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动态平衡的丧失——毛泽东对大跃进判断的失误和邓小平的改革 -- 思想的行者

共:💬133 🌺762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动态平衡的丧失——毛泽东对大跃进判断的失误和邓小平的改革 -- 有补充

    河里几乎没有几个人懂经济学,这与教材有关,实际上写那些书的人对经济学也不太懂。

    怎么理解毛对大跃进的责任以及怎么理解邓的改革的必要性?

    一 毛泽东对大跃进毫无疑问负有历史责任

    我们从1956年周恩来对经济的调整说起:

    1,1956年周恩来的“反冒进”

    11月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在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中说:“过去设想的远景规划,发展速度是不是可以放慢一点?经过八大前后的研究,我们觉得可以放慢一点。”“因为我们缺乏经验和知识,是在不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前进的

    2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批评

    在同一个会上说:“要保护干部同人民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我们曾经泼过冷水,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泼过冷水,不也是促退吗?那个时候我们有个促退委员会。后头我们说不应该泼冷水,就来一个促进会。本来安排的是十八年,一个促进就很快。”但他还比较克制,没有对谁提出批评。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更尖锐地提出: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多快好省扫掉了,不要多了,也不要快了,“有些同志叫冒了”;另外两个东西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促进委员会。但他还没有点名。

    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一开始就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最怕的是六亿人民没有劲,抬不起头来就很不好。”他当众对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检讨。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评说:反冒进是个方针问题,南宁会议谈了这个问题,谈清楚的目的是使大家有共同语言,好做工作。周恩来再次作了检讨,主动承担了反冒进的责任。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和陈云又就反冒进问题在大会上作了检讨。

    3毛泽东与陈云关于是否需要保持平衡的争论

    周恩来、陈云分别就经济、财政、粮食问题作报告后,毛泽东在闭幕会上讲话,提出了平衡与不平衡的观点。他主张:在经济建设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要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他说:“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我们的计划经济,又平衡又不平衡。平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暂时建立了平衡,随后就要发生变动。”“净是平衡,不打破平衡,那是不行的。”毛泽东还说:“我们的各级党委,各部,各级政府,是促进呢?还是促退呢?根本还是促进的。社会总是前进的,前进是个总的趋势,发展是个总的趋势。”(《毛泽东选集》第5卷313-315页)毛泽东的这番话,显然表明:他不赞成反冒进,他主张要促进,而且,毛泽东关于打破平衡的话,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陈云关于经济工作要保持平衡的观点的。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对陈云提出反冒进意见时讲的要压缩1957年的预算和计划指标,有很大保留。

    但是,陈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八届二中全会闭会不久的11月19日,陈云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讲话指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他提出了一个“紧张平衡”的概念,但紧张平衡“绝不能紧张到使平衡破裂”。此后,陈云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坚持反冒进。

    外链出处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大跃进即大冒进的发动者,他主持批判了陈云周恩来的反冒进政策,进而在中国开启了一场大跃进运动。

    我们也知道,此后大跃进运动加上全国性天灾导致大量的人饿死,以及此后在陈云主持下,大量城镇居民返回农村等等。

    作为大跃进的发起者,毛泽东毫无疑问要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

    当然了,我们重温一段历史,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究责任,如果仅仅追究责任,那最多只能得出诸如…: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看电影就只会分辨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但长大以后只有这样的观点肯定不行,对于历史的思考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追查历史人物的历史责任。

    二,毛泽东犯的错误实际上是一种“好的错误”

    好的错误是什么意思?一种文字游戏?

    好的错误的意思是指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开创性的错误,纠正了那个错误,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反之平庸的错误就像中国中小学学生习题集上学生做错的题,做错了纠正了你也不会因此发现一门新的学科。

    著名的日本数学学者志村五郎,曾经对与他一起就费马大猜想做出奠基性工作的谷山丰做出评价说(费马大猜想等价于谷山——志村猜想)

    他天生就有一种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朝正确的方向犯错误的特殊本领。我对此真有点妒忌,徒劳地想模仿他,结果发现要犯好的错误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毛泽东的错误也是这样一种好的错误,即所谓朝正确的方向犯的错误,历史证明,要克服毛泽东的错误就只能进行改革开放

    三,为什么动态平衡机制会丧失?

    毛泽东实际上是用动态平衡的概念对陈云周恩来的静态平衡观念进行批驳进而进行批判。

    毛泽东的批驳实际上也揭示了一点社会主义传统体制要走出静态平衡不容易,而这也是苏联在前面几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成就并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以后经济逐渐僵化的原因——陷入静态平衡而没有在发展中不断产生动态平衡。

    毛泽东试图发动全党和全国人民来挑战这种静态平衡结果失败了。

    为什么动态平衡机制会丧失?

    很简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动剥离了经济主体的生产——反馈的信息机制。

    这个经济主体的生产——反馈的信息机制是什么?就是市场机制。

    这里的信息主要是价格信息。

    而价格信息往往包含了供求信息

    即在一般情况下(市场没有发生逆向选择),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这样生产者仅仅关注价格的变动,就往往能够把握一种商品的供给是多了还是少了的情况

    待续

    通宝推:大眼,柴门夜归,盲人摸象,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也就是说,价格的信息信号以及生产者随后采取的调整计划就是市场提供的一种平衡机制

    这种平衡机制的反应速度是快的,生产者随着反应速度很快的价格信号而调整,这就构成为一种速度较快的动态平衡机制。

    计划经济也不能说没有反馈机制,陈云,周恩来他们根据各种收集上来的情况发现了某些供给的不均衡,并且做出调整,这也是一种反馈机制,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太慢,供求信息一直达到计划经济委员会计划制作者的案头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么长的反应时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静态平衡机制

    四,为什么邓小平要进行改革?

    如上所述,市场本身具有一种反应迅速的调控机制,而计划经济的调控速度太慢,这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在二战后很快的陷入了停滞状态。导致社会主义经济体和条件基本相同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例如朝鲜和韩国

    中国大陆和台湾,新加坡,香港

    文革可以认为是一场全民的大辩论,这种大辩论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一场思想的解放

    这场思想的解放也让人们更深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论述的科学性问题。

    在这个历史关头,同时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邓小平站了出来,主持了中国的改革。

    同时,邓小平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各项产业政策

    日本友人热情的向邓小平推介了日本的十年收入倍增计划,而邓小平的国民收入翻两番的计划其实就是日本的十年收入倍增计划*2.

    对日本的访问,日本友人的介绍等等使得邓小平最终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

    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的这一段话可以认为是他建国以来探索的思想的总结,从而使得中国实际上在思想领域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跨越。

    五:简单的论述一下,为什么有了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

    有了市场,当粮食减产的时候,粮食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种粮,从而使得粮食产量增加

    六 从系统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马克思经济学的优缺点

    马克思的经济学可以认为是一种系统经济学的雏形,其中具有的很多的概念不仅指导了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到今天依然具有着巨大的理论发展空间,但是马克思的不少的理论是相当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后来人进行更多的改进。

    我们选择几点进行阐述

    1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对现在的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效用论的背叛

    马克思之所以弃用效用论,是因为效用论强调商品拥有者对商品的主观的心理感受

    用心理感受来定义商品的价值,就显得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不确定性的定义,马克思试图用一种客观的标准来定义商品的价值,就是用所谓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用这个基于客观标准所定义的价值的概念,马克思进而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进而可以定义资本对工人的剥削

    但是怎么定义这个“平均”

    没有经过劳动的各种资源就没有价值了?

    消费者的个人感受确实也很重要,排除了这一点就使得概念的使用领域受到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的,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说是在经济学中的微积分的应用,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要使用到微积分等基础的数学概念就很困难

    那么怎么定义一个兼顾马克思的理论的优点又能够规避其缺点的价值的概念呢?

    个人认为将商品的价值定义为商品的系统效能比较好

    首先系统效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同时系统包含了商品和使用者,使用者的心理体验也是系统效能的一个方面

    系统效能可以定义为一个多元的函数,从而可以使用微积分工具进行分析

    当然,系统效能本身怎么定义,也是系统科学里面的一个大问题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分工的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他认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的有机构成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不断的提高,从而导致资本需要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少,进而导致资本和工人的越来越激烈的矛盾

    所谓资本的有机构成,指的就是机器和工人的比例,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就是机器越来越多,工人越来越少

    随着自动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我们确实观察到了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的不断的提高,工厂所需工人越来越少的情况

    但是马克思没有预见到的是资本的有机的构成的提高,机器的使用的增多,特别是机器本身的复杂性的增加,使得制造机器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

    例如光刻机就是一个例子

    在半导体制造工厂,确实不需要多少工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制造所需要的工人还会越来越少,但是半导体设备的制造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半导体设备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加工提炼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

    还有随着制造的自动化的提高,导致人们的休闲时间的提高,进而导致了服务需求的增多,进而服务业本身又可以增加更多的工人。

    因此,由于机器设备的生产,原材料的提炼加工以及人们的休闲服务需要更多的人,这一方面的增多抵消了自动化生产带来的工人的减少,因而从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得出资本主义一定会因此产生剧烈的社会矛盾的结论

    马克思的这个论述是错误的

    但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确实很可能发生剧烈的矛盾

    我们确实在战后特别是昧国这样的垄断比较严重的国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剧烈的矛盾

    怎么论述这个矛盾

    我认为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简单的说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资本更容易只顾及个人的或者是一个小系统的局部的利益,而对于一个更大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甚至是整个地球的整体的利益不顾及

    小系统的利益的最大化和大系统的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产生矛盾

    系统科学还是一门非常不成熟的科学,以下仅仅从目前的博弈论

    博弈论可以认为是系统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更多的从信息的角度来阐述信息占有的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系统意味着信息的反馈和调整,因此博弈论显然可以理解为系统科学里的一部分

    例如逆向选择;当信息拥有的双方拥有不对称的信息的时候,双方可能采取自己以为对自己有利的对策结果却损害了每一方的利益

    资本家和工人就进行着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这样的博弈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就是工人选择频繁罢工使得自己失业,资本选择解雇工人,使得自己丧失熟练劳动力,这是在昧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的情况,并且对昧国的产业空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待续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再论马克思价值论

    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是平均劳动时间

    这样两个论述就是重复论证了。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系统,它总是趋向于系统能量最低的状态(参加结构力学中的能量法),因此偷懒是人的本性。

    用五行的角度来说水趋下如人之逐利(西游记里代表欲望的猪八戒就是水神)

    当然还有火之炎上,这里的火可以理解为人的追求。

    人以及人类社会是高度关联的系统,与结构力学研究的机械满足能量最小化还是存在不同。

    从周易角度就需要水火既济,即水和火的结合,私利和理想的结合才是完美状态。

    • 家园 摘录点书,拿微经的思路来评价计划经济体制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文章节选自厄内斯特·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十五章《苏联的经济》

      数据部分我就省略了,摘录一个结论:

      苏联经济的社会性质

        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估计苏联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同许多设法使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社会学家所说的相反[14],苏联经济并没资本主义经济的任何基本特点。只是形式和表面现象可能把研究苏联经济的社会性质的观察家引入歧途而已。

        确实,高速度工业化所采取的形式是猛烈压缩工人和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原始积累”,正象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以加剧人民贫困为基础的[15]。但是,除了得到大规模外援的情况外,任何加速积累,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者没有消费掉的那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才能实现。不论这种现象是在哪一种社会里出现,情况总是这样。这完全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

        资本主义积累是资本的积累,也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目的是通过这一资本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苏联的积累是作为使用价值的生产资料的积累。利润既不是生产的目的,也不是生产的主要动力。这只不过是国家手中的一件辅助工具,用处在于便利计划的实现,和检查每一企业执行计划的情况。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追求利润的生产,它主要是建立在争夺市场的竞争上的生产。即使资本主义积聚已达到最高程度,即使垄断集团以主子的姿态进行统治,竞争仍然在旧的和新的形式下存在。正是这种竞争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生产和积累的数额以及增长速度作出的决定是私人的,是互不相关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的任何“组织”都注定是支离破碎和不充分的。

        另一方面,苏联的计划化是真正的计划化,因为国家掌握了工业的全部生产资料,从而可以集中地决定生产和积累的水平和增长率。无疑,在这种计划化的范围内依然存在着无政府状态的因素,但是其作用正好可以同“计划化”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相比:这些因素校正了而不是取消了经济的基本社会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完全以利润为依归,是按照十分明确的规律发展的,这些规律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流向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部门;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导致追求垄断性的超额利润等等。正是从这些规律中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现阶段的特点。苏联经济则完全摆脱了这些规律和特点。虽然,在苏联的疆界以外,亚洲的大片领土是对它开放的,但是,它只向那里“输出”少量“资本”,尽管在这些国家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和劳动力较便宜(象中国、外蒙古和越南北方等),“利润率”肯定是更高的。虽然在重工业中积累起巨大的“资本”,但是投资仍继续首先注入这一部门,而不是象资本主义经济在其没落阶段那样,愈来愈转向外围部门。对生产的人为限制,农业的马尔萨斯主义,取消技术发明,更不用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生产局部停顿或甚至毁灭一部分生产等——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工业上远不如苏联发达的国家(日本、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的经济所特有的这一切现象,自从1927年以来,也就是说,自从三分之一世纪以来,在苏联经济中,是无法找到的。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一个整体。即便是竭力推行自给政策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日本、纳粹德国和日内瓦“制裁”时期的意大利等——都不能摆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总形势的影响。1929年危机和接着在1938年爆发的危机,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包括“自给自足主义的”国家在内,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另一方面,苏联经济虽然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保持一定的联系,但却不受世界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事实上,苏联经济最突出的高涨时期正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萧条和停滞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硬说苏联同其他大国(美、德、日等)的竞争,首先是可能采取军事形式的竞争,证明了苏联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很明显,今天在地球上一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来的任何一种非资本主义经济,都是与四周围的资本主义暗中敌对的。这种情况必然产生许多地理、军事、经济、贸易的切身需要。但这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竞争。因为资本主义竞争是争夺市场和争夺利润的竞争,而这却正好是从互相对峙的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同社会性质产生出来的竞争。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了各种发展倾向:例如完全垄断工业的倾向,取消“古典的”私有制的倾向,经济同国家合而为一的倾向,“经济计划化”倾向等。简单地认为苏联经济就是这些发展倾向的“结果”,同样地是谬误的。事实上,苏联经济本身辩证地否定了这些倾向[16]。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经济计划化”,国家与经济的日益合而为一,对神圣的私有权偶有侵犯,这都是在有利于垄断资本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在于维护和保证垄断集团的利润。国家与经济的合而为一,实际上只不过是垄断集团利用国家机器,全面控制经济而已。而在苏联,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取消,经济与国家的合而为一,是通过剥夺和消灭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而实现的。现代资本主义把自己的发展趋势推到了极限的资本主义。苏联社会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特点的毁灭和否定。

        对于经济制度的社会性质来说,结构的彻底改变是最好的指标。当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占领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土时,社会结构并没有随之而发生任何彻底的改变:德国对法国的占领,法国、英国和美国对德国的占领,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德国对苏联西部省份的占领和以后所谓“人民民主”国家并入苏联势力区,都使结构起了质的变化。更用不着谈东欧资本主义被消灭的事实了,这已经是大家所熟悉的事情。大家知道得较少的是纳粹占领者在苏联为了重新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而采取的措施。扎普罗泽铝工厂为德国托拉斯联合制铝厂股份公司所霸占。在德国三家最大银行出资经营的东部矿山及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的范围内,弗立克康采恩和赫尔曼·戈林冶金工厂在德涅伯钢铁股份公司的名义下,霸占了顿涅茨的钢铁厂。济根诺机器制造股份公司霸占了德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伏罗希洛夫工厂。克虏伯托拉斯夺取了马留波尔的两家工厂,克拉马托尔斯克的两家工厂和德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一家工厂。它得到了经营这些工厂的权利,按规定,战争结束后,这些工厂就要成为这家托拉斯的财产(45)。此外,1943年,克虏伯还下令全部拆卸马留波尔的电气化钢铁厂,并把它迁到布累斯劳。法本托拉斯在俄罗斯筹办了东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部氮气股份公司。从1943年5月的《法兰克福日报》上,我们得悉,在三天之内,在俄国被占领的土地上,就建立了七家德国私人企业(46)。

        至于说,苏联经济是一种新型的、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而是“经理们”的(伯纳姆)、官僚的(罗拉)、官僚集体主义的(布鲁诺、里兹、夏希特曼等)社会,是由一个“新阶级”领导的(米洛文·纪拉斯)社会,这些理论也是不能成立的。

      这些理论的拥护者正确地否认苏联的生产方式有任何资本主义性质。但是他们想象不到,在苏联的非社会主义的东西——极大的社会不平等;官僚主义的特权,生产者缺乏自决权等——是资本主义遗留的和资本主义包围的产物。

        他们把过去的这结渣滓看做未来社会的萌芽。但是,他们指不出这个社会明确的特征,也指不出这个社会特有的能动性(除非只限于重复一些陈词滥调和每过一阵子就为事实所否定的无稽之谈)[17]。他们指不出,哪一种在质量上不同于苏联的生产方式能够适应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实际上,苏联的经济包含着矛盾的特征,不论是苏联经济的辩护士也好,庸俗的批评者也好,都未能把这些矛盾的特征联系在一个全面的观点里面。

        辩护士们竭力强调苏联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力[18]和人民的技术与文化的一般水平不断地迅速提高。确实,这一切证明苏联不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要是从这里面得出结论说:当存在着历史利益和有时甚至是眼前利益都相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时候,当社会不平等大大加剧的时候,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低于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达到的水平时,就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了,那末这种结论却是谬误的。

        “国家资本主义”论者正确地指出了存在于苏联的不平等现象和分配标准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当他们认为苏联的生产方式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时候,他们便犯了把局部一般化的错误。

      “官僚集体主义”论者正确地指出了苏联生产方式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当他们否认分配标准的资本主义本质时,他们也犯了把局部一般化的错误。

      事实上,苏联经济的特点就是非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根本上仍是资产阶级的分配方式的矛盾的结合[19]。这种矛盾的结合表明一个经济制度已经超过了资本主义,但仍未达到社会主义,它正经历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那样,在这个时期中,经济必然把过去的和未来的特点结合在一起(49)。

      文章说的是苏联,很多特征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有。

      在过去那个年代,如果真按市场均衡来调节的话,基本上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再现了。

      改开市场化的成功的基础之一就是通过计划经济几十年积累投资的补短板,大大加强了国家的实力。即使出现贫富分化也不至于饿死人,也不会像那些小国那样整个国家的产业都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链条。

      当年批判共产党的言辞有N多,就从来没谁批判共产党不能打仗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我主张的是强政府的市场经济

        确实市场对于粮食生产的调节具有很大的滞后性,但大跃进和饥荒和计划经济之间的逻辑联系还是有的。

        大跃进造成饥荒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制定了很高的钢铁指标,以及其他的相应的工业指标,导致为了完成这些指标,共产党发挥了自己强大动员力,让大量农村人进入城镇工厂(事后陈云动员了约3千万人返乡),从而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相对比下日本的“计划经济”

        日本被认为是外面看是资本主义里面看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通产省实行了很多的计划,邓的国民收入翻两番就来源于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也非常重视钢铁等基础产业,他们是采取倾斜性的鼓励性的政策让资本更多的朝钢铁业投资

        反之计划经济则是命令式的制定一个产量指标要求你去完成。

        鼓励性的倾斜性的产业政策依然保证了市场最基本的需求供给调节功能,因此产量不会偏多太多也不会偏低太多。

        计划经济则是切掉了市场的需求供给调节功能,很容易出现某些物资生产太多某些物质太少(例如苏联重工业产量太高,轻工业产量太低,第三产业几乎为0)等等。

        至于西方微观经济学,其中渗杂了非常多的西方刻意用来欺骗其他国家的理论(何新指出国富论就是西方对外经济理论欺骗的开始,他推荐了德国的李斯特的理论),我们只需要明白市场本身拥有一个信息调节功能,类似于一个计算机一样有着信息调节功能就行了。

        然后再看博弈论,知道市场的信息调节也是有限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所谓完全信息理性经济人理论在博弈论出来以后本来就应该被抛弃的概念)

        总之我们需要市场,但是也不能只有市场,目前李克强就推行那种纯市场的新自由主义,中国经济还有着巨大的风险。

    • 家园 大部分搞计划经济的后发国家供求关系根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各种产品的短缺是要花几十年才能填补上的,那个年代的产品,基本上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没销路。只能用各自票证来限制供应。我们遇到各种产品积压的情况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大跃进工业上的问题主要是地方投资能力不足,156项的底子还是太薄,各地都缺人,缺原材料,连小高炉的质量都无法保障,所以搞出一堆烂尾工程,一堆废钢铁。

      当年最大的问题还是投资能力不足,盘子太大了。

      而到了80年代改革,扩大地方权限,放权让利的政策和大跃进时期也差不多,但由于社队企业搞了好多年了,教育水平也比50年代强太多了,就能搞定小高炉了,大跃进时期的废钢反而成为了优良的钢铁原料。

      至于市场的调节作用,对于生产周期比较快的产品,市场调节作用很明显。

      至于生产周期动不动就要一年半载的农业来说,单纯市场调节只会起到反向效果。

      比如单纯市场经济下,粮食不足,如果储备粮食还够,那第二年大家都种粮食,结果谷贱伤农,更没人种粮了。

      如果粮食储备不够,粮价涨到天上去,那就会出现越缺粮食,越没人买得起,粮食反而会用于出口或是购买土地,或是不种地改放牧,然后饿殍遍野。

      指望靠市场调节粮食生产,呵呵,好好看看爱尔兰大饥荒,这场饥荒还诞生了一个经济学名词:吉芬商品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个生产周期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很有意思,您能不能展开专门说一说。

        • 家园 要详细写的话要去重新翻翻微经的书了 -- 有补充

          以前好玩看的时候就记了一个大概。

          农产品是极度缺乏需求弹性的,可替代性极差,在需求曲线上体现出来的特点就特别陡峭。

          由于生产周期很长,市场的调节更会类似于蛛网模型所描述的一段一段的直线。

          农产品表现出来的就是发散型的蛛网模型,完全靠市场调节的话,生产周期越长,波动越剧烈,离均衡点越远。

          蛛网模型的图网上应该有,我就不贴了。

          现在国家都有各种手段来调节农业生产,日本的农协更是一个半计划经济的体制,美国也有农业指导价,各种直接间接的补贴,现在还真找不到哪个国家纯粹用市场来调节农业生产的。

          供求曲线的均衡描述是很漂亮,但是现实不是玩电子游戏,各种调整都需要周期的,调整过程中的人力,时间,资源都不能像曲线描述的那么平滑自然。经济学理论用曲线来说明某些经济现象是很简洁,不过现实操作可比理论要复杂多了,理论上市场均衡需要的条件现实中反而很少出现。

          通宝推:东海后学,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由于农产品作为必需品,消费的量几乎是恒定而波动极小的 -- 补充帖

          但是再生产需要的周期很长,一旦市场严重失衡,人可不能等上几个月以后再吃东西。

        • 见前补充 4560653
    • 家园 李克强的开放是真正的开放吗

      李克强执政,遭遇了众多的失败,但是现在李克强依然在中国政府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威信。

      最近李克强政府在金融方面迎合西方要求进行大规模的解禁

      这被媒体鼓吹为高质量的开放。

      但这与邓小平鼓吹的开放背道而驰。

      这是对投机者的开放,只会起到中国金融市场被对方搅乱的副作用。

      正如李克强推进的所谓金融创新结果为高利贷者提供温床一样,李克强的金融开放将为国际投机者提供温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恶劣。

    • 家园 投机是市场行为吗,昧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来,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商品的供求信息可以通过交易双方的博弈而被清晰的准确的表达出来进而指导供求双方的行为。

      而投机是什么?

      投机是博弈的一方故意隐瞒供求信息,制造供求假象从而为自己牟利。

      显然当市场信号被投机者给误导,市场的调节供需平衡的机制也就丧失。

      次贷危机为什么爆发,原因在于华尔街的投机放大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对房地产的需求,给出了错误的需求信号,导致房地产供给的过分增加,当供需矛盾达到一个临界点,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次贷危机的爆发其实与中国大跃进的失败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市场信号的丧失。

      接着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昧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吗?

      不是。

      当昧国以市场经济标准维护者自居的时候,实际上他自己并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昧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其金融衍生交易畸形繁荣,衍生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开始远远大于实物交易额,实物的供求信息逐渐的被衍生交易者给控制,并且因此给世界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带来汇率的不正常波动,带来原油价格的不正常波动等等。

      因此昧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需要在国际上给出自己对市场经济的定义,夺取被昧国霸占的话语权

      • 家园 投机是市场经济中必有的弊端

        这是人性的贪婪所致。而投机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市场经济的存在。美国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是很明显的。但美国也有计划体制来调节资源的部分。

        河里有些人没明白何谓市场经济,何谓计划经济。这不是指有没有计划、有没有市场(农贸市场?交易市场比如证券交易市场?),而是指社会资源的调配是由计划来完成还是市场(交易)来完成。

        计划是人制定。而市场交易则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达成对资源的调配。

        在中国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前几年的共享单车。大家一窝蜂投进去,经过几轮市场较量才发现那些能存下来、那些值得投。而当初是谁都不知道的。

        在美国,以芯片为例。别看到英特尔、高通、ARM、英伟达、AMD等这些芯片大企业风光无限,而在它们底下堆积如山的芯片企业的尸骨,如正在申请破产的wave computing,则没人关心。

        如果那天中国倒下芯片企业也堆积如山,那中国的高通、英特尔也不远了。

    • 家园 应该客观评价大跃进的成败

      反反冒进的中心思想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没有搞工业的经验,许多指标比较保守,许多行业严守保守的技术规范。经过若干年的建设,中国逐渐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对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了信心,反反冒进就是在这样基础上诞生的。

      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对大跃进的成绩都是肯定的:大多数部门都提前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预定指标。武汉长江大桥原定于1959年通车,因为解放思想,采用苏联专家西林建议的管柱桩桥墩基础而不是传统的沉箱基础,提前于1957年建成通车。这种新型基础苏联自己不敢用,中国拍板试验后采用,运用成功后,世界上大型桥梁的基础就大都采用了,效率低下而且危险的沉箱基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我国从此自诩为迈入大型桥梁基础建设先进之列,世界上没人有异议。

      少数没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门是石油部,这也刺激了大庆油田的开发:按照技术规范,一个油田的开发要按照地质规划,按部就班的逐点逐片勘探进行,但副部长康世恩大胆拍板打破规范,借助1202钻井队打偏了的一口井(本来要填井重打),直接打出了工业油流,把油田开发时间提前了一年多,因出油在建国十周年前夕,油田取名大庆。这都是在大跃进的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

      1978年以后,把大跃进取得的成绩一概不谈了,只谈大炼钢铁和粮食放卫星、海瑞上疏被罢黜。而且将这一切都扣到主席头上,大跃进一片漆黑。近年的资料逐渐解禁,让人们明白粮食放卫星是谁主导的,钢产量1070万吨指标是如何定下来的,主席是如何扛下责任的。

      综上,不要笼统地把反反冒进与大跃进中的失误建立联系,温铁军有一段问话:建小高炉是中央倡导的吗?都是地方诸侯倡导的,可你们听说过上海有大规模建小高炉吗?

      通宝推:johny,威武,80后30,my8883,钱六,老老狐狸,鱼与渔语,拿不准,zen,岁月如戈,方平,起于青萍之末,桥上,薄荷糖家族,
      • 家园 1959

        毛泽东同志卸任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就任。中国政府老大换人完成!

        奠定换班退休制度,层层选拔晋升制度。

        4月份后的事,作为政府双头制之刘主席(中国国家)大展宏图成果。其实,中国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类似,行政机构实行双头制,不过中叫国家主席、法叫总统。

      • 家园 小土群,还真是中央领导提倡的。

        会计,他在东北恢复时期有些这方面经验。

      • 家园 大跃进在很多方面都是成功的,除了炼钢粮食

        我到过很多地级市,喜欢逛公园,逛来逛去,发现很多公园都是大跃进时期开始建设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