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桂月大反覆——丙辰丁酉28天序时记事 -- 老老狐狸

共:💬819 🌺9767 🌵1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可能是这样的。

                              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婚配,并不太计较其家世,只要本人好就行。

                              这个是汉族不多的好处之一。

                              但忌讳和本族的下层人民联姻,认为是污染了血统。

                              很有一点,一滴血即为黑人的意思。

                            • 家园 他有一个至少是大家闺秀的母亲

                              忙总讲过她母亲对他小时候打架都是该赔钱赔钱该道歉道歉,但是从来没有打击过他的积极性,而且他还说过他外公(或者外公的爸爸)中过进士。

                              所以他受的是标准的精英教育。不能因为物质上不那么富裕(那年代又能差多少)就认为他出身一般。

                          • 家园 他父亲那支应该是跟着土共进城的农民。。。 -- 补充帖
                    • 家园 乡村教师家庭出身,倒是相当普遍。 -- 补充帖
                    • 家园 文革前高校新生工农子女占比

                      1949年之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和富裕家庭。随着实行新的政策,1952年高校学生中工农子弟的比例达到20.5%;1958年高校新生中的工农子女已占55.28%,1965年则达到达71.2%。 [1] 以北京大学为例,来自工农家庭的学生,1957年为30.8%,1960年为64.8%,1964年为41.5%,“文革”期间的1974年这一比例最高,达到78.6%。 [2]

                      真正的逆转是在文革后: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分数—能力标准取代了强制性的政治标准之后,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工农子弟的比例迅速回落,而干部、知识分子子弟大幅增加。以北京大学为例,如图7-1所示,1978年新生中工农子弟占27.5%,干部、军人、知识分子子弟占52.2%,其他为20.3%。1991年,工农子弟为37.1%,干部、军人、知识分子子弟为62.3%,其他为0.6%。

                      数据来源:

                      [1] 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1

                      [2] 李文胜.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引自:刘海峰主编.公平与效率: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425

                      通宝推:不如安静,常挨揍,起于青萍之末,老老狐狸,
                      • 家园 文革前的工农比被城市红色代替了

                        是工农进城的那批占大比例。

                        文革,教育医疗下沉才有的工农比提高,其中还是有知青,下放子弟冲击。当然,知青下沉应该给予照顾,也是合理的。

                        毕竟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

                      • 家园 花宝!我的数据没有找到,但有一篇文章对我影响较大。。。。

                        我当时顺手保留的很老的一篇网文,

                        题目叫: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作者 伍迪希

                        1、文革高潮1966、67年,为新中国成立第17、18年,那时的大学生都是在刚解放前出生的。以1963年普通高中入学率只有2%,1952-1955年小学入学率不超过55%看来,可相信大部分大学生的父母都是在民国期间中上层社会的一群(那时只有20%识字率),或是解放后官僚系统、统治阶层的中坚分子。其实这两阶层在当时存在一定的重叠性。解放时只有很少人能中学毕业,1931年总共只有一万,1936年全国只有54万中学生。解放前数年,毛泽东及其同僚统治能影响的地区仍只占中国极少人口。新中国成立后大大提升小学入学率至49%的1952年,低下层才开始获得接受教育机会。但在1967年他们才 20岁,根本无可能进入官僚系统,枉论成为统治阶层精英。

                          透过上山下乡,令那些来自上层家庭社会的知识分子接触占当时中国人口80%的农民,了解中国实情,实质转变这些出身上层家庭年青人的出身背景;当时上山下乡的知青、老三届刚从中学毕业,文革十年正值他们的结婚年龄。而据“中国知青史”研究,知青与农民结婚是主导婚姻。这样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城市知识分子与当时农村社会低下层的阶级阻隔。增加了低下层向上移动的阶层流动性。

                          2. 大学停招四年,可以说是透过残酷地剥夺或延迟了当时上层社会、知识分子阶层子女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令他们将来难以或延迟了进入官僚体系。1970年再招生,是确保当时进大学的都是解放后出生,而1958年后入读小学(即入学率由1957年61.7%大升至80.3%后)的学生,再加上收生成份主要考虑工农兵,便确保大学生大量来自普通人民群众。68、69年后,即64年大增小学入学率至80%后的4年,更大增普通初、高中学额。在此数项措施影响下,大学生便完全扭转文革前来自上层家庭的倾向。

                        由于任何国家的统治官僚阶层其实来源自大学毕业生,文革十年只招一百万来自工农兵中下家庭的学生,便使在毛去世后,招收、提拔年青干部的过程中,低下阶层农村子弟能与上层知识分子、城市人口在较接近的基础上竞争。

                          十年知识分子断层,在另一方面看,是五十年权力大转换。虽然这十年内入学的大学生专业水平平均较低,但出身背景较接近基层群众,确保占中国80%的农村人口利益将来不被严重忽视。纵使邓小平复出,全面掌权后于1978年恢复以考试收取大学生,放弃毛晚年主要讲求阶级成份、政治思想。但因当时招收的大学生都是1960年后出生,在毛晚年大力推动普及基础教育下长大的一代,而文革的当权派在邓小平复出后被打倒,文革期产生了特权分子阶层(农村干部)子女,都无法再以特权入读大学。所以中国过去数千年间官僚精英绝大部分来自上层社会(识字的20%及其后代)的倾向便被历史性地划上句号。

                        通宝推:铁手,审度,不如安静,方平,
                        • 家园 无声的革命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老惰,老老狐狸,
                          • 家园 这个调研有点瑕疵,样本太少

                            北京大学学文的多,苏州大学这种地方大学所处地方本来就是中国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比例应该较大,要是统计类似四川矿业、成都中医、重庆大学、成都工学院(我周围比较熟悉的文革前大学生)等又是两码事了,而从总量来看,我国工科生招生一直高于文科生,

                            ps:他如果调研哈军工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家园 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2年第1期刊载的一篇题为《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的论文,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李中清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梁晨等人。该项研究基于对195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近50年间的学生档案,对学生的社会来源做了详尽分析和研究。

                  有点遗憾的是,北大档案馆56-66学籍卡丢失,缺了一段。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

                  通宝推:方平,80后30,不如安静,
                • 家园 是的

                  成分复杂得很。

                  我爸是64年上的大学,一个班17人,我爸是中农子弟,贫下中农子弟就一两个。多数是城市人子弟。他们班里还有好几个汉奸,伪军,国民党子弟。

              • 家园 你这个不能代表多数,我本家也有个大哥是文革前考上

                他爹死的早,上高中在县城,离家远,又没有吃的,经常去我大姑家去吃上一两顿,后来考上军校,在总参第八部任职,退休在南京。

                • 家园 你这个说得,你也没调研过

                  我父母、我哥的岳父母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以及我父母很多同学,还有很多同学的家长也是,单位上的老同志,学校的老师,除了我哥的岳父是市民,以及我父母的一个同学,确定是城市的,我认识的文革前60年代的大学生大概30—40人左右,大都是农村的,同时据我妈妈回忆,他们大学读了两三年后就开始文革了,正在上课,就有黑五类被学校叫出去了,后来就再也没看到了,剩下的很多都是贫下中农,尤其我家老头子和他几个好朋友,所谓祖宗八辈都是贫下中农的,在学校说话很是硬气

                  • 家园 关键词,贫下中农说话很硬气,对应王思聪说话

                    很硬气,呵呵,对应今天的老板说话很硬气,霸道总裁,呵呵呵。

                    人家穷了还不让人说话啦,呵呵呵。

            • 家园 说的这么冠冕堂皇的,不拿出一些数据来佐证一下吗?

              比如说文革十年,基础教育是如何得到快速和高效的发展的?高等教育在文革期间又是怎样一种情况?虽然没有高考,但是有大学生啊,这文革期间的大学生后来是怎么一种情况呢?农民子弟拜错菩萨,哈哈,陈王当真拿了几朵花,赞上几个粉丝之后,就可以这么鄙视靠一己之力考上百里挑一顶尖大学的农民子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