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大家讲一讲亲历或耳闻的身边三年大饥荒时饿死人的故事 -- 淡淡忧伤

共:💬165 🌺779 🌵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光四川就不止百万。

              整个困难时期顶多百万。

              • 家园 那个数据是山东,也许不代表四川,但四川同样不代表其它地区

                很久前看过论述,联接在下面,四川当时人口7千多万,5年非正常死亡940万,平均一年近200万,但很不严谨,用出生人口,迁移人口,人口增长率,总人口变化,进行推算,用一个县/地区的数据,加权平均推算其它县/地区,等等,很轻易就能搞错百万级别,其中迁移人口统计的误差,西西河很久前有介绍或转载,懒得找。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caoshuji2.htm

        • 家园 【整理】再稍微补充一点。装忠的激将也可能沉默

          再稍微补充一点。装忠的激将也可能沉默——

          张召忠将军回忆大跃进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91902-1.shtml

          一如既往的早就和谐了

          楼主:快乐就好20195Lv 4 时间:2019-01-19 11:43:53 点击:22991 回复:2000

          冲榜

          守护

          脱水打赏看楼主设置

          上页 1 2 3 … 8 下页 到页

            张召忠回忆说:“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赶上了‘大跃进’,留在记忆里的就是大食堂、大炼钢铁,家里边所有能够炼钢的东西都拿走了,包括铜的洗脸盆。锅也拿走了,没法做饭,都到生产队吃大食堂。再以后没有粮食吃了,树叶子也被吃光了,只有地瓜和野草野菜。吃灰灰菜人会浮肿,脱水就会死掉。村里边每天都死人,大部分都是浮肿死的。天天四处流浪要饭,外地逃难的也过来了,每天络绎不绝。”

          楼主:快乐就好20195Lv 4 时间:2019-01-19 11:44:33

            刘晓庆的博客

            “……我离过两次婚。尽管在艺术上声名鹊起,却穷困潦倒,数次濒临破产边缘。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校长,由于父母是川东地下党员,对革命有过贡献,解放后经济上有着比别人更优厚的待遇。

          楼主:快乐就好20195Lv 4 时间:2019-01-19 11:45:48

            我的家乡四川成都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好几次和妈妈在街上、在公共汽车站旁都看见过饿死的人的尸体。我还看到一个人刚拿着一个饼在吃另一个人跑来夺走,边吃边跑一眨眼就无影无踪。一次我们全家在饭店吃饭,突然有人往我的碗里吐了口唾沫,我觉得不能下咽,他泰然自若地将我的饭拿过去,公然吃了下去

          ……

          1959年7月李与毛的秘书田家英同去参加庐山会议(田乃成都人,此前曾到成都地区调研),从武汉到九江的船上田对李谈到四川饿死人的事情,李却满不在乎地答道:“中国这么大,哪朝哪代没有人饿死!”

          作者:amethaoLv 8 时间:2019-01-20 09:43:16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在李井泉身上也得到了验证。事实证明李是一个地道的满口马列主义、满腹男盗女娼的腐败分子。事实有力地驳斥了那些把毛时代描绘成没有腐败的“廉政时代”的悖论。

            当李井泉正是仕途踌躇满志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狂飙由北京迅速刮到了四川。李被中央文革和造反派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爷思想”的走资派,遭到红卫兵和造反派的批斗。“打倒李井泉,解放大西南”的口号响彻全川。没有哪一派保他,连最“铁杆”的保守组织都不公开提保卫李井泉。李像丧家犬一样在云、贵、川东奔西藏,好歹躲过了一劫。可是李的家人命运却很惨:夫人肖里在揪斗中头发全部被扯光,最后被逼上吊自杀;次子李明清因为“反对文革”,被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殴打到几乎要咽气的时候,被送到火葬场,在还未断气时就被塞进焚尸炉,烧成了一把灰烬。这不能不说是丧失人性的暴行!在文革那种暴虐无道、丧失理性、法制废驰的时代,全国上下肃杀恐怖,红色暴徒们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类似的暴行在全国各地并不罕见。问题是当李的家人被斗死的消息传到四川民间时,不管哪派观点的人都暗自称快。这只能说明川民对这位前西南王是何等的痛恨!民意不可欺,李井泉当为为官者的鉴戒。

            丧妻失子的李井泉据说在晚年过得很凄凉。天意乎,民意乎,谁人评说?!

          作者:怀旧隐士5Lv 7 时间:2019-01-31 12:27:19

            作家韦君宜写的回忆录,其中谈到了大饥 荒:

            我去怀来之后,也说过那种食堂散伙、铁厂关门的情况,也曾对大街墙上的一个豆角大得像只船,一个孩子抱不动一个大南瓜等作品发表过“太夸张”的意见。于是这时候就也成了“右 倾”罪状。

            我原是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中直机关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时因“右 倾言论”而遭罢免。好在那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已经使我完全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了。

            状况越来越坏了。北京郊区已不断传来饿死人的消息,城里人也出现了浮肿。我的婶娘双膝以下都肿了。

            人的肚子无法用气吹起来,批判也不管事。于是各种办法都出来了:提倡“再生菜”,就是把吃剩的白菜根用土埋在盆里,让它再长出几个叶子,可以吃;

            机关做“小球藻”,就是把池子里的绿色漂浮物捞起来培养,也吃,据说有蛋白质。

            这时我们还得去农村劳动,有一次在东郊平房村,劳动完毕,大家都去摘野生的马齿苋。我也摘了一大书包,拿回来煮着吃。

            没有了肉,保姆张文英想尽办法,她买些田鸡来杀了吃,还有一回,买来一只很漂亮的白兔。

            大儿子那时才几岁,天天和这兔子玩。有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忽然不见了兔子,问张文英。张文英说:“用开水烫杀了给你吃。”孩子还哭了一场,哀悼他的兔子。

            但是就这样也不行啊。于是最后陈云想出了办法,把各饭店宾馆的库存一概挖出,在街上出售。一个菜好几元。

            我记得我去百货大楼点心柜台去看过,替孩子们买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不是整的,只是一个角要两元。拿回来孩子们一个人掰一块,连说:“真好吃啊!真好吃啊!”

            还有一回,全家八口去东兴楼饭馆开斋,专拣便宜的菜要,其实不过是很普通的炒肉片之类,一餐就共花了四十多元。

            我们号称高工资,一餐花掉一月工资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如何能够常吃?一个月吃个一顿两顿,不过给孩子们清汤寡水的肚子加一点油而已。

            后来,中央终于决定实行干部食物补贴。大概因为有些年老的民主人士吃不消这样的苦,有的已经病倒了。

            补贴办法是十七级以上的每人每月糖一斤、豆一斤,十三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二斤、蛋二斤,九级以上的每人每月肉四斤、蛋二斤。这样,我家每月有六斤肉了。

            可是我家人口连保姆是八口,六斤肉实际上只够每星期炒着吃两次,炖着吃还不够。但是,比一般人自然还是高级多了。

            老百姓恨极了,北京市便出现了讽刺的民谣:“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食堂没有高级饭,气得老头上医院。医院没有高级药,气得老头去上吊。上吊没有高级绳,气得老头肚子疼。”

            老百姓愤懑的情绪自然地集中于这些高级人物,当然包括我在内。其实,不是吃这六斤肉有罪,而是让老百姓挨饿有罪。

            张一弓后来的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我读后便觉真好。“文化大革命”后,我家雇过一个原籍安徽合肥的保姆。她给我讲,她的姐姐就是饿死的。农村里吃草根。有的人家连门都没有人关了,进去一看,一家人都死光了。

            那时她们村里就出过一个干部,也是看老乡们饿得太苦,便自己做主开仓,把粮食分给老百姓吃了。后来自然是要处分,不过好在大家保护他,说了说算完了,没有成为“犯人”。

            那么,是真有李铜钟啊!这部作品是解放以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但是,如果在发生这些事情的当时拿出来,作家非被枪毙不可。  一切能进口人肚的东西都想绝了。我有个妹夫李××,当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他们竟想出一个奇特的办法,想到厕所里的蛆是动物,有蛋白质,竟把蛆捞出来洗干净,试图做熟了吃,考虑推广。

            李××秘密地告诉我们,说他本人就亲口试尝过这种异味。我听了,不由得立即想到:尽管党的某些领导干了那样对不起人民的事,但是共产党还是有许多干部,为了党,为了人民,是什么苦都肯吃的啊!

            毛泽东也明白了那样反右 倾太不得人心,于是举行七千人大会。全国各省市县乡级都来人,让大家说话。名之曰:“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皆大欢喜。”

            出气就是说明知到会的人心里都有一肚子气要出,就来出一出吧。算是大家出了气。出够之后,中央来了个通知,把“反右 倾运动”中的全部材料都从档案中抽出来,一风吹,不算了。

            只是另发了个通知,说彭德怀元帅不在其内,他是有野心的,和你们不同。

            又说他是想独裁,所以才在庐山会议上写出那个万言书。又说中央本来是要在庐山会议上反“左”的,只因他上了这个万言书,才被迫而反右 倾,等等等等。

            大饥饿期间,有的干部像李铜钟,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会因他们而原谅共产党。但是也有胡搞的。

            如前所述出了“李铜钟式干部”的安徽,在反右 倾运动中是闹得最凶的。曾希圣报上来的不断跃进的数字比谁都高,一亩十万斤即由安徽起。

            山西李雪峰召开了一个“吃饭大会”,叫每个到会人只带二两米去,做“双蒸饭”给大家吃,即先把干米蒸一遍,加上水再蒸一遍。吃完还问大家吃饱了没有,都说吃饱了。这就叫吃饭大会,还推广经验。

            后来,我也是听杨述转告我北京市委刘仁的话,他说:“双蒸饭,那还不就是稀饭?”真是一语破的。

            这种说老实话的高级干部,无怪乎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会惨死,会被斥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而有些顺风撒土的干部至今安然,尚在人间。

          作者:怀旧隐士5Lv 7 时间:2019-02-02 13:05:02

            (2)河南省商城发生"姑母吃侄女"。

            据《顾准日记》:"除民间大批肿死而外,商城发生人相食的事二起,十九日城内公审,据说二十日要公判。一个是丈夫杀妻子,一个是姑母吃侄女。(1959年11月22日)"(

        • 家园 【整理】《宋任穷回忆录》中部分内容

          东北局成立的1960年,正是我国从1958年开始连续三年“大跃进”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工农业生产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局面。以农业来说,全地区耕地受灾面积达七千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绝产面积180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左右。全区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如辽宁省1960年的粮食产量仅360 万吨,比 1958 年 700 万吨减少 340 万吨,将近一半,比建国初期 1949年405万吨还减少45万吨。其它如棉花、油料、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也都大幅度减产。全区农业生产存在很多困难,口粮、饲料、劳动力、畜力、粪肥都严重不足。所以,东北局一建立就把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深入开展三反、整风整社运动,全面安排好人民生活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三年困难时期,东北城乡人民的生活是很困苦的。农村留粮标准之低,是解放后历年来所未有过的。全区1957年农村人均口粮留量是514斤, 1960年减到 232 斤,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五。辽宁省这一年城乡粮食销量比 1957年减少35亿斤,下降百分之二十三点五。而副食品供应情况就更为严重了,1960年辽宁城市人均猪肉消费量,包括特殊供应在内,只有3斤8两,而黑龙江省低到只有2斤8两,这里所说的都是市斤。不少农村,特别是辽宁省不少农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饥饿生病,死亡增加。城乡许多地方普遍发生浮肿病。为了能过上日子,保证灾区人民休养生息,保证群众维持正常的生产能力,东北地区各级党的组织根据中央提出的“低标准,瓜菜代”等方针,在安排人民生活方面尽了极大的努力。一方面采取发动群众,大搞代食品,适当扩大自留地,搞些小开荒,多种一些早熟作物,分段安排口粮,及保护和复壮耕畜,并合理安排城市粮食销量等措施;一方面及时向中央反映东北地区的粮食紧张状况,进一步争取国家的支援。困难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东北地区粮食问题,一直是很关心的。1960 年 10 月,周总理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参加东北组讨论时就指出,粮食产量不要估得太高。当时我汇报黑龙江是186亿到190亿斤,吉林是116亿到120亿斤,辽宁是90亿斤。周总理当即就说按低的标准算,合起来是392亿斤,按高的算我不放心。在问到黑龙江当年要向国家调出34亿斤,吉林调出16亿斤,辽宁调入30亿斤后,总理担心地问道:各省是否能安排下,特别讲到黑龙江4月以后,粮食是不是要紧张?并说,过去说保证不饿死一个人,现在看一看,真使人心中不安。应该说三年困难时期东北地区向国家调出的粮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调出大批粮食,帮助国家克服困难。如黑龙江省1959年调出35亿斤,当年库存还有20亿斤,1960年农业遭灾大减产的情况下,这20亿斤库存粮又调出去了。由于粮食调出的大苦,1961、1962两年东北地区的粮食状况非常紧张。黑龙江省1962年春天农村缺粮15亿斤。那几年,仅大牲畜就死了70多万头。

          ……

          那时,辽宁农村1 至 9 月份每人只有 120斤粮,有的还不足120斤,浮肿是普遍现象,盘山县情况最为严重,报告死了许多人。朝阳、北票、建平也死了不少人。中央答应紧急调运2亿斤粮,这2亿斤粮食,当时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不然真不知道要多饿死多少人。

          如何使用好这2亿斤粮食,主管财经工作的马明方同志为此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他几乎天天算过来算过去,筹划这部分粮食的分配方案,认为主要应当用在春耕大忙时节。经过反复周密的计算,提出冬闲时一天补助3两,实行“瓜菜代”,春耕时一天补助1斤到1.5斤。到 1961年秋收时,我又一次来到沈阳郊区的闵家窝棚,看到那里的情况有了明显变化,庄稼收成很好,农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实践证明,东北局采取的上述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缓解粮食紧张状况再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加速压缩城市人口、精简职工,减少城镇粮食销量。这不仅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重要措施。东北地区有组织有领导地动员还乡,基本上是从1961年6 月开始的。5 月以前,全区减少城镇人口 51 万,大多数是自动离职的。

          当时,中央要求东北地区在1961年和1962年压缩城镇人口360万,要求精简职工225万。到 1962年5月,全区共压缩城镇人口262万,精简职工220万。此后,又继续压缩城镇人口80多万。两项数字接近完成中央的要求。经过精简和压缩,使城镇人口比例得到下降,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减少了城镇粮食销量。仅1960年下半年就少销粮食3亿斤, 减少工资等项开支近4亿元。

          通宝推:加东,
          • 家园 这里面提到的浮肿,我母亲当年就是

            坐标天津,当时还没有我。母亲在世时曾数次说起,困难年饿到浮肿,单位特批了几斤黄豆,盐水煮着吃了就好了。应该是严重缺乏蛋白质造成的。

            三大直辖市的国营单位尚且如此,农村饿死人应该不少。三千万显然是胡说八道,但数百万是可能的。现在看来是天灾 + 人祸。

            通宝推:四方城,
            • 家园 按超出正常死亡率者计算,饿死至少两千多万,加速死亡的不算

              按超出正常死亡率者计算,饿死至少两千多万,加速死亡的不算

              算上的话3600万也不算造谣

              统计局的人口数字仔细看看花最多15分钟分析就可以得出饿死两千多万的结论

      • 家园 或许是这样

        那有没有过来人见过那种画面呢,大人皮包骨头小孩肚皮鼓起的那种画面,本人印象里没有读到过这样的回忆。

        ——或许是这样,非洲那是一两年甚至数年营养跟不上,慢慢熬成皮包骨头,死前一段时间或许还能要到点饭;

        而60年是数月内粮食断崖式下跌直至基本无粮。真要允许农民要饭个一两年,估计也是皮包骨头了。

        • 家园 再怎么“粮食断崖式下跌”,也是有个过程,

          再怎么“粮食断崖式下跌”,也是有个过程,从有粮到无粮,跟非洲比较,既然前两年营养还可以,那就说总体人口的身体状况还可以,能熬一阵,不可能出现千万级别那样严重的超正常死亡率。“粮食断崖式下跌”是春天老人一伙政策性造成的,并非全国真的没有粮食,即使连上地方政府的隐瞒拖延的时间,顶层了解情况后采取措施,有几个月时间就能调拨过来,影视作品有描述,常理想象也是成立,干饭供应不上,稀饭加菜叶还是有的。那三年是人为政策性错误,加上确实有自然灾害,官方定性“困难时期”还是准确的,离大饥荒有相当距离,不可能发生太离谱的超正常死亡率,当然,百分之十,二十,三十,也很严重,也是政权的污点,也要隐晦,而民间年年有后人研究,等于美国的新冠,100年后也会是热门话题。

          • 家园 建议多看党史

            “粮食断崖式下跌”是春天老人一伙政策性造成的,

            建议多看党史。先推荐一个,我认为是写7000人大会最好的。

            王海光:张力与局限——七千人大会再探析

            通宝推:不远攸高,
            • 家园 这种“党史”你认为很好,我只看见邓春天站稻堆上。

              这种“党史”你认为很好,我只看见邓春天站稻堆上。

              我上面用词“政策性”,没有表达准确。顶层的大政策,即使有危害,造成的危害与邓春天站稻堆上的小政策造成的危害,不是一个性质,也不是一个档次,那种所谓党史一直耍小聪明搅浑水,后人的所谓研究也一直在模糊混淆,先将刘邓造成的危害倒扣在顶层路线的头上,再将危害无限夸大(三千万)。

              即使你推荐的这个所谓党史研究,“1960年春季,全国城乡粮食已经十分紧张”,“已经饿死了不少人”,“农村还在继续死人”,是一种对读者的误导和暗示,有点脑子和节操的人都不会作为惊怂的三千万的根据。每个社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出现非正常死亡,例如台湾两天寒流造成140多人心梗死亡(间接冻死),超过那两天的正常死亡30%,今天美国天天有人饿死,当年中国贫困地区当然也天天有人饿死,但编成惊怂的三千万就是瞎编。

              通宝推:不如安静,
              • 家园 四川因为邓春天和李井泉搞1000万亩万斤田,导致粮食大减

                产,成都平原和平时期大规模饿死人,史无前例。

                • 家园 谁的责任?

                  一、毛的批反冒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庐山会议批彭德怀、7000人大会还坚持人民公社——毛的左的倾向很明显(我认为这是毛历史上第一次大左),虽然期间有小的反复。“三五年过渡、食堂都是毛主席批的”。

                  二、因此形成了气氛——左点问题不大,右了完蛋。象左的五虎上将,没大事;要求包产到户的邓子恢、刘少奇、田家英,都完蛋。所以李井泉才敢于批示“要各级对毛主席《党内通信》从积极方面去领会贯彻”。

                  三、党内一些官僚迎合毛的好恶。刘邓开头都是迎合毛的,直到七千人大会,邓仍在迎合毛(人民公社如果经过试点更好。既然早产了就应当好好爱护他,对早产的孩子有四种态度,一是不要,这是右派;二是对对付付,不认真;三是拔苗助长,多给猪肉吃,多运动。这三种态度都不对。主席的态度是重视他爱护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四种态度跟哪一种走?当然跟主席走,一定有希望),而刘少奇则已开始反思(人民公社还是有点一大二公,将来会看出来,现在难讲)。地方封疆大吏更是顺上、媚上,压下。——但,始作俑者,是毛,是毛创造了左点问题不大,右了完蛋的氛围。

                  四、饿死人时上传信息不畅。

                  • 家园 上海有个县报道亩产两千斤,柯庆施要求市委机关报不得转载。

                    成都有个县作假亩产万斤,被地委揭穿,李井泉强迫地委承认亩产万斤。

                  • 家园 59年李井泉能预先知道刘少奇66年要完蛋?

                    象左的五虎上将,没大事;要求包产到户的邓子恢、刘少奇、田家英,都完蛋。所以李井泉才敢于批示“要各级对毛主席《党内通信》从积极方面去领会贯彻”。

                    • 家园 邓子恢、彭德怀、张恺帆,甚至吴芝圃都不需要“预知”了吧?

                      邓子恢、彭德怀、张恺帆的被批,包括毛支持吴芝圃批第一书记潘复生的右倾而上位,吴的公社得到毛的极度表扬——这些不需要“预知”了吧?

                      左点不要紧,右了要完蛋——这个氛围是事实。中国人聪明着呢,上有好者,喜欢什么门清。

                      廖伯康回答,归纳起来是,四川省“主要领导人上不听中央,下不听群众”。不过,现在廖伯康说,那只是他们当时的思想水平。现在,他认为,“其实这位领导人比我们更了解中央,只不过他是揣摩一人之好恶,又从‘左’的方面加以发挥发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