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土华海华,一根藤上七朵花 -- 陈王奋起

共:💬332 🌺3529 🌵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华人为什么出海,为什么回归,为什么驻足西西河

      少数人特例,他们的选择不用说,就说普通人好了。

      大部分人为什么?以前的原因,现在的原因。个人工作家庭层次的原因,民族政权层次原因。

      国内范围内,人为什么背井离乡?

      哪些固定,哪些变化,环境固定和变化,人固定和变化,主动和被动。

      • 家园 没有研究,有粗略的感受

        你大部分的问题,对多数人来说,应该就是最普通的常情和现象。好比四川人去广东发展,有人留下来,有人回归四川,什么原因背景都有。或者有帮广东人定居在安徽,或者在广州有一群复旦大学毕业生,以前没事聚一聚,后来有了互联网,泡泡同乡群,校友群。大多数海华也就这么回事。

        真正值得探讨的,近年的出国的情况。很多人家的环境并不差,甚至非常好,孩子来美国留学,争取留美工作定居,有些是家长强烈,有些是孩子强烈,有些家长和孩子都强烈,但总体程度肯定比20-30年前低了很多,当然也有家长和孩子从开始就没打算留下,毕业就回国,我都见过,总共有10几家。另一个情况,亲属移民,20年前望眼欲穿地来,近年有不少放弃移民机会,多少比例不晓得,但应该不罕见。这些情况估计得从国内充分了解情况才能分析。

      • 家园 人是群居动物会有从众心理,战争的历史距我们并不远。

        国籍并不是唯一的依靠,有家人族人朋友。家族大在国共双方押宝的,拉壮丁枪口抬高的,二战中的欧洲双国籍的。

    • 家园 忍了半天,还是想说一句:陈王论述的前提似乎有问题。

      今天很多土华河友,经过多年的奋斗,很多都事业有成,要么身居高位,要么财务自由。当年的海华,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的佼佼者,远赴重洋,开辟新天地,也曾意气风发。但十几年过去后,对比起来,和国内的河友相比,不少海华有了心里落差

      我的同学没有您的那么高大上。高中同学多数务农;本科同学多在2、3线城市;说说研究生同学的情况,全系26人(5个女生):

      首富(成绩第三)身家超10亿;次富(成绩第一)身家过亿;1个处长;1个帝都xx局下属设计院院长;一个娶了海淀区四季青农民独女;出国男x3(其中一个成绩第二)。这8个人外加1个教授有个小群。

      其他的,还有位大学副院长。剩下在京的绝大多数是教授、高工。京外的联系较少(他们的房产太吃亏了)。

      ==========

      首富、次富都和我非常铁。铁到什么程度就不说了,反正哪天我没饭吃了他俩肯定养我。不知是因为关系太铁、还是因为在国外呆久了,反正对他俩我没啥不平衡的。首富今年生意很少,老找我聊天,一次至少70分钟。我一点隔阂都感觉不到,除了太太嘲笑我:老跟富人一起混。次富已经投移米国;首富俩孩子都在米国上私立寄宿。

      处长胆子较小,掌管非核心业务处。他跟我说他的理想是做副总工程师,或者(正处级)副处长。是不是真心话我就不知道了。

      设计院长手上资源不少,以前比较高调。结果被对手雇私家侦探盯了几个月,整出一堆半真半假的材料,弄得圈内尽人皆知。安全过关后,不好意思在小群里公布,打电话让次富私下跟大家传达一声。此后低调多了。

      大学副院长挺像个官,对上级精神奉若神明。前年来出差,我本想带他出去转转,结果连顿饭都没吃安稳。为啥?因为现在规定:公费出国3天以上,必须访问2个以上城市;5天以上必须访问两个以上国家。7天时间(包括路上),访问美加两个国家,东西海岸4个城市,我听着都胃疼。

      3个出国男都基本财务自由。女生有2个在米国(一位副市长千金)都没有联系,听说都不错。

      反正我不觉得有什么理由不平衡。自己的脾性自己清楚,我留在国内也成不了首富,估计就是一胆小如鼠的处长。

      每次到北京,大家一起的时候都非常平等和放松。即便设计院长最风光的时候,也只是口气大点(他上学的时候口气就比较大),陪我打牌钻桌子开心得很。他们全家过来度假,我安排食宿。我一般租一个full size van装2家人(偶尔其他人入伙也有空位),食宿也必须将就我的消费水平(Best Western级别的住宿)。

      反倒是国内的其他同学不愿跟这拨人来往

      ===========

      所以我认为,“海华有心里落差导致现在陆华和海华生分”并不是现实。至于是什么原因,为了避免争端,我就不说了。

      您那句“和国内的河友相比,不少海华有了心里落差”尤其让我奇怪。难道现在西河的国内河友都是身家上亿?或者处级以上?如果不是的话,国内的河友如何能让海华有心理落差?

      您的话有点用国内人的心理揣度海华的意思。就像我上面说的,我国内的多数同学不愿和几个当官的有钱的交往,反倒我们3个,一天到晚跟他们在小群里相爱相杀。

      ===============

      西河的历史我说过几次:

      西河发源于文学城,大背景是世纪初米帝打压中国。由于文学城文学城是台湾背景,海华的爱国言论被打压,于是一群大牛从文学城出走建立西西河。

      如果海华需要通过国人倒霉找心里平衡的话,西西河压根就不会出现。

      突然想起当年的一个贴:四方城:地震捐款方式汇总

      有些感概。

      通宝推:心有戚戚,甘丹,听松,东学西读岛主,阳春白雪,钱六,高三三班,
      • 家园 有位国内硕士毕业刚开始工作的人说,社会各阶层互相仇视

        这或许就是葡萄说过的,国内已经失去了革命的土壤,一个有心人对社会现象的感悟。

        不论中国人民,还是能美国人民,主要的被剥削对象不都是资本家吗?比如中国人民,缺少外部盘剥,辛苦一点,美国人民,能世界收割的时候,还能分点,富裕点。

        当资本家可以没有国界,联合起来的时候

        韭菜们却在互相憎恨

        昨天,我在微博看到一个奇文,一个韭菜说,环卫工的儿子还要继续当环卫工,一世二世万万世

        即便是颗底层韭菜,也能分出让他鄙视的阶层

        我不够慈悲,这样的人不就该活在阶级社会,鄙视人,被人鄙视吗?

      • 家园 不同年代出去的海华心态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也不能说概括了海华的全部。

        实事求是地说,过去30年海华都是土华仰慕的对象,很多人对我当年放弃留在外面诧异, 而我本人也是挣扎再三的。

        我是一个天生爱折腾的人,而华人在北美有天花板,我不愿意在一个一眼能看到职业生涯尽头的地方呆, 于是就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海华,学贯中西。很多人不光西学比我强,就连中国历史也比我强。过去20多年我混迹各大海外中文论坛,从亦凡,新语丝,文学城,华岳,散仙谷, 最后到西西河,我从海华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我对海华,一直尊敬有加。

        但也必须承认,我和海华的接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强烈的精神优越感。任何可能伤害这个优越感的,都会遭到本能的抵制。只有最有自信心的土华,才有可能和海华交朋友,否则一般人承受不住, 而对这个优越感,大多数海华是不自觉的。为什么只有首富,二富,三富才能和七天兄交朋友?道理就在这里。

        过去几年,中国出现了巨大的进步, 中美之间,中欧之间出现了一矛盾。有的矛盾甚至不能轻易化开,部分土华也因为个人奋斗出了成果,难免对海华的个别言行出现了报复性反弹。他们看海外的情形依靠媒体,哪怕是西方媒体,也是好事报道少,坏事报道多,看多了媒体,绝大多数土华心里的一个定式就是外国好乱啊,海华怎么办?

        这些人心里想的,未必是希望海华遭殃,未必是恶意。有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揶揄,有的是出于“居高临下的关怀”。但这一居高临下,坏事了,这就是我主贴中说的,角色的高低颠倒导致的不适。

        夹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在高加索人和东亚人的生死之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争,基督教和异教徒之间的宗教之争本来就让海华土华因为各自的个人利益起了矛盾,也导致了角色高低的转换,起了矛盾。

        我为什么废话啰嗦写主贴呢?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我的本意无非是企图化解矛盾。

        无论是土华还是海华,只要对母邦的历史和民族保有温情和敬意,怎么做都可以,从心所欲。至于要向母邦宣战的,我也不会客气,我佛如来亦作狮子吼。

        通宝推:梓童,我心安处是故乡,混沌之源,瀚海黄沙,didae,夜雨行歌,柏林墙,初心,
        • 家园 俺倒不这么划分,俺是按立场划分。

          而无论贫贱高低。凡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无论精英屁民,他就是值得尊敬的。亲不亲,阶级分,很多人误会或利用了这句话的意思搞”唯出身论“,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不管他身处何处,哪怕发展到了银河系,也不管他是共产党员国民党员,美国人中国人,只要他认同阶级理论,能站在人民立场上,那他就是同志,至少不是敌人。

          海华跟土华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帝国主义阶段的民族和阶级矛盾,海华唯一跟土华的差别是他多了民族基因跟移民国身份和义务之间的冲突,这也许就是很多同胞担心或争取的切入点,不过,在世界动荡的时刻,任何人的建议对其他人来说,都只能是参考,最后押注的还得自己,这就是赌局,既然入局,各安其命。

          通宝推:空中吴钩,
        • 家园 我觉得不是我们有优越感,而是我们在首富处长面前不感到自卑

          剩下的那帮人不仅是不和我们仨来往,也不愿和首富次富处长院长来往。结果就是只有我们仨和他们混。我觉得不是我们有优越感,而是我们在首富处长面前不感到自卑(或者心理不平衡),你好像把因果关系搞混了。

          当然,还有就是次富、首富还有一美国哥们和我在学校里就是铁杆。其他人,在学校里就没那么铁,毕业后又各忙各的事,渐渐疏远了。比如说那些女生,有两个在米国,也没有联系。院长处长加入的原因我不清楚,那是我离开北京以后的事了。大学副院长也不跟我们混。

          我觉得,就是心态不同。国内的人活得有点累。举个例子吧。n年前我妹在来我家住了几周,感慨了一句:你们把80%的钱花给自己,我们是把80%的钱花给外人。比如说,他们搬新家,首先盘算的是跟自己有人情来往的人会送些什么。比如说A家搬家的时候我们送了他一个大平板,估计这次他会送我一个xxx,盘算完这个后然后决定自己需要买什么。当然他们是3.5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在方面会好很多。

          这边的整个社会相对更加公平(比如养老金制度跟倾向于穷人),人与人之间相对更加平等,生活相对简单,生活似乎一潭死水,因此活得更加随性一些,对面子得失看得对淡一些,外在表现可能就是你说的所谓“心里优越感”。其实多数情况下,真不是。

          ==========

          就拿这次“生分”来说,起因是什么呢?我举了俩例子:

          ---------------

          例一:

          A:你那边这么样?

          B:托您的福,挺好的。

          A:好就好,好就好。多保重啊。

          B:谢谢,谢谢,常联系。

          ---------------

          例二:

          A:你那边这么样?

          B:托您的福,挺好的。

          A:不可能!你怎么可能好!

          B:真挺好的。

          A:别装了,你肯定不好!

          B:。。。

          C:就算现在好,也马上就不好了!不要装鸵鸟,想想印尼华人。

          D:长成华人样就是原罪!川普同志会教海华做人的!

          E:。。。。。。

          。。。。。。

          ===========

          到底是谁在找“居高临下的关怀”的感觉?

          通宝推:心有戚戚,甘丹,
          • 家园 唉,就算有优越感,本来并不是啥大事

            本人生长在广州,全广州充满对“北佬”的优越感和偏见,从语言到意识。上海人民歧视全国人民,全国人民敌视上海人民,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一直说,这种婆婆妈妈档次的矛盾,演变成一个社会最高级别的政治矛盾,是当局的大棋。

            一个旁证,例如“黄虫,废青”满天飞,全世界有哪个像点样子的当局会一声不吭?对灯发誓,以前没有搜索过,这一刻用“黄虫 废青 ifeng”搜索,搜索结果第一篇是胡大V的发言,去年8月的,很清晰的在鼓励双方,足够说明问题,再高的级别当然不好亲自发声。

            https://news.ifeng.com/c/7pXVdRBuNwa

            • 家园 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当然不被在乎了

              比方说地域歧视,比方说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移居上海的外地人面对上海土著的歧视心里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外来者很有自信:“本精英比你个上海土鳖强150多倍,侬还敢歧视我?真是个傻逼哈哈哈”

              但若是无可辩驳优势地位之下的歧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10年20年前移居海外的海华歧视留在国内土著,被歧视的人大多是真认为得自己不如海华的,要是比海华强那你干嘛不出国?实力差距无可辩驳。往往人们在这种歧视面前就没法保持自信了:“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感觉有点心塞,还有点心累……”

          • 家园 回到1月份,等着我们切尔诺贝利的也不少,彼此彼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