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五:王震的故事 -- 孤星

共:💬18 🌺12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五:王震的故事

    在55上将中,王胡子的名头很响。不管是战争年代担任红六军团政委,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尽管种地把三五九旅“种”成了二流部队),西野(一野)纵队、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个性强,不好给他配政委)等职务,还是建国后在新疆分局书记、农垦部部长、国家副主席等任上,王震都留下了很多故事。铁腕治疆,八千湘女上天山,开发北大荒,尊重知识分子,关心和保护丁玲、艾青等右派分子,乃至批判“河殇”,都与他的名字息息相关。

    王震是一个战功卓著、干过很多大事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个个性鲜明、有棱角的人。毛泽东对不同人讲过,王震是一个很好的同志,又当面批评过王震的暴躁、粗暴性格。

    邓力群与王震关系甚好,二人1949年11月12日在伊利初识,此后朝夕相处,在新疆分局共事了三年。王是党政军一把抓,分局第一书记、军区政委兼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财委主任,邓是分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晚年二人约定,谁若先走一步,健在者协助办理后事,并监督从简。王震逝世后,邓力群和王震家人一起,把他骨灰护送到新疆并撒在天山上。

    认识王震之前,邓力群对他的主要印象是,这个人在军队的将领中政治上很强。延安时期别人给他介绍的。

    彭德怀至少两次跟邓力群谈过王震的优点和缺点。一次是在1949年底他到乌鲁木齐期间(具体谈的啥不详),另一次是邓力群1950年6月到北京开会中途到西安看他。彭总告诉他,王震有两大优点,一是具有无产阶级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怕困难,二是重视知识分子。大革命失败后,王震和几个知识分子逃到武汉,要他们不要上街,自己一个人上街卖苦力,挣钱维持这些人的生活,以免他们被国民党抓去。王震自己从来不向别人讲这件事。

    彭总还跟他讲,王震有一个特点,有了一个主意之后,就千方百计去说服别人,一次说服不了,过几天又想到一个理由,仍说服不了,还要来第三次,总而言之,非要别人同意他的意见不可。这个特点可以是优点,也可以变成毛病。

    彭总看人很准。1952年6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新疆分局常委会议,对王震在新疆的牧区改革等措施进行批判,主要是因为新疆的做法违背了中央在牧区暂不实行改革的指示精神,打乱了中央部署。王震从新疆实际出发,认为巴依老爷们既在农区有土地,又在牧区有大批牲畜,只搞农区改革、不搞牧区改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1952年4月23日,新疆分局就在伊犁开展牧区改革一事,专门发电报请示西北局,随后又派人到西安打听消息。西北局后来复电,明确否掉了新疆分局的计划。这时在南疆调研8个月的邓力群回来了,以亲身感受支持王震的意见。于是新疆分局专门开会讨论如何回复西北局,认为西北局不了解情况,决定先搞起来再说。新疆分局做法与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的一个讲话内容相矛盾,他们就把相关内容用省略号代替,登在新疆日报上。很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5月17日,中央电告新疆分局,强调在新疆实行社会改革,应充分地估计到民族和宗教的特点,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做一些让步。但王震坚持己见,一边对上解释,一边下命令执行牧区改革。5月26日,新疆分局发出了关于北疆镇压反革命的指示。随后很快抓了1000多人。

    西北局发现问题后想纠正,新疆分局又拒不纠正。中央最后作出结论,在北京开会解决问题。习仲勋在会上说,以王震同志为首的新疆分局犯的错误,特别是王震同志犯的错误,违反慎重稳进的方针,用向西北局斗争的方法,强迫西北局就范。粗暴、强词夺理,企图把中央和西北局分开,说中央正确,西北局右倾,发展到无法无天,无中央之天、党纪之法。王震在牧区工作上所犯的严重错误,是其一系列错误发展的总暴露。新疆有严重的民族问题而没有民族工作,有严重的宗教问题而没有宗教工作。

    其他人也严厉批评了新疆分局和王震的错误。王震因此被撤掉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军区政委、新疆财委主任职务,保留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务。

    毛泽东亲自定调,对王震在新疆的工作给予了总体肯定,认为成绩和问题是9:1的关系,但错误也是严重的。随后在新疆召开的分局扩大会议和新疆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对王震和新疆分局工作中的错误进行批判,调门越来越高,火力越来越猛。新疆分局工作中局部的问题被夸大为全面、系统的错误。

    想想叶帅因为广东土改的事被批得灰头土脸黯然回京,想想在东北局高干会议上因为高岗问题被株连被打成“五虎上将”的张秀山、张明远等人。没办法,似乎只有猛批别人,才能体现自己政治上的一贯正确,才能把自己摘出来。

    邓力群在这两次会上都做了检讨,并讲了彭总对他讲过的一些意见,让他更多地了解王震,更好地与他合作。讲到这里,邓力群很激动,半天说不出话,感到辜负了彭总的期望。在牧区改革问题上,王震总想说服别人的特点确实成了缺点。开会期间,邓力群的体重从70多公斤一下子掉到了60多公斤。这是何等的压力!王震后来对别人说,知道周瑜为什么被气死了!

    因为压力过大,王震肠胃不好,身体跨了。随后到苏联看病。离京前、返京后,毛泽东先后与他谈话,指出他“作为一个领导人,你的性格不适宜在环境复杂矛盾多的地方工作。你不懂得站在矛盾之上,而是站在矛盾之中,常使自己陷于被动”。又跟他讲,不能只看到新疆,还要关注全国的局势,中央的整个部署是先农改、后牧改,在新疆搞牧区改革就会影响青海牧区和西藏,还可能影响宁夏、内蒙古。

    197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对新疆分局二届党代会问题作了纠正,指出:……会议对王震同志和新疆分局的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央当时撤销王震同志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军区政委及财委主任,是不公正的。

    现在看,这个纠正未必那么实事求是。当时对王震批判确实过头了,但撤职就是不公正的?在中央有政策在先、西北局又明确反对的前提下固执己见、拒不执行上级命令,按现在的说法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撤职也不算太冤枉。王震后来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从职务安排上,也没受新疆问题影响。

    跟老大关系铁与不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王震心胸宽广,也是一个念旧情的人。新疆第二次党代会对王震和新疆分局进行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批判,会议是习仲勋主持开的。文革期间,习仲勋遭受迫害,被下放到洛阳拖拉机厂。习仲勋夫人齐心回忆,党的十一大之后,习仲勋给中央写信,提出希望出来工作。齐心和女儿之后也多次找过王震,王震对习仲勋的复出很关心,第一个出面为习仲勋恢复名誉说了话。

    王震和王世泰是老战友。解放战争时期,王震当过西野(一野)二纵(二军)司令员兼政委、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王世泰干过四纵(四军)司令员、二兵团政委。王世泰后来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也没授衔,有点吃亏。按他兵团政委+陕北红军代表的身份,很有可能授上将。他后来的职务一直不高,文革前最高职务是甘肃省政协主席。

    1975年,王世泰被象征性地任命为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名义上协助主管财贸工作,实际上没事干。1976年11月底,王世泰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会后,在京住了几天,看望一些老同志。他首先去看了王震。

    王震当时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那是初冬的一个傍晚,风很大。车开进王震家大门时,王世泰看见王震正站在房前的廊下等他,穿得较单薄。二人好多年没见面了,相谈甚欢。王震问了王世泰在甘肃的处境,表示同情,安慰他注意身体,保持精神,准备更好地为党工作,并向他介绍了在京一些老干部的近况,让他在京多住几天,看看一些老同志。临别时,王震提出在王世泰回兰州前,请他在北京饭店吃饭,王世泰以王震的工作太忙为由,婉言谢绝了。

    王震与陶峙岳1949年才在新疆相识,二人关系处得不错。1988年,陶峙岳逝世,王震知道后痛哭一场。他已80岁高龄,仍坚持飞到长沙参加追悼会,并亲自致悼词,读到最后泣不成声。

    这都是文革之后的事了。文革之前和文革期间王震对困境中的张秀山、张爱萍、黄火青等人的关心,特别是他自己在文革期间也处于靠边站状态下的举动,更能体现出他的正直、仗义、热心,更能体现出他的真性情。

    张秀山回忆录中深情回忆了他和王震的交往。他俩的友情是在1940年陕北绥德反摩擦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建国后,王震在新疆领导屯垦戍边,张秀山在东北局工作。王震向张秀山要技术工人和机械设备;张秀山去新疆考察,王震陪他参观新疆垦区和建设发展。东北局高干会议后,张秀山因高岗问题被撤职,戴着“反党、反中央”的帽子,被安排到辽宁省盘山机械农场担任常务副场长。

    张秀山在农场工作期间,王震作为铁道兵司令员和农垦部长,两次到盘锦垦区视察工作。1955年夏天,张秀山到农场工作8个月时,王震受周总理委派第一次到盘锦,看看张秀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周总理认为东北地区高干会议没开好,但大环境如此,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以这种方式关心张秀山。张秀山得到通知后,马上乘火车到锦州接王震。

    在锦州火车站的站台上,很远王震就急迫地喊:“秀山、秀山!”一见面,二人的双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张秀山跟着王震上了他的车厢,王震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几年没见面,两人很激动,警卫员隔着门都能听到他们的说笑声。到沈阳后,王震让人在他房间里加了一张床,与张秀山吃住在一起。

    王震一再告诫张秀山,要相信党和毛主席,一定要挺住。到农场后,王震一定要到张秀山家里看他母亲和夫人。这时正放暑假,在沈阳上学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加上供养的亲属子女,一家子有十四五口人。王震看了看他们住的两间房,心情很沉重。回京后,他把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总理又报告了毛主席。不久,中央组织部每月给他补助生活费用120元。

    1956年5月,农垦部成立,王震任部长。张秀山和盘锦农场场长史景源三次进京,要物资、要支持,先后找王震、邓子恢、谭震林汇报盘锦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产潜力情况,建议把盘锦列入中央直属垦区,得到热情支持。农垦部立即调拨给农场大批急需物资。经王震推动,邓子恢还给农场批了500万资金。

    张秀山第一次到北京,谈完工作后,王震毫不避讳张秀山当时的处境,热情地请他和史景源到家里吃饺子,让张秀山真正感到了老同志、老战友的革命情意。张秀山非常感动。

    这时看出人脉的重要性了。有几个铁哥们多么重要。同被列入“五虎上将”,张秀山有周总理、王震关心。张明远可没这待遇,在中科院默默无闻干了20多年,越干职务越小。张明远回忆录中也提到三年困难时期他抓生产时得到河北、天津一些老同事的支持,可没说有哪个大人物关心他。

    王震与张爱萍历史上关系并不深,但在文革期间及文革之后,王震也给张爱萍帮了大忙。

    张爱萍之子张胜在书中写到,九一三事件之后,张爱萍仍被关押审查,尽管生活条件略有改善。他弟弟张品能折腾,听说王震虽然失势,但政治上根子很深,又仗义热心,帮助过不少老干部疏通斡旋,就找了一张他的照片并打听到他的住处,一大早就去踩点。

    确认无误之后,张爱萍夫人李又兰和两个儿子贸然闯入王家。伍绍祖通报之后,王震马上出来热情接待,说爱萍同志是很好的同志,还给他们支招,怎么给老人家写信主动承认错误,给老人家台阶下。

    随后张家的申述信由王震通过叶选宁交给叶剑英,再由叶剑英递交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组长周恩来,周恩来批示,“同意李又兰见面”。于是,张爱萍在被关押5年后,首次与家人团聚。

    1977年邓小平再次复出后,王震推荐张爱萍任军委秘书长,说:“爱萍这个人有这个本事。”邓小平找张爱萍谈话时,张没有接受这个职务,转而推荐了罗瑞卿。1980年,根据王震建议,中央决定张爱萍接替比他大两岁的王震,担任国务院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

    张胜写道:“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王震帮助了我们,以后又向小平同志力荐我父亲出任军委秘书长;这次,听说我父亲写了退休报告,就自己主动让贤,他说,爱萍同志在这个位置上要比我合适。……可惜9年后,他们在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虽然彼此也都能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但毕竟有了一层阴影,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1975年4月,未来的最高检检察长黄火青尚未被“解放”,在沈阳治病。王震到了沈阳,就要找他一起吃饭,主要是为了让他“露露面,突破封锁空气”。造反派推托不知道黄火青在哪个医院,没法找。张品这时已经给王震当秘书了,坐宾馆的车到处找。偏偏造反派派了一个不认识黄火青的司机。找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到黄火青,拉他到宾馆跟王震吃了一顿饭。1975年11月,黄火青到北京治病,常去王晨家串门,互通消息。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呐。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云在西湖。

    通宝推:普鲁托,流浪肥猫,不如安静,老老狐狸,史文恭,猪啊猪,
    • 家园 楼主能谈一谈晚年的王震吗?对他的儿子对改开对红几代的看法

      也谈一谈王震晚年的反思不好吗?

      我倒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听听这个实诚人晚年对社会现实的一些看法,也许会有裨益的吧!

    • 家园 王震早年拉洋车帮助知识分子的事迹很感人

      大革命失败后,有学生出身的革命者找到王震,到王震处避难。后来又有其他一些同志辗转也来投奔王震。王震也不富裕,就给这些人找了个摆水果摊的活儿。可是读书人不会做小买卖,水果放烂了也没卖出去。王震只好自己拼命拉车挣钱,好养活这些同志。一边干重体力活,一边又要省钱舍不得吃好,拉车拉到吐血。

    • 家园 好人寥寥

      王震是个好人啊。难得。

      想起邓小平给张闻天的追悼词:“张闻天同志是个厚道人。”

      还有赵新楣夸方鸿渐的话:“你是个好人,但全无用处。”

      毛主席是超越好人意义之上的政治领袖,看他对王震的话:

      【作为一个领导人,你的性格不适宜在环境复杂矛盾多的地方工作。你不懂得站在矛盾之上,而是站在矛盾之中,常使自己陷于被动”。】

      毛主席毅然发动文革,得罪多少老朋友老部下。有几个真正思想上跟得上来。

    • 家园 邓力群是修养的秘书,彭跟修养是死对头,怎么这么和谐呢

      “彭德怀至少两次跟邓力群谈过王震的优点和缺点。一次是在1949年底他到乌鲁木齐期间(具体谈的啥不详),另一次是邓力群1950年6月到北京开会中途到西安看他。彭总告诉他,王震有两大优点,一是具有无产阶级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怕困难,二是重视知识分子。大革命失败后,王震和几个知识分子逃到武汉,要他们不要上街,自己一个人上街卖苦力,挣钱维持这些人的生活,以免他们被国民党抓去。王震自己从来不向别人讲这件事。”

      邓力群是修养的秘书,彭跟修养是死对头,怎么这么和谐呢

      还有一个人卖苦力维持几个老爷们生活,民国白色恐怖时期这么好?

      另,即使是嫡系爱将,毛也当面反对王震在新疆做法,主要是牵扯到西藏等地,那边没准备这边先行一步搞得中央被动。如果是四方面军的不往死里整才怪

      这篇越读越觉得王震像胡耀邦,怎么回事?

      还有老狐狸揭发过某些回忆加了水——

      张秀山回忆录不靠谱,子女加的东西太多了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4528337

      张秀山回忆录不靠谱,子女加的东西太多了

      主题:读《毛泽东年谱》1953.12.24-1954.3.17 -- 老老狐狸

      暂无群

      推入群

      视野淘客

      全看分页树展一览主题

      回复

      2020-06-15 02:59:56

      ★老老狐狸

      乐善5万+ 声望5万+ 积分60万+

      从八品上:承奉郎|御武(侮)校尉

      短信 追订 取消

      张秀山回忆录不靠谱,子女加的东西太多了 🌺8

      关于“毛让高查刘被捕档案”,这个说法是错的,郭峰有长文回忆,而且有物证。

      《我的八十五年》的后记在回顾这本书产生过程时说:“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些老同志和家人的一再催促下,父亲开始口述他的经历,当时担任父亲秘书的孙普希,不辞辛苦整理出了近10万字的《我的回忆》初稿。”“在父亲去世后,很多叔叔一再叮嘱我们:你父亲一生很不容易,你们一定要把他的回忆整理好啊!”“我们按照父亲的回忆,根据他对我们讲述的历史事件和他留存的资料作了整理和补充,对父亲回忆中的一些重要史实,按照他的嘱托,查对了有关历史文献和老同志们的著述,进行了校对,并加了注释……我们给这本书加了一个能反映他大部分经历的题目——《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这就是父亲这本书产生的过程。”[1](pp442~443)

      从后记中的这段叙述我们得知,《我的八十五年》这本书的初稿是近10万字的《我的回忆》,40多万字的《我的八十五年》是张秀山去世后,儿女们根据他的回忆并参考了相关资料整理而成的。那么张秀山在世时完稿的《我的回忆》是否有对“查档事件”的叙述呢?  

      《我的回忆》是1989年4月完稿的,油印的小册子中虽然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七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东北局高级干部会议的一些情况,但并没有张秀山与罗瑞卿的对话,书中只字未提“查档事件”。 2002年,张秀山的家属整理的张秀山回忆录《尘封的历史》已经不同于1989年的《我的回忆》,出现了“查档事件”的内容,但是关于此事的叙述与2007年正式出版的《我的八十五年》中的叙述有两点重大不同:一是没有强调“说这事时,高岗的秘书在场”;二是说这件工作“我是布置给郭峰去办的”,而且还强调“至今在东北局内没有他人知道这件事”。

      然而,当事人郭峰却在这段话的旁边画上了三个问号,后来他跟笔者说,他不同意张秀山家属的这个写法,因为他不知道这件事,更没有去办这件事。实际上,正是因为郭峰的反对,张秀山的家属整理出版的《我的八十五年》在叙述“查档事件”时才出现了“这件事即使是后来任组织部长的郭峰,和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同志也不知道查阅敌伪档案的目的”这句话,还出现了把本不在场的高岗秘书说成是在场的明显错误。

      为什么在《我的回忆》中没有的“查档事件”在《我的八十五年》中出现了呢?2011年7月20日,笔者就此疑问访问了张秀山的女儿张元生。她回答说:“那个时候他还不可能说这个事情。是后来他跟我说的。”  

      张秀山因“高岗事件”的牵累而被下放到基层20多年,重新回到部级领导岗位后,面对敏感的历史问题持慎重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的回忆》是1989年4月完稿的,张秀山1982年就从国家农委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什么仍然不愿谈论此事?而且,比照一下《我的回忆》和《我的八十五年》两本书中关于东北局高级干部会议的叙述可以发现,《我的回忆》中写的“林枫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整人”、“安子文事先把中央对高岗的处理意见告诉了安志文”、“高岗自己也认为他是过不了刘少奇这一关的”等敏感的话语在《我的八十五年》中不见了。看来,对于在《我的回忆》中没有提到的“查档事件”却在《我的八十五年》中出现了这个问题,仅靠《我的八十五年》执笔人的说明也是很难解开的。

      国史网:"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说辨析

      通宝推:桥上,

      最后于2020-06-15 03:22:50改,共3次;

      帖:4528337 复 4527919

      回复 花↑8 宝推 收藏 囧↓

    • 家园 不好意思啊,挑个刺。对习仲勋同志在文革中的遭遇

      太轻描淡写了。

      “文革期间,习仲勋遭受迫害,被下放到洛阳拖拉机厂。”

      实际上,习仲勋同志在文革中是无辜被关押7年半(1968--1975年)后,才被下放到洛阳的。

      原文中的写法,好像习仲勋同志文革一开始就去了洛阳似的。其实是被关押后释放才去的。

      已经关注了你的公众号 云在西湖

    • 家园 粉碎万恶的四人帮,王震同志也有功劳啊,这个要提出来

      王震同志好样的!

      有时间,我也写一个和王震有点关系的帖子。

    • 家园 9年后,那不是89年?难道张爱萍支持赵?

      9年后,他们在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虽然彼此也都能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但毕竟有了一层阴影,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 家园 反对邓用兵不等于支持赵。他和赵还是有过节的。

        据张胜吹捧他老子的书说,赵当总理的时候驳了他几个军工项目,他自恃老资格会议上拍桌子吵,赵后来趁他去四川视察的时候把他的副总理撸了。

        我觉得吧张胜的书也不可全信。一个精简副总理称号是当时中央定案,人大通过,张爱萍不可能提前不知道。第二对他级别权力毫无影响,就是没这个称号而已,后来他当国防部长还是给他增补上国务委员了,这就不说了?。

        儿子写老子的书一般都如此,为了吹捧他老子很多事情避讳甚至歪曲,比如张爱萍作为邓的四大金刚在国防科委搞整顿,打击报复李敏孔令华,把钱学森打入冷宫这些丑事都避而不谈,不称副总理了就当成天大冤屈一样。邓后来把他抛弃了他又觉得悔不当初连四大金刚的光荣称号都不想认。

        通宝推:方平,acton,
      • 家园 张爱萍和赵关系一般

        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干架,把赵得罪了,后来赵推动把张的副总理免了,之前也没通气。后来杨尚昆发现上当了,军方在国务院没有代言人,利益受损,又推动给张补选了一个国务委员,继续抓军工。张胜说的那事,估计是张爱萍没王震态度那么强硬吧。传言当时几个上将给中央上书,里边有张爱萍吧。

        • 家园 张爱萍是82年11月接耿飚国防部的时候兼国委

          不是说因为管军工而后来挤进去的,这是机构改革,不会因为他而搞特殊。

          张胜这个书也是给他老子涂脂抹粉太多了。就说这个去掉他副总理称号,第一这事儿不可能是搞突然袭击,这是早就定的大事,中央决定,人大常委会通过,谁保留副总理谁不留都是有定案的,他当时的地位不可能不知道。赵紫阳就算有矛盾也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坑他。这个不是针对个人的,就是国防科工系统要归工业口。第二这事儿对他的地位和权力没啥影响,就是没个称号而已。半年后他接耿飚当国防部长不又当了国务委员嘛。把这个事情作为个人矛盾甚至是天大的冤屈就显得格局小了。

    • 家园 据戚本禹回忆录

      “1955年,... 新疆农垦文工团的一个唱京剧的有名的花旦,一个小姑娘,来告一位很高级别的将军,说他和她生下孩子后又不管她们母子了。”,“邓小平上台后,这位将军,当了很大的官。后来去世葬礼很隆重,给他的评价很高。”

      虽然未点名,应该指王震。

      • 家园 戚侍中回忆录有很多料,但属于孤证

        许多说法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暂时还找不到其他的材料作为佐证

        比如王胡子这个花旦事件

        比如小妈爱好者的说法

        比如某人到了地方把保姆办了,还生了孩子,又异常残忍地把孩子给做掉了。

        这些事情,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暂且存疑吧

      • 家园 这个还有其它的描述

        包括这个将军文革后对戚也很关心,并没有落井下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