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动态平衡的丧失——毛泽东对大跃进判断的失误和邓小平的改革 -- 思想的行者
河里几乎没有几个人懂经济学,这与教材有关,实际上写那些书的人对经济学也不太懂。
怎么理解毛对大跃进的责任以及怎么理解邓的改革的必要性?
一 毛泽东对大跃进毫无疑问负有历史责任
我们从1956年周恩来对经济的调整说起:
1,1956年周恩来的“反冒进”
2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批评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更尖锐地提出: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多快好省扫掉了,不要多了,也不要快了,“有些同志叫冒了”;另外两个东西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促进委员会。但他还没有点名。
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一开始就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最怕的是六亿人民没有劲,抬不起头来就很不好。”他当众对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检讨。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评说:反冒进是个方针问题,南宁会议谈了这个问题,谈清楚的目的是使大家有共同语言,好做工作。周恩来再次作了检讨,主动承担了反冒进的责任。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和陈云又就反冒进问题在大会上作了检讨。
3毛泽东与陈云关于是否需要保持平衡的争论
周恩来、陈云分别就经济、财政、粮食问题作报告后,毛泽东在闭幕会上讲话,提出了平衡与不平衡的观点。他主张:在经济建设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要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他说:“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我们的计划经济,又平衡又不平衡。平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暂时建立了平衡,随后就要发生变动。”“净是平衡,不打破平衡,那是不行的。”毛泽东还说:“我们的各级党委,各部,各级政府,是促进呢?还是促退呢?根本还是促进的。社会总是前进的,前进是个总的趋势,发展是个总的趋势。”(《毛泽东选集》第5卷313-315页)毛泽东的这番话,显然表明:他不赞成反冒进,他主张要促进,而且,毛泽东关于打破平衡的话,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陈云关于经济工作要保持平衡的观点的。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对陈云提出反冒进意见时讲的要压缩1957年的预算和计划指标,有很大保留。
但是,陈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八届二中全会闭会不久的11月19日,陈云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讲话指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他提出了一个“紧张平衡”的概念,但紧张平衡“绝不能紧张到使平衡破裂”。此后,陈云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坚持反冒进。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大跃进即大冒进的发动者,他主持批判了陈云周恩来的反冒进政策,进而在中国开启了一场大跃进运动。
我们也知道,此后大跃进运动加上全国性天灾导致大量的人饿死,以及此后在陈云主持下,大量城镇居民返回农村等等。
作为大跃进的发起者,毛泽东毫无疑问要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
当然了,我们重温一段历史,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究责任,如果仅仅追究责任,那最多只能得出诸如…: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看电影就只会分辨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但长大以后只有这样的观点肯定不行,对于历史的思考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追查历史人物的历史责任。
二,毛泽东犯的错误实际上是一种“好的错误”
好的错误是什么意思?一种文字游戏?
不
好的错误的意思是指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开创性的错误,纠正了那个错误,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反之平庸的错误就像中国中小学学生习题集上学生做错的题,做错了纠正了你也不会因此发现一门新的学科。
著名的日本数学学者志村五郎,曾经对与他一起就费马大猜想做出奠基性工作的谷山丰做出评价说(费马大猜想等价于谷山——志村猜想)
他天生就有一种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朝正确的方向犯错误的特殊本领。我对此真有点妒忌,徒劳地想模仿他,结果发现要犯好的错误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毛泽东的错误也是这样一种好的错误,即所谓朝正确的方向犯的错误,历史证明,要克服毛泽东的错误就只能进行改革开放
三,为什么动态平衡机制会丧失?
毛泽东实际上是用动态平衡的概念对陈云周恩来的静态平衡观念进行批驳进而进行批判。
毛泽东的批驳实际上也揭示了一点社会主义传统体制要走出静态平衡不容易,而这也是苏联在前面几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成就并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以后经济逐渐僵化的原因——陷入静态平衡而没有在发展中不断产生动态平衡。
毛泽东试图发动全党和全国人民来挑战这种静态平衡结果失败了。
为什么动态平衡机制会丧失?
很简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动剥离了经济主体的生产——反馈的信息机制。
这个经济主体的生产——反馈的信息机制是什么?就是市场机制。
这里的信息主要是价格信息。
而价格信息往往包含了供求信息
即在一般情况下(市场没有发生逆向选择),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这样生产者仅仅关注价格的变动,就往往能够把握一种商品的供给是多了还是少了的情况
待续
也就是说,价格的信息信号以及生产者随后采取的调整计划就是市场提供的一种平衡机制
这种平衡机制的反应速度是快的,生产者随着反应速度很快的价格信号而调整,这就构成为一种速度较快的动态平衡机制。
计划经济也不能说没有反馈机制,陈云,周恩来他们根据各种收集上来的情况发现了某些供给的不均衡,并且做出调整,这也是一种反馈机制,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太慢,供求信息一直达到计划经济委员会计划制作者的案头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么长的反应时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静态平衡机制
四,为什么邓小平要进行改革?
如上所述,市场本身具有一种反应迅速的调控机制,而计划经济的调控速度太慢,这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在二战后很快的陷入了停滞状态。导致社会主义经济体和条件基本相同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例如朝鲜和韩国
中国大陆和台湾,新加坡,香港
文革可以认为是一场全民的大辩论,这种大辩论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一场思想的解放
这场思想的解放也让人们更深入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论述的科学性问题。
在这个历史关头,同时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邓小平站了出来,主持了中国的改革。
同时,邓小平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各项产业政策
日本友人热情的向邓小平推介了日本的十年收入倍增计划,而邓小平的国民收入翻两番的计划其实就是日本的十年收入倍增计划*2.
对日本的访问,日本友人的介绍等等使得邓小平最终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
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的这一段话可以认为是他建国以来探索的思想的总结,从而使得中国实际上在思想领域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跨越。
五:简单的论述一下,为什么有了市场,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
有了市场,当粮食减产的时候,粮食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种粮,从而使得粮食产量增加
六 从系统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马克思经济学的优缺点
马克思的经济学可以认为是一种系统经济学的雏形,其中具有的很多的概念不仅指导了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到今天依然具有着巨大的理论发展空间,但是马克思的不少的理论是相当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后来人进行更多的改进。
我们选择几点进行阐述
1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对现在的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效用论的背叛
马克思之所以弃用效用论,是因为效用论强调商品拥有者对商品的主观的心理感受
用心理感受来定义商品的价值,就显得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不确定性的定义,马克思试图用一种客观的标准来定义商品的价值,就是用所谓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用这个基于客观标准所定义的价值的概念,马克思进而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进而可以定义资本对工人的剥削
但是怎么定义这个“平均”
没有经过劳动的各种资源就没有价值了?
消费者的个人感受确实也很重要,排除了这一点就使得概念的使用领域受到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的,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说是在经济学中的微积分的应用,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要使用到微积分等基础的数学概念就很困难
那么怎么定义一个兼顾马克思的理论的优点又能够规避其缺点的价值的概念呢?
个人认为将商品的价值定义为商品的系统效能比较好
首先系统效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同时系统包含了商品和使用者,使用者的心理体验也是系统效能的一个方面
系统效能可以定义为一个多元的函数,从而可以使用微积分工具进行分析
当然,系统效能本身怎么定义,也是系统科学里面的一个大问题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分工的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他认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的有机构成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不断的提高,从而导致资本需要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少,进而导致资本和工人的越来越激烈的矛盾
所谓资本的有机构成,指的就是机器和工人的比例,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就是机器越来越多,工人越来越少
随着自动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我们确实观察到了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的不断的提高,工厂所需工人越来越少的情况
但是马克思没有预见到的是资本的有机的构成的提高,机器的使用的增多,特别是机器本身的复杂性的增加,使得制造机器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
例如光刻机就是一个例子
在半导体制造工厂,确实不需要多少工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制造所需要的工人还会越来越少,但是半导体设备的制造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半导体设备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加工提炼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
还有随着制造的自动化的提高,导致人们的休闲时间的提高,进而导致了服务需求的增多,进而服务业本身又可以增加更多的工人。
因此,由于机器设备的生产,原材料的提炼加工以及人们的休闲服务需要更多的人,这一方面的增多抵消了自动化生产带来的工人的减少,因而从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得出资本主义一定会因此产生剧烈的社会矛盾的结论
马克思的这个论述是错误的
但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确实很可能发生剧烈的矛盾
我们确实在战后特别是昧国这样的垄断比较严重的国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剧烈的矛盾
怎么论述这个矛盾
我认为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简单的说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资本更容易只顾及个人的或者是一个小系统的局部的利益,而对于一个更大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甚至是整个地球的整体的利益不顾及
小系统的利益的最大化和大系统的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产生矛盾
系统科学还是一门非常不成熟的科学,以下仅仅从目前的博弈论
博弈论可以认为是系统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更多的从信息的角度来阐述信息占有的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系统意味着信息的反馈和调整,因此博弈论显然可以理解为系统科学里的一部分
例如逆向选择;当信息拥有的双方拥有不对称的信息的时候,双方可能采取自己以为对自己有利的对策结果却损害了每一方的利益
资本家和工人就进行着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这样的博弈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就是工人选择频繁罢工使得自己失业,资本选择解雇工人,使得自己丧失熟练劳动力,这是在昧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的情况,并且对昧国的产业空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待续
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是平均劳动时间
这样两个论述就是重复论证了。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系统,它总是趋向于系统能量最低的状态(参加结构力学中的能量法),因此偷懒是人的本性。
用五行的角度来说水趋下如人之逐利(西游记里代表欲望的猪八戒就是水神)
当然还有火之炎上,这里的火可以理解为人的追求。
人以及人类社会是高度关联的系统,与结构力学研究的机械满足能量最小化还是存在不同。
从周易角度就需要水火既济,即水和火的结合,私利和理想的结合才是完美状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动态平衡的丧失——毛泽东对大跃进判断的失误和邓小平的改革
🙂摘录点书,拿微经的思路来评价计划经济体制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5 阴霾信仰 字11200 2020-10-14 23:02:04
🙂我主张的是强政府的市场经济 2 思想的行者 字1992 2020-10-16 18:54:21
🙂大部分搞计划经济的后发国家供求关系根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10 阴霾信仰 字1502 2020-10-13 04:25:44
🙂这个生产周期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1 桥上 字51 2020-10-14 00:15:47
🙂要详细写的话要去重新翻翻微经的书了 9 阴霾信仰 字1104 2020-10-14 01:47:33
🙂错误的简洁不是简洁,是误导 2 桥上 字0 2020-10-15 00:25:02
🙂由于农产品作为必需品,消费的量几乎是恒定而波动极小的 1 阴霾信仰 字114 2020-10-14 23: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