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二:关于吃的故事(六) -- 孤星

共:💬76 🌺65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楼主写这些人的吃喝写的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兴高采烈,只是在一些回忆录里面寻章摘句而已。能否写下当时东南西北各地普通人民的吃喝?他们当时在吃什么?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到了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的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史。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很有意思吗?

    • 家园 为何不集中到一个帖子?

      这样观众看着也方便

    • 家园 从我家当年买房的回忆变化谈谈回忆录的可靠性问题.

      当年 儿子降生时我们夫妻俩准备换更大的住宅,那时我就选好一个小区,标准是其离单位近,离老人家近,马路对面就是一所不错的小学.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果然不错,平日上班,儿子上学,老人来往都方便极了.而且到几年后儿子上学时,房产升值已经近百万,有同事等到他们孩子 快上学时再想买那个小区,哀叹已经买不起了.

      两三年后我们准备再买一套小房当投资兼出租,这时我又订了标准“宁愿买贵些的,也要一靠近商业区,二带学区”,果然,买了一套小房(当时已经是近二万一平了),刚过一年就猛升到近三万一平.老婆当时是很佩服我的,和我妈聊天时说过这种大事还得听我的意见(家里平时的小事我是压根不管哪).

      但几年过去了,一次和老婆聊天时,突然发现在她的记忆里这两个买房的决策都变成她作的主了……也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存心抢功,夫妻俩私下聊天为这个有什么好争功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记忆会潜移默化地往美化自己的方面变化,这也是一种本能吧.再一想,弄不好是我对自己的记忆进行了美化也未可知啊.

      夫妻俩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记忆尚且如此,何况政界人物的回忆录呢,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其扬长避短,隐恶扬善是不可避免地.所以对回忆录的客观态度应该是”可作重要参考,不可盲目采信,可能的情况下多方比较,最好是有可靠一手资料”的对比印证.

      通宝推:老老狐狸,北纬42度,
      • 家园 女子+小人->难养

        感同身受

      • 家园 奇怪!怎么会事实不清了?

        你们难道中间没有不断复习回顾这一段经历?

        我04年要买第二套房时我媳妇一开始也是反对的。当时我住房面积不达标,有资格在离家十一公里处买一套所谓经济适用房。媳妇抱怨地方偏远,自己不可能去住,还幻想在周边换大的。我考虑父母年迈,得接到我们身边养老,怎么都得再买一套大房,何况价格便宜,最后拍板买下了。现在房价涨了十倍,这算是最成功的的一次投资。每次房价上涨我都会与媳妇说:看看,要是当初依你的意见......对此,她一直是认账的。

          • 家园 粗茶淡饭先生脑补泼脏水的能力还是那么走调

            F侠一个平常不过问家事,老婆掌握着财政大权的情况,就要F侠一拍脑袋,老婆就服服帖帖的把十年几十年的收入一下子抛出来,你觉得合理吗?

            》》》我只说了家里小事我不管,买房大事我的意见老婆听,你能推导出这是“老婆掌握财政大权,要老婆抛出收入不可能”?就凭你一张嘴瞎扯造谣?

            你不就是在别处扯淡“我觉得刚建国时印度的铁路长度连东北都不如”,被我各种数据啪啪打脸,撑不下去跑这里接着扯淡发泄么。

        • 家园 这个“不断”的标准是多少呢?

          我们两口子能有几个月说一次这个房子吧,还多是说说这位置有多方便,买的多合适云云,谁的功劳大并不常提的。

      • 家园 嘿嘿嘿

        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本上讲记忆也是为了维持我执而存在的

      • 家园 看你写这些人的吃喝写的如数家珍

        兴高采烈,能否写下当时东南西北各地普通人民的吃喝?他们当时在吃什么?

      • 家园 的确如此,只能挑着看,不能全信

        这些年看了百八十本回忆录,简单说说体会。回忆录,一般都是写作班子、夫人、子女定稿的,有的还是本人去世之后出版的。写的时候,本人看几遍,提提意见,再改。有精力的,亲自动手改几遍。当然,口述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功劳多说点,缺点问题一笔带过,少说或者不说。跟自己关系好的人,相关的事多写几句。别人干的坏事,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涉及到“人民内部矛盾的“,一般都不点名,只能看的时候自己猜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有的还不承认。洪学智回忆录中,就不承认红四一帮人在延安准备脱队出去打游击。郭洪涛回忆录中,就不承认陕北肃反他应承担的责任。传记也是一样。黄罗斌的传记,也不承认他在西北战场上屡次擅自带队撤逃的过错。

        另外,过了几十年的事,也只能是个大概印象,写出来出点错在所难免,未必是本意。时间、地名、人物、经过,有原始记录(当时的各种战报、总结材料、日记等,当然日记也能改)、正史记载的,可以核对印证。没有资料的,就没法核对,说啥就是啥了。所以,写作班子、家人的能力水平、认真劲也很重要,给你好好查资料,质量好点。不下功夫,错误就更多了。这两年一直盯着看晋察冀一分区老人杨浩之子yanxin的新浪博客,他考证出杨成武回忆录中很多错误。

        退休前职位越高,配的写作班子越强,投入越大,质量就越好。张震回忆录上下册,铜版纸,内容很丰富,很生动,很感人,印刷质量比刘华清回忆录还好。张胜给张爱萍写的《两代军人的对话》,比较精彩,爆了很多料。但也有网友说,张爱萍在七机部也整过人,真假就不知道了。

        刘华清回忆录和陈再道回忆录,关于郑庄寨的战斗,有一段话是完全一样的,考虑到刘华清回忆录后出的,只能是刘的写作班子抄了陈的。

        所以说,崔永元前些年弄口述历史,找了一堆草根老兵回忆往事,就当笑话看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