,是美国统治者的一个发明。当然在之前,世界上也存在这类现象,但美国资产阶级依靠雄厚财力以及科学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被统治者的削弱/威慑技巧。暗杀、绑架是这套威慑技巧中的一个环节,它十分精密,参考了诸多现代学科,由严格训练过的人员负责实施。

                                  C:

                                  据说,菲律宾长期存在针对左翼以及工农组织的暗杀,而且在民主化之后,暗杀现象反而加剧了。

                                  B:

                                  以资产阶级选票政治为核心的民主化,必须配合非官方的暗杀活动,才能达到有效遏制社会大众反抗的目的。因为放开了一定的政治自由以后,确实存在工人群众利用这种自由,迅速展开斗争的可能。所以,一方面是放开多党制、主流媒体可以大声批评当局,一方面是针对不肯妥协的群众运动积极分子,进行定点清除。

                                  A:

                                  为什么强大的左翼力量不能阻止这种可憎的暗杀呢?

                                  B:

                                  我觉得需要解释一件事,就是资本主义世界里,针对工农斗争人士的暗杀,其实是政治规则的一部分。通过清除最坚决、最有经验、最有觉悟而不可收买的那部分积极分子,资产阶级对群众组织进行有系统的削弱,同时诱导其他人自觉地妥协。

                                  有系统的暗杀,是资产阶级统治手段七巧板里很关键的一块,就像伤口上要抹消毒药水。不抹,伤口可能会进一步感染,产生并发症。阶级斗争的积极分子,通俗讲,就像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遭到打击形成的伤口上的“脏物”,必须及时清理。这就是暗杀、失踪一类手段,对统治者的主要意义。

                                  A:

                                  但是据我所知,革命的左翼没有妥协啊。比如哥伦比亚游击队,一直在战斗,只是最近有谈判的进展。菲律宾共产党更是一直在斗争。你说的妥协,体现在哪里?

                                  B:

                                  对暗杀没有任何严肃的回击,事实上服从这一定点清除的政治规则。这是最根本性的妥协。统治者可以清除群众反抗者中的优秀分子,对群众有影响的左翼,则默认这一清除。这种默认,就是妥协。

                                  A:

                                  但是不断被削弱,左翼自己的墙角也要倒了吧!即使为了自保,左翼也应该有所作为吧?你描述的被动挨打,说不通啊!

                                  B:

                                  左翼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通过宣传、组织活动,尽量吸收新人,保持肌体的生命力。否则,左翼早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A:

                                  这不是太恐怖了吗?一边在清除有热情和经验的积极分子,另一边在招新…… 好像屠宰场的流水线,这边是活蹦乱跳的猪猪们,那边出来是…… 不愿意想了。左翼这样做,图个啥啊!

                                  C:

                                  可能也是无能为力,做做样子说我们会报复。不然能如何呢?根本原因还是力量对比太悬殊,要是能打的有来有回,也不至于每次丢卒保车。

                                  B:

                                  力量对比悬殊,是阶级斗争中的日常现象。如果总是解决不了,就会在阶级意识里中形成宿命论,认为只能在秩序内改良,挑战秩序就是个死。事实上这个宿命论已经形成了。

                                  A:

                                  李星断言说"马克思主义者的脊梁骨普遍都断了",就是在说这种宿命论吧!

                                  C:

                                  李星的很多论断太模糊了,很容易导致歧义。所谓脊梁骨断了,指的是满足于一定的影响,而不敢挑战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挑战资本主义秩序的士气了?

                                  B:

                                  所谓脊梁骨断了,就是承认颠覆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就是说,主流左翼考虑的,是左派这个地盘里,自己能站在顶端就行。左翼政治就像一个斗兽场,想留在场里玩,也需要资质,需要为了这个资质而百般奋斗,就像办公室政治中的混战一样。

                                  如果触怒了统治者,可能会取消资质,那就彻底没得玩了。所以,左派的畜群,当统治者提出索求,就需要每天献出一只羊,可以让头羊继续保持对羊群的控制,而羊群的继续存在,依靠加紧生育,或者去吞并其它的羊群。

                                  有个笑话,两个人遇到老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们跑不过老虎。第二个人说:我跑的比你快就行。所谓老虎,就是统治者制订的规则,暗杀失踪是这一套规则中的一条。左派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规则,让自己尽量长久的生存。

                                  A:

                                  太可悲了吧?生存了又怎么样呢!

                                  B:

                                  能够继续参与左翼政治,就能参与主流的资产阶级政治,就可能沿着社会等级的阶梯,爬上去。巴西前总统罗塞夫,曾是城市游击队员,最后当上了资本主义巴西的首脑。智利的前总统巴切莱特曾是左翼革命者,她的丈夫被军政府从直升机上抛下海遇害,她自己也被特务机关酷刑拷打过。她在参与主流政治后,为了向资产阶级舆论显示自己与国家的和解,在选举活动中,主动亲吻智利军人的钢盔,表示“让一切都成为过去,我们一起向前看。”

                                  A:

                                  这娘们心够硬的…… 这还是人吗!

                                  B:

                                  这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者的脊梁骨普遍已经断了”的具体表现。要害不在于罗塞夫或者巴切莱特是不是‘堕落’了,更不在于大喊大叫,给她们插上‘叛徒’一类的标签。要害在于,80年代以后持续至今的资本主义全胜时代,把工人阶级打懵了,工人阶级已经实质上退出了政治舞台,当然是暂时的。当阶级本身已经离去,左翼也就顺理成章地融入了秩序。

                                  C:

                                  菲律宾那些不断被暗杀的积极分子,他们难道也是这种融入秩序的左翼吗?

                                  B:

                                  他们是数十年前阶级斗争高潮的产物。他们就像濒临绝迹的猛虎或狮子,死一个少一个。而统治者正在对他们进行无情的猎杀。这种针对阶级斗争老战士的猎杀,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进行着。

                                  对世界各地被暗杀的牺牲者,最大的尊重,就是指出为什么这个可怕的现象一直在延续。

                                  C:

                                  你的描述,经常让我眼前一黑,这次又是如此! 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反胃???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B:

                                  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D:

                                  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是苏修、古修、哥修建立的,执行的是一条错误路线。菲律宾共产党执行的是马列毛的人民战争正确路线。这完全是两回事。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主席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不懂得马列毛正确思想的意义,是托派无知。用抹杀人民战争伟大胜利,掩饰自己的失败,是托派无能。污蔑革命者‘融入秩序’,是托派无耻!一个革命者倒下去,千百个革命者站起来,无耻的托派,为什么总是喜欢打击青年的热情?

                                  E:

                                  一贯正确的托派,为什么一事无成?

                                  F:

                                  革命马克思主义看待巴西总统罗塞夫,归纳起来就是:既要支持,又不支持。既要反对,又不反对。正确的支持罗塞夫,就是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支持罗塞夫,就是不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反对罗塞夫,就是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反对罗塞夫,就是不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第四国际高度重视巴西的政治生活,参与当地的社会运动,传播革命马克思主义,取得许多正面回应。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70年代拉美军政府的疯人院、福柯与“精神分析

                                    70年代拉美军政府的疯人院、福柯与“精神分析”、被摧残的一代青年(一组对话)

                                    A:

                                    最近两年上网接触了一些在校生,发现一个现象,怎么这么多(自称)抑郁症的?还有什么情感障碍…… 有协作者跟我说,所谓偏左学生,心理有问题的比例不低。我就想到一个问题:秩序与精神病的关系。

                                    有一本70年代的美国黑人小说《烛光行动》,提及当时的美国官方把黑人运动的积极分子送精神病院,是常规现象。尼克尔松的《飞越疯人院》是世界级名片,虽是文艺创作,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在这方面,到底干过什么?

                                    B:

                                    70年代的阿根廷军政府挺有意思的,在学术上很努力,学习改进自己的独裁方法,让阿根廷取代了美国,成为后来的世界级精神分析大国。那种关于军事独裁政府的不“进步”、前“现代”的学术神话,被70年代的阿根廷军政府给打破了。

                                    福柯的很多学术模型,就是在阿根廷开展的。可见,阿根廷在多次军政府时期,成了一块精神病集中高发区。可以说,在心理角度上,阿根廷军政府就建立在为普遍抑郁提供”治疗“的基础上。

                                    C:

                                    世界级精神分析大国,难道不是法国和奥地利?而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是在六十年代之后就已经被主流精神病学界抛弃了吗?

                                    《飞越疯人院》好像讲的就是利用精神病院来压制各种“社会不满分子”的。大概就是精神分析作为一种保守主义的心理学模型在美国很流行,用来反对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

                                    B:

                                    世界级精神分析大国,现在是阿根廷,巴西这些国家。另外,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了科学心理学,开始挑战安娜 弗洛伊德的父权模式精神分析法。科学心理学基本上就是今天美国女权理论的一部分基础。

                                    那个安娜,是弗洛伊德的亲戚,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会长,小纳粹一个。她在任时,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就帮助过纳粹,也为南美洲军政府背过书。所谓“精神分析”,本来就是右翼、极右翼控制为多的学科,直到阿尔都塞、拉康这些人的出现,给掀桌子了。

                                    所谓“精神分析”的基础是父权权力模式,它设想了一个欲望的社会,而社会的任务就是压抑或者发泄欲望,就是要求一种社会霸权的精神治疗方法。第一个反传统的弗洛伊德学派传人,是奥地利共产党员威廉·莱西,他反对这种权力压抑体系的治疗方法,试图联系马克思主义来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容纳欲望的元心理体系。结果他被主流共产党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联合迫害,最后出走美国。

                                    A:

                                    阿根廷的右翼军政府为何抓住精神分析不放?

                                    B:

                                    阿根廷军政府因为自己提不出一个让大众接受的意识形态,所以努力寻求走在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前沿的精神治理技术,甚至开办了“国家福柯学会”,来探讨所谓“后现代主义独裁模式”的合法性。而且,精神分析的学者和南美的军政府关系一直都很密切。

                                    阿根廷军政府与民间的精神分析学者还展开了竞赛,在学术上和疗法上为自己的政权炮制合法性,最后创造了一个世界最大的精神分析市场,把所有的社会压抑都解释为可以被疗法治疗的“精神疾病”。

                                    C:

                                    70年代福柯跟阿根廷军方合作过吗?

                                    B:

                                    没有,是军政府一方的学者研究福柯在欧洲提出的理论,来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治理技术,这是成立”国家福柯学会“的意义。军政府也可能尝试邀请过福柯学派的其他学者。这个学会是公开的组织,甚至与民间组织一起搞辩论,还在官方报纸上开设了“福柯专栏”。阿根廷军政府在“治疗”上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当福柯提出“全景监狱'的概念时,他们在官方报纸上进行了好几个月的专题学习报告,以及邀请一些民间的精神分析学术家来探讨这个监狱模型的治理意义。

                                    军政府和爱国主义反对派、左翼群众运动对垒的意识形态优势,就是“治愈”:我们社会的绝大多数人病了,但是他们是可以被治好的!爱国主义反对派,即庇隆派,则只能拿出“民主”和“政治参与”对抗军政府。

                                    D:

                                    对了,我也想到苏联对付异见者也是用精神病学关押精神病院来对付的。这跟南美那些军头有什么区别?或者更广阔一点说,同样是波拿巴主义为基础,斯大林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哪些根本性区别?

                                    B:

                                    南美军头是把广泛的政治压抑解释为精神疾病,然后倡导一种“和谐”的生活精神疗法。斯大林式的官僚专断,既不愿意承认“发达社会主义”居然还有精神病,也不承认政治抑郁,所以一定程度上,精神病院是为政治反对派准备的。

                                    你在阿根廷得到的精神治疗是:精神分析师对你的开导,给你如何恢复和谐生活的建议以及暗中向有关部门备案。你在苏联得到的精神治疗是:在病房里被关禁闭。

                                    A:

                                    最近这些年,从台湾引进了“大爱"、”感恩“、”正能量“这些词汇,铺天盖地到处说,显然是用来控制、调节人的精神状态的。

                                    B:

                                    是的,所谓“焦虑”这个概念,还有什么“正能量培训”,都可以概括为缓解高速资本主义导致的社会压抑的疗法政治。你不舒服,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病了,而不是社会病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精神分析就是这样的。

                                    阿根廷军政府那一套说辞,换到今天的互联网版本,就是抖音里铺天盖地的女神绿舔,然后一个老大叔来教舔们”你要健身!你要自信!“,最后舔们左拥右抱,和谐了…… 当时阿根廷的绝大部分抑郁案例,被解释成你出轨了,或者有出轨幻想,你不开心吗?因为你的性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然后分析师就开始开导你回归和谐……

                                    在今天,一个普通人去医院做一下抑郁症测试,也容易出一个中级抑郁。因为在高速发展开始结束的那一类资本主义社会里,抑郁真的是普遍发生。

                                    E:

                                    去年我骂了两句学校,就被“精神应激”休学了,虽然是去办公室骂的。复课的时候,校方要求我去精神鉴定,和我聊的那个精神分析师挺司马的,话里出发点就是我有问题,虽然当时我也没和她多讲。要是我和她聊聊社会建构,估计得打成重症病患。

                                    A:

                                    阿根廷的精神病院是不是当时关了很多政治犯,后来怎么处理的?

                                    B:

                                    大部分政治嫌犯被诊断成精神分裂一类的症状,给强行治疗了。阿根廷精神病治理是以“治疗”为核心的,军政府是真的相信或者这么宣传的:精神病是可以而且必须被治好的。

                                    A:

                                    是不是那些政治犯的脑子后来都被搞坏了?

                                    B:

                                    要分治疗方法。物理治疗的话,会留下很多后遗症。物理治疗是给政治反对派的,精神治疗是给广大普通人的。

                                    C:

                                    把政治犯当精神病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阿根廷民主化以后,有没有进去坐牢?

                                    B:

                                    没多少人因此坐牢吧,甚至很多实践还留到今天了,作为阿根廷精神分析大国的宝贵遗产。

                                    A:

                                    对搞傻的政治犯,民主化以后有国家赔偿吗?

                                    B:

                                    他们很多人首先要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很多前政治犯在民主化后,一样被认为是病人。所以九十年代阿根廷才有反精神病运动,要从病例上否认军政府的精神病治疗方案,还有就是出现了社会心理学派,拒绝直接治疗。 福柯本人也在阿根廷就掀起了反精神病运动,包括九十年代的反精神病运动。福柯反精神病的宣言,在南美洲的直接后果,就是鼓动了反传统的精神分析医生和军政府的直接对抗。

                                    但是总的来说,被治疗过的人,大部分仍然被视为是精神病患者或者是前精神病患者。

                                    E:

                                    是的。我正在翻译《神的刺客》这本书,从它的内容来看,在拉美,很多被迫害的人都不敢出来作证,甚至隐瞒自己被迫害的事实。害怕二次迫害和社会偏见。

                                    B:

                                    因为很核心的一点,就是军政府的治理是以“治愈”为核心的。而这个暧昧的意识形态说教,在90年代之后一样很受主流社会欢迎。

                                    C:

                                    说回阿根廷。那些被搞去治疗的,还是青年知识分子为主吧。有工人也被关的例子吗?

                                    B:

                                    不止是青年知识分子,被治疗的人群很普遍。比如有的农村妇女和农产品收购机构产生了矛盾,然后发生了纠纷,也会被治疗,还有很多是家里人扭送去精神病院的。

                                    这个时代的军政府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他的精神病机构不仅是治理的核心,而且是商业化、市场化的。军政府往里面送人,听信官方宣传或者不服从家里人的人,也会被亲友送进来。这就是我要整你,治疗费还得你自己付!所以军政府不会掩饰自己的研究和对于精神病治疗的热衷。

                                    D:

                                    就是说送医院已经成了日常治安的元素了。

                                    B:

                                    也不完全是扭送医院那么野蛮的,很多人是自己去医院的,或者说,大部分病例都是自己去的。因为经济危机,再加上社会的压抑气氛,产生了很多压抑的人以及情绪。国家主流宣言的价值观就是:你得病了,你要快去治疗。而“你难过,你去找医生”这个过程,国家加以介入,让它成为自己统治的一个基石。所以除开稍显野蛮的矫正医院外,还有大量的诊所,有国家认证的精神理疗师坐诊,负责处理国内数量庞大的抑郁症患者。

                                    D: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以选票政治为主,依靠多元社运、有组织暗杀、体制化的心理治疗为辅,实在太牢固了。

                                    说到阿根廷,经济危机最后还是击垮了军政府吧,但这种”生命政治"模式仍然在世界各地都有,为统治秩序服务。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故乡来的一封信》、1927年的农民运动

                                      《故乡来的一封信》、1927年的农民运动、阶级斗争与改良主义者(一组对话)

                                      A:

                                      《故乡来的一封信》,是20年代末《革命周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讲述了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以及地主反攻倒算的血腥画面。《革命周报》的主办者自称无政府主义者,而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激进的改良主义者,反对工人阶级的社会革命,甚至在1927年参与了对工农运动的镇压,但又坚持主张对民国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广泛改良。这份书信体文章,很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矛盾心态。

                                      B:

                                      这份文献中,革命军刚到时:

                                      “第一,……这时真可谓是经济公开了……第二,……这是女权的伸张,也可谓达于极点了”

                                      然后,第三就突然转成:

                                      “第三,……农民抛了田园,工人弃了职业,妇女丢了活计……从前想由革命造成幸福的痴望到此已灰了大半”

                                      这里,第一、第二与第三其实是矛盾的,然而,这其实是作者利用生花妙笔,偷换了主语罢了:“灰了大半”的绝不是劳动群众,只怕是那些一直以为自己能引领大众,而看到社会革命面目时,又惊又怕的左翼小知识分子。

                                      “当党部及各团体才成立之时,民众见了特派员及一班党员老爷,都敬若天神,奉令惟谨。……(作者不得不承认)数月之间减少了许多苛捐杂税,匪盗绝迹,赌博鸦片。禁得无声无臭。也可谓是很好的现象”

                                      然而接下来马上就:

                                      “不知党的政策,何以忽然变了,说汉流大哥(即哥老会一类的)流氓,地痞,是革命的急先锋,于是扩大组织,一概收入了党部与农民协会。谁知道这班份子,以为天假之缘,便乘着千载一时之机会,从中酵发起来,播弄一切;以致党部与农协发生了冲突,下级不服上级的指挥……党部与农协,便已四分五裂,渐渐崩溃,不可收拾了”

                                      可见,革命在农村的激化,使农民积极分子逐步摆脱了“党”的控制,“党”的特派员已经无从控制农民的越来越激烈的革命措施了

                                      “除曾经在党部及农民协会出过风头的,为真正暴徒以外,凡有人报告,或家内搜出有中山制服,总理遗像,以及三民主义......等书,皆指为暴徒之证据。衣服什物,则掳掠一空,书籍,则焚毁,家人则枪杀,财产则没收。凡与暴徒有亲戚关系,及其族属邻居,一概连坐。多有先被农民协会指为土豪劣绅,后又被清乡委员会指为暴徒的。至于家破人亡,自己还莫名其妙。昔明成祖杀建文党,转相株连,村落为墟,谓之瓜蔓抄。这次铲暴之烈,实有过之,无不及焉。”

                                      作者记录了反革命的报复之疯狂,他无意间证明了革命高潮时期农民暴力的正当性:革命在农村引爆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双方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的。

                                      作者最后哀叹:

                                      “唉!这是两年以来,革命之赐!”

                                      然而这其实是反革命之赐——是由于革命没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反革命之故。作者在前面不得不承认,在革命高潮时期:

                                      “数月之间减少了许多苛捐杂税,匪盗绝迹,赌博鸦片,禁得无声无臭”

                                      然而,在反革命反攻倒算之后:

                                      “田园荒芜,鸡犬无踪,人烟绝迹。处处只见火烧了的断瓦颓垣,凄凉万状。被杀了的零骸残骨臭气逼人”,

                                      可见,这分明是反革命造成的,硬是被他倒打一耙(“革命之赐!”),足可见其无耻了。

                                      C:

                                      就像是医生治病,初见成效,之后病毒反扑病情加重,患者不怪病毒怪医生一样。

                                      文献的作者声称矛盾激化是共产党带来的,而不是矛盾激化带来了共产党。但是,农民自己没有吊死土豪劣绅的欲求,女性自己没有吊死恶婆婆恶丈夫的诉求,孩子自己没有踹断家长三根肋骨的诉求,共产党来了又有啥用?

                                      D:

                                      农会,妇女协会,童子团的部分写的不错,看起来很过瘾。特别是女权主张,怕是放知乎一看,都不是拳师级别了。可以拿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面的农村自组织,和这篇文章的自组织对比一下,可以看出来阶级斗争自组织的强大。

                                      E:

                                      读完全文,是不是能给读者这样一种感觉:本来地主农民相安无事,有矛盾至少就搪塞过去了,但是“革命党”一来,先是我杀你,等“革命党”一走,就是你杀我。所以结论是,“革命党”还是不要的好。来了总要走,留下烂摊子给农民受苦。

                                      B:

                                      就是这个意思……虽然革命来了的时候有不少好处,但是没有这些好处,以前农村还不是照样过……谁叫你来了,弄出这么多灾难,都怪你!

                                      D:

                                      这个"革命带来更大苦难"的思维,在80年代开始市场化的时候,在知识分子中就开始抬头,到了改制、入世以至于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上就是很普遍的主流思维了。这对于工人阶级也是警示,反抗资产阶级的革命行动,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贯彻下去才行。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就是这样,阶级社会的主流思想界永远只能记住断头台刀片下的那几千个贵族,却“记不住”土地改革和城市的面包供应。这就是历史对革命失败的惩罚,失败了就会被贬的一文不值。

                                      C:

                                      法国的资产阶级在站稳阵脚后就开始声讨他们先辈的残暴了,因为资产阶级这个群体,从来就对自下而上的颠覆秩序,有戒心。

                                      E:

                                      不过,1927年的农民运动还是不够强大。够强大的话,至少之后的地主反扑,不至于把农运分子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一点反击还手能力都没有。地主贿通军队清乡那段,写得太生动了。

                                      B:

                                      在革命高潮时期,农村的革命力量非常强大,但是,为什么在反革命反扑的时候,革命力量一下子就被打垮了?这篇文章只说了反革命采取了非常残暴的手段,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格瓦拉说过,革命就像自行车,不前进就倒下。与其说农民运动还不够强大,不如说它前进的还不够快、不够自觉、不够深入。为何当时有这些局限,是今天的工人阶级需要探讨的话题。

                                      E:

                                      这封信,像是作为一个隔得很远的旁观者写的观察,有现象但是缺乏细节。更不能指望能有什么亲历者那般的对于农民大众组织斗争的经过和感悟。到头来,就成了写地主报复的酷刑,写得比农会组织还清晰,真是咄咄怪事!

                                      看的出来,群众的革命行动破坏了阶级社会的日常秩序。但其实不耐烦的情绪,或许在人们当中,也是有的。农民会有,觉得被上面的党和政府束缚住了,很多左翼知识分子更有,他们觉得这样乱七八糟的革命太不严肃了。

                                      D:

                                      这份文献的作者就是那种,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调解阶级矛盾的社会改良家。他们一般以扶助弱小的面目出现,努力冲淡阶级压迫的某些恶果,但对于阶级压迫本身,并无异议,而对于试图消除阶级压迫的实践,充满警惕,骨子里是一个志愿上岗的‘义警’。

                                      正因为这类人对社会革命充满警惕,所以可以看到这份文献对农民组织的经验并无过多展示,因为作者内心对这些实践很反感,也有本能的掩盖冲动。而对地主的反扑罪行,虽然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在情感上也是厌恶的,但内在的本质,却是社会改良家们所习惯的日常阶级压迫,于是不自觉地就娓娓道来。当然,作者刻画地主的白色恐怖,也是为了强调革命就是大家都不好过。

                                      F:

                                      地主的反攻倒算,是因为革命的不彻底,而1927年土地革命注定不彻底的原因,在于一开始就抱着跟资本家地主妥协,抱着幻想,抱着不要惊动“较小的恶”,这么一个自作聪明的权谋策略去的,左边不要太左,否则右边会往右!

                                      结果,一切不彻底不果断的做法,试图欺骗阶级斗争的做法,都失败了。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关于“茄子”机构的解雇风波(一组对话)

                                        关于“茄子”机构的解雇风波(一组对话)

                                        A:

                                        “茄子”机构解雇了一个左派背景的工作人员”小王“,小王不服,对赔偿金和解雇原因都提出异议,还发上网了,闹得沸沸扬扬。“茄子”这家机构不是自称革命组织吗,怎么还像个公司一样?

                                        B:

                                        “茄子”办了有六七年了,它倒是没有自称革命组织。它最初的话题是女工,后来风格一变,转为性取向话题为主了,最近两年又变回跟工人话题比较近。总的来说,它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类似境外社会运动模式的,女性话题服务机构。当然,它有专职人员,必然有金主,也会受到金主的指导。

                                        此外,它办了公司,这恐怕是为了应对国家日益严密的法网,否则,就有‘非法经营’的罪名扣上了。

                                        要理解这件事的要害,首先要明白,小王到这个机构去上班,目的是什么?他能给机构什么,又能从机构那里,得到什么?明白了这些,那些愿意帮助工人斗争的青年,才可能吸取有益的教训。

                                        A:

                                        小王是跨性别者…… 机构现在的公开解释中,还是把ta当男人看待,让ta很不满…… 还分配ta做很多杂活……

                                        A:

                                        我觉得ta的自我性别认知,不是这件事的要害。性别认知不能撼动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法则。

                                        长期以来,小王是“少年中国评论”这个左派平台的积极分子,几年前“少中”分裂后,他还有什么实践,我不清楚。无论如何,他显然还是一个左翼人士,认同中国主流左翼/毛左的基本观点。

                                        我不认识他,但我从中国毛左的一般逻辑出发,谈谈我对他在“茄子”的工作的看法/猜测。我冒昧地认为小王去这家机构上班,不是为了单纯谋生,否则他可以找其他工作,也能挣个四五千元。中国的毛左最看重拉队伍,小王恐怕也不例外。他去“茄子”,恐怕也抱着类似想法,通过机构去“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等等。他在自我辩解中,也强调更愿意接触工人,而不是放太多精力在机构的网店上。我觉得这符合拉队伍的动力。

                                        假如他抱着拉队伍的目的,他作为一个政治积极分子,必须有心理准备,要付出比一般工作人员更大的牺牲。工人要接触,指派的网店工作,也要尽量顾及。作为雇员,要适应现实,机构雇佣他,不是让他去拉队伍的,他拿了工资就要把雇主分配的工作做好。这无关对错,这是阶级社会雇佣关系的现实。

                                        至于干杂活,他一个三十岁的男的,他不干谁干?

                                        A:

                                        ta是跨性别者……

                                        B:

                                        他生理上是男的,力气大些。机构雇他,肯定也想一个顶三个的用,这是雇主的万能逻辑。一般人不满意可以辞职,如果左派想借助这份工作,接触工人,那就要有承受较多压迫的心理准备,这就像有的青年进入工厂做工,去协助工人斗争一样。你进了工厂,就要接受资本主义压迫的一切。

                                        A:

                                        不过,机构也说了,小王好像工作能力不行,或者有些偷懒。

                                        B:

                                        小王再怎么能力不行,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干了不少。一个月拿个四五千块,至少算物有所值。他真的严重失职,机构会让他干一年多吗,早就赶走了。所以这都不是要害。

                                        那么,机构在解雇中,表现的挺老板范儿的,平时可能也把小王支使的够呛,这一切是不是让人气愤呢?确实让人不舒服。但这无非是平淡无奇的雇佣关系罢了。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无数,为什么左派圈子不去挨个表示愤慨呢?因为这件事涉及左翼分子与社运机构的雇佣矛盾。如果一个愿意帮助工人斗争的青年,想从这件事里得到什么有益的教训,那么,首先不是去辩论这两方谁对谁错。

                                        小王要拉队伍,这是他的动力,不必指责,而且指责也改变不了他的想法。

                                        作为一个有专职人员的社运机构,它的等级秩序、人员管理,必然服从阶级社会一般的管理逻辑,否则无法生存。机构解雇自己的雇员,是这个逻辑的体现。不管它如何对待小王,它终归有解雇的权力,这是资本主义社会赋予它的。这意味着阶级压迫,而这种压迫本来就存在于机构的日常运行中。

                                        一个想帮助工人斗争的青年,进入社运机构,就要承受机构固有的压迫和剥削。当然,作为雇员,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利益,这跟一般的劳资纠纷,也没有什么区别。同时,这也不妨碍利用机构,去协助工人的斗争。说到底,对这类青年来说,机构只是一个不得不使用的技术工具。

                                        小王对机构的指责,除了补偿金问题,真正的核心是批评机构说一套做一套,搞‘性别歧视’,这里边散发着要搞臭这家机构的气味。或许,拉队伍不成,小王也不想让茄子好过?这倒是左翼拉队伍实践中,常有的现象。

                                        对社会运动来说,虽然它的日常运行严格服从资本主义企业的一般规则,但它的主要业务,毕竟是‘做群众工作’,也就是赢得群众的信任,调和他们在社会中的痛苦。被卷入类似的风波,可能会损害这家机构今后的活动能力。这就是小王与茄子的私人恩怨了,不值得过多关注。

                                        对工人阶级的事业来说,“茄子”机构是否会被搞臭,不是要害。要害是理解社运机构必然服从资本主义管理的规律。一个进步青年去机构,唯一目的,应该是借助它的客观渠道,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斗争,并协助它的斗争。这次风波对关注它的学生,具有的意义,是促使他们开始明白,主流的多元化社会运动不是世外桃源,实际上一直在复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A:

                                        那就是说,小王这样揭露,还是值得赞许的!

                                        B:

                                        客观上展示了社会运动的一些日常运行。这未必是小王的主要目的,但不必深究,也不必跑去‘划线站队’。

                                        A:

                                        这件事的结局会怎样?

                                        B:

                                        茄子机构会吸取的唯一教训,是今后更加专业化、公司化,用更纯粹的法律技巧处理与雇员的矛盾。阶级社会的管理规律,必然驱使它这样做。

                                        A:

                                        你上面说的所有这些话,只是你的推测吧?

                                        B:

                                        是根据中国左派、境内外社运的大量实践,进行的分析,距离事实真相,不会太远。当然,我的分析不适合用在这次风波的公开交流,那会惹来很多无谓的是非。所以,我只是把自己的看法,跟你私下交流一下。

                                        对话结束

                                        • 家园 【原创】“特朗普得到美国工人越来越大的支持”?

                                          “特朗普得到美国工人越来越大的支持”?左翼中常见的“大多数崇拜”是什么?美国大选系列之一(一组讨论)

                                          A:

                                          特朗普连任失败,国内左翼也少不了评判一番。这是某中文左翼网站发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北美的一些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看法:

                                          “……尽管特朗普仅仅是在其执政后期采取了有限的破坏新自由主义全球秩序的行动(主要是通过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动所谓“贸易战”),这已经超出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容忍限度。

                                          在2020年大选前,美国资产阶级几乎是全体一致地动员其所掌握的媒体舆论对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展开造谣攻击,美国高科技垄断资本直接控制的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更是破天荒地直接采用以往只有专制国家才采用的言论审查手段。当所有这些手段都不足以阻止特朗普连任时,美国资产阶级又与各大城市的黑帮直接勾结,在若干个关键的州实施大规模的选举舞弊、篡改选举结果,终于在对特朗普的政治斗争中占了上风。”

                                          在另一篇文章里,特朗普的政治实践被描述成这个样子: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代表的是传统能源、传统制造业以及与美国本土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中小资本家的利益。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和开放移民。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朗普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对于缓解美国工人阶级的困境有一定帮助。特朗普的亚洲政策在客观上严重破坏了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分工,为亚洲工人阶级的斗争造成了有利的条件。美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绝大多数对特朗普采取拥护的态度。这是美国工人从他们的阶级本能出发,在目前条件下反对大资产阶级的务实做法。”

                                          字里行间可以闻到熟悉的“联合进步派打击反动派”的气息,没想到对特朗普也能按这个套路来…… 我更感兴趣的是,特朗普是否真的得到美国多数工人的支持?

                                          B: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把白人男性异性恋工人阶级以外的其他工人阶级的工籍,给开除了吧?作者的工资已经高到可以凭想象描绘工人阶级了吗……

                                          C:

                                          特朗普的支持者貌似红脖子破产小资居多,妄想保卫他们的中产梦,美国梦。川普吼一声MAGA,玩弄破产小市民和农逼。美国确实在变,但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阶级斗争的回归,而是族群的撕裂?比如拉丁裔+黑人vs高华+红脖子?前者是无产阶级,后者是落魄与上等小资?

                                          D:

                                          所谓“撕裂”,无非就是原先就存在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浮出水面。族群政治的概念,没有那么贴近现实,比如很多拉丁裔反而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共和党的大党阀布什家族长期深耕的少民群体,就是拉丁裔。所谓少民=民主党的说法,很大程度是民主党刻意构建的神话。以高等黑人来说,他们数量在美国一直不小,却是最不关心低等黑人的,只不过以前高黑还愿意搞平衡投票,现在觉得平衡投票都代表不了他们的保守主义政治需求了。

                                          A:

                                          为什么有的华人左翼知识分子认为特朗普代表中小资本,还说工人阶级支持他?这反映了什么心态?

                                          D:

                                          一部分左翼知识分子抱有亲特朗普的观点不奇怪,他们的“大多数崇拜”挺严重的,所以才会有这种半吊子阶级论。何为“大多数崇拜”?就是崇拜人多的那边,硬是要憋出些合理性,堆砌阶级分析词句,给“人多”的那边贴金,贴着贴着自己都信了。

                                          大部分左派都是这样的,信奉所谓“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句话看上去并不错,但在实践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人们不向我们靠过来怎么办→那我们就去贴那些人多的!

                                          B:

                                          这和得到51%国会席位再动手推翻资本家的左翼诡辩,本质是一样的…… 以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管这个思路叫“议会病”。

                                          C:

                                          今年美国大选,我突然感觉有西班牙内战初期,长枪党对共和军那味了……

                                          D:

                                          远远谈不上吧,只不过是美国上层统治者互相撕咬而已。而且,他们本质上都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应对危机,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新冠的。拜登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是南方派迪克西出身,硬核极右,居然被某些国内舆论渲染成了“民主党脑残白左”,可见一部分社会舆论右倾到什么程度了。

                                          A:

                                          我个人的理解,拜登在民主党内的地位类似老白男大护法,他给奥巴马当副总统,就是为了遏制多元社运那一套规则真正影响资产阶级利益分配的规则。

                                          B:

                                          民主党的AOC是那种在欧洲最常见的“中道”政客,庸碌无奇,居然在国内若干舆论口中成了“极左”符号。

                                          A:

                                          美国的选票政治一直有作弊的传统,记得卡特第一次参加地方选举,就遇到对手公开做票的倒霉事。这次大选,民主党做票的程度真的很深吗?

                                          D:

                                          作弊是民主制度的调剂手段,小规模的选举灰色作弊年年都有。这次大选,肯定有小规模作弊。

                                          应该说民主党作弊反正是常态了,共和党也有自己的作弊手段,而且互相容忍作弊,不诉诸群众对抗,本来是两党共识。而这次两党底裤都露出来的厮杀,就证明秩序的动摇。但是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都失去了他们所标榜的“沉默的大多数”群众基础,这个也是事实。

                                          也只有抱残守缺的那部分左派,还在为民主党或者共和党的大多数理论,填填补补了。

                                          C:

                                          可能真的有铁锈带的工人投了特朗普的票,被在美的中国左派人士观察到了,并把这种现象“合理化”?

                                          D:

                                          工人票的成分肯定有,但是很明显,特朗普的工人票数量比2016年少了很多,说明工人对他的承诺落空感到失望了。

                                          A:

                                          特朗普下台了,但资本主义秩序的分化组合在继续。来自北美的华人左翼观察,即使未必全都符合实际,仍然有价值。要害不在于对未必符合实际的观点“批判否定”,而是多了解阶级深处的变化。

                                          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结束了。思想斗争的时代正在到来……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少数民族的左翼民族主义”?

                                            关于21世纪后殖民理论的讨论之一:“少数民族的左翼民族主义”?萧条地区的“左翼本土主义”?(一组对话)

                                            A:

                                            谁能看懂这篇文章在说啥?

                                            “不平衡的发展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之间,同样也存在于一国之内。市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事实在桃花石内部制造了中心与边缘,也制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其差异甚至比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来得更巨大——这就是一国之内的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

                                            “山海关从来不在国界线以外,为了实现昭昭天命所需的动员,其实从来都不在于对‘美国’做什么——事实上它们也不能真的对美国做什么。它们真正能做的就是加快除两个三角与北京——这些中心地带——以外的边缘地区‘去主体化’的程度。”

                                            “一个是享有特权的,其版图大致位于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所呈现的为‘典范中产阶级’所支配的图景,我们将之称为‘北上广的中国’;另一个是被遮蔽的,其版图位于北上广深都市以外的、包括东北、广大腹地、西北与西南边疆,由‘不安定人员’、……‘小镇做题家’及其预备队所组成的中国,我们将之称为‘外省-腹地-边缘的中国’。入关论者们真实所指的‘入关’,不是中国‘入关’美国,而是北上广‘入关’广大外省-腹地-边缘。这不单单只是入关学本身的实质,更是一切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实质。”

                                            B:

                                            看起来是在论证一种观点,即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内部殖民”现象,并予以批判。

                                            C:

                                            简单说,就是认为北上广中产的“星辰大海”梦想,即对外市场扩张,无视了国内发展的不平衡,而且把落后地区的大众绑架在对外攫取市场的战车上,充当炮灰。类似的文章不止一篇,表达了今天左倾青年中间的一种声音。恰好我认识其中一个作者,大体知道他们的观点,呵呵。

                                            D:

                                            左派青年读了几本“后殖民”的书之后,闭门造车罢了。

                                            E:

                                            从考察“殖民”这个词的话来讲,内部殖民作为一种概念,是可以讨论的。如意大利对西西里的殖民,大英帝国对爱尔兰的殖民,都可称为某种程度的“内部殖民”。国内来说,地区利益的互相拆台也是客观存在,这是资本主义市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最直观产物吧!只要社会上发生重大的“非常”事件,各地区之间以邻为壑的现象就浮现出来。

                                            A:

                                            “不平衡的发展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之间,同样也存在于一国之内。市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事实在桃花石内部制造了中心与边缘,也制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其差异甚至比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来得更巨大——这就是一国之内的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

                                            这段论述没什么问题吧?

                                            B:

                                            问题很大,严重偏离现实。经历了超级繁荣之后,中国显然有发展失衡与倾斜开发落后地区的双重趋势。开发的目的,是进一步做大内部市场,以及为市场提供额外的后续劳动力。而这篇文章描述了一幅抽象而单一的“地区对立”画面,并诱导读者得出结论:“他们发达地区”欺负“我们落后地区”,是现实矛盾中的首要问题。这样的结论,掩盖了资本主义市场对所有地区的劳动者,都存在剥削的基本事实。这样的结论,很容易为地区之间的劳动者互相对立,提供“保卫家园”、“反歧视”的思想武器。与此同时,主流秩序可以用巨大规模的扶贫措施、巨额转移支付以及赤贫群体实打实的生活改善,把自己装点为全体劳动者的保护神。高举“反抗内部殖民、保卫家园!”旗帜的大众,在主流秩序“脱贫,一个都不能少”的现实榜样与舆论攻势面前,恐怕是没什么抵抗之力的。

                                            幸好,并没有什么群众真的高举这面“旗帜”……

                                            A:

                                            这篇文章其实反映了地方本土主义、分治主义以“左翼”外貌的抗议声音?这难道是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庸俗照搬吗?

                                            B:

                                            再看这一段:

                                            “为了实现昭昭天命所需的动员,其实从来都不在于对‘美国’做什么——事实上它们也不能真的对美国做什么。它们真正能做的就是加快除两个三角与北京——这些中心地带——以外的边缘地区‘去主体化’的程度。”

                                            事实上它们也不能真的对美国做什么”?真的是事实吗?当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时,美方的市场主导地位是否正在动摇?美国国家对华为公司的遏制战略,一个超级大国的政府对抗一家公司,这是中国资本强大程度的最生动一幕。

                                            从阶级观点来说,资本集团之间的竞争中,付出主要代价的是工人阶级及其它劳动大众。不同群体的劳动者,付出的代价可能程度不同,头脑可能受到各种偏见的束缚。要害在于,无产大众付出主要代价,资产阶级获得主要好处。

                                            这篇文章既不承认存在中外资本集团的猛烈竞争,同时渲染国内的落后地区被发达地区给“内部殖民”了。这两点可以说是文章的“题眼”,既让读者看不清现实的资本主义利益格局,又模糊了劳动者的敌我意识。

                                            F:

                                            这篇以及类似文章研究的问题,确实很冷门但是又真实存在(语言歧视,招工歧视等等)。我觉得这些话题的探讨是有价值的,但很难说现在有广大的读者,当然打不起什么“旗帜”。

                                            这类声音要求改良的诉求比较明确,比如呼吁国家介入房产-户籍市场,促进地区的平等和准入公平。同时存在“右翼”的地区主义,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财政权力,拒绝财政再分配的中央集权,自觉不自觉地反应了部分落后地区资产者的某类利益诉求,也比较容易跟主流秩序达成妥协。

                                            至于“内殖民”,我感觉起码2008-2010年以后,内部殖民的说法不太能解释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中国正在全球经济体系里,勇不可当地争抢位置,因此,地区矛盾恐怕远比不上阶级矛盾。与其说存在空间的“内殖民化”(沿海-内陆对立),中国更像是社会的内殖民化,即核心资产阶级-松散的游离阶级-平台剥削的无保障无产阶级,比如快递员等等无保障无产阶级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膨胀。

                                            既然如此,为何不用阶级视角去看待这一切呢?为何要转弯抹角地冲淡阶级问题?

                                            D:

                                            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1.借用后殖民话语的时髦,其本原是21世纪初兴起的毛左实践,在思想上乏善可陈,又不能一味要求青年追随者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那个实力…… 所以,寻求思想“创新”,是保持队伍的必要手段。

                                            为什么某些毛左青年选中了“内部殖民”这套东西?因为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都是北美大学里的著名教授学者,在大学里宣讲有关的学说,卖相比较好;学生接受阶级社会的训练,在乎等级地位的东西,容易吸收“高等级”人士宣讲的这套东西。

                                            为了有可能参与未来的左翼政治,中文世界的一部分左派头头早已摸索出一套拉人的技巧:即不能太反对马克思主义,而是要拿部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空话,配合其在学校院系的话语权。这类人对阶级斗争的接近,本来就抱有很大的“利用”心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考虑到压抑的社会氛围,今天怕是连“利用”的勇气都没有了。

                                            2.所谓“内部殖民”与“世界体系”、一线城市的市民剥削三线城市的工人与四线县城的农民,这种理论非常荒谬,它把资本主义的不平衡与综合发展现象,看作决定被压迫者存在的本质归属。按照小知识分子闭门造车的这号理论,发达地区的无产阶级与不发达地区的无产阶级被对立起来,享受资本主义繁荣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也可以被算作是在剥削无产阶级,而不发达地区企业家的阶级身份则被淡化。

                                            3.谈民族问题,更多像是讨好队伍里可能存在的,左倾的少数民族读者,不触及阶级斗争的情况下,简单把阶级问题归约为民族问题。古典改良主义如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曾干过类似的事情。

                                            4.工人阶级的长期消极,工人斗争的长期粗浅程度,导致继续以资本主义反对派面目出现的左派,不得不寻找新的刺激点。有些左翼青年活动者希望在女权、种族、民族、社群视角下找到自己的支持者,一会儿急不可耐地希望“被争取对象”听自己指挥,一会儿又在理论上作出一副讨好后者的姿态。无论哪种姿态,都跟工人利益工人话题没什么关系。

                                            5.最后谈一下“后殖民”,个人觉得这是资本主义在“政治正确”时代,允许马克思主义做部分改造的“去列宁化”尝试,只要不在阶级问题上继续搞事情,其他的问题不妨“研究无禁区、宣传有方向”。至于那些思想家对各种西方以外资产阶级政权的玫瑰色想象,就不再列举了。总之,这些东西大部分是顶着马克思影响的皮相,但早已面目全非的激进思想,激进姿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压迫人的阶级现实。

                                            B:

                                            这篇文章其实反映了地方本土主义、分治主义以某种“左翼”外貌的抗议声音?

                                            近些年高等教育普及,造成小知识分子数量剧增。同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天然失衡,滋生了大量社会不满。工商业的大跃进暂时冲淡了不满,人们赚钱第一,其它免谈。最近几年,生活快速改善正在走向结束,对现状的不满,开始产生相应的精神需求。剧增的青年小知识分子受过主流学术写作训练,诸如边疆/农村/女性/东北山东等等,开始用这一套词语表达不满。所谓左翼地区主义的思想,只是这类精神需求的一部分现象;另一部分现象是鼓吹“星辰大海”的通俗化殖民主义宣传,散发着爱国小资向国家索要开拔费的味道,不够严肃。同时冒出来“反抗内部殖民”的声音,大致的调子两年前就听过。

                                            F:

                                            十年前各种地域性歧视更夸张,但是提出某种成型的对抗性主张的人反而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更关心物质生活。主楼说的那类文章,试图用消解阶级斗争的角度,看待历史上的中国革命,比如回族文化本位和新左翼运动的关系,以及毛泽东实践的所谓“炎黄论内核”。

                                            那么,地区主义,无论左右,是否意味着简单的国家离心倾向?并非如此。地方主义很多时候和民族主义是不矛盾的,而是互为支撑的。这类思想的要害在于消解阶级视角……

                                            E:

                                            这一批青年小知识分子试图把民族和地区问题与阶级斗争割裂开来看待,但又试图包装为“这就是阶级问题”。我个人理解,这是古典改良主义的一个变种,而且很有“经典再现”的味道。资本主义周而复始地再生产旧有的精神现象,只要有需求……

                                            B:

                                            相比社会思想的混沌程度,所谓“左翼地区主义”的精神现象再生产算是超前了。由于社会意识尚未剧烈分化,由于本该最有朝气、最富有颠覆精神的学生群体,整体上循规蹈矩而一心融入主流,边缘激进小圈子的声音,无论是否合乎工人阶级的历史利益,都很难化为社会实践。这也意味着,任何社会批判声音的出现,在眼下的历史阶段,客观上都带有启发性,警示着阶级生活的种种暗流。

                                            需要指出的是,正由于社会意识尚未分化,必须把立场/姿态与人,做一定的切割,因为今天的人们,远未做出斩钉截铁的选择,而只是被一时一地的社会冲动推着走。对思想的盲目性,要用更明确的阶级性去澄清,对探索的多样性,要看到它有益于了解阶级社会的深处……

                                            待续

                                  • 家园 有个问题

                                    你这系列文章很用心。为什末河里的左派,右派,大旗派,颂圣派,毛派,邓派,共产主义者,和看光景的同学们,没有人参与。

                                    • 家园 形式上就不好参与

                                      讨论把大致内容都说完了,很难保证不会重复。想要言之有物基本等于重写一遍。看下来,问题大概就是脱离现实(不管是词语与实在,还是理论与实践)和精神秩序的缺失(沉迷于反抗性和崇拜经验世界中的符号)。前者与后者相辅相成,更多的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 家园 政治力量的兴起在于经济根本

                            任何政治思想如果建立在受“供养”的经济上,如公务员地位,私人投资,难免会产生依附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